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话题
区域活动大转移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中班孩子纷纷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活动内容。因为前几天我刚组织孩子们学习了故事《拔萝卜》,所以我在表演区投放了相应的道具。刚开始,我看到在表演区活动的孩子合作玩了一会儿,但很快他们好像就没了兴趣,纷纷玩起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阅读区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事先在墙上贴了一些故事挂图,也提供了一些绘本,希望孩子们能作相应的延伸阅读。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也只是看了一会儿就不再看了,他们有的聊起了天,有的索性拿起旁边玩具柜里的小型插塑搭起了房子。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兴趣转移了,区域活动的内容转换了,但可以感觉到的是,他们仍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时,我感到为难了:在区域活动时间,我要不要引导他们回到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上来?
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样处理?
读者观点
增强活动的开放性、创造性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创设的区域环境缺乏开放性、创造性,满足不了幼儿游戏的需要,引发不了新的活动,从而导致幼儿活动时注意不够稳定、持久性不够强。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可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续编、创编故事《拔萝卜》,给予幼儿更多的创造空间。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更为持久。其次,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提供有层次、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以推动活动的进程。如提供录音带使表演游戏显得更为立体、生动,提供半成品材料鼓励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合适的方式与幼儿互动,引领活动方向。如,在表演区,教师可以一会儿是热情的观众,一会儿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在阅读区,教师则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或交流者。
(江苏镇江 王 兰)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提升幼儿的经验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认为,在这个案例中,现有的表演区和阅读区的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了。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在表演区添置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道具,设置相应的情境,激发“演员”的表演热情和“观众”的观看兴趣。在阅读区,除了提供图片和绘本外,教师还可提供一些漂亮的奖励贴花,用以鼓励幼儿阅读和讲述。
此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如,在表演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跟着音乐伴奏演唱歌曲《拔萝卜》并配上自编的动作,甚至可以让幼儿自编歌词,更换角色(教师需要提供各种动物头饰),这样幼儿的表演内容会比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有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增设“主持人”角色,让“主持人”根据“观众”的要求来组织表演活动。在阅读区,教师可以添置录音机和录音带,让幼儿把讲述的故事录下来,与同伴一起听一听、说一说。在适当的时机,教师还可以把录音放给全班幼儿听,分享阅读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
(江苏南京 丁仕华)
适时、合理地引导幼儿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注意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幼儿的兴趣发生了变化,幼儿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幼儿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如表演区的幼儿改玩其他游戏,说明幼儿的活动兴趣下降了;阅读区的幼儿有的聊起了天,有的用插塑搭起了房子,说明他们的需要已经转移到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需要上了。
我认为当幼儿发生注意转移现象时,教师应适时、合理地进行引导。如,当幼儿玩起“石头剪子布”游戏时,教师可用游戏中的输赢作为幼儿分配角色的依据,引发幼儿继续表演的兴趣;又如,当幼儿用插塑搭起房子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把它们想象成故事中各种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这样既可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的需要,又可促使区域活动目标的达成。
(江苏苏州 吴雪芳)
观察和指导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兴趣转移往往跟以下因素有关:一、活动区目标的设定。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幼儿会因难以完成而放弃;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幼儿会因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二、活动区材料的难度。如果材料太难,就会偏离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材料太容易,就会对幼儿缺乏挑战性。三、材料不足或内容单调,对幼儿来说缺乏选择性。
案例中的两组幼儿虽说出现了兴趣转移、内容转换的现象,但仍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最好不要去打扰他们,以免中断他们的思维,影响他们的活动。教师应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表现,了解幼儿与同伴、材料互动的情况,捕捉幼儿当前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一旦了解了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应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良机。如,当幼儿不想继续表演故事《拔萝卜》时,教师可用激励性的话语重新唤起幼儿的兴趣:“这个故事很有趣,你们表演得很棒,老师还想看呢!”或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用积极的情绪吸引幼儿、感染幼儿:“我是老奶奶,老爷爷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拔萝卜吧!”从而达到引导他们继续表演的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商量活动区内容的调整方案,启发幼儿尝试新的玩法。
(江苏扬州 曹玉兰)
教师的指导要符合实际需要
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设计区域内容。如案例中的教师虽然注重了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但忽视了中班幼儿表演、合作、交往、早期阅读等能力的发展水平。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不能与材料充分互动,也无法对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我认为教师的指导要立足于预期,服从于实际。当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兴趣“另起炉灶”,进行具有一定意义的活动时,教师不妨先满足他们,然后及时调整内容和材料。当然,对于故事表演和延伸阅读活动,教师除了充分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外,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指导策略,以发挥区域活动的独特作用。
(江苏常熟 应丽萍)
在活动区中主动学习
幼儿的兴趣是检验区域活动内容、材料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发生本案例所描述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①材料的投放。教师虽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幼儿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不够。②幼儿的能力。中班幼儿对于角色分配、与同伴协商还缺乏经验和能力,可能影响表演的顺利进行。③教师的指导。虽说幼儿通过故事教学了解了情节,学习过对话,但教师对于表演时人物该有怎样的语气、动作、表情等未作具体指导,幼儿因为经验缺乏而转移兴趣。所以,对于刚接触表演的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好表演前的准备工作:可先让幼儿伴随着动画音乐观看视频《拔萝卜》,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接着,让幼儿一起布置场景,制作道具,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刚开始表演时,教师可直接参与角色分配,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语气进行角色对话,如何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加以表现。幼儿在具备了初步的表演经验、明确了具体规则后,自然会对表演产生兴趣。随着活动的深入,他们会逐步学会与同伴合作。教师还可以观众的身份间接指导幼儿,如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向他们提出建议,以支持他们的活动。当幼儿具备独立组织活动的能力时,表演区便会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舞台。
(江苏常熟 丁丽娟)
快乐着 学习着
在我看来,区域活动凸显着以幼儿的兴趣、意愿为导向,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前提的幼儿本位色彩。因此,当区域活动中出现“兴趣转移、内容转换”的现象时,教师需要的不是扭转,而是观察,观察幼儿是否还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由此判断是否介入、如何介入。
如案例所描述的,虽然阅读区的幼儿聊起了天,但他们的状态是快乐的,我们应珍惜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因为只有在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建议教师不妨先听听孩子们在聊些什么,关注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是否需要帮助,待主题不集中或幼儿兴趣缺失时再介入也不迟。而当表演区的幼儿玩起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果断地介入,并利用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胜负特征对幼儿提出“输的要表演节目”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使幼儿获得游戏的愉悦体验,也可在悄然间实现活动内容的转换。
(江苏常熟 施冬梅)
激发幼儿的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会逐渐失去对某些区域活动的兴趣,或另投他区,或“闲逛”,或“被迫”继续进行并不感兴趣的活动。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如在阅读区,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想象、表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当那些暂时离开的幼儿发现阅读区活动仍是那么有趣时,他们自然会回到阅读区中来。又如在表演区,教师可投放故事磁带、手偶等,让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如果幼儿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表演难度就会降低,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就会变得浓厚起来。教师也可把幼儿刚学过的图书《拔萝卜》放到阅读区,供幼儿阅读。待他们熟悉这个故事后,再将道具放到表演区,和他们商议怎么给角色造型和准备服饰。教师要想办法支持幼儿的游戏,如可帮助他们在服饰上作些点缀性装饰,如何表现角色的语言、情感。总之,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自主开展活动。
(江苏常熟 张 鸽)
三言两语
我想,区域活动中的“转移”不是不好,关键是看幼儿怎样“转移”,“转移”后有否获得发展。该案例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转移”?教师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指导策略?该怎样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并评价幼儿的活动?等等。
(江苏无锡 倪仲娟)
区域活动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这对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活动的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而应加强其游戏性。在本案例中,从孩子们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和拿小型插塑搭房子的行为来看,教师在这方面还需努力。
(山西太原 贾彩霞)
区域活动大转移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中班孩子纷纷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活动内容。因为前几天我刚组织孩子们学习了故事《拔萝卜》,所以我在表演区投放了相应的道具。刚开始,我看到在表演区活动的孩子合作玩了一会儿,但很快他们好像就没了兴趣,纷纷玩起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阅读区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事先在墙上贴了一些故事挂图,也提供了一些绘本,希望孩子们能作相应的延伸阅读。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也只是看了一会儿就不再看了,他们有的聊起了天,有的索性拿起旁边玩具柜里的小型插塑搭起了房子。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兴趣转移了,区域活动的内容转换了,但可以感觉到的是,他们仍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时,我感到为难了:在区域活动时间,我要不要引导他们回到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上来?
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样处理?
读者观点
增强活动的开放性、创造性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创设的区域环境缺乏开放性、创造性,满足不了幼儿游戏的需要,引发不了新的活动,从而导致幼儿活动时注意不够稳定、持久性不够强。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可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续编、创编故事《拔萝卜》,给予幼儿更多的创造空间。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更为持久。其次,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提供有层次、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以推动活动的进程。如提供录音带使表演游戏显得更为立体、生动,提供半成品材料鼓励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合适的方式与幼儿互动,引领活动方向。如,在表演区,教师可以一会儿是热情的观众,一会儿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在阅读区,教师则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或交流者。
(江苏镇江 王 兰)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提升幼儿的经验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认为,在这个案例中,现有的表演区和阅读区的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了。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在表演区添置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道具,设置相应的情境,激发“演员”的表演热情和“观众”的观看兴趣。在阅读区,除了提供图片和绘本外,教师还可提供一些漂亮的奖励贴花,用以鼓励幼儿阅读和讲述。
此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如,在表演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跟着音乐伴奏演唱歌曲《拔萝卜》并配上自编的动作,甚至可以让幼儿自编歌词,更换角色(教师需要提供各种动物头饰),这样幼儿的表演内容会比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有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增设“主持人”角色,让“主持人”根据“观众”的要求来组织表演活动。在阅读区,教师可以添置录音机和录音带,让幼儿把讲述的故事录下来,与同伴一起听一听、说一说。在适当的时机,教师还可以把录音放给全班幼儿听,分享阅读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
(江苏南京 丁仕华)
适时、合理地引导幼儿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注意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幼儿的兴趣发生了变化,幼儿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幼儿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如表演区的幼儿改玩其他游戏,说明幼儿的活动兴趣下降了;阅读区的幼儿有的聊起了天,有的用插塑搭起了房子,说明他们的需要已经转移到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需要上了。
我认为当幼儿发生注意转移现象时,教师应适时、合理地进行引导。如,当幼儿玩起“石头剪子布”游戏时,教师可用游戏中的输赢作为幼儿分配角色的依据,引发幼儿继续表演的兴趣;又如,当幼儿用插塑搭起房子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把它们想象成故事中各种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这样既可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的需要,又可促使区域活动目标的达成。
(江苏苏州 吴雪芳)
观察和指导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兴趣转移往往跟以下因素有关:一、活动区目标的设定。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幼儿会因难以完成而放弃;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幼儿会因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二、活动区材料的难度。如果材料太难,就会偏离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材料太容易,就会对幼儿缺乏挑战性。三、材料不足或内容单调,对幼儿来说缺乏选择性。
案例中的两组幼儿虽说出现了兴趣转移、内容转换的现象,但仍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最好不要去打扰他们,以免中断他们的思维,影响他们的活动。教师应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表现,了解幼儿与同伴、材料互动的情况,捕捉幼儿当前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一旦了解了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应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良机。如,当幼儿不想继续表演故事《拔萝卜》时,教师可用激励性的话语重新唤起幼儿的兴趣:“这个故事很有趣,你们表演得很棒,老师还想看呢!”或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用积极的情绪吸引幼儿、感染幼儿:“我是老奶奶,老爷爷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拔萝卜吧!”从而达到引导他们继续表演的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商量活动区内容的调整方案,启发幼儿尝试新的玩法。
(江苏扬州 曹玉兰)
教师的指导要符合实际需要
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设计区域内容。如案例中的教师虽然注重了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但忽视了中班幼儿表演、合作、交往、早期阅读等能力的发展水平。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不能与材料充分互动,也无法对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我认为教师的指导要立足于预期,服从于实际。当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兴趣“另起炉灶”,进行具有一定意义的活动时,教师不妨先满足他们,然后及时调整内容和材料。当然,对于故事表演和延伸阅读活动,教师除了充分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外,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指导策略,以发挥区域活动的独特作用。
(江苏常熟 应丽萍)
在活动区中主动学习
幼儿的兴趣是检验区域活动内容、材料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发生本案例所描述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①材料的投放。教师虽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幼儿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不够。②幼儿的能力。中班幼儿对于角色分配、与同伴协商还缺乏经验和能力,可能影响表演的顺利进行。③教师的指导。虽说幼儿通过故事教学了解了情节,学习过对话,但教师对于表演时人物该有怎样的语气、动作、表情等未作具体指导,幼儿因为经验缺乏而转移兴趣。所以,对于刚接触表演的中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好表演前的准备工作:可先让幼儿伴随着动画音乐观看视频《拔萝卜》,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接着,让幼儿一起布置场景,制作道具,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刚开始表演时,教师可直接参与角色分配,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语气进行角色对话,如何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加以表现。幼儿在具备了初步的表演经验、明确了具体规则后,自然会对表演产生兴趣。随着活动的深入,他们会逐步学会与同伴合作。教师还可以观众的身份间接指导幼儿,如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向他们提出建议,以支持他们的活动。当幼儿具备独立组织活动的能力时,表演区便会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舞台。
(江苏常熟 丁丽娟)
快乐着 学习着
在我看来,区域活动凸显着以幼儿的兴趣、意愿为导向,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前提的幼儿本位色彩。因此,当区域活动中出现“兴趣转移、内容转换”的现象时,教师需要的不是扭转,而是观察,观察幼儿是否还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由此判断是否介入、如何介入。
如案例所描述的,虽然阅读区的幼儿聊起了天,但他们的状态是快乐的,我们应珍惜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因为只有在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建议教师不妨先听听孩子们在聊些什么,关注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是否需要帮助,待主题不集中或幼儿兴趣缺失时再介入也不迟。而当表演区的幼儿玩起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果断地介入,并利用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胜负特征对幼儿提出“输的要表演节目”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使幼儿获得游戏的愉悦体验,也可在悄然间实现活动内容的转换。
(江苏常熟 施冬梅)
激发幼儿的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会逐渐失去对某些区域活动的兴趣,或另投他区,或“闲逛”,或“被迫”继续进行并不感兴趣的活动。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如在阅读区,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想象、表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当那些暂时离开的幼儿发现阅读区活动仍是那么有趣时,他们自然会回到阅读区中来。又如在表演区,教师可投放故事磁带、手偶等,让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如果幼儿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表演难度就会降低,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就会变得浓厚起来。教师也可把幼儿刚学过的图书《拔萝卜》放到阅读区,供幼儿阅读。待他们熟悉这个故事后,再将道具放到表演区,和他们商议怎么给角色造型和准备服饰。教师要想办法支持幼儿的游戏,如可帮助他们在服饰上作些点缀性装饰,如何表现角色的语言、情感。总之,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自主开展活动。
(江苏常熟 张 鸽)
三言两语
我想,区域活动中的“转移”不是不好,关键是看幼儿怎样“转移”,“转移”后有否获得发展。该案例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转移”?教师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指导策略?该怎样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并评价幼儿的活动?等等。
(江苏无锡 倪仲娟)
区域活动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这对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活动的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而应加强其游戏性。在本案例中,从孩子们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和拿小型插塑搭房子的行为来看,教师在这方面还需努力。
(山西太原 贾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