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应重在“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1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情感与认识关系密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认识的内容,并激发认识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情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1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夏夜多美》这课时,通过观看池塘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1.2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并导致积极行为,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会学”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2.1独立学习。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2鼓励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如在学习《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想去看天安门”?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小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重诵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3.1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①初读课文,整体感受。②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③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摒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3.2读书要注重实效。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读书时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①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②读的训练保证全体学生的参加,使人人会读、愿读,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激励手段的使用。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说话、交际、写作等综合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格外重视说话练习。
  4.1课堂训练。教材中,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的目的出发,安排了相当一部分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的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另外,文中有一些优美的插图也被我用来作为说话的辅助内容。教给学生有序观察及表达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只要是合理的,就可以“百花齐放”。
  4.2拓展训练。说话的训练设计只有靠近学生的智力“最近发展区”,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加快。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仿照文中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想想:“桃树、杏树、月季会说春雨是什么颜色?”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生的“作品”相当精彩。如有的学生说道:“桃花红、柳叶绿都是春雨浇灌的结果,春季到来,加上春雨的浇灌,才有了色彩斑斓的春天。”诸如此类的仿写片段还有很多。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法和关注周围的事物。
  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说的时候,其目的不仅是在字词句的训练与运用上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说的勇气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感。
  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教学下来,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感受到语文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小世界。而这种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及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正是我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内心更多的是紧张和忧虑,但不管怎样终将面对。未来学家埃利亚德说过,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为了决胜高考,我认为毕业班的同学应做好如下准备:  1思想准备  1.1调整心态,改变认识。高考前,要调整对考试的不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顾虑思想。高考与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试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语感能力。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大多容易理解,学生对全篇课文若能读得正确、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读懂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说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就可
期刊
1实行分层教学的起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尽管年龄相同的学生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心理特征,但有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性,教师一相情愿的“输出
期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规定。它明确提出了: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那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这一环节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以教学《相遇问题》
期刊
【摘 要】 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给条件——让学生尝试,给机会——让学生善问,给权利——让学生选择,给空间——让学生飞翔”的指导策略,启发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指导策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前进,它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形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语文教师是语文改革中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热情地、高度负责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更新观念,转变模式,适应
期刊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激情和活力,让爱充满整个教学的环节。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尤其小学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很好的感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
期刊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改必然具有鲜明的学科个性。忽略这一点,任何教研探索都会与语文教改的真门经失之交臂。试想,近几年语文教学的以“某某为主”也好,“某步法”也好,凡此种种,无非是说教师要导为主,学生要学为主、练为主。细想一下,什么学科不适用这些教学原则呢?什么学科不分步骤、划阶段地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呢?因此,我以为:以上说法和做法固然都是专家们的经验之谈,但我们一直觉得这不见得就是他们教学的
期刊
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语文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看似很老套的话题,但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一个全新的方式让学生们接受知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听  听,是
期刊
观察是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和能力。根据心理学研究,观察“是对周围世界对象和现象的有意义、有计划的知觉”(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人的丰富知识的绝大部分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观察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观察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积累感性材料,储备大量知识,为写作创造条件。它是写作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