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信仰的现状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重庆5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职学生信仰缺失,信仰多样化,主导信仰与社会主流思想一致,信仰状况与个人的价值观显著相关,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在信仰上存在差异。环境、历史与现实、教育、个体因素都对学生的信仰有影响。针对现状及影响因素,认为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的信仰,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部分内容,形成四位一体的改革模式;应该使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目标一致的、不间断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学生信仰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周媛(1987- ),女,山西晋中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代刃(1970- ),男,重庆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组织部,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152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0-0058-05
  一、高职学生信仰的现状
  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民生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5所学校展开关于高职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共发放了350份问卷,回收324份。整理问卷,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cronbach α可靠性系数为0.815,问卷的可靠性比较理想。调查结果体现出的高职学生的信仰现状如下:
  1.高职学生信仰缺失,且稳定性欠佳。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成长过程实则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信仰作为人的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随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而逐渐稳固,对理想信念的确立起着助力作用。然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信仰。调查发现,只有38.9%的高职大学生有明确的信仰,而48.8%的学生没有信仰,12.3%的学生并不确定自己有没有信仰,具体见表1。
  在没有明确信仰或者根本没有信仰的状况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并不坚定,往往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脱离正确的轨道。当问到“如果现实情况和自己的信仰冲突时你会如何抉择”,46.3%的学生选择了适当调整自己的信仰,尽可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这一方面体现出当代大学生遇到问题懂得变通,知道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信仰的不稳定性,他们不会把信仰当作牢不可摧的最高信念,而是会按照社会环境的需求进行改变。
  2.高职学生信仰存在多元化。综合国内一些学者对于信仰类型的不同观点,在调查问卷中将信仰分为9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第9种为空白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对回收的324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有25.3%的学生单选,可见接近7成的学生的信仰并不是唯一的。从信仰得分的平均数来看,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国家和民族信仰、家庭信仰、生命信仰、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政治信仰、宗教、金钱万能、其他,具体见右图1。
  这表明高职学生的信仰存在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和民族信仰,也有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被大学生认同的家庭信仰和生命信仰。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信仰不再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信仰和生命信仰,体现出了人性的回归,表明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于家庭的珍惜。但同时,在个人价值需求急剧膨胀的今日,大学生还比较推崇个人主义、实用主义。
  3.高职学生的主导信仰与社会主流思想一致。高职学生的信仰虽然日益多元化,但是主导信仰仍然是国家和民族信仰,这与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有密切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前途的看法,54.9%的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并且相信会越来越好。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回答对“党和政府将领导国家更加富强”这种说法的态度时,51.5%的学生选择部分同意,这体现出了他们内心对党和政府还存在些许疑虑,也解释了大学生政治信仰仅为9%的原因。在回答“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的看法上,63.6%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指导思想,应该坚持下去。另外,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类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83.9%的学生认为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时事政治的报道、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社会问题的探讨、社会突发事件的引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职学生渴望深入了解国家和民族问题。
  4.高职学生的信仰状况与个人的价值观显著相关。为了判断高职学生的信仰状况和什么因素相关,利用统计软件分别作了“是否拥有信仰”与“性别、政治面貌、专业类别、年级、所在高校类型、生源地、个人需求、个人认识”8个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高职学生是否拥有信仰与他们的性别、政治面貌、专业类别、年级、所在高校类型、生源地没有相关性,而是和大学生对信仰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个人对信仰的需求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性别、政治面貌、专业等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信仰的选择没有影响,对学生是否拥有信仰没有关系,而决定学生有没有信仰的最关键因素是个人对信仰的认识和需求,即与他们个人的价值观相关。
  5.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在信仰上存在差异。学生的年级与他们是否拥有信仰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信仰问题上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见图2。
  经过分析我们看到,有信仰的大一学生占比最低,仅占大一学生的29.41%,这说明初入大学的他们尚处于懵懂阶段,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人生,对未来比较迷茫,需要一个引路人来帮助他们找寻人生方向。有信仰的大二学生是三个年级中最多的,达到45.86%。有35.37%的大三学生拥有信仰,需要信仰和认为信仰重要的分别占47.6%和34.1%,此项比例在三个年级中最低,但他们对于个人能力的表现非常乐观。
  二、高职学生信仰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一个人信仰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每个方面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是均等的,不同的事物作用于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就会产生不同的信仰。而同一个信仰的形成也不一定是受到同一个事物的影响。由此可见,信仰形成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具体调查结果见图3。   有52.5%的学生受家庭教育影响,表明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对一个人信仰的形成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同样的家庭教育又会因为家长受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工作类别等的不同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会环境、朋友圈的影响居其次,占比40.4%,而学校教育、教师的影响仅为26.5%。由此可以分析,高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同学接触最多,而不是老师,学校教育、教师授课更多的是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对学生信仰形成的影响不大。从这一点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并没有深入人心,徒有形式。此外,对学生信仰影响较大的还有英雄和偶像故事、书籍和影视作品及网络环境。可见,信仰的产生是受多方面事物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2.历史与现实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占主导地位的信仰是国家和民族信仰,这与我们国家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教育密不可分,在传统教育中,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一直是根基,国家精神和民族气节一直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高贵品质。但是,时代在变迁,主流思想教育模式却一成不变。
  对5所高职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面,学校大多采用主题班会、大会集中学习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的频繁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大会集中学习的枯燥让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依然不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现实的碰撞中,学生甚至会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这也是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偏低的原因。对于如何增强对高职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信仰教育,学生期望“以真实的事例来引导学生,不要空谈理论”“摒弃套话,切合实际”。可见,学生已经认识到目前的政治教育是空谈,毫无意义,这就刺激学生去选择看起来有实际意义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信仰。
  3.教育因素。接受教育是一个人形成信仰的重要途径,但是高职院校实施的是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喜欢上专业课,教师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价值观引领。而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两课”教育也因为过于枯燥乏味而受学生的抵触,很多高职大学生发现,虽然老师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讲得好,但是同学们都没兴趣听。对于“没兴趣听”的原因,38.6%的学生认为上课的形式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参与;27.8%的学生认为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实效性差;21.3%的学生认为理论性太强,听不懂,具体见表2。
  本调查反映出“两课”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在心理上和生活中的需求。当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丰富的理论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会引导学生形成信仰。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学者提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发现有44.4%的学生认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39.5%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新时期值得尝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4.个体因素。一是时代影响个体。目前高职学生大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甚至已经有“95后”,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文化大革命”的折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他们出生之时,我国的物质财富已经相对丰富,国家已经逐渐富强。可以说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受惠于人人有学上的进步年代。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正是因为这样美好的时代,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所以他们也比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脆弱,抗挫折、承压能力较低,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当稍微感受到外界的一点压力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适应环境,改变信仰。
  另外,六七十年代的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同在,个人和国家都有过上好日子的共同追求,“90后”大学生和新一代的所有人一样,从呱呱坠地起就享受着最好的生活,个人与国家没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自然也不会有共同的信念。因此,“90后”大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共同的信仰,没有共同的信仰也就没有共同的约束力,在困难面前就会丢弃信仰,在负面力量的侵蚀下会很容易改变信仰。
  二是心态影响个体。对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学生的信仰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信仰状况存在差异。对于“你的大学生活怎么样”,大一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而对于“该不该给自己树立目标”,有65.9%的学生认为应该树立,但是目前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数据足以看出大一学生内心的彷徨,也正好解释了大一学生为何是三个年级学生中有信仰人数最少的群体。
  对于同样的问题,大二学生认为他们的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充实,很精彩”,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到了大二阶段,心态变得相对稳定从容,已经找到了人生的发展方向或者人生要追求的目标,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忙而有序,因此大二学生中有信仰的人群也是最多的。
  大三的学生信仰水平中等,相比大二要低,鉴于大三学生的这些独特性,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大三学生大多都忙于实习,可以说已经真正步入了社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忙于工作、忙于找寻自己的价值,面对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专升本,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埋头于书海,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不再像大二时那样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在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们渐渐迷失了自己的信仰,内心充满了恐慌。因此,大三学生也需要思想的引导,不仅仅要给予就业支持,还要给予心理帮扶。
  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针对学生信仰的多元化及对国家和民族信仰的重视,要坚持主流思想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职大学生信仰的基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着重于主流思想的引导,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信息时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在矛盾和困惑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我们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部分内容,形成四位一体的改革模式。四个部分可以不分先后顺序,单独进行设计,有独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每个部分都由专业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避免纯理论的说教,融入更多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恩格斯曾指出确立信仰有三种基本途径,即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哲学的途径。在这三种途径中实践途径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因此,我们主要依靠实践使这四个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一个丰富、生动、有条理的系统。
  第一部分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理论部分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内容。实践部分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实践的部分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实践手册,让学生对三年里需要完成的实践内容有清晰的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实践手册做好准备,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理论部分主要依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学习必须超越课堂,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为了深化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师生,通过大讨论的形式,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我们进行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让学生能通过切身的经验去体会这一理论的价值。
  第三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去完成,需要学生在寒暑假走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社会成员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等,以了解社会的变迁。具体调查的范围分成时代演进、城市变迁、历史回顾、展望未来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设定相应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完成,每组不多于6人。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指导教师提供的调查主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形成完整的调查活动方案,并确定调查报告的完成时间。小组成员必须针对同一个主题展开调查,最终的调查报告由每一位成员的调查成果汇编完成。学生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的艰辛。
  第四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这一部分主要依托社团来完成,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围绕爱国、理想、人生、时代等问题自选题材,自编剧本,也可以直接利用现有剧本,并依照剧本进行排练。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中理解时代精神。
  2.针对学生信仰的缺失及善变,要全面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体系、方式和途径,使学生在三年的时间中接受全方位的、目标一致的、不间断的教育。同时还要注重个人在信仰形成中的作用。一是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意识。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始终站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一个信仰坚定、品德高尚、极具人格魅力的辅导员不仅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同时也可以在大学生信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时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去奋斗。
  二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其一,明确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盲目性,大家并没有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去重点实施,对信仰教育内容没有明确的了解,在教育过程中极力改变学生的思维,盲目说教,反而丧失了教育时机,教育效果不佳。因此,明确信仰教育内容是前提,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其二,建立开放的全方位的渗透教育模式。全方位的教育就意味着不再单一地采取课堂教育模式,而是将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校园文化、光盘行动、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还应该在其他人文基础课程,甚至专业课程中进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防止教育断层。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从改变思想认知的角度去改变心理环境,或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使学生身心和谐,从而改变思想认知,通过改变认知来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重视个人信仰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对信仰产生需求,进而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将这种信仰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
  [2]梅萍.“90后”大学生人生信仰的总体态势与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
  [3]荆学民,李旭炎.论信仰价值的结构[J].天津社会科学, 1999(5).
  [4]林雪原.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4).
其他文献
中学化学计算型选择题中有许多题存在隐含条件,解题时若对试题中的文字不作深入分析,很可能会使思路误入歧途,得出与实际不符的答案.下面列举几例,供参考.
封闭式、放羊式的体育教学依然存在,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发展,体育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的是对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和体育教学开放含义、理论依据
参数方程是曲线方程的一种表示形式,它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工具。参数方程在解析几何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近几年来高考对参数方程要求稍有降低,但是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时间维度和运动特点出发,探讨蹴球运动的历史沿革与功能价值,认为蹴球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华夏民族在生产与生活方式、农耕文化以及民族特性的历史中积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艺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教学重点转移至学生身上,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能。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仍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当前高校钢琴教
【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龙宝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形成一个农业产业化新模式,简称“龙宝模式”。 “龙宝模式”的产生 贵港市属亚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体育选项课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而在足球选项课中实施分层教学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产物,这种教学方法有诸多益处,不但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层次学
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它充分体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
作为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传球是姐织战术的基础。摊球中最基本的动作鱿是正面铸球,正面传球是掌握背传、侧传、跳传等其他技术的基础,所以掌握好正面传球技术十分重要。科学合理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体育态度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知何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