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治下《网络安全法》的法律实践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全球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阶段。在这一背景下,要使国际社会和平、稳定地发展,需探索全球治理的途径。推进互联网建设,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对此,各国都需重视网络管理。我国在2017年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这是管控网络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围绕《网络安全法》展开,分析了其颁布的意义;提出其在实施时,需遵循保障虚拟空间主权、安全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同步、多层次共同治理这几个基本原则;指出了《网络安全法》在实践应用中面临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配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未得到补充等问题;提出可以通过推进法律规范的执行程序、实现对现有法律条文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来解决。在网络法治下,需要重视制度设计,重视《网络安全法》法律实践,这样才能构建完备的网络治理法治体系,积极响应依法治国方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网络法治;《网络安全法》;法律实践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108-03
  《网络安全法》作为新时期颁布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法律规范,是对网络法治要求的积极实践,也是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具体的实践环节,《网络安全法》的实践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效力、配套法律规范两方面,需要通过规范法律程序、补充配套法律法规的方式,为《网络安全法》的具体实践提供指导。
  一、 《网络安全法》 颁布的意义分析
  在初步草拟颁布《网络安全法》的时期,国家在网络治理工作的开展中,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保护规范文件,对相关领域进行了规范,具体包括针对设施设备进行保护与管理、对通信安全问题以及企业登记注册问题进行规范,但仍然没有具体提出更高级别的立法规范。这表明我国的网络治理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落实的时间并不长[1]。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相关平台的发展,《网络安全法》在先进性、科学性和全面性上都达到了一定层次,规范的具体内容和主体都具有典型的完善性,分别包括了网络环境中的主体、客体以及平台活动三方面,其法律制度的内容在可操作性上也达到了一定程度,是一种规避了单层次分析的法律规范,这也是降低法律纠纷出现概率的重要条件。
  二、 《网络安全法》 的基本原则分析
  (一)保障虛拟空间主权的原则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安全法》的内容中,对于我国空间主权的维护要求被纳入法律条文中的核心位置上。所谓的网络空间主权,本质上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主权平等的原则在网络空间内也需要进行实践。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应当能够自主选择网络发展的道路与管理模式,各国互联网公共政策以及和平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也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安全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同步原则
  网络安全是网络空间发展建设的基础和一项重点要求,当安全保障程度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才能在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范围内不断落实和推进[2]。因此,信息化建设发展工作与安全工作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被认定为两方面重要的发展要点,要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并引起重视。只有实现安全保障和发展创新的同步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保持一个良性的状态,最终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多层次共同治理的原则
  共同治理强调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多个不同的主体进行,除了政府部门在宏观上的治理,企业和部分社会组织以及公民自身都有权利也都需要参与到网络空间的治理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治理工作的开展具备全面性。各个参与主体对治理工作的参与也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对于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三、《网络安全法》实践应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存在不足
  相较于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产生后的快速发展,在《网络安全法》颁布前,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还未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内容体系,遇到相关的实践案例后,对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执行工作也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程序要求。在我国的执法部门体系中,网络安全方面的维护工作实践主要由国家工信部、网信办以及公安部承担[3]。下属的各个相关主管部门也承担着执行的责任。但目前针对不同问题的分析和责任的确立体系仍然存在完善性不足的情况,这就会直接导致各个不同层次的执法主体在执法力度和执法责任认定方面存在交叉和混乱,往往出现多个执法主体在具体工作落实中的工作内容重复,执行流程中的部分环节重复或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导致了部分工作人员借由职责范围划分未做出明确规定的理由,在个人责任承担的积极性和有序性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会减慢整个执法程序推进的效率,对于执法效果而言,也往往会带来整体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执法部门监督管理的职责未能及时有效地落实。从检查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角度来讲,目前对《网络安全法》内容体系的执行落实都是依托基于安全的专项监督检查完成的。从民众的角度来看,这种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和相关规范的宣传教育只能对其起到一定的引导教育和安全警示作用,并不能切实起到指导公民参与实践、积极维护个人的网络安全合法权益的作用。在相关的问卷调查中,也有大量网民表示对于出现网络侵权或者安全问题后的处理方式和维权流程并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把握和了解。
  (二)配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未得到补充
  《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专项用于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其在具体落实的工作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提供支持,只有相关配套执行的法律法规在科学性和全面性上得到了保障和提升,最终的法律法规落实执行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4]。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观察可见,我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执行环节中相关的细节配套法律法规在内容体系和法律规范性上都存在不足。即使部分制度得以制定,本身的先进性和适宜性也存在问题和不足,无法充分发挥维护和保障网络安全的作用。   四、提升 《网络安全法》 实践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推进法律规范的执行程序
  在进一步的实践工作中,执法部门应当结合《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范和要求,通过建立从立法到执法的整体执行流程体系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执行提供支持,要重视结合网络平台的多元化和动态性特征,在法律制度的执行环节重视对执行流程规范性和严谨性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确保其在具体执行的环节能够顺利稳定地推进[5]。执行环节的工作还需要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工作人员作支持。因此,应当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工作作为网络安全工作开展的侧重点,在相关的监管部门内部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并且针对司法和执法人员提出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网络信息素养的要求,通过建立能够有效落实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人才队伍,為《网络安全法》的执行落实提供动力,这也是为了切实提升执法落实的效率,避免出现技术和人员方面过大的成本损耗。
  (二)实现对现有法律条文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现有法律条文的补充和完善主要是为了将网络安全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范围落实到更加细节的区域,促使法律规范的作用发挥效果更加具有针对性。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需要侧重进行补充的法律规范内容是个人身份信息的设识别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保护规范,还包括对部分网络平台的运营者和网络服务的提供平台的管理和控制[6]。例如配套法律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法》就属于针对网民个人信息提供保护和合法权益维护的针对性法律法规。在未来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背景要求下,《网络安全法》的相关配套法规应当进一步重视完善和规划,提升法律规范配套的全面性和细节性,尤其应当从出现侵权或侵害问题时的维权流程和司法赔偿申请流程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达到利用法律充分有效地维护网民的合法权益、维持网络运行环境稳定性和有序性的目的。这也能够促使整体社会环境和风气进一步变好,使民众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
  五、结语
  《网络安全法》的制定和执行落实关系到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网络环境和市场运行的科学性和稳定性,需要积极结合《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进行完善,从执行层面入手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力求通过《网络安全法》这一主体法律制度的执行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落实,以充分发挥出这一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慈. 社会分层视野下网络安全立法体系的构建[J]. 湖北社会科学,2019(05):125-131.
  [2] 张民磊. 网络安全法与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应用思考[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2):81-82.
  [3] 白云朴,马桂彪. 中美比较视野下《数据安全法(草案)》出台的现实意义[J]. 中国电信业,2020(08):61-65.
  [4] 赵淑钰.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三年取得显著成绩以法治化构筑网络安全坚实屏障[J]. 网络传播,2020(06):34 -37.
  [5] 谢磊,牛淮田. 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法律建设再思考[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30(01):10 -12.
  [6] 刘颖甜. 对《网络安全法》的制度亮点与不足的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19(01):69-70+73.
  (荐稿人:胡朝晖,中共岳西县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其他文献
摘 要:全球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为培养社会急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终身导师制下,完善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体系,是切合当下形势的一项重要改革。本文旨在探索在终身导师制的指引下,使高校创新创业在线课程通过改革迸发出其强大生命力和伟大应用前景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终身导师制;高校;创新创业;在线学习;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高校育人工作带来全新挑战,也带来变革契机。本文选取我国17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案例,分析总结其在疫情期间的育人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各案例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抗击疫情的宝贵现实素材,创新党建工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育人形式,基于学科特色、学校优势将育人工作有所侧重地融入人才培养诸环节。在此期间高校育人的核心思想主题包括榜样教育、舆情引导、我国制度优势与大国责任等等。在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建议各高校以新思政观为引领,构建高校内部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跨校共享资源的育人机制。
岁月不居,弹指芳华.转眼间刘素清已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了28 个年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奔波忙碌的中年,她经历了中国高校图书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的过渡,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
期刊
摘 要:农村书屋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推进全民阅读起保障性作用,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农村书屋建设的意义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书屋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高校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实践案例,从健全制度、科学管理,整合力量、保障运行,强化培训、提升服务等几个角度,对农村书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究
摘 要: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有自身的独特性并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不论历史如何变迁更迭,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都未曾改变。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铸就了中华儿女坚实的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变迁补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引着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干部群体面临着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挑战,党和国家对干部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内驱力作为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终身学习背景下意义重大,如何提升干部学习者在培训学习中的内驱力成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结合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分析并阐述了学习活动中内驱力作用的过程,就干部培训中学习内驱力的培养途径做了探索和分析。学习者只有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相关史料,特别是历史档案等原始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回顾和梳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历程以及金陵大学图书馆学人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本土化探索与创新,分析其意义及对当今图书馆学教育的启示。
课程资源建设是教改的核心,研究课程资源改进的步骤和规律,是推动课堂革命的关键。本文以国家一流课程会计学为例,介绍了课程组利用PDCA循环理论,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计划,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过程,以期为其他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以数据库为代表的电子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的采购问题不仅涉及金额巨大,且法律问题复杂。现行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多通过经验思维和行业惯例与数据库供应商进行谈判,鲜有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认识数据库的采购问题。文章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数据库采购谈判工作提供法理阐释,在运用法律意识和思维规避法律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图书馆和读者的合法权益。文章采用调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当前疫情的实际情况,对图书馆数据库采购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瓶颈问题进行调研和整理,提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框架下解决这
摘 要: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新时代青年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和当代国防建设现状的有效途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转略转移是国家国防历史的组成部分,长征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长征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筑牢理想之根、坚守信仰之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探讨融合长征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使长征精神贯穿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达到赓续红色基因、高扬理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