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冶精锻大型多向模锻件及重型装备产业基地厂区雨水排放方案。从本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项目特点,综合考虑市政雨水管网预留接口位置和投资限制,采用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将传统重力流与雨水收集相结合,有效解决了厂区雨水排放管网与市政预留管线难以相接的问题,并且施工方便,利于后期扩容,节约投资。本工程实施当年正赶上唐山地区瀑雨,而本厂区雨水排放顺畅,达到设计要求,且收到减少投资和节约水源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雨水收集、回用排放、工程设计,减少投资,节约水源
一、简介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雨水资源化利用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维持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工程采用雨水收集与传统重力流雨水排放相结合、环保型PE渗透式雨水井与PP模块化的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不仅有效解决了采用常规雨水排放设计方案使厂区雨水管线无法与市政预留接口相接的难题,避免了厂区内洪涝,而且,具有便于施工修护和后期雨水收集系统扩容的特点,技术先进、经济可靠,实现了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年节约水源在300 m³以上。
二、工程概况及难点
本工程为中冶精锻大型多向模锻件及重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一期工程,建设厂址位于唐山市,面山临海,夏季降水集中,日最大降水量为184mm,年均降雨量623mm,最大降水量1140mm,因此,厂区雨水排放需高度重视。
该廠区东西方向较长,周边规划道路中,大理路尚未建设,且短期内不能开通。受市政配套条件的限制,一期工程只能向东面学院路排水(见图1)。
但是,学院路上的市政预留接口底标高较浅(26.77m),厂区路面雨水设计若采用重力流,按采用国家标准最低管道坡度设计末端雨水管道底标高为26.10m,低于市政预留接口标高,导致无法排至市政管网(详见图2)。
三、设计方案
为解决上述难题,本着既要保证在雨季最大降水时厂区路面雨水能快速有效地排出,又要尽量节约投资并方便施工的原则,本工程设计经过多方案比选,采用了传统重力流雨水排水与新型雨水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重力流能够直接排至市政管网的区域,仍采用重力流方式;而在重装及模具车间和热处理车间建筑物及周边绿地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方式。设计采用环保型PE渗透式雨水井(见图3)与PP模块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见图4)相结合的方案,在尽可能使雨水下渗利用的前提下,收集多余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本工程设计的雨水回收池体积仅为150m³,既达到了设计要求,又节约了一次性建设投资,减轻了甲方筹资压力,使其能将有限资金重点用于工艺装备的投入。采用新型的PP模块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代替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雨水池,具有施工便捷,利于检修,节省空间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二期工程雨水收集系统扩容。雨水收集设计方案见图5示意。
PP模块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设置于厂区东侧,安装溢流外排管道,以排除超量雨水,控制水位。储存的雨水可以供绿化、冲洗道路等日常杂用,节约大量水源,符合国家节能节水政策,为工程增添亮点。
四、实施效果
本工程雨水收集方案经过两年多的运行考验,特别是投运第一年正好遇上唐山汛期强降雨,日最大降水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当年7月20日最大降雨量168mm)(见图6),而本厂区雨水收集后,多余的雨水能快速、顺畅地至市政雨水管网,证明厂区雨水排放系统不仅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利用收集的雨水用于通过中水管网用于厂前区景观用水和道路绿化,收到减少投资和节约水源的双重效果(见图7)。
参考文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作者介绍:刘苏,女,1964年生,河北辛集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工业设计所副总工程师,本项目总设计师。
关键词:雨水收集、回用排放、工程设计,减少投资,节约水源
一、简介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雨水资源化利用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维持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工程采用雨水收集与传统重力流雨水排放相结合、环保型PE渗透式雨水井与PP模块化的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不仅有效解决了采用常规雨水排放设计方案使厂区雨水管线无法与市政预留接口相接的难题,避免了厂区内洪涝,而且,具有便于施工修护和后期雨水收集系统扩容的特点,技术先进、经济可靠,实现了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年节约水源在300 m³以上。
二、工程概况及难点
本工程为中冶精锻大型多向模锻件及重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一期工程,建设厂址位于唐山市,面山临海,夏季降水集中,日最大降水量为184mm,年均降雨量623mm,最大降水量1140mm,因此,厂区雨水排放需高度重视。
该廠区东西方向较长,周边规划道路中,大理路尚未建设,且短期内不能开通。受市政配套条件的限制,一期工程只能向东面学院路排水(见图1)。
但是,学院路上的市政预留接口底标高较浅(26.77m),厂区路面雨水设计若采用重力流,按采用国家标准最低管道坡度设计末端雨水管道底标高为26.10m,低于市政预留接口标高,导致无法排至市政管网(详见图2)。
三、设计方案
为解决上述难题,本着既要保证在雨季最大降水时厂区路面雨水能快速有效地排出,又要尽量节约投资并方便施工的原则,本工程设计经过多方案比选,采用了传统重力流雨水排水与新型雨水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重力流能够直接排至市政管网的区域,仍采用重力流方式;而在重装及模具车间和热处理车间建筑物及周边绿地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方式。设计采用环保型PE渗透式雨水井(见图3)与PP模块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见图4)相结合的方案,在尽可能使雨水下渗利用的前提下,收集多余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本工程设计的雨水回收池体积仅为150m³,既达到了设计要求,又节约了一次性建设投资,减轻了甲方筹资压力,使其能将有限资金重点用于工艺装备的投入。采用新型的PP模块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代替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雨水池,具有施工便捷,利于检修,节省空间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二期工程雨水收集系统扩容。雨水收集设计方案见图5示意。
PP模块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设置于厂区东侧,安装溢流外排管道,以排除超量雨水,控制水位。储存的雨水可以供绿化、冲洗道路等日常杂用,节约大量水源,符合国家节能节水政策,为工程增添亮点。
四、实施效果
本工程雨水收集方案经过两年多的运行考验,特别是投运第一年正好遇上唐山汛期强降雨,日最大降水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当年7月20日最大降雨量168mm)(见图6),而本厂区雨水收集后,多余的雨水能快速、顺畅地至市政雨水管网,证明厂区雨水排放系统不仅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利用收集的雨水用于通过中水管网用于厂前区景观用水和道路绿化,收到减少投资和节约水源的双重效果(见图7)。
参考文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作者介绍:刘苏,女,1964年生,河北辛集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工业设计所副总工程师,本项目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