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逆势起舞

来源 :运输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能达简历
  财富500强公司耶路全球(美国纳斯达克:YRCW)旗下全资子公司耶路物流亚洲区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业务运营和开发、政府关系及财务绩效等工作,直接向耶路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詹理智先生汇报。
  
  耶路全球(YRC Worldwide Inc.)简介
  财富500强企业,世界最大运输服务供应商之一,拥有一系列成功品牌,包括Yellow Transportation,Roadway,Reimer Express,YRC Logistics(耶路物流),New Penn,USF Holland,USF Reddaway,和USF Glen Moore。该企业提供全球运输服务、运输管理方案和物流管理。公司的品牌组合展示出其为工业、商业和零售业提供的国内及国际综合运输服务。耶路物流总部位于美国堪萨斯州奥弗兰公园城,拥有约66000名员工。
  
  多年来,科学家们总在担心美国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一旦爆发,其威力甚至会殃及日本和俄罗斯,并令全球进入长时期的“火山冬天”。2008年9月,虚拟经济与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出的巨大破坏力,却绝不亚于科学家们担心的火山,它将世界推向一个难熬的“经济严冬”。
  物流行业步履维艰,既要面对货量减少的残酷现实,也要面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难堪。由于楼市转冷以及汽车和零售销售的放缓,美国汽车运输行业自2006年三季度开始走弱,耶路全球在危机中更是首当其冲、备尝艰辛。
  亚洲是耶路全球布局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支持这一战略,近三年来,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耶路全球在包括物流、货运、地面运输和技术等领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并购和投资项目。耶路物流高层认为,亚洲区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力图打造成“提供全方位综合物流服务的供应商”。
  厚积薄发为经济复苏作准备,包括亚洲区在内的耶路全球正朝这个方向持续努力。为了了解耶路全球公司面对经济危机、亏损难关冲击下的应对措施,了解耶路全球公司亚洲区的整体发展形势,6月10日,记者对耶路全球旗下全资子公司耶路物流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范能达(Eric Friedlander)在兆维大厦进行了专访。
  
  中国市场依然强劲
  
  记者:耶路物流在金融危机中碰到的困难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业务?
  范能达:总体来说,在金融危机中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做到免疫,如果说没有,他肯定是在撒谎。中国的贸易出口已经下降了很多,我们肯定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不过,国内业务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因为中国的国内市场增长仍比较强劲。
  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战略,短期怎么样无所谓,不能将眼光放在一时的得失。不管经济形势好与不好,都要坚持执行既定的战略。所以,要继续跟挑战作斗争,在任何情况下,公司都要注意控制成本保护市场份额。
  记者:Yellow和Roadway整合曾经引起北美客户的恐慌,使公司丧失了一些定单,这是不是耶路全球一季度业务量受影响的原因之一?
  范能达:在合并之初引起了部分客户的不良反应,他们当时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只是注意到了一些比较片面的现象。耶路全球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乐士曾对此表示,部分进行过业务临时转移的客户已经重新回归了耶路全球,其余转移客户的业务在今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回归。
  记者:在公司层面用了什么方法来应对危机?是国际、国内各一套策略吗?
  范能达:我们认为,战略就是战略,并不会因为经济形势好与不好而改变,也不会国际、国内各一套。
  我们的战略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因为我们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既有国际货运能力,也有较强的道路运输操作能力。因为有锦海捷亚和佳宇,在美国可以做卡车运输,在中国可以做同样的卡车运输服务,供应链有几种,可以是中国到美国的、中国到欧洲的或者是亚洲境内的,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提供端到端的物流服务。我们的客户都纷纷提出,他们在亚洲非常需要能够提供全方位综合物流服务的供应商,这就是耶路物流亚洲区的主要工作任务。
  锦海捷亚一方面是国际货运,还有仓储管理配送,佳宇是公路运输。到目前为止向客户推广我们这种业务模式是比较成功的,财富100强的很多客户都在跟我们合作。YRC负责设计实施供应链解决方案,具体到操作层面,就由佳宇或者锦海捷亚去做。
  记者:您是亚洲区的董事总经理,能不能从您管理的层面谈一下,亚洲区在金融危机中有没有受到冲击?
  范能达:这也是肯定无疑的,您看一下进出口的数字就可以知晓。我这些年经历过几次金融危机,如1985年、1989年、上世纪90年代初的网络公司泡沫,然后是亚洲金融危机、非典、“9•11”等。
  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时期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但对出口没有太大杀伤力,这一次是才是出口业务的致命危机。
  然而,在中国国内,运输量上还看不出什么下降,业务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很多美国的客户在中国都有生产、采购的活动,他们都非常高兴地看到,在中国有美国的配送网络,一方面是我们有资源和能力,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有美国那边派过来的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这让他们觉得非常惬意,也非常信任我们。他们并不想在中国自己直接做运输业务,因为他们并不太了解中国的运输市场。我们可以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运输的可适性,所以客户资源不断增加,结果就是运输业务量根本就没有下降。
  


  记者:在亚洲区业务中,中国是不是发展最稳健的一个国家?
  范能达:应该说,在中国的增长是最显著的,对亚洲其他国家来说,发展战略是一样的,只是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已。资源并购方面,我们在中国花了很大精力,例如跟锦海捷亚合作,同时也在亚洲其他地方发展了国际货运的网络和能力。也就是说,在亚洲都是首先有了国际货运这块业务,又进一步发展了物流、仓储管理、配送方面的能力,然后是道路运输。
  
  尊重文化互相融入
  
  记者:您一年有多长时间在中国?您心目中的中国特色有哪些?
  范能达:2008年差不多60%到70%的时间在中国,2009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认识中国当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中国拥有一个高度分割的货运市场,规模最大的几家,如华宇、佳吉和佳宇等,加起来应该占不到2%的市场份额。但有一个趋势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物流的发展,市场整合的趋势是肯定存在的。
  中国政府在很多方面做了不少事情,比如治理超载,相关的监管手腕越来越强。再比如,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做一些事情,比如燃油税改革、取消过路费等,相信这些会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中国本土的企业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与西方价值观相差很远的文化,你们与佳宇的合作中,如何处理文化上的一些差异?
  范能达:一定要理解、尊重佳宇自己的文化,他们公司这么多年成长起来,规模越来越大,肯定有很多非常好的东西。我们在购买之初就完全明白,买来并不是为了改变佳宇公司,比如说,优良的IT系统、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去保留。
  有一些国外的公司买下其他公司之后,比较倾向于把自己的管理层放进来,结果管理层全部都是自己人,不太信任本土的员工。这样做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因为会破坏原有的优秀的结构和发展潜力。
  我们十分尊重国内公司的文化,当然,我们毕竟还是一家美国公司,像管理方法、汇报流程等都需要进行改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从美国安排了一位副总经理过来,他有25年的管理经验,非常了解运输业务,也有很好的个人魅力。
  他来之后,佳宇的员工都非常尊重他,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好,他会告诉下面哪些东西需要做、哪些是还不成熟的。比如说,怎样更好地管理卡车线路,而没有让国内员工觉得我们就是比他们好、比他们有经验,而是大家互相分享一些最好的实践。
  我们非常注意跟佳宇的员工去沟通,让他们明白现在的佳宇已经不仅仅是一家本土公司了,而是一家更大的国际公司。同时也向他们介绍和推广我们的价值观,带进一些他们之前没有的管理经验,比如说绩效管理等。
  
  成功建立销售团队
  
  记者:您已经在新岗位上任职三年,觉得自己管理的成功之处有哪些?
  范能达:首先必须认可我们的经营战略是对的,找到了适合我们的国内公司,成功地向客户推广了我们的业务模式。一方面提供国际货运仓储和配送服务,一方面提供国内道路运输服务。
  2008年至2009年,公司在中国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我们很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团队,把我们的业务模式推销给客户,跟锦海捷亚和佳宇一方面是合作,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中国本土经验。
  我们的销售团队常驻上海,从属于耶路物流,只有10来个人,虽然数量很少,但跟美国那边的销售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销售团队的领头人是美国派过来的,下面的销售人员是本土的员工。
  这个销售团队管理地都是国际大客户,他们也跟锦海捷亚和佳宇沟通,合作非常顺畅,同时还和锦海捷亚和佳宇的销售团队合作。
  记者:据我们观察耶路物流全年的发展策略,投资并购依然是关键词。4月22日,耶路物流和Estes Express Lines签署了金额为3200万美元的出售和售后回租融资协议,加上先前宣布与Estes公司的交易,2009年的交易总额预计为1.5亿美元。您能不能展望一下亚洲区的下一步工作目标,会不会也考虑多做一些并购?
  范能达:短时期内不可能在中国国内进行并购了,下一步重点是开发亚洲境内的贸易往来。因为不再考虑更多的并购,所以会非常重视自身能力的建设,以及物流业务方面的战略。
  记者:有没有迫切要向国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呼吁的一些事情?
  范能达:因为我们希望给客户带来合乎法律、能力较强的供应链服务,所以希望市场能够进一步改善。
  我们希望政府推行能够改善道路运输不良现象的政策,尤其是对于超载的治理,超载对道路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很多规章都已经在册,但还需要政府大力推行,真正实现法治管运输。当然,政府已经做了一些事情,比如燃油税改革等,这对控制超载方面是有意义的,对整个国家物流的发展都是很有益处的。
其他文献
作为北京市政府批准的第一家社会兴办的股份制城市公交客运企业,北京祥龙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原北京市运通客运有限责任公司)昂首走过十年。成立以来,“祥龙公交”多次被北京市政府、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国资委、市交通委、市运输局等部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书写着创业与发展的感人篇章。    1999年4月1日,一些北京市民欣喜地发现,以明黄色为基调,车厢两侧写着四个红色大字“运通客运”的公交车驶上了街头。   
期刊
“没活儿着急,有活儿着急,出了交通事故更着急!”  初次见面,北京和众奥顺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少波用这样三个短句道出了我国物流人这些年来的尴尬境地。  对于已在运输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二十载的宋少波先生而言,这样的总结中暗含着丝丝苦涩记忆,蕴藏着缕缕心酸往事,更透露出隐隐无奈之情。    “没有活儿,着急被市场冷落一边,生存受到威胁;有了活儿,着急无法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准点送达,因为运输受路况和天气
期刊
对于外行人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弄清中国客车行业发展的状况并不容易。即使是行业人士,在很多时候,也需要查阅资料,站在风口浪尖,感受时代风潮,方能对行业状况了如指掌。  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客车》一书,在笔者看来,可以满足圈外人士和行内人士在上述两方面的需求。  这本书500余页、大16开,厚重且有质感,2009年2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从《中国客车》编辑委员
期刊
2008年,从美国引爆的金融危机如流感般迅速蔓延,地球村的各国多多少少都受病毒感染,进入紧急诊治阶段。我国也未能逃过此劫,从去年下旬起喷嚏不断,病症日益显现。  在诸多社会服务产业中,物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频传大企业降薪、裁员、调整网络布局,中小企业停产、退市的消息,整个行业寒气逼人,突然之间迎来了发展“寒冬”。在开春之际,物流企业该怎样出手应对,早日迎来行业发展的暖春?业界人士无比焦灼。  中国
期刊
金融危机,这个从去年延伸到今年的话题至今依然热度不减。原因仅是“寒流”尚未退去,各行业因突然大范围降温而结下的“寒冰”尚未消解。  汽车产业的表现尤为明显:连续两年产销量超过20%的高速增长势头在2008年戛然而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汽车销量为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0%,比2007年增幅回落15.14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水平出现明显下滑。  而处于汽车产业链条上重要一
期刊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海啸,素有“商贸活动晴雨表”之称的物流业身陷危机泥沼。自2008下半年开始,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资产闲置达70%左右,大部分物流企业利润急转直下,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深陷困局,面临退市风险。  针对不利形势,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副院长王耀球语重心长地说:“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物流企业一个很大的警示,以体力服务为特征的中小物流企业如果不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不加大自己的技术投入,不提高自己
期刊
2009年,民营快递业“危”“机”并存,“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的草案规定鼓舞了不少快递企业,新《邮政法》、《邮政法实施细则》将在本年度出台,行业的春天似乎在姗姗到来。    利好政策纷至沓来    2009年,国家有关部门对快递业的政策将越来越明朗,有利于快递业发展的新政策出台。从年初召开的国家邮政局2009年工作会议传出消息,2009年,国家邮政局将加强利用综合交通运输资源的研究
期刊
6月14日,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交通运输部第二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通过近百位专家历时一年的评估、提炼,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正式推广。  活动期间,第三批20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几经甄选新鲜出炉,又一次掀起了业内节能减排浪潮。  活动期间还将公布《全国运输行业“十一五”第二批营运车辆节能产品(技术)目录》,同时还将在部机关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  这意味着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示范历经两年
期刊
全国从事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近100万家,但自有车辆在200辆以上的所占份额极少,几乎所有从事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都在调用社会个体运力承载最终的运输任务。但由于个体车辆组织化程度极低,同时国内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使得物流企业很难满足货主企业逐步提高的物流运输服务质量需求。  “多、散、小、乱、差”的发展障碍如何跨越?如何让超过1000万的货运司机大军有效支撑起整个公路
期刊
恒风集团每年一届的“文化健身月”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5年,今年已是第六届了。每年的五月是恒风人自己的盛大节日,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形式。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恒风的员工人人都可报名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项目,“文化健身月”活动使两千多名员工可以充分展示才华,在比赛中尽情享受文化大餐,并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年的“文化健身月”活动与往年相比,组织更严密、人人都参与,为员工互相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