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要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明确“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合理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模式,是教育体制能够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个体素质 队伍建设
一、对“双师型”教师认识的误区
1.“双证”即“双师”。 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断标准。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型”教师的做法值得商榷。
2.“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与技师的叠加。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工程师”,这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了共性,但忽视了“双师型”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区别。从工作对象看,技师或工程师,面对的是物;“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技师或工程师在生产活动中占决定地位,起决定作用;“双师型”教师在“生产”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能力看,技师和工程师需知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实际操作,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1)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2)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3)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4)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2.“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1)行业职业道德。所谓行业职业道德是指行业中约定俗成的,从业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2)行业、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3)经济素养。经济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在校园内进行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5)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6)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为了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应采取“先群体,后个体”的发展策略,首先,把“双师型”从对个体的要求转向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群体的要求,即根据学校或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从一所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群体结构上界定为两支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教师类型——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以兼职教师的比例标准保证职业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以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标准保证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成效。凡专兼职教师比例以及理论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校或专业,可视为符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其次,对教师个体而言,可以根据国家目前现有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已有的较为规范的行业证书采取鼓励政策;对没有的专业暂不做规定,或者以变通的办法,采取如下多种途径给予认定。
1.专业技术职务认定制。即在政策上允许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使职业学校教师取得理论与实践的双职称。当然,这需要人事部门的政策配合与支持。
2.成果认定制。即根据获奖成果、教材、实物等,组织专家进行认定,凡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成果,均可以认定为符合“双师型”素质。
3.横向科研经费认定制。即根据拥有的横向课题经费情况予以确定。这一指标反映了教师与生产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
4.社会兼职认定制。其目的是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这有利于实现产学合作。
5.身份认定制。凡任期满两年,并能够完成额定工作量的外聘教师均可以列入“双师型”教师队伍。
能否建设一支高效、科学、优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既取决于职业教育得以存在的外部条件及自身的成熟度,又取决于“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科学性及社会认可程度。
1.政治前提。职业教育要从边缘走向中心,需要国家民主和社会公正的保护与支持。
2.经济基础。技术的变革和进一步应用,使国家、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呈强烈化趋势。
3.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企业、社会真正承担起自身应负的责任,实现产学合作。
4.社会条件。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地位和待遇得到充分的提高,使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之一。
要真正建设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从完善标准与认证制度入手,紧密结合专业,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个体素质 队伍建设
一、对“双师型”教师认识的误区
1.“双证”即“双师”。 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断标准。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型”教师的做法值得商榷。
2.“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与技师的叠加。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工程师”,这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了共性,但忽视了“双师型”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区别。从工作对象看,技师或工程师,面对的是物;“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技师或工程师在生产活动中占决定地位,起决定作用;“双师型”教师在“生产”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能力看,技师和工程师需知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实际操作,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1)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2)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3)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4)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2.“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1)行业职业道德。所谓行业职业道德是指行业中约定俗成的,从业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2)行业、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3)经济素养。经济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在校园内进行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5)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6)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为了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应采取“先群体,后个体”的发展策略,首先,把“双师型”从对个体的要求转向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群体的要求,即根据学校或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从一所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群体结构上界定为两支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教师类型——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以兼职教师的比例标准保证职业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以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标准保证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成效。凡专兼职教师比例以及理论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校或专业,可视为符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其次,对教师个体而言,可以根据国家目前现有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已有的较为规范的行业证书采取鼓励政策;对没有的专业暂不做规定,或者以变通的办法,采取如下多种途径给予认定。
1.专业技术职务认定制。即在政策上允许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使职业学校教师取得理论与实践的双职称。当然,这需要人事部门的政策配合与支持。
2.成果认定制。即根据获奖成果、教材、实物等,组织专家进行认定,凡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成果,均可以认定为符合“双师型”素质。
3.横向科研经费认定制。即根据拥有的横向课题经费情况予以确定。这一指标反映了教师与生产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
4.社会兼职认定制。其目的是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这有利于实现产学合作。
5.身份认定制。凡任期满两年,并能够完成额定工作量的外聘教师均可以列入“双师型”教师队伍。
能否建设一支高效、科学、优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既取决于职业教育得以存在的外部条件及自身的成熟度,又取决于“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科学性及社会认可程度。
1.政治前提。职业教育要从边缘走向中心,需要国家民主和社会公正的保护与支持。
2.经济基础。技术的变革和进一步应用,使国家、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呈强烈化趋势。
3.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企业、社会真正承担起自身应负的责任,实现产学合作。
4.社会条件。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地位和待遇得到充分的提高,使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之一。
要真正建设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从完善标准与认证制度入手,紧密结合专业,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