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勤写有效性批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许多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文章流于形式,阅读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没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质量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预习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而有效的随文批注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克服“学而不思”,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健全心智,而且能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质量。
  一、怎样写批注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同样,做批注也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我告诉学生:做批注很简单,就是用不同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在字里行间、课本的天头地脚、书眉侧页上做记号、注解释、写感想。开始时学生写的批注流于肤浅,我不急于求成,例如学习《草原》一课,一学生在第一段旁边写道:“这篇课文真美呀!”我启发鼓励他:“你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提醒大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这样日积月累,大家感觉做批注并不难,纷纷跃跃欲试,做批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最初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到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立意到布局谋篇,阅读的深度更进了一层。
  我这告诫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批注,就得多看外书,博览群书后才可以旁征博引、下笔千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不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批注些什么
  1、词语处“批注”——让词语形象起来。前阵子,我与学生一起学习《燕子专列》,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课中的重点词语“纷纷”一词时,我借机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发挥想象、联系生活进行补白,即:你们有没有见过人们纷纷做一件事的情景?在纷纷寻找燕子的居民中,你们看到了谁?这样,学生在笔尖流露的饱含真情的批注,使词语的形象丰富起来了。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感,又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走进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标点处“批注”——让语言润泽起来。《花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许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各种不同的花,描写得生动具体,语言优美。这一段结束的标点是省略号。教师可以在这一标点处,引导学生用批注进行“补白”,即:将课前收集的“各种不同时间开的不同的花”资料进行整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模仿着写几句。学生在写批注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并在第一时间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很好的指导了学生写作,使语言润泽起来。
  3、句中“批注”——让感悟深刻起来。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在让学生充分感悟了“中华不振”四字的含义后,老师借机穿插了小练笔:从租界回来后的周恩来,他在想些什么?这一文本的补白批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畅谈的欲望,学生大有不吐不快的激动感,之后的交流争先恐后、妙语连珠。
  还有许多课文表达的情感含蓄、内敛,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沿着文本情感发展的方向或作者写作的意图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
  三、何时写批注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批注是预习课文的另一种更宽泛更深入的自学形式。也是批注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便于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2、课中专题批注,为课堂抹上个性化的色彩。一是困难时批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当老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后,课堂上没有出现小手林立的现象,而是学生沉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批注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往往在这样的课堂中,批注能将无声变有声。二是释疑时批注。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三是有感时批注。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在教学《荷花》一问时,教师通过创设“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和“你想对它说什么呢?”这两个对话情境,让学生写批注与荷花进行对话,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生活与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说:“我想看看岸上的人们在干什么。”还有的说:“我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这一句句富有情感的话,达到了与文章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3、课后扩展批注。大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就课文内容等做简单的批注评价,写写自己的收获、希望或想法。这样,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正确的真善美观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达到语文教学中对两项显性指标的要求。
  “不动笔墨不读书”,给课文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有效阅读是目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如果我们能花时间正确引导学生勤写批注,写有效批注,促使学生在“动笔墨”的同时,动心思,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这样持之以恒,小批注定能做出大文章!
  【作者单位:闽清县白中镇中心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一、对课改背景下科学课的阐述和当下科学课堂评价的描述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与加强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切实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科学课程改革是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决定将把小学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一、自主开发,全员参与,构建师生需求的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基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等等名句可以看出,古往今来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广闻博识;可以使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更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积淀学生人文底蕴,促进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提供幼儿自由表现,自由表达和创设机会,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幼儿自主性,所以要先对“幼儿自主性”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  一、正确理解幼儿自主性的概念  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
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释放亲和力,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要善于拥有感召力,激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学习。  一、拥有亲和力,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记得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本
正确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     1、 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个教师都认为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
随着多媒体电脑的迅猛普及,它在音乐教学和音乐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IDI系统改变了传统音乐制作方式,又拓宽了音乐制作的领域,教师完全可利用MI-DI为教学服务。由于MIDI
一、男女生对科学探究切入点的差异  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是享受探究的过程,而且也是享受思维碰撞的过程。如果人人都能敞开心扉,讲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那么,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关键在于寻找怎样的课堂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尽快进入研究的角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男女生始终很难找到共同的切入点。  ㈠ 调查情况  男生在视
时代不同了,学生求知、求乐、求趣的欲望在日益增强,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依旧是一些简单枯燥的平面化题目,学生就不再有浓厚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甚至出现为做作业而做作业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做必要的改革,而且作业设计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1、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
人类很早就开始认识并重视音乐教育。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国春秋末期的孔夫子等先人,都把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或途径。他们的有关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论述中,对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获得一个初步的概念。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认为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音乐教育的用武之地。由以上讨论可以说,音乐教育本质上是“融美于心灵”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