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增祥、朱建华:素描数字胜景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中国数字电视行业都是雾里看花难辨前景,而卢增祥、朱建华领导的永新视博第一个伸手拨开迷雾,“素描”了中国数字电视领域的前景。
  
  年龄36岁 / 38岁
  创业 1次 / 1次
  员工人数 超过345人
  2006年营业收入 2.39亿元
  上市当日公司市值 15.5亿美元
  上市当日个人持股比例 10.3% / 10.3%
  
  2007年10月5号,纽交所很多投资人都把目光和心思聚焦在一家中国公司身上。当天,这家中国公司挂牌上市,收盘价较其IPO定价上涨75%,成为纽交所当日涨幅第一的个股,这家公司就是第一家来自中国数字电视行业的永新视博。
  国际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中国数字电视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永新视博充满信心。其实数字电视的概念早就已经深入了中国千家万户,对中国普通民众来说,数字电视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愿景,其对中国各个层面的影响可见一斑。
  
  建造中国的数字电视 “龙脊”
  数字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数字电视有条件接受系统(简称CA),CA可以帮助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控制内容和增值服务分发,对传输信号进行加密解密,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其网络。简单的说CA就是数字电视这个“身体”的“脊柱”。美国、欧洲、日本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CA。中国一些有远见的技术人员从90年代起也开始了研发CA。永新视博的创始人卢增祥、朱建华和他们的团队很早就感受到了研发民族自主品牌CA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也预见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未来的巨大机遇,他们成了中国最早从事CA研发的团队之一。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个扛着民族自主研发的大旗,以出身清华大学为主的技术团队终于看到了回报。2003年12月,永新视博数字电视广播CA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广电总局入网认证测试,完全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条件接收系统。
  
  狼来了,抓住机会出击
  2000年,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开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开始迈步。一时之间,几乎世界上所有做过CA的公司都进入了中国市场。用当时广电领导的比喻是,一群“外国狼”在门口虎视眈眈,中国数字电视行业的公司艰难地与“狼”共舞。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出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而发布政策,规定数字电视的CA系统国内国外分开选型,运营商凡是选择国外系统的必须有国内系统同密播出。简单的说,就是中国的数字电视必须要配置一个自己的CA系统,这为国内数字电视公司提供了一个机遇,也为永新视博提供了“出击”的机会。凭借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解决方案,优质的售后服务以及与行业伙伴良好的合作关系,卢增祥、朱建华带领永新视博迅速崛起,在行业和市场中建立起了重要地位。2007年是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分水岭。8月,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正式确定实施,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大幕拉开。10月,永新视博登陆纽交所,成为第一个在纽交所成功上市的中国数字电视行业的企业。
  
  创始人的“素描”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有一个优秀的掌舵手。和其他频频在镁光灯下露面的企业家不同,永新视博的两位创始人卢增祥与朱建华都是非常低调,媒体上也鲜见只言片语的报道。从其他与之相关的人的描述中,或许我们能在心中勾画出对这两位中国数字电视领先企业创始人的个性的简笔素描。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查扬说,“永新视博的两位创始人都是非常真诚、正直、幽默。”而曾与他们有过接触的一位投行人士说,他们都是特别好的人,对员工特别好,没有架子,很幽默。2007年11月,在软银赛富召开的投资公司年会上,软银赛富的首席合伙人阎焱说,永新视博的两位创始人很重要一个优点就是坚信自己,而坚持与自信正是成功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永新视博曾经历过很多低谷,但是两位创始人始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特别是在2005、2006年,数字电视地面标准未定,数字电视市场渗透率仍极低,市场发展较慢,但是他们都坚持一路走下来了。坚持和自信是在第一次见面时他们留给阎炎最深刻的印象。阎焱说,至今仍记得最初见两个创始人时,卢增祥表示“我不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时候会起来,但是我相信一定会起来,如果这个行业能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做到这个行业的领头。”这句话让他坚信这两位创业家一定会带领永新视博取得成功。
  在英国广播公司早期的电视节目中,有一首以《电视》为题的歌曲这样唱道:“神秘的电视,从蓝天而降,把迷人的‘魔术’送到我们身旁。”数字电视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有创意也更迷人的新应用。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数字电视行业将成为中国最具消费潜力的行业之一,而永新视博也将成为行业最耀眼的企业之一。
其他文献
对企业价值观、商业道德和人文情怀的坚持和弘扬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级企业。    邓锋  北极光创投基金  创始合伙人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拥有5项计算机结构和IC设计方面的美国专利。1997年合作创立了NetScreen技术公司,后以40亿美元被收购,曾获得美国2002年度企业家和2003年度
期刊
做网站的人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你所面临的 “创新”,是在黑暗的隧道中穿梭前行    关于互联网的创新,我喜欢先用一个传统行业的例子:美国有一家两口子开的宠物用品小公司 Greenies,这个公司主要只生产一种产品:“狗咬胶”,是一种胶棒,狗咬着玩的时候,能顺带清洁牙齿。这种小产品没什么技术含量,在美国做的也比较多,但是当Greenies公司的产品出来后,他们迅速做到美国第一,每年的销售额高达 3亿美
期刊
张颖  现任美国中经合集团(WI Harper Group) 董事总经理,在加入中经合之前,张颖曾任荷兰银行创投(ABN AMRO Capital)的资深投资经理。在加入荷兰银行创投之前,张颖曾任Salomon Smith Barney (花旗银行的高科技投行公司)的投行经理。作为高级研究员,张颖在UCSF/斯坦福医学院参与了生化基因项目的研究,并且参与撰写了很多相关的科技论文。  张颖毕业于美国
期刊
这是一群新一代的商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大量涌现,阿里巴巴才成为可能。    时间已近2007年末,此时如果要选定中国互联网业的年度关键词,“电子商务”极有可能成为首选。不过,如果把投向电子商务领域的灼灼目光,仅仅局限于电子商务网站,则未免忽视了一个鲜活生动、同时也是更大规模的社会经济现象:  就在电子商务的感召下,在参与探索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一个新的商人群体,正在从城市居民楼或遥远的乡村角落里涌现出
期刊
马云及他领导的阿里巴巴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中小企业的价值,并推动了一个新商人群体的诞生。    年龄 43岁  创业 2次  员工人数 超过4400人  2006年营业收入 13.64亿元  上市当日公司市值 256.5亿美元  上市当日个人持股比例 6.98%    一路走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就像一个追梦人,边梦边唱,边唱边追,边追边梦。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内敛、含蓄的国度,他因边梦边唱而
期刊
展讯上市被业界称为第一个中国3G概念股,和国内那些等待3G机会的企业不同,展讯并不是“守株待兔”,而是“推船出海”。    年龄 43岁  创业 1次  员工人数 超过727人  2006年营业收入 8.43亿元  上市当日公司市值 19.8亿美元  上市当日个人持股比例 4.33%    展讯通信CEO武平属于典型的海归派创业,无论出国还是回国,都有种义无反顾的味道。当年他博士生毕业,在手头只有
期刊
作者:Amanda C.Kooser , Lindsay Holloway ,   James Park , Laura Tiffany, Nichole L.Torres     前 言  1878年,当伍尔沃斯(Woolworth)开设美国第一家廉价商店时,同一条街上的一位商人试图打击这位新的竞争对手,于是该商人在自己的店铺外面挂了一个大的标牌写道“在此营业50余年。”第二天,伍尔沃斯也在他开
期刊
2007年,中国有这样一群创业家:他们创建和经营的企业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他们的奋斗故事和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他们鼓励着更多中国人开始创业。他们目标明确,眼光敏锐,能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敢于参与全球竞争,更具分享的心态。他们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大量就业机会,还造就了大批财富拥有者,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梦的开端。    中国梦  自嘲“长相与智慧成反比”的马云,考大学时考了3年,最后才磕磕绊绊进入
期刊
通过外包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服务当中,李革带领药明康德引领着中国医药业的革新。    年龄 40岁  创业 2次  员工人数 超过2100人  2006年营业收入 5.50亿元  上市当日公司市值 12.1亿美元  上市当日个人持股比例 5.91%    作为美国Nasdaq上市企业Pharmacopeia的四位创始科学家之一,已经在海外取得成功的李革博士,看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内创业的许多
期刊
18年创业历程,毁誉交加,史玉柱还是一路走来,他的巨人也经过成长的洗礼,终于长成。    年龄45岁  创业 3次  员工人数 超过797人  2006年营业收入 4.08亿元  上市当日公司市值 49.7亿美元  上市当日个人持股比例 52.29%    如果把企业比做人的话,那么创业家就是企业的生身父母;孩子到18岁的时候,就可以去参加成人礼了。2007年11月1日,创业18年的史玉柱在美国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