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功力观(上)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前几年,本刊曾刊登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连载,后蓝晟老师赴香港传播太极拳,并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先生深研太极智慧和水性太极拳。近几年,不断有读者致电或来函,希望能继续看到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文章。经本刊联系,蓝晟老师在百忙中,抽时间,专为本刊读者撰写了《深悟太极拳》系列连载;本刊从2011年起。陆续刊登,为更好的互动,读者可通过电邮lanshengl234@sina.com与作者联系(来函亦可,由编辑部统一转给作者)。作者除通过电邮直接回复读者疑问外,还将在本连载中做相应的答疑。
  
  浸润太极拳很多年,听闻过很多太极拳前辈所展示的宛若传奇般的太极功夫之逸闻轶事。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之所以选学太极拳的初衷。
  比如,有一则“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故事,就收录于《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及拳照》:
  有一名叫德清僧的和尚,找杨禄禅比武较量,刚一出手就被击败。他向杨请教太极功夫。当问到轻灵功夫的奥妙时,杨没有回答。见有一燕子飞来,低绕近身,杨就用手把燕子抄到手中。右手托燕,左手抚摸,让燕子飞走。燕子振翅想要飞走,但飞不起来。这是因为鸟必须先用脚蹬上劲儿,才能起飞。燕子在杨手中,找不到力点,蹬不上劲儿,刚伏下想要蹬脚,振翅起飞,就趴下来,如此三次没有飞成。和尚很惊讶,说这真是神功。杨笑着说,不能说神,练太极拳稍稍长一点,全身轻灵,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这样的故事,很多当代人或嗤之以鼻,或心怀向往。我们不争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却必须要明确,这是太极拳之功力的一种描述。
  学练太极拳,必须要明确自身学练太极拳目的。
  因为,目的不同,因而体现出的功力标准也是不同的。佛家功夫的功力体现是明心见性,成菩萨、佛的果位;道家功夫的功力体现是炼心见性,修真成仙;儒家功夫的功力体现存心养性,内圣外王;医家功夫的功力体现是治病救人,颐养天年;武家功夫的功力体现是保家卫国,克敌御辱。因此,毫无疑问,古代的太极拳之功力观,则一定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标准:克敌御辱等等;其实,太极拳的创立者、集大成者,更强调太极拳的另一个功能:“延年益寿不老春”。
  真正的太极拳,是集儒道佛医武功夫之大成的,其功力标准,则不能单一地按照一般武术、武功的标准来理解;太极拳是文化拳、智慧拳、养生拳、阴阳调剂拳,其功力标准,必然沉淀着中华文化之无限魅力和太极拳武拳文练的大智慧。
  太极拳的功力,首先体现在身心性命自我优化和身心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为人类造福上,因而它的功力观,重点应着眼于现实的人与对社会的贡献上。
  主观方面,主要表现在要能收到祛病、延年、健美身心、开发智能、增强做事业的能量等不同层次之效果上。具体来说,身体强健、气血流通、精力充沛,精神专一、思维通达,性情得到了陶冶,道德得到了涵养、智慧得到了开发,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待人接物的水平、风度有了明显的改善等。总之,不能让太极拳仅仅满足于自我标榜的曾经打败过什么什么人的胜负之争、意气之争、门派之争上。王道是太极拳的本质,舍己从人是太极拳的修为,权衡轻重缓急是太极拳的日用,明了心性是太极拳的旨归。因此,我们要摆脱过去那种“玄乎其玄”、“神乎其神”、“战胜他人”、“打得对方吐血”的功力观,而是要形成百姓日用而又知的现实的功力观,文明昌盛时代的功力观。
  虽然太极拳必然精进成太极拳学、太极文化、太极智慧——太极功力涉及的领域会向纵深发展——这实际才是太极拳未来真正的发展之路,是真正的功力体现;但就现实而言,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满足太极拳爱好者身心健康和“明心见性智慧融”之需要,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决不能脱离开这个根本点。
  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待太极拳的功力观,才能更接近太极拳的本质。以下具体展开论述之。
  
  太极拳功力体现之一:
  事上修炼——炼已筑基,泽披大众
  
  真正的太极拳,是古圣先贤法天择地,循诸性起,缘起性空,得见宇宙人生规律和法则之后,贯通有无、内外、胜负、得失、虚实、圆转、沉浮、碾转、研磨而参悟出来功夫之道,这其中,知己的功夫为第一要义,也因之,其功力观必然体现在日常生活上——看看能否把以上思维贯彻在美满家庭、和谐社会、发展事业上。古人认为这是“事上修”的功夫。思维通才叫神通,太极思维是中华核心思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等等太极思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懂得并实践之的,如是,才能炼己筑基——奠定思想基础,锤炼重修出一种阴阳相济、含三为一的大智慧,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人类和谐,天地和谐——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逍遥游”于天地之间;佛家“六和敬”、“十地菩萨”的功夫和境界。
  
  太极拳功力体现之二:
  行站坐卧,不离太极
  
  古人讲:“行站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太极的功夫的修为和修养。
  行: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从外形上看,就是步履从容,如清风吹拂,神态安详,精神专注。从功夫修为上看,每一步均能自然而然地呈现着沉浮升降和碾转飘腾来——体现出能借地心吸力和阴阳互济的功夫来。这样的人,可视工作中的紧张为休闲,忙碌的生活为度假,太极拳学的研修为游艺。
  站:顶天立地,不偏不倚。站立的时候,不管是休闲还是等人、和人交流,均能坐到气定心闲,体松意充,自觉不自觉的,能和天地相连,意念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从而实现天地人一气贯彻也,继而一动无有不动,不动而又能照顾到左右前后上下,因时因机因缘而变换站姿。
  坐:坐如钟,不枉动。气血流通,则坐得稳;气血不通,则坐姿不正——古人言,形正气正。因此,一个有太极拳功夫的人,能几个小时坐着而不难受,不歪斜身体。传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和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曾比武三天三夜。老前辈讲,并不是像街头小混混打架般地比拳脚,而是坐而论道三天三夜,但是,他们这三天三夜,形体放松,如古钟罩体,不动如山,坐而不疲,不歪斜,精神旺盛饱满。
  卧:卧如弓,灵敏心。卧如弓不仅仅指睡觉姿势,而是指没有练太极功时、没有演练太极拳时,招式招法,心法劲法,内气外气,储纳归藏,不显于外,但是,灵敏之心已自然形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惯还在,只是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这样状态,是内求法的状态,会让生命能量,少消耗,多蓄积。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读者来信    我今年大三,原本视力不错,一个月前突然感觉看东西模糊。以为是玩电脑玩多了,于是远离电脑,加外滴眼药水。两个星期后,视力果然恢复了。接着为了应付考试,又开始努力看书。两天前,又出现了类似现象,这次比上次要严重,除了视力下降外,感到眼前似有一团灰黄色的暗影,看到的东西都变小了,看到的直线变成弯曲的。去医院检查,结果被告之,患了中浆病。我该怎么办?  小 洪    编辑部答复    广州
期刊
除半身不遂,守中旋转    身体站直,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下垂,双手拇指弯曲,其余四指将拇指包住、握紧,两眼平视前方。然后全身放松,舌抵上腭,闭口,以鼻缓慢深长地呼吸,自己不能听到呼吸的声音。意念集中在呼吸上,用心体会气息的出入,宁神入静。(见图1)    ※ 行气导引·一※  轻轻叩齿14下,再用舌头由内到外,从左到右,先上后下地舔舐口唇和牙齿数次,等到津液满口的时候,再分7次慢慢咽
期刊
健康的胃肠是一种幸福。它不仅增加口福,而且会带来强壮的体魄。钱氏胃肠保健五式是从家传八式中精选出来,动作简单易操作,行之有效,可供大众保健之用;有胃肠疾病者可作辅助治疗,持之以恒,必有好处。  胃肠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形成胃肠疾病的原因非常之多,但大部分是“病从口入”,饮食不节,或胃肠功能低下(精神因素、感染因素、年老机能减退)等因素造成。  祖国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脏腑
期刊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数量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复杂性结石,例如充满整个肾脏的结石(铸形结石),位于肾脏小盏内的多发结石等,过去一直是泌尿科医生的难题。有些病例,甚至需要将患有结石的肾脏取出体外,剖开取出结石后再将肾脏移植回患者体内,不仅有手术风险,且疗效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经皮肾镜下碎石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治疗尿路结石的新
期刊
本病的鉴别主要应排除其他易致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咽喉部刺激症状等其他食管疾病,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功能性烧心症。本病常有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患者具有烧心、早饱、上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但胃镜检查时食管常无炎症性病理改变,食管pH、LES压力测定均正常,亦无肝胆胰腺疾病存在。  2 少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伴有或仅表现为胸痛、咽喉部异物感,或声嘶、哮喘、咳嗽等食管外表现。当
期刊
编者按:彭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师承学院派及民间派多位医道明家,研习中医医道、内家拳术及养生方法,义理精微,阐释详尽。此八段锦养生系列,作者在动作解说的基础上,对每一式的注意事项、医理及相对应的效果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助益。    八段锦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导引术,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
期刊
医生表示,大部分胃酸倒流的成因,是由于食道连接胃部的下食道括约肌经常松弛,未能发挥“守门员”的作用。令胃酸倒流入食道。由于食道没有黏膜保护,当胃酸倒流入食道时,会引起胸口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患者多数于饭后感到不适。晚上临睡前进食,食物在胃部内未能消化,容易引起胃胀,增加括约肌松弛机会。不少专业人士工作忙碌,经常进食消夜或太夜进食,都会增加患病机会。  胃酸倒流常被误为是心脏问题,经过一番心脏检查
期刊
朋友长了个口腔溃疡,吃饭非常痛苦。我给他一支锡类散,让他喷在嘴里的溃疡面上。  朋友说:“我嘴里的溃疡原本是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咬了一下,可为什么没能马上好,反而变成溃疡了呢?”其实,这是因为体内的火邪,让嘴里的伤口不能快速愈合,转成溃疡。所以,大家都把口腔溃疡叫“上火”。  上火了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区分一下,火有两种,一种是实火,一种叫虚火。所谓实火,就是体内的邪气旺盛产生的火,对付这种火,直
期刊
中医认为,肾是人身最重要部分,称为“先天之本”。肾功能受损或逐渐衰退,肾的排泄和调节功效也将会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还会发生尿毒症而危及性命。肾功能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或行为会给肾脏带来损害,这种损害往往要比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肾脏衰竭要严重得多。因此,为了保护您的肾脏,一定要克服和远离以下这9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1 过量服用某些中草药。    近
期刊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使人的元气在不知不觉中耗散消亡。  静以养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