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而神不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go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需要“爱情”,课堂需要“味精”。有时,在沉闷压抑的课堂里,变点花样,加点笑料,弄点噱头,哪怕是“荒诞离奇”的,只要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动与静,笑与思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拓展性和延伸性。既要放得开,又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适时适度而又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不失为发展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提问技巧;爆炸性和恐怖性;离奇性和荒诞性;适时适度
  “The form spread but the absolute being don't spread”——the Kan argument geography classroom lift to ask of pattern trickery
  Ailimamati
  【Abstract】Life the demand“love”, classroom demand“monosodium glutamate”.Sometimes change point pattern in the tediousness suppress of the classroom, add point to smile to anticipate, lane point trickery, which afraid is “fantastic odd” of, want ~only ability pair of the student's prison ground in the attention prison attraction live, let the student's thinking follow the teacher's way of thinking to walk, smooth completion decided teaching mission, don't lose for a kind of method worthy of draw lessons from.Ideal of the classroom lift to ask mode should is deep and shallow, far with near, move with quiet, smile with think of the best combine, namely problem should interesting, challenge but again have full of expand sex and extension.Since want to put open, accept again Long, “the form spread but the absolute being don't spread”.Well timed moderation but again rich ask at the lift of art technique, don't lose for development student's thinking, attraction student's interest, exaltation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of valid path.
  【Key words】Lift to ask technique;Explosion and terror;Odd and fantastic;Well timed moderation
  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如果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
  因而,教师要善于捕捉、珍惜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尽快地向求知欲方向发展,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活动才能更顺利地开展,学习效率才能得以提高。为此,在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实际,巧妙地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结合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侃一侃地理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
  1. 提问的目的性和递进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环绕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来进行,让学生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中,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点,从而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比方说,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是初一地理中的教学难点,初一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但是对于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往往很难理解清楚,这时候,设计一组恰当的递进式的问题,就可以较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了。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奥运会的实况转播吧, 2000年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在悉尼同美国女子足球队将于澳大利亚东部时间9月18日下午3点钟比赛时,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机观看直播呢?”
  多数同学都明白,要是在(北京时间)下午3时打开电视机的话,可能看不到这场比赛,于是就萌发了想及时了解时区、换算悉尼和北京两地的区时的兴趣。
  在完成了悉尼时间和北京时间的区时换算以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第二个问题:
  “要是其他国家呢,如英国人,他们又该在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机,观看现场直播呢?”
  第二个问题把学生从问题的特殊性转向问题的普遍性,学生就产生了要急于了解世界任何地点的区时与北京的区时之间换算的兴趣。
  然后,借助地球仪,再向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
  “地球每小时转过多少经度?”从而引出每个时区的经度差……
  这样,学生在理解了相邻两个时区的中心线相差15°经度之后,就有可能根据经度的不同,来计算区时和地方时了。
  在一层一层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围绕着“时区”这一目标,始终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兴趣之中。
  2. 提问的趣味性和悬念性
  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趣之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性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时,教师这样设计:
  “2月11日晚上天气预报说,第二天地处北纬46度的哈尔滨市最低温度是零下36摄氏度,倘若有人要想在松花江的冰面上尽情散步,一般要穿上厚厚的棉大衣或皮大衣;那么,这一天假如有一名英国的孩子在北纬52度的伦敦泰晤士河边玩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
   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都会想到,北半球冬天时,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因此,定有人会回答成这名英国孩子一定会穿上厚厚的皮大衣,在冰面上溜冰呢?
  当教师告诉学生:这一天,这位英国小孩只要穿着羊毛衫,就能在泰晤士河边散步或钓鱼时,学生定会产生一个“为什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紧紧抓住短暂的好奇心,讲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别及其形成的原因,就能使学生聚精会神了。
  这样,一个带有趣味和悬念的问题,诱导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急于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与差异的迫切感,也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了。
  3. 提问的浅显性和通俗性
  初一学生的知识面还不甚宽广,有些地理术语没有接触过,或者很难理解透彻,因此,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不能太深奥,也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比如,在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名称的来历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航海家要把非洲南端的这个海角叫做“好望角”呢?在说明这个问题时,只要让学生知道南北中纬度常年都吹着较强的西风,非洲南端更是经常吹着8至10级的强西风,——过了这个海角,欧洲人的故乡就不难望见了,所以叫做“好望角”。用不着多讲西风带生成的原因,以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所谓通俗性,是指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设计的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为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为今后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切忌只从书本到书本,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比如,在讲到秦岭——淮河这一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时,我曾设计过这样几个问题:
  “同学们都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具有'温晴'的特点呢?按常理,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济南在我们扬州的北边,纬度比扬州高,而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反而比扬州暖和呢?”
  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得很清楚,都能回答出:“整个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济南在小山的怀抱中,像躺在摇篮里的婴儿暖和安静地睡着——这是地形对气温影响的结果。
  老师再来讲解高峻的秦岭阻挡了北方来的冷空气,使得秦岭南北两边气候差异很大。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的分界线和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是年等降水量800毫米的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传统的南方和北方的分水岭,是一些典型的动植物种群的分界线……从而能使学生更形象、更透彻地理解秦岭——淮河在我国南北气候、人文等方面所起的影响作用。
  4. 提问的启发性和延伸性
  我们一直提倡“启发式”教学,窃以为,“启发式”教学,永远是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常盛不衰、永不过时的“常规武器”。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当然少不了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之所以在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城市建设钢铁基地时,总会讲到这些地方离钢铁工业原料铁矿石和燃料炼焦煤产地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接着教师抛砖引玉:“上海宝山既无煤矿,又无铁矿,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一个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呢?”
  这一个问题讨论、解答以后,学生定会受到启发:“把工厂建在市场广阔、经济技术力量雄厚的地方也是一种好方法,没有原料可以运来或者从澳大利亚进口嘛。”这样的启发至少有三点好处:一,使学生跳出了陈旧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创新意识;二,使学生认识到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的重要性;三,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5. 提问的离奇性和荒诞性
  在讲环境污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2008年夏天的某一天下午,北京奥运会正紧张进行。突然,炙热的阳光暗淡下来,天空顿时飘起了五颜六色的特大“雪花”,有白色的、黑色的、黄色的……
  行人躲向室内,汽车驾驶员的视野被遮挡,动物纷纷隐匿,……飞机无法降落,北京奥运会当天赛事,被迫暂停,世界哗然,震惊全球!
  正当学生莫名惊诧、一头雾水之时,我接着说:“原来呀,地面上被人随意丢弃、随处可见的一次性塑料垃圾袋等杂物,被一阵大风席卷到了空中,又……”
  正值学生缓过神来的时候,我突然发问:在这些随风乱舞、飘忽不定的“垃圾雪片”中,有没有你们在座者的“杰作”?这一天真的会来临吗?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办?——从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讲到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我这样风趣地问到:现在房地产越炒越热,砂石、水泥等建材价格一涨再涨。然而若干年后,也许我们只要在自家周围的空地上扫一扫,就会有“沙尘暴小伙子”送来的一堆堆的黄沙,免费吹送到我们的脚下。那时,建房再也无须花钱购买几十元一吨的黄沙了,房价肯定是一落千丈,说不定还有许多闲置的房子免费送给你们呢,到时,你们还会要这些房子居住吗?
  肯定会有学生这样说:不要了,要了也没法住呀,房子很快会被黄沙埋没的……
  此时教师再言归正传,介绍中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正逐渐扩张,不断侵袭我们的家园时,就越能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爱我家园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6. 提问的跨学科性和假设性
  结合语文课《死海不死》一文,复习提问:“死海”为什么不死?若干年后“死海”为什么“真的要死了”?然后水到渠成地讲解由于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日益加剧,以及“温室效应”等自然原因,导致水资源越来越匮乏,节约用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讲解吐鲁番盆地海拔 -144米,为全国陆地最低点时,我这样风趣地问到:
  享誉世界的“死海”为所在国带来了大量而长期的旅游财富,其实我们中国也可以建造一个“中国式的死海”。
  学生急不可待地问:“在哪儿,怎么建?”
  我说:只要我们沿东西方向再开凿一条“人工运河”,太平洋的海水将会自动流进吐鲁番盆地,定期放入部分海水,让其蒸发渗透,盐分浓度越来越高。到那时,我们不出国门,就可以在“吐鲁番死海”(暂时这样命名,到时申请专利)的海面上,自由自在地平躺着,仰面看书读报了。
  经过这样的假设,吐鲁番盆地海拔低于海平面 144米这一知识点,就会刻骨铭心地牢记在学生脑海之中了。
  7. 提问的爆炸性和恐怖性
  正当我讲到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这一节时,我补充提到东南亚海啸使十几万人死亡,许多闻名世界的沿海旅游景点,顷刻间被夷为平地,消失得无影无踪时,我突然神情冷峻地问到:
  “刚刚接到紧急通知,据美国太平洋地震监测中心宣布,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几天地壳活动极为活跃,未来两三天内将有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和海啸,浪头预计高达30多米,要求务必在24小时内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不好啦,书不要带,我们快逃命吧!”
  学生一脸的惊恐,空气骤然紧张,将信将疑地望着我。
  我说:是祸躲不过,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我们人类的力量又是显得多么的渺小,地球上的高山峡谷,无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表面哪些地方亿万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口头作文,生动地描述一下陆地上或海洋里,火山爆发时的情景,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有没有好处?
  
  8. 提问的误区及其对策
  目前,初中地理作为小学科,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不景气的教学状况和初中学生喜欢新奇、刺激的心理特点,倘若我们还一味的郑重其事、正二八经、墨守成规,学生能不听得恹恹欲睡、不知所云吗?
  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培养了兴趣。因为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些奥妙往往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就能激发兴趣。我在讲世界自然景观中的动物时,提出北极熊为什么是白色的,为什么要冬眠,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为什么有规律的迁徙等问题后,课堂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生活需要“爱情”,课堂需要“味精”。有时,在沉闷压抑的课堂里,变点花样,加点笑料,弄点噱头,哪怕是荒诞离奇的,只要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然而,课堂提问也应该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不着边际地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很难真正实现思考的价值,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从而陷入课堂提问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动与静,笑与思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要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
  教有法,而无定法,提问亦如此。
  适时适度而又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不失为发展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保证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2010-09-08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活课堂,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1. 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兴趣”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6年级学生要根据作文要求选材,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能用正确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指导6年级作文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入手:  1. 抓好积累   1.1 直接经验的积累。  指导形式从大自然中捕捉作文材料。我们可分门别类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知道他们对大千世界观察所得的材料进行积累。  1.2 间接经验的积累。  在指导学生通过直接经验积累材
期刊
【摘要】报道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佳多智能JDA型虫情测报灯和高压汞灯不趋光,  而70%左右的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荧光灯、蓄电池灯趋光,因此认为桉树枝瘿姬  小蜂有弱趋光性。可试验利用荧光灯、蓄电池灯结合颜色粘板进行监测和诱杀防治。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弱趋光性;佳多智能测报灯;高压汞灯;荧光灯;蓄电池灯  Preliminary study on phototaxis of L
期刊
【摘要】三例化学实验的改进。  【关键词】绿色化学;仪器;改进;效果   Small medicine bottle, inject a machine to use in the investigation activity  Ren Ai-xia,Luo Ping  【Abstract】Three chemistry experiment of improvement.  【Key w
期刊
【摘要】由于古诗词有创造规则和艺术手法的特殊性,再加上时间久远和学生经历短浅等方面的原因,使古诗词教与都学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说,探讨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法;途径  Also talk the poem phrase of thou teaching  Shan Ai-jun  【Abs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踏着我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脚步,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悠悠四载寒暑,几多欢笑,几多愁”,在课改中我有过欣喜若狂,享受着课改的与时俱进,发自内心地想说:“课改,真好!”,也有过迷茫疑惑,浅尝着课改给青年教师所带来的成长的阵痛,我不禁沉思:孩子们啊!老师应该给你们带来一个怎样的课堂呢?  我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了从学生欣赏的角度出发,
期刊
在文章中,对主题、结构和内容三者间的关系,有种形象的比喻,称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文章的血肉。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把如何使学生写作主体鲜明,结构匀称,内容充实始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至于怎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既需要知识积累也需要表达技巧,很难一概而论,训练途径真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然而,大量实践证明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而且联系十分紧密,如果从两者间
期刊
爱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位教师只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对象的崇高而神圣的受,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对于特殊生来说,更需要老师倾注一片爱心,需要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用爱去感化他们。有的老师,看到特殊生往往冷眼相对。有的老师,对特殊生的缓慢进步很焦急,“恨铁不成钢”,于是为了促其早日成“钢”也为了维护集体的荣誉,或采取训斥他,责令写检查,或责令其限期纠正,甚至用粗
期刊
【摘要】盛世与衰世的交替,成就了一代伟人杜甫的崇高人生。今天,我们走近杜甫,让我们感受诗人感人至深爱国思想,体味诗人推己及人的人文胸怀,领悟诗人沉郁深厚的诗歌风格。走近伟人,我们感动,体验灵魂涤荡与洗礼,获得精神提升,走近伟人,我们感动,透视伟人的崇高与博大,走向崇高,走向成熟。  【关键词】杜甫;忠君爱国;心忧黎元;开辟新风   Walk up Dufu  Hu Xian-mei  【A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