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集体备课是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备课形式,因为它可以集思广益,弥补个体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模式,往往流于形式,或是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使老师陷于事务主义的泥潭。经过长期的实践,《“导读式”语文教学案》较好地适应了集体备课要求,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集体备课;活页教案;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一、创新目的
优化备课结构,完善备课模式;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背景
宁县和盛初中自2012年8月建成开学以来,以其硬件设施在全县一流,上级领导也多次亲临我校,作出了要把我校建成教学质量强校的指示,为此,我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发奋图强,深入教学第一线,把教研教改作为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了听课评教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人人讲课,人人评课,听课率和承担公开教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此外,还派出老师,到外校,如齐家楼、西峰五中、早胜初中等地,利用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教学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学能手也脱颖而出。我校教学能手赴市上和省上参加赛课活动,均有老师获奖。全县西区初中赛课活动在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我校同科目的老师也全员参加听课,教研教改可谓如火如荼,波澜壮阔,取得了相当的实效:教学的形式潜移默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课业负担减轻了,各科发展平衡,素质教育得到体现,如我校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书画展如期举行、运动会胜利闭幕。教研教改必然地要体现在教案上,从数学、英语活页教案,到“‘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与实践,是我校教研教改的成果之一,从它可以看出我校的教研教改轨迹,供上级调研和指导。
三、创新过程:
1、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出现。
活页教案,是在公开教学中出现的。优秀的公开课、示范课、表演课老师,总是在电脑上精心备写一分表格式活页教案,然后诊求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老师的意见,在电脑上可以随时修改完善,然后打印,在公开课上分发给各听课老师,因此,活页教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作到尽善尽美,高效率地复制许多份,也为其他老师的授课提供帮助。而电子版教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又大兴其道,得到了理想地展示,省时高效。由于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先后确立了表格式活页教案,运行良好,便于操作。语文活页教案也在实践中,成为《“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雏形。
2、《“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
语文教研组在第二学期开始就尝试表格式活页教案,但和教导处设计的导学案是双轨制,就是每人在备写导学案的同时,另外承担一课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备写,上课时以导学案为主授课,活页教案基本是为课改而课改,当时看来只是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写了四本导学案,还写了许多活页教案。但俗话说,功不枉费,就在这样的劳动中,老师们对活页教案的备写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在新课改形势的推动下,《“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终于脱颖而出了。它是一种完善了的表格式活页教案,可以说是经过了漫长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16楷纸变成了8楷纸(A4)打印,再由备课组成员备写而成。
(1)《“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命名。本教案的命名,源自教育家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而用这种教学案备写教案,从理念上也有“语文导读法”的性质。“导”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诵读活动中进行,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学生读读议议,就会领悟文本的内涵。熟读成诵就会使语文知识和文化精神营养在学生生命中沉淀,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奠定学生人生基础。
(2)《“导读式”语文导学案》样式。
如下所示,这是备写好的一份《“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课题:紫藤萝瀑布 授课人:张世勤
授课时间:2013-11-5 教法 导读
学法 诵读,讨论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概括层意,勾画关键句。
3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教学重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主备人:张世勤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我们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母亲为什么用身体挡住窗口不让“我”看落叶,却多次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大家一定会说这不但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更能体现出母亲教育儿子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积极乐观地生活,今天我们将再一次的感悟生活的真谛。请同学们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
2检查预习,校音释义。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1-6)看花 二(7-9)忆花 三(10-11)悟花
5精读课文,研讨、训练
A说说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联想,与同学分享。
B紫藤萝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改变着“我”的心情。从课文中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速读课文,想想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一(1-6)看花——繁花似锦(1花瀑;2花穗;3花苞。)
二(7-9)忆花——思绪万千(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动作;3颂花的生机。)
三(10-11)悟花——乐观向上 主题(关键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生长茂盛的紫藤萝花瀑,回忆了它不幸的遭遇,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训练提升:
1、 解释(口头解释)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盘虬卧龙: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
2、 赏析课文:
文章围绕紫藤萝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深入,看花部分是花瀑,花穗,花朵来写,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次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经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完成练习册。
辅备人:梁兆恒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 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事物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延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毛泽东
课后反思:讨论环节一直是费时费力的,每班要培养几名善于发言的带头人。
备课组成员审阅:杨洁、刘瑞娟、李涛 包组领导审阅:李虎峰 时间2013、11、1
(3)《“导读式”语文教学案》设计特点
“‘导读式’语文教学案”采用表格式活页教案,用A4纸打印,其项目有“课题”,“授课人”,“授课时间”,“教法”,“学法”“课时”“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和过程”分为“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还有“板书设计”,“知识延展”,“课堂小结”,“训练提升”,“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最后还有备课成员审阅,包组领导审阅。尤其是设有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使备课过程更能体现集体备课的理念和优点。
(4)“‘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备课流程。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同学科的老师们围成一个备课小组,先是组员说课,交流意见,如确定教法和学法,确定重难点等,再由主备人主备该课,然后由组员们审阅,提出意见,由一人作为辅备人执笔完善。有时主备人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生成答案,但辅备人可以预设答案,使教学过程更加便于控制。知识延展更能发挥众长。辅备人可以用名言印证,也可讲一个故事,这样不但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更能使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提升教学层次。如,我们在七年级上册《蝉》的教学延展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方丈在弥留之际,众弟子跪在床前,希望聆听师傅最后的教诲,得到人生真谛。这时,房上正有老鼠在打架,方丈说:你们听,它们多么快乐!说完,就闭上了眼。
(5)“‘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教学过程。
一般有(一)展示目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轮读课文,掌握新词语。(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语句。(五)默读、赏析课文,研习课文内容。这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可以围绕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具体作法是让六人小组展开讨论,老师组织引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答案,如果太难,是第一次接触,则不需要太多的讨论,可以以介绍为主。(六)知识延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产生联想,使知识得到融会贯通。(七)课堂小结。可以使重点得到明确和强调,难点得到突破。( 八)训练提升。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检验和巩固。通常可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掌握和领会情况。(九)作业布置。通常可以让学生抄写词语,作一至三个练习题,背诵,默写古诗或课文名篇。(十)课后反思。通过反思,可以不断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导读式’语文教学案”亦包含着“‘导读式’语文教学法”。
(6)《“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实践效果。
总之,从“‘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不难发现其以下优点:①、是真正的集体备课,使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②、有主备人和辅备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共有四次完善过程,就是备课前的交流,主备人备课,辅备人完善,其他组员审阅签字。③、目标明确。④、重难点突出。⑤、教学过程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⑥、省时高效,把教师从机械的书写活动中解放出来,使教师可以有时间研究学生,一对一地帮助后进生。⑦、可以使老师有时间读书看报,自我完善,进行国培和网上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以一个学习首席发言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才会达到学习的民主,上升到科学化。
教学成绩:我们备课小组语文成绩在全县联考及毕业会考中名列前茅,均受到县局奖励。
参考文献:
[1]《鼎尖教案》.
[2]《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集体备课;活页教案;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一、创新目的
优化备课结构,完善备课模式;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背景
宁县和盛初中自2012年8月建成开学以来,以其硬件设施在全县一流,上级领导也多次亲临我校,作出了要把我校建成教学质量强校的指示,为此,我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发奋图强,深入教学第一线,把教研教改作为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了听课评教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人人讲课,人人评课,听课率和承担公开教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此外,还派出老师,到外校,如齐家楼、西峰五中、早胜初中等地,利用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教学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学能手也脱颖而出。我校教学能手赴市上和省上参加赛课活动,均有老师获奖。全县西区初中赛课活动在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我校同科目的老师也全员参加听课,教研教改可谓如火如荼,波澜壮阔,取得了相当的实效:教学的形式潜移默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课业负担减轻了,各科发展平衡,素质教育得到体现,如我校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书画展如期举行、运动会胜利闭幕。教研教改必然地要体现在教案上,从数学、英语活页教案,到“‘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与实践,是我校教研教改的成果之一,从它可以看出我校的教研教改轨迹,供上级调研和指导。
三、创新过程:
1、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出现。
活页教案,是在公开教学中出现的。优秀的公开课、示范课、表演课老师,总是在电脑上精心备写一分表格式活页教案,然后诊求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老师的意见,在电脑上可以随时修改完善,然后打印,在公开课上分发给各听课老师,因此,活页教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作到尽善尽美,高效率地复制许多份,也为其他老师的授课提供帮助。而电子版教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又大兴其道,得到了理想地展示,省时高效。由于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先后确立了表格式活页教案,运行良好,便于操作。语文活页教案也在实践中,成为《“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雏形。
2、《“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创新
语文教研组在第二学期开始就尝试表格式活页教案,但和教导处设计的导学案是双轨制,就是每人在备写导学案的同时,另外承担一课表格式活页教案的备写,上课时以导学案为主授课,活页教案基本是为课改而课改,当时看来只是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写了四本导学案,还写了许多活页教案。但俗话说,功不枉费,就在这样的劳动中,老师们对活页教案的备写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在新课改形势的推动下,《“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终于脱颖而出了。它是一种完善了的表格式活页教案,可以说是经过了漫长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16楷纸变成了8楷纸(A4)打印,再由备课组成员备写而成。
(1)《“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命名。本教案的命名,源自教育家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而用这种教学案备写教案,从理念上也有“语文导读法”的性质。“导”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诵读活动中进行,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学生读读议议,就会领悟文本的内涵。熟读成诵就会使语文知识和文化精神营养在学生生命中沉淀,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奠定学生人生基础。
(2)《“导读式”语文导学案》样式。
如下所示,这是备写好的一份《“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课题:紫藤萝瀑布 授课人:张世勤
授课时间:2013-11-5 教法 导读
学法 诵读,讨论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概括层意,勾画关键句。
3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教学重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主备人:张世勤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我们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母亲为什么用身体挡住窗口不让“我”看落叶,却多次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大家一定会说这不但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更能体现出母亲教育儿子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积极乐观地生活,今天我们将再一次的感悟生活的真谛。请同学们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
2检查预习,校音释义。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1-6)看花 二(7-9)忆花 三(10-11)悟花
5精读课文,研讨、训练
A说说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联想,与同学分享。
B紫藤萝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改变着“我”的心情。从课文中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速读课文,想想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一(1-6)看花——繁花似锦(1花瀑;2花穗;3花苞。)
二(7-9)忆花——思绪万千(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动作;3颂花的生机。)
三(10-11)悟花——乐观向上 主题(关键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生长茂盛的紫藤萝花瀑,回忆了它不幸的遭遇,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训练提升:
1、 解释(口头解释)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盘虬卧龙: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
2、 赏析课文:
文章围绕紫藤萝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深入,看花部分是花瀑,花穗,花朵来写,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次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经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完成练习册。
辅备人:梁兆恒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 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事物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延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毛泽东
课后反思:讨论环节一直是费时费力的,每班要培养几名善于发言的带头人。
备课组成员审阅:杨洁、刘瑞娟、李涛 包组领导审阅:李虎峰 时间2013、11、1
(3)《“导读式”语文教学案》设计特点
“‘导读式’语文教学案”采用表格式活页教案,用A4纸打印,其项目有“课题”,“授课人”,“授课时间”,“教法”,“学法”“课时”“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和过程”分为“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还有“板书设计”,“知识延展”,“课堂小结”,“训练提升”,“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最后还有备课成员审阅,包组领导审阅。尤其是设有主备人和辅备人栏目,使备课过程更能体现集体备课的理念和优点。
(4)“‘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备课流程。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同学科的老师们围成一个备课小组,先是组员说课,交流意见,如确定教法和学法,确定重难点等,再由主备人主备该课,然后由组员们审阅,提出意见,由一人作为辅备人执笔完善。有时主备人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生成答案,但辅备人可以预设答案,使教学过程更加便于控制。知识延展更能发挥众长。辅备人可以用名言印证,也可讲一个故事,这样不但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更能使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提升教学层次。如,我们在七年级上册《蝉》的教学延展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方丈在弥留之际,众弟子跪在床前,希望聆听师傅最后的教诲,得到人生真谛。这时,房上正有老鼠在打架,方丈说:你们听,它们多么快乐!说完,就闭上了眼。
(5)“‘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教学过程。
一般有(一)展示目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轮读课文,掌握新词语。(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语句。(五)默读、赏析课文,研习课文内容。这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可以围绕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具体作法是让六人小组展开讨论,老师组织引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答案,如果太难,是第一次接触,则不需要太多的讨论,可以以介绍为主。(六)知识延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产生联想,使知识得到融会贯通。(七)课堂小结。可以使重点得到明确和强调,难点得到突破。( 八)训练提升。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检验和巩固。通常可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掌握和领会情况。(九)作业布置。通常可以让学生抄写词语,作一至三个练习题,背诵,默写古诗或课文名篇。(十)课后反思。通过反思,可以不断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导读式’语文教学案”亦包含着“‘导读式’语文教学法”。
(6)《“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实践效果。
总之,从“‘导读式’语文教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不难发现其以下优点:①、是真正的集体备课,使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②、有主备人和辅备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共有四次完善过程,就是备课前的交流,主备人备课,辅备人完善,其他组员审阅签字。③、目标明确。④、重难点突出。⑤、教学过程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⑥、省时高效,把教师从机械的书写活动中解放出来,使教师可以有时间研究学生,一对一地帮助后进生。⑦、可以使老师有时间读书看报,自我完善,进行国培和网上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以一个学习首席发言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才会达到学习的民主,上升到科学化。
教学成绩:我们备课小组语文成绩在全县联考及毕业会考中名列前茅,均受到县局奖励。
参考文献:
[1]《鼎尖教案》.
[2]《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