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瓷上的年号款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朝仅13年,但瓷艺超绝。康熙瓷豪迈大气但失于粗砺,乾隆瓷华丽锦簇但失于繁缛,雍正瓷精雅轻盈,是有清一代瓷业的顶峰。
  


  雍正瓷的成功,除了明清陶瓷业工艺的积累外,和年希尧、唐英等景德镇官窑督陶官们的努力分不开,尤其是唐英“杜门谢交游,萃精会神,苦心戮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烧造的器物超越前朝是必然的。
  明清皇帝对烧造都非常热心,清代尤甚。据清代养心殿造办处的资料记录,雍正帝多次将各种器具式样、釉色、花纹提出要求,年号款的字体和写法也应在钦定之例。
  始自明初的年号款题写形式至宣德已臻完备,除器物底部这一基本形式外,在口沿、圈足内则、盖内等处随处可见。明中后期和清初基本沿袭了宣德传统,大部分器物将年号书写于器底,特殊器采用其它形式。
  清顺治、康熙时,年号款的形式有一个形成过程,且康熙历时61年,早中晚多见区别。雍正年号款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且随着新创品种的出现,题款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雍正年号款的题写方法有釉彩和刻制两类。
  釉彩类——有青花、珐琅彩、金彩等数种,“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一般为青花题写,也用金彩等釉上彩。“雍正御制”大多为珐琅彩题写,有些以青花题写。雍正时尚未流行用釉上红彩题写的年号款。
  刻制类——用于单色釉器物,一般用篆款,四字或六字,在胎体上刻制后烧制,外覆本色釉或紫金釉,也有些露胎。
  年号款款字的书法特征是研究和鉴定中须重视的重要问题。在封建体制下,官窑器烧制的严格规定,使年号款的字体具有不可随意性,且因分工日细而造成的年号款书写的专人化,为我们理清年号款的书写特征提供了可能。
  年号款自明初以来,使用楷、篆两种字体。明代年号款篆体仅永乐、宣德、弘治等朝使用,一直以楷体为主。从明代楷体年号看,书写字体从书法角度讲优劣不等,总体上有美术字化的趋势。清初顺治和康熙早期年号款款字书写稚嫩,至康熙后期开始渐精,雍正则更为精美。
  雍正楷书年号款——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和“雍正御制”三种,其中“雍正御制”的一般为珐琅彩款。
  


  “大清雍正年制”的一般题于碗、盘、瓶、罐等底部,书写形式有两种:早期的为六字三行,每行两字,外有双圈;中后期的为六字两行,每行两字,外有双圈或双方框。一些特殊造型的题款于器物的其他部位,如高足碗题于高圈的内侧,和明代高足碗的形式相似。
  楷款笔画挺拔峻峭,结体方正均匀。早期的横细竖粗如宋体字,后期的横竖粗细大体一致,成为雍正楷书年号的独有风格。
  青花楷书年号的笔画特征是:
  清——三点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两轻点后挑笔,另一种为两斜点后挑笔。前者类似康熙写法,属早期风格。“青”上部“”的竖笔向左倾斜,有些几乎和月字的撇成一直线。月有“”和“”两种写法,后者在雍正前期较多。
  雍——首点为短竖,向左倾斜,有的带弯势。
  年——首笔撇弯曲,衣略去首点。
  珐琅彩楷款为“雍正御製”或“雍正年製”四字。制下的衣字首画点和第三画撇一笔写成。衣的左勾和短撇分两笔写成但收笔处相接连成一线。
  雍正篆书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两种。“大清雍正年制”的款有六字两行三字和六字三行每行两字两种,一般的无圈线边框。篆书款大多题于器物底部,也有特殊形式。如天蓝釉和青花釉里红茶托,六字篆款题于器足里圈;天蓝釉及仿汝釉小花盆,底部四字篆款除四字两行的通常形式外,还见在圆孔周围的上下右左的钱文式排列。雍正窑的天蓝釉和青花的四连筒瓶,四个篆字分写于四个瓶底。
  篆体年号从书写字体看并无继承传统,康熙朝的篆体年号只见数例,且书写字体粗放。雍正篆体年号非常规模、均称,为清乾隆乃至中期的篆体年号树立了样本。
  篆款笔画平直结体方整、带有缪篆(汉印文字)风格。偶见方圆并济的篆款。“雍正年製”四字和“大清雍正年製”六字的都有。六字组成方形或长方形,方形的字体较为成熟。雍右半“”和“”中间竖笔不连,仿款则大多一笔写成,“製”下衣字概为“”状,乾隆早期篆款也见这种写法。
  


  雍正年号的民窑仿款为雍正本朝和清末民初初两个阶段所制。
  雍正民窑仿款以青花书写居多,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两种。楷篆均有,以楷为主。雍正民窑楷款书写随意,和明末清初的民窑款一脉相承,笔划跳宕起伏,无官窑款的拘泥之感,但明显草率。雍正民窑篆款则篆法不规范,线条略见粗细变化,无官窑篆款的严整之感。
  清末民初仿清三代作品颇多。仿雍正瓷上的年号款形式多样,“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都有楷篆并存。这时的楷体仿款书写带有清末年号款的书写风格,用笔凝重,以六字三行居多。“雍正年制”除青花外出现外粗内细双放框的楷体珐琅彩(料彩)款,应视为二十世纪初仿品的标志性特征。仿雍正篆体年号大多笔划粗细不匀,篆法有异。
  清三代时,官民窑中有不少题画明宣德、成化等年号款,题写仿明年号款的器物有些是刻意模仿造型、工艺、纹饰,有些则随意题写,慕古而已。
其他文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明清官窑瓷器最具特色,且数量多,质量高。在众多藏品中有一件清代道光粉彩《耕织图》鹿头尊(图版一,1、2、3 ),器身粉彩绘《耕织图》,并配墨书“耕织诗”,诗、画合一,意境深远。绘制细腻,施彩绚烂,制作精美,艺术风格独特。    《耕织图》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耕蚕桑举足轻重,事关国计民生。《耕织图》之所以称“耕织”,因其描绘农家耕种和纺织的生产场面,又称为“田
期刊
9月19日纽约佳士得将举行的秋季拍卖中,“Meriem重要鼻烟壶珍藏”专拍,呈献了一系列造工精湛、巧夺天工的鼻烟壸。此珍藏由著名藏家Mary Margaret Young经多年精心搜集,被视为二十世纪后期最出色的鼻烟壶收藏之一。    Mary Margaret Young生于美国,她与丈夫Maurice毕生致力于美国及加拿大的商界、社会服务、教育和慈善事业。自从在温哥华古董店搜购了几件精美的鼻烟
期刊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1687—1770)是中国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能画家之一,无论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方面都各有其独创的成就。   黄慎主要以人物画而闻名,但他的山水画也同样达到了自成一家的地步。他从对现实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出发,准确生动真实地把握住自然景色的具体特征,以及特定景色下的感情氛围,给以简练概括含蓄的表现。他的山水画取法于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兼学宋代米芾,创造出自己崭新的风格
期刊
由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中国收藏界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颁奖典礼”6月20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西周晚期秦公壶、清代沈铨《百鸟朝凤图》卷、清代棋谱《渊深海阔》手稿、近现代岫岩玉龙床、当代大型檀香木雕《瑶池集庆》、清代朱金木雕照壁等从13329件藏品中胜出,被授予首届“中国民间国宝”称号――这6件珍宝在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投保金额达3.1亿元人民币。另
期刊
2006年,董国强力邀业内瓷器鉴赏行家郑健生加盟匡时国际,主持瓷器杂项业务。如今3场拍卖过去了,匡时的瓷杂专场平均每场的成交额都超过7000万元,已经成为了京城瓷杂拍卖的重要阵地。北京雍正瓷器的走热,也与郑健生无不关联。早在去年匡时首拍,郑健生即推出由19件组成的雍正官窑瓷专题,成交16件,翠绿釉瓜棱罐、青花釉里红三多果纹胆瓶都创出了当年同类器的拍卖高价。今年春拍,匡时国际瓷器专场虽主推乾隆官窑瓷
期刊
中华玉器以无与伦比的悠久文化历史和举世无双的丰富思想蕴含在环球独占鳌头。从四五千年前的玉敛葬到夏商周三代的礼玉,再到战国两汉魏晋以后的佩玉,宋元以后的陈设玉与玩玉,世界上没有其他哪个民族能够形成历时如此久远、功能如此完整、形制如此系统、数量如此众多的崇玉文化心结,成为区别东、西方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哲学文化理念的中庸思想,在自然物质精光内蕴、温润以泽的玉石上找到了附着点,自然矿物与社会观念
期刊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浊作用,使所有彩料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仅一个色就可以分出多种色阶,阴阳分明,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生动逼真。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雍正、乾隆二朝达到鼎盛,直至清代晚期仍继续生产,由于它表现力强,深
期刊
杨建臣1937年出生于河南舞阳,196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建臣有着扎实深厚的西画功底,得石鲁、刘文西等著名画家传授国画技艺,并潜心研究徐悲鸿等大师画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其画中西兼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所长,尤以画鸡闻名,素有“鸡王”之誉。  杨建臣笔下之鸡,不仅象征着吉祥、神圣,象征着幸福、和平,他更将亲情、友情、爱情和喜怒哀乐蕴于画中。《全家
期刊
一    中国书法,自唐以降能接续正脉者,为数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推北宋米元章、元代赵孟頫、近代沈尹默。当然,若论创新多于继承,自成家法、各俱面貌的书家,以“灿若满天星斗”概括并不为过。但是,我们讨论书法,特别是被历史上肯定过的、被公认的优秀,如何继承,如何维护书道尊严,这三人是担荷传统者,而赵孟頫的复古、托古、改制,正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尤值得重视。  往事如烟。书圣成为历史,那些曾为
期刊
沉寂了十年之久的流通金属纪念币市场终于在2007年春季得到爆发,许多流通纪念币价格出现了喜人的升势。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10月1日发行第一套“国庆35周年”流通金属纪念币起,至前不久发行的“奥运会”止,发行流通纪念币60多套。在这20多年里,流通纪念币经历了从发行之初的无人问津到1997年春夏之交币市高潮时的价格狂涨;又从当年的高位持续回落至今年年初的大幅反弹,其间带给广大钱币收藏和投资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