从母语角度谈大学生如何有效进行英语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国家的正常儿童一般都能在没有专业老师和语言课本的帮助下在几年内轻松、熟练地掌握母语,用母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中国大学生经过了十几年的专门的英语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二语习得领域中的母语习得角度入手,分析英语国家儿童的母语习得现象及过程,将母语习得中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借鉴并运用于外语学习中,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帮助大学生通过类似于母语习得的方式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 母语 大学生 英语学习 学习效率
  一、引言
  一直以来,英语界的专家们都非常关心如何有效学习英语的问题。随着全球化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也将英语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便将英语一科列为主课,高考中,英语也是三门主考科目之一,直到大学,还有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国的大学生前前后后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远远超过了英语国家儿童掌握英语所需要的时间,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被“耗时长,效率低,应试强,口语弱”及“哑巴英语”的现象所困惑。[1]
  语言学家们穷尽各种方法来探索提高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效率的方法,形成了各种语言学习理论。其中,二语习得领域的专家们在其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发现,正常儿童只需要几年时间就能够轻松、熟练掌握母语,而成年人要掌握一门新的语言,所花的时间精力却比儿童多,但熟练程度没有儿童掌握来得高,且过程也颇为枯燥无聊。对此,二语习得专家们将儿童的母语习得过程与二语习得过程进行了对比,以期从儿童的母语习得中借鉴成功的经验。当然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又和母语、二语习得是不同的:一是习得与学习不同,二是母语、二语和外语不同。
  二、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
  1.英语学习顺序
  中国英语教学虽然也强调听、说、读、写的技能,但是学生的学习顺序是和母语习得倒着来的,学校里的老师先教会学生念26个英文字母,学习新课前先认识、拼写新单词,再开始学习句型、语法……这带给学习者一种错觉:似乎他们脱离了文字的凭借,就无法正确地学习一个单词的念法,而过于强调语法的正确性又让学习者在口语表达中畏首畏尾,似乎一定要组织好正确的符合语法规则的话才敢开口说话。
  同时,教师教英语时急于求成,为了追求短期内通过文法考试而不愿意先花费大量精力培养“听”和“说”的基础能力,所以才会把原本应该后学的语法部分单独剥离出来突击学习,将“读”“写”放在前面学习。
  2.英语学习方法
  很多英语学习的成功者深信语言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刻苦努力。但是如果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我们学生词的时候就是看着英文背中文,看着中文背英文,同时还要记单词的拼写等。而学习语法时,通常都是由老师进行系统的讲解,同时老师讲解语法时,倾向于用中文与英文进行对比翻译的方式进行讲解,之后再通过大量地做题,掌握语法,提高准确性,再由系统地整理复习语法知识点。事实上,我们所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都是在进行汉语的翻译活动。
  这种学习方法存在着些许弊端:忽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发音的准确性;学生容易局限在语法的条条框框之内,无法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学生通过大量机械、无趣地重复做题,失去了對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依赖老师整理知识点,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缺乏英语思维等。
  三、习得与学习和母语、二语与外语的基本概念的比较
  1.习得和学习的区别
  习得与学习的区别(Ervin-Tripp,1981)[2]
  二语习得专家Krashen指出,习得是指人们不受第二语言规则、体系或错误的明确教学指导影响、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潜意识学习。而“学习”是指一个有意识的语言发展过程,它是在人工环境,如正式的语言课堂中,是有意且明确的第二语言规则、体系和错误的教学指导的产物。[2]
  2.母语、二语和外语的区别
  母语:母语,即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3]第一语言的掌握的过程是习得的过程。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4]第二语言并非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是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学习使用的,例如,第二语言是一个国家除母语外的又一官方语言,同时在该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或教育、商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外语:指在母语环境而非第二语言环境中学习应用的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者所在的国家或环境少有机会应用该语言。[2]
  由此可见,在中国,汉语是母语和官方语言,而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则是外语,中国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也是通过“学习”的方式。虽然中国大学生没有“习得”英语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中国学生确实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了汉语,这说明中国学生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二语习得领域对母语习得的研究中借鉴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来运用到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或者让大学生自己创造“习得”的环境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本文将从母语习得的角度,就中国大学生如何有效进行英语学习提几点建议。
  四、母语习得
  1.母语习得顺序
  学习母语时,我们是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来学习的。我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先听周围的母语语音,掌握一些简单的必要的生存技能表达,如“水”,即“说”的过程,渐渐地掌握相对复杂的表达方法,这期间是完全脱离母语文字的。而当小孩被送入小学时,他们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等技能,才对母语的文字进行学习。
  2.母语的语音和词汇习得
  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而语音的掌握又是和词汇紧密相连的,那么我们是如何掌握母语中的单词的呢?
  儿童的语言获取是先通过对出现词语或句子的语音,通常是较简单的词汇语音的场景进行图像观察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感官刺激,如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进行猜测,并将自己的猜测与所观察的图像进行“联系”,经过几次的反复刺激后,儿童会逐渐形成对这一语音符号的“条件反射”,然后在大脑语言区的位置逐渐构造出该语言的语言区,最终形成该语言的语音符号思维的能力,因此,“儿童对母语的获取过程是: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5]   同时,对于一些近义词的掌握,我们先学会简单的笼统的词语,再开始细分区别,并且在生活中通过自身或他人的示范或运用掌握。如“看”这个词,我们先学的是最笼统最常见的概括性词语“看”,然后,随着我们对语言掌握的深入,大人在日常生活中示范,老师在教学中或是在日常的大量阅读中对“看”的动作的细微不同进行接触、区分和表达,衍生出一系列细微差别的词语,如“盯”、“望”、“凝视”,甚至“目不转睛”等成语。
  3.母语的语法习得
  我们对母语的语法习得是一个逐渐丰富、熟练的过程。我们在婴儿时期,先跟着大人开始念一个个简单的单词,然后逐步地将学到的一个个单词拼成零散的句子,当然可能并不符合语法规律,这期间并没有复杂的语法知识,不过大人会对我们的错误进行纠错,但我们并不重视,直到我们发现表达方式遭人误解时,便开始学习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即人们约定俗成的语法。接着,我们通过长期的交际、识字阅读和母语文化的学习和潜移默化,长期接触正确的语法表达形式,精确地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律,即使我们不能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这就像是学骑自行车,我们在跌跌撞撞中学会骑自行车,找到了骑自行车的技巧和平衡感,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为什么我们能骑在自行车上而不倒下来的原理。因为我们已经把语言规律融入思维中,把语法结构转变成了无意识的语言能力,并且形成了自己母语的逻辑思维方式。
  五、从母语习得角度看大学生英语学习
  根据二语习得专家对“习得”的定义,中国学生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大环境下,仅仅凭课堂上几十分钟的英语接触是无法通过“习得”的方式掌握的。但是相对于婴儿、儿童而言,成人具有更强的认知、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整理能力,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关键在于方法,我们可以试图将“习得”与“学习”相结合,从母语习得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1.培养用英语表达信息的能力
  对于本国人民来说,母语是该国人民的生存技能之一。人们要表达、接受、处理信息都要通过母语;生活、工作、学习、交流都要通过母语。对于婴儿来说,母语是他们受到关注、表达想法的前提,当他们要表达什么信息的时候,必须讲母语才能被理解,因此他们对母语的力量有着深切的体会,也急欲熟练掌握母语。
  而我们在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大环境中,把英语作为外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被大量使用。虽然,我们没有使用英语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使用英语的环境。
  (1)创造使用英语的必要环境
  随着世界全球化潮流,我们接触英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生产生活用品都有“英语版本”,如手机、MP3、电脑有英语语言设置,报纸、书本都有英语版本,我们可以从身边点滴做起,将手机、MP3等电子设备的语言设置为英语,创造运用英语的必要环境,“逼迫”自己接触英语,读懂、表达英语信息,让自己“不得不”运用英语信息来进行日常生活,这样不仅能增加对英语信息的接触量,而且能加深英语表达的印象,从而感受到英语对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无论是自己主动创造英语的学习环境或是由外界创造的英语学习环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是迫于学业压力才学习英语的,加之中国英语的教学时间跨度大,间隔长,断层多,过程反复,如非必要,学生鲜少主动去学习英语。
  俗话说“兴趣是人生的第一导师”,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积极接触英语信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学生可以自主地将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例如,男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尤其是网游,可以将游戏桌面及语言设置成英语,因为熟知游戏也就很容易理解英语表达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水平;有些男生喜欢看国外的篮球、足球比赛等,可以收看英文解说的比赛;女生喜欢看电视剧,美剧、英剧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美剧中的英语能让我们贴近最真实的生活美语,当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剧;喜欢听歌的同学则可以听英文歌曲,学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等。这些途径将学生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寓学于乐,在发展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建立英语思维
  学习语言的人大都信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学习外语时要尽量忘记自己的母语。”[6]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经常会提到培养英语的思维,其实,我们要培养的并不只是英语的语法逻辑思维,还有英语的词汇思维。
  (1)词匯思维
  前面已经提到过,婴儿习得母语中具体形象的词汇时,会将词汇与对应的具体事物的图像建立起条件反射,因而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事物的名称或者在听到一个词后马上在脑海中形成该事物的具体形象;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将英语词汇与中文名称进行一一对应,而不是将英语词汇与脑中的事物图像进行对应,先将听到的英文在脑中找到对应的中文,类似“翻译”,再将中文转化为具体形象。
  对于中国大学生,很多形象词汇已根深蒂固,看到便立刻想到对应的汉语翻译。对于具有简单释义的物质词汇,如“table”,“book”等,中国大学生对这类词的汉语意思反应迅速,掌握熟练,便无需再多费精力,对于此类形象的物质生词,则可以在了解简单的中文释义以后马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抛开汉语释义,直接将物质与英语生词进行联系建立反射。
  英语中还有一类词汇,它们通常非常简单,只由几个字母构成,但是它们的解释通常有十几、二十几个,让人眼花缭乱,捉摸不清,有的中文解释甚至看上去与其他的解释完全没有关系,对于这类词,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们的本义,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该词的具体意思。如line,翻译成中文有“线”、“绳”、“界线”、“方向”、“队列”、“铁路”、“皱纹”、“台词”等20多种意思。但是line的本义只有一个,那就是两点之间的一段细长的东西,只是我们把它放在20种不同的语境中,便呈现出了20多种不同的意思,如果line与face放在一起,就表示皱纹,如果将line与railway放在一起,就表示铁路……这些东西都与line有着相同的特质,是它所在的语境改变了它的意思。[7]对于此类词语,我们只需掌握其本义,按照通常字典上的第一条解释,再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理解该词在该语境中的意思即可。   而对于近义词的区分,也可以通过建立反射和英语思维的方式来区分。其中,词语分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对于具体名词,如road,street,avenue或是fat,obese,plump等近义词,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应的图片来进行区分,仔细寻找发现几个词之间的区别,并在脑中建立相应词汇的反射;而对于抽象名词,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查询英语解释来进行理解,该方法对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并且仍然无法真实地感受这一词语使用的语境。在这里,推荐用阅读的方式来区分抽象名词,尤其是表示程度、动作一类的近义词,要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该词在上下文中的语境体会该词的强烈程度、动作特征,该词通常能在口语环境中使用还是在书面环境中使用等。
  (2)语法思维
  中国的英语教学一向视语法为英语的重中之重,老师会将语法点、语法规律留出来整理给学生,学生需要记忆一个个语法知识点,分析主谓宾结构,记忆繁琐的理论知识。但是,二语习得理论指出,中国大学生所学到的这些语法知识及规则都是作为监视机制存在的,当学生有足够时间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例如考试时,他们能表达出较为正确的英语。但是当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自己的英语表达时,他们就漏洞百出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在熟练掌握诸多英语语法后,在口语表达中仍有不少错误表达。
  对于英语的语法学习,中国的大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反复学习演练过,可是再多的练习恐怕也收效甚微。在这里,建议中国的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首先忘记自己的母语,忘记自己母语所总结的一系列语法知识,通过具体的英语句子感受英语语法规律,加深对英语句子的印象而非干瘪的语法知识,深刻地感受语法规律在句子中的运用对信息表达的影响。
  中国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强阅读量的方法来培养语感,我们对汉语的习得也是在大量阅读、接触汉语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常说的“语感”其实也是基于大量的语言的接触的,我们大量接触了正确形式的、符合语法规则的语句,潜移默化形成了语感,在看到错误的句子时,自然而然对错误的句子感觉“不舒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英语外教知道中国学生语句中的错误,知道该怎么纠正,却不知道为什么错误,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错误,只是他们“感觉”怪怪的,他们日常生活中就是这么表达的,不符合他们日常生活正常表达方式的就是不符合我们所谓的语法规则的。语言的本质就是约定俗成。[8]中国大学生的大环境是汉语,无法大量地接触英语,因此,中国大学生要扩大英语的接触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自己的英语阅读量,潜移默化地形成英语语感。要“骑上”英语这辆“自行车”,而不用多探究自己能骑在自行车上而不掉下来的原理。
  此外,中国大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信息时,倾向于在头脑中构思出中文,再将其翻译成英语说出来。当我们接受英文信息时也是如此,常常会在脑海中进行中英转换,导致时间滞后,丢掉了很多信息。中国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不得不用母语来进行讲解,在这一阶段,这种做法确实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但是到后期,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却成了阻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忘掉自己的母语,“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看到英文就是英文,不要再将其转化成中文;遇到问题,用英文来思考,逐步形成英文思维方式和习惯。
  3.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言首先是作为一套语音系统而存在的,人们通过声音的语调、发音、节奏等不同来理解信息。人们先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再渐渐地将语言用文字记录下来。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声音来进行思维,最好的例子就是文盲和不认识字的人都会说话沟通。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文盲,不管是英国的还是中国的,他们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他们都能进行正常的交流。他们仅仅通过听、说的语言“训练”,就轻轻松松地“习得”了母语。
  大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各个顺序已经经历过了,无法更改,但是,大学生可以着重自己在听说能力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增强英语学习的功能性目的。观看美剧,听英文歌曲是练习听力的好方法。歌曲和电视剧中的美语口语表达非常接近美国人生活中的表达,可以根据美剧中的发音练习耳朵对连读、弱读的敏感性;同时电视剧、歌曲有上下语境并且具有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对于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猜测以进行理解。而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可以和听力同步进行,耳朵里听见什么英语表达,马上就用嘴巴复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所听到的英语表达的理解和印象,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语表达的用法。
  4.根据自己的“学”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和教师授课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在灌输知识给学生,导致了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在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授课方式下不知该如何学习。同时,中国教师的大班授课方式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法根据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策略,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学型”,通过哪种方式学习更加有效。
  中国大学生没有英语作为二语的大的语言环境,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掌握英语。但是,相较于兒童来说,大学生的学习、归纳、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型”,充分利用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英语学习。例如,视觉类型的学习者的特点是通过看文字、图表来获取信息,此类学习者可以多通过视觉的途径来学习英语;听觉学习者可以通过“多听”来学习英语。
  六、结语
  虽然中国大学生所处的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大环境,英语作为外语,在生活中接触较少,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距离的拉近,要创造英语的学习环境也不是不可能。大学生虽然已经经过了各种语言学习阶段,但是仍然可以从母语习得的角度反思,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定学习策略,加深对英语的感受,将其作为一种技能而非知识来掌握,真切地感受到英语的语言之美,体会英语的思维方式,以及英语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卢仁顺.二语习得中的共性、外语教学的作用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23).
  [2]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母语定义.http://baike.baidu.com/view/437131.htm.
  [4]第二语言定义.http://baike.baidu.com/view/357845.htm.
  [5]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http://wenku.baidu.com/view/9cf08562f5335a8102d220e6.html.
  [6]张依群.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4).
  [7]陆人.像婴儿一样学英语[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8]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5).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氛围与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气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课堂互动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是不是真正拥有了互动的课堂呢?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依然根深蒂固。倘若这些弊端不除,实施新课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本文作者结合《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来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再认识。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互动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  从新课程的角度理解,教学过程应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有许多老师大有“英雄所见略同”——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听了还是不懂,如堕云里雾里;或是一知半解,茫茫然来个囫囵吞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诸多方面的。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地模仿、识记。另外,“应试教育”的思想也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了解到农村小
摘要: 数感就是对数的敏感性。数感让人从眼中看到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建立起联系,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与方法来处理并解释。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挖掘学生数感的载体,在估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具体情感中把握数的相对关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感 教材 估算 实践活动  数感就是对数与数之间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刊顾问、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宦乡同志今年2月28日在上海逝世,噩耗传来,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宦乡同志生前对《未来与发展》杂志和中国未来研究会
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计算有关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以及进行简单测算和绘图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学生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空间观念,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9加几的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9加几的加法。  (二)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算法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原理。  (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9加几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