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联京津之廊 环渤海之坊

来源 :招商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c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现辖广阳、安次两个区,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主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3.8亿元,年均增长11.3%。全部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从2007年的95.6亿元增加到30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86亿元增加到1314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950项。争列省重点项目550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7元,分别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
  区位优势
  廊坊,拥有世界上独有的区位优势,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依托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的独特优势,依托京津高度密集的人才和科研体系,依托发达便捷的交通网带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城市。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秀美宜人的环境和淳朴好客的民风。既享有现代科技带来的都市文明。又不失大自然赋予的田园风情。“京津走廊明珠”和“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更是廊坊人的骄傲。
  廊坊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市场繁荣,市区距北京和天津中心区分别为40公里和60公里,1个小时可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机场和天津新港。在以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拥有两个国际机场、一个特大货运港口、三条高速公路、五条国家级公路、四十多条省级公路。正在建设中的京津间两条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津塘城际高速铁路,将使廊坊对外交通更加便捷。廊坊拥有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京畿大省河北在内的近一亿人口的消费群体。是中国北方产业和人口高度密集、城市集中、工商业发达、市场容量大、购买力强的黄金地域,商机无限,前景广阔。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安工业园区、永清工业园区、大城工业园区、文安工业园区和大厂工业园区9个省级开发区,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理想的投资场所。廊坊被新闻媒体评为“中国二十佳投资区”之一。
  廊坊市是联接京津两个直辖市的城市。廊坊处于京——津城市带上,在京、津两市中间,廊坊市区距北京市区40公里。距天津市区60公里,可以说廊坊市是联接京津两个直辖市的城市,是促进这两个城市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廊坊市这样的区位优势世界上独一无二。
  廊坊市是拥有两机场、一个港口的城市。首都机场和天津机场实际上都是廊坊市的机场,廊坊市区与这两个机场的距离各为70公里,都在一般拥有机场的大城市离自有机场适宜距离之内。天津港距廊坊市区100公里,廊坊市可视为港口城市。这对廊坊市而言是很好的投资环境条件,对廊坊市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优势。
  廊坊市是京津冀统一市场的中心城市。中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过程可能会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向外扩散,形成城市带城市网并发展成统一市场。廊坊、京、津和河北省部分地区是先行形成统一市场的地区,该地区的市场发展基础好,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好。
  廊坊市处在大容量而且快速发展的市场之中。京津市场的集中性、多样性、分层次等特点给廊坊提供了很大的发展与创新空间,廊坊在这个区域中相对而言是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而且也是有条件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的城市。
  廊坊市是非国有经济大有作为的城市。廊坊在1978年之前,还是一个有相当农村色彩的地区,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各种类型的投资者特别是非国有的投资者到廊坊发展,感到方便、容易,能获得好的投资回报。
  廊坊市是拥有京津优势的城市。京津地区突出的特点是人才多、技术高、信息灵、资金富、市场大,廊坊在努力做到将这些优势“归为己有”,廊坊积极为人才流、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建立和扩大要素渠道,把京津两市的优势“吸”到廊坊来,特别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廊坊是人才丰富的城市。
  自然资源
  廊坊自然资源丰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植被,蕴藏丰富的矿产。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廊坊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土地资源:廊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层深厚,土壤类型多样,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水资源:廊坊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发达,流经该市的大小河流有20条,一般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33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7.74亿立方米。
  气候资源:廊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11.9度,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6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矿产资源:廊坊位于燕山山脉的南侧,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熔剂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于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县境内,根据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对大城县地下煤田多年的勘查,大城县地下蕴藏着一个储量高达190.1亿吨的优质煤田,煤层几乎遍布该县全境,在这个西南一东北走向的煤区中,煤炭资源分布在地下2000米以浅,含煤14层,厚度达27.6米,总含煤面积达1040平方公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霸州市和文安县,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然气储量186亿立方米;辖区内各区、市、县均有地下热水分布,总面积达1007.9平方公里,出口最高温度达93摄氏度,极具开发价值。
  植物资源:全市植物资源有127科,400余属,920种左右。栽培植物有粮食作物、豆类、薯类、油料、棉麻、烟草、药材、蔬菜、瓜类、林果、牧草等11大类共100多种。   历史沿革
  廊坊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常道村附近。《廊坊市志》载:“现境域夏商处冀州之地,战国秦汉于蓟燕之野,晋唐属幽州之域,元明清为京畿要冲”。即现境域在廊坊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属渔阳郡、广阳郡、巨鹿郡,汉、三国时为幽州,唐时属幽州、蓟州、瀛州,宋、辽时属河北东路、南京道,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
  廊坊民风淳朴、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
  十八世纪初廊坊还是一个偏僻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之后才渐成集镇。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条街道,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
  1975年,将廊坊公社划归廊坊镇。198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地辖),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廊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置业的理想场所。
  经济发展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牢牢把握“创新破难、遇艰愈奋、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审慎应对、砥砺奋进,全市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93.8亿元,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968.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627.0亿元,增长9.0%。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8:54.6:34.6调整为11.0:54.0:35.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7.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有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8%,涨幅与上年相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3%,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指数上涨2.7%。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5.1%,同比回3.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5.0%,同比回落9.1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2.1万人。增长6.5%。下岗失业再就业人数735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2.0%以内,连续八年保持全省最低。
  农业
  农业生产相对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9.9万亩,下降1.5%;总产量184.7万吨,下降4.6%。其中,夏粮产量51.0万吨,下降1.9%;秋粮产量133.7万吨,下降5.6%。棉花播种面积63.0万亩,下降3.7%;总产量4.6万吨,下降8.7%。油料播种面积21.4万亩,下降7.7%;总产量3.6万吨,下降1.6%。蔬菜播种面积163.6万亩,增长3.8%;总产量674.6万吨,增长3.7%。畜牧业生产稳定,肉类、牛奶总产量分别达35.1万吨和23.5万吨,分别增长1.8%和1.5%;禽蛋产量18.6万吨,下降0.1%。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5万吨,增长0.7%。农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稳定。农用机械总动力683.9万千瓦,增长0.9%。机耕面积471.8万亩,增长2.5%;机械播种面积533.9万亩,增长0.3%;机械收获面积312.7万亩,增长15.5%;农村用电量77.7亿千瓦小时,增长9.5%。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24.7亿元,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长11.4%,集体工业增长20.9%,股份制工业增长1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长7.8%;轻工业增长15.3%,重工业增长13.7%。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07.5亿元,增长11.7%,其中利润总额136.6亿元,增长4_8%。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3.9亿元,增长10.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691.8亿元,增长4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47.2万平方米,下降16.4%,竣工面积1078.6万平方米,增长17.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4.1亿元,增长20.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82.1亿元,增长21.4%;农户投资32.0亿元,下降1.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4亿元,下降2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4.8亿元,增长33.4%,其中,工业投资647.5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9.0亿元,增长11.0%。工业完成技改投资384.1亿元,增长40.6%。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9.3%,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69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57个,同比增加118个,增长84.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3.1亿元,下降17.4%。   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1亿元,增长15.2%。其中,城镇和乡村分别实现零售额362.1亿元和206.0亿元,分别增长15.6%和14.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3.5亿元。增长10.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5.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情况良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2018万美元,增长6.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2809万美元,下降8_2%。在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3670美元、34827万美元和14312万美元。
  从批准、注册情况看,年内新批准外资项目23个,合同总金额130790万美元,增长53.9%,其中,合同外资额49257万美元,增长22.2%;年内新注册三资企业22家,注册资本41997万美元,增长79.4%,其中,外方注册资本19408万美元,增长4.9%。年末实有三资企业541家。
  外贸进出口形势不佳。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0.3亿美元,下降5.0%。其中,进口总额21.4亿美元,下降17.0%;出口完成28.8亿美元,增长6.3%。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306.6亿元,增长22.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2.1亿元,增长22.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8.4亿元,增长17.8%。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12.4亿元,比年初增加426.8亿元,同比多增137.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86.1亿元,比年初增加227.3亿元,同比多增3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75.3亿元,比年初增加306.7亿元,同比多增80.6亿元。
  投资环境
  廊坊以打造京津冀地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为目标,着力提高行政效能。连年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建起“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形成了高效率、零缺陷、全覆盖的服务模式。目前,已有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00多家知名跨国公司落户廊坊。
  全市经济进入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3.8亿元,年均增长11.3%。全部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从2007年的95.6亿元增加到306.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45.4亿元增加到172.1亿元,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提高到17.1%,各县(市、区)财政收入都已迈过或接近10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73亿元,比2007年增长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86亿元增加到1314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950项,争列省重点项目550项。五年中,全市经济总量由全省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贷款余额由第五位提高到第三位,实现了从“小廊坊”到实力廊坊的历史性跨越。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7年的13.2:56.6:30.2调整到2012年的11:54:35。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拉开框架。总部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方兴未艾,华为中国片区总部落户廊坊,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华北基地、汉能全球研发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富士康、中轻造纸装备、南玻玻璃、航天振邦、燕达国际健康城、中商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亚太国际家居材料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精雕数控机床、首钢大型冶金装备制造基地、碳纤维研发生产中心、鲁能生态城、爱晚香河国家养老示范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势头强劲,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7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9.3%和16.7%。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697.4亿元,实施技改项目3527个,新奥集团、汇福粮油、梅花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新获批省级园区30个,廊坊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燕郊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共取得科技成果554项,其中409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3家,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以落实“双三十”工程为重点,实施505项减排工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8%,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9.8%和21.8%。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壮大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民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区位和发展阶段的农村发展新路子。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城郊都市型、生态集约型定位,引进建设了恒都美业、达利食品等一批龙头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1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39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由61%提升到66%,居全省第二位。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27.9亿元。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肉蛋奶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新民居和“幸福乡村”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建设531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750项。累计培训农民101万人次。
  城镇格局、功能、品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镇规划水平迈上更高层次。按照“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城市定位,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全市域“一体两翼”城镇总格局初步确立,中心城市由“小三点、大三点”向“小四点、大四点”组团结构拓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比2007年提高5.7个百分点。城镇功能显著提高。借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坚持“缓在新区摊大饼、先下笨功改老城”,对周各庄等城中村和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城中村改造完成80%,拆临拆违146万平方米,占既有建筑面积的24%。以“一轴一廊两环八大中心”建设为骨架,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核心区和功能性中心,五年累计投入带有公益性的城建资金775亿元,万达广场、京沪高铁站、市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苏宁广场、香港新世界广场、浙商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组团式落户,瑞龙园、丹凤园、自然公园西扩等大型城市园林项目加快建设,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奠基开工,千年古刹隆福寺重修工程进展顺利。开发区次中心加速构建,会展中心及周边区域功能提升和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城南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龙河次中心全面开发建设,创业大厦建成投入使用,红星美凯龙大型城市综合体即将开业运营。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水平普遍提升。三河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文化中心广场建成开放,汇福国际健康中心、万亩森林公园等大型城市项目加快实施。霸州打造国际化生活品质城市,中国戏曲大观园、温泉公园、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等建成投入使用。香河打造生态宜居家园,运河大道、城市休闲广场等重点市政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固安建设京南现代田园城市,城镇面貌和功能大为改观,已成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各县(市)城镇建设都迈上了新台阶。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继续扩展,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市、县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保障力大幅提升。对接京津、贯通市域的重大交通设施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17亿元,廊沧高速建成通车,弥补了廊坊南北主路无高速的重大缺憾,大广高速、密涿支线高速全线通车,京台高速加快建设。京沪高铁高密度经停廊坊,使廊坊主城区到北京的时空距离缩短到20分钟以内。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119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95公里,路网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120公里增加到148公里,居全省第一。北京新机场选址京廊交界,三河通航机场起降点已获批准,将为廊坊打开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更多窗口。统筹推进土地管理,五年争取规划规模、用地指标和挂钩指标三项工作保持全省领先。水资源短缺制约开始有效破解。引黄入廊实现常态化,连续三年累计引水2.2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文安、大城两县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廊涿干渠全线贯通,广阳水库建设获批立项,天津干渠廊坊段建设如期竣工,该市中部和南部地区将形成较为完备的供水网络体系。关系未来发展的能源、资源性项目加快建设。国电廊坊大热电项目获批,中电投燃气电站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大城煤田综合勘探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五年累计植树造林1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5%,市区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施PM2.5监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全国第一个被重新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的设区市,三河、霸州跻身首批省级环保模范城。
  民生工作走在全国同等发展水平地区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7元,分别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公教人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由全省第四档上升为第一档。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2.4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始终保持全省最低。教育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适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制度和地域全覆盖;城镇职工大病报销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工伤和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连续8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低保标准由月人均175元提高到352元,农村由83元提高到152元,保障标准全省领先;率先在全省建立低保家庭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和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制度,五保集中供养率全省领先,孤儿救助工作进入全国前列。新建116座联村集中供水水厂,解决了农村15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48678套,15146户家庭受益,保障对象从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全省率先实现应保家庭全覆盖。
  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增强,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义务教育发展日趋均衡,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实施,建成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廊坊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弘扬“大气、锐气、和气”的廊坊精神,打造龙凤文化品牌,荣获“中国龙凤文化之乡”和“中国书法城”称号,霸州成为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卫生“三基两化”建设任务,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
其他文献
大豆粕加工项目  项目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豆粕是制取大豆低聚肽、大豆异黄酮、复合功效因子、大豆膳食纤维的原料。这些产品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多重功效。松原市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油料基地,盛产大豆,周边地区也是大豆主产区,大豆资源丰富,建设该项目具有原料优势。  建设条件:年加工大豆粕30000吨。年产大豆低聚肽2100吨、大豆异黄酮9吨、女用复合功效因子1800吨、
期刊
作为一个内陆高新区,2004年西安高新区就已经全年吸引投资总计137.4亿元,创之前历史最高。世界500强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投资的企业已达40多家。如全球最大的卡车部件生产商美国伊顿公司、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设备生产商ARC公司、全球著名的IBM、INTEL、全球第二大统计软件开发商美国Spss公司、全球最大的独立软件开发商美国塞贝斯公司、加拿大北电网络、新加坡明康集团、香港和记黄埔、中
期刊
哈尔滨平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招商  哈尔滨平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是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与国家中俄信息产业园哈尔滨园区组成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平房工业园区。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对俄电子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园区内设有创业孵化中心、汽车工程研发中心、汽车零部件产品研发中心、投资服务中心、黑龙江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啥尔滨国际软件外包园及铝镁合金材料园,构建了汽车、汽车零
期刊
怀宁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前沿。东靠安庆市.西邻天柱山,南连望江,北接桐城。县域面积127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41个村(社区),人口69万。  怀宁经济开发区于1998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4平方公里、二期4平方公里、三期7平方公里,整体规划,分期推进,2003年8月启动建设。高起点规划。将开发区纳入新县城总体规划,坚持一本蓝图
期刊
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李书福用“新的里程碑”来形容上榜的意义。去年,吉利汽车全年销售近50万辆,海外市场销售10万辆。吉利控股还以1104万英镑完成了对英国锰铜控股的业务与核心资产的收购。全球经济的阴霾挥之不去,中国的汽车新政对行业增长的抑制显而易见。不管是吉利旗下的自主品牌还是沃尔沃。都将面临消费者更加苛刻的选择。  自从十几年前开始制造汽车,身为吉利汽车控股集团董事长的他,一直是一个
期刊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为地级市,为世界文化遗产——明代皇家陵寝明显陵所在地。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湖北实施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战略中,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
期刊
上海青浦工业园区成立于1995年11月25日,是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市级工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上海青浦工业园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主要开展招商引资、土地开发、厂房租赁、项目/基建审批业务代理和后续服务等经营业务。  集团公司下设房产、市政、物业、经济小区等八大直属公司。在园区已开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已达到通路、通电、通通讯、通上水、通下水、通煤气、通宽带、集
期刊
建设科技园区发展高技术产业已经是世界各地的普遍做法。但是,园区的内涵与质量却取决于园区建设者的理念与思考的深度。  长春高新区的决策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园区有不同的作用: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有效方式,是培育主导产业的有效载体;创新园区则是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而企业园区则是企业实现集团式发展、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生物医药园、中药现代化科技
期刊
株洲,位于湖南东部,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解放之初,株洲只是一个7000人的小镇,1951年为省辖市,1956年升为省辖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2007年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辖5县4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市内建成区面积10
期刊
近几年,各地的招商引资活动搞得是如火如荼,花样频出,可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地区自然条件虽然十分优越,政策也相当优惠,但却吸引不来投资商的目光。而有的地区尽管自然条件不是很好,地理位置也不优越,却被投资商看好,纷纷前来投资发展。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果,与他们不断采用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是分不开的。  外地人去苏州都觉得苏州人说话很好听,不知苏州人是否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