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时不得其法,阅读教学仍然问题重重。鉴于此,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下小学语文阅读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的学科素养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学生的学科素养越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便越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化的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声色结合的课堂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这是第一要素,其次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打下牢固基础,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实践课堂这一要素,将学生的鉴赏素养全面培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方式的不同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学素养、鉴赏素养。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在閱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学生要有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其中包含的理解性的内容很多。所以在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的一味传授,就会显得很枯燥,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注重教学的创新,要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目光。这时,我们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将冰冷的文字转换成有趣的音频、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中。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为了充分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宏伟壮观,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放映了一段游客拍摄的庐山瀑布的录像。在放映录像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伴着瀑布倾泻时的巨响,想象自己正站在瀑布脚下,感受飞溅的水珠扑打身体的惬意。待录像放映完毕,笔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就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的兴趣,还能为学生从阅读中提升自身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课堂留白,实现合作探究
留白本是中国古典绘画技法,后被应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课堂留白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时,不直接将文本表述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以问题引导、材料提供等方式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驰骋空间,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妈妈睡了》这一课时,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妈妈午睡时他的所见所思所感,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之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合作或自行品读”环节,即结合文本内容,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3)怎样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最慈祥?(4)为什么妈妈睡着了还在笑呢?(5)当你的妈妈美美的、甜甜地一觉醒来你会对她说什么呢?如此,通过连续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意,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想到母亲对自己无私的关心和爱护,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三、亲身实践,知行合一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上的知识,还能够具备将其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真正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修养。这不仅仅是贯彻“德智并举”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教学完《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环保”的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上网或阅读课外资料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环保知识,同时了解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2)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或小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切之可行的具体举措。(3)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的垃圾处理情况和绿化情况进行调查,为学校的环境问题出谋划策。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环保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渗透赋予了教师新的教学使命,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在教学课堂对语文素养的掌握,并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并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丽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8):55.
[2] 宋国倩.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9(18):118-119.
关键词: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的学科素养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学生的学科素养越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便越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化的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声色结合的课堂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这是第一要素,其次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打下牢固基础,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实践课堂这一要素,将学生的鉴赏素养全面培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方式的不同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学素养、鉴赏素养。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在閱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学生要有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其中包含的理解性的内容很多。所以在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的一味传授,就会显得很枯燥,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注重教学的创新,要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目光。这时,我们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将冰冷的文字转换成有趣的音频、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中。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为了充分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宏伟壮观,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放映了一段游客拍摄的庐山瀑布的录像。在放映录像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伴着瀑布倾泻时的巨响,想象自己正站在瀑布脚下,感受飞溅的水珠扑打身体的惬意。待录像放映完毕,笔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就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的兴趣,还能为学生从阅读中提升自身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课堂留白,实现合作探究
留白本是中国古典绘画技法,后被应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课堂留白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时,不直接将文本表述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以问题引导、材料提供等方式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驰骋空间,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妈妈睡了》这一课时,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妈妈午睡时他的所见所思所感,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之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合作或自行品读”环节,即结合文本内容,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3)怎样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最慈祥?(4)为什么妈妈睡着了还在笑呢?(5)当你的妈妈美美的、甜甜地一觉醒来你会对她说什么呢?如此,通过连续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意,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想到母亲对自己无私的关心和爱护,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三、亲身实践,知行合一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上的知识,还能够具备将其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真正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修养。这不仅仅是贯彻“德智并举”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教学完《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环保”的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上网或阅读课外资料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环保知识,同时了解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2)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或小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切之可行的具体举措。(3)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的垃圾处理情况和绿化情况进行调查,为学校的环境问题出谋划策。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环保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渗透赋予了教师新的教学使命,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在教学课堂对语文素养的掌握,并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并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丽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8):55.
[2] 宋国倩.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9(1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