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鉴别古陶瓷真伪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y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个古陶瓷大国,古陶瓷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也不断提升,古陶瓷收藏也成为炙手可热的一项爱好。然而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人为了暴利,费尽心机进行古陶瓷的造假。古陶瓷赝品大量涌现,一些拍卖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为赝品开绿灯等做法,更加剧了古陶瓷收藏市场的混乱。在文物收藏界古陶瓷的真伪鉴定已经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之一。目前古陶瓷的真伪鉴定主要分为人文科学鉴定方法(传统眼学)和自然科学测定方法。然而,目前这两种方法在社会上基本是分立而行的,各自为战。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完全可以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有效地鉴定任何一件古陶瓷器的年代和真伪,不仅可以打击造假活动,稳定古玩市场,也可以促进古陶瓷综合研究,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取得经济价值、稳定市场秩序以及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科学鉴定
  人文科学鉴定即传统眼学鉴定,是目前主要的文物真伪鉴定的方法。对于有着丰富鉴定经验的优秀专家来说,他们的真伪鉴别率非常高。传统眼学的鉴定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
  陶瓷器的造型基本上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各个时代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水平。在鉴别中,要重视对各时代风貌的研究,仔细地观察各类瓷器器型的特征,多比对、测量,收集历代瓷片标本,在实践中累积经验,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2纹饰
  不同时代的陶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风格特点。在断代与真伪鉴别时,仔细地观察、比对、寻找,发现时代纹饰的特征、画意与规律,同时也可以与相近朝代其它文物、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相比较。
  3胎釉
  以瓷器而言,胎为骨,釉是衣,断代中仔细地观察胎体与釉面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窑口胎釉的成分和烧制工艺有显著的差别,各个朝代都有各自的风格特征。鉴别胎体时,可从器足无釉处观察,可观察到淘练的纯净度与烧结的缜密程度,胎土的颜色,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款识
  明代以后瓷器的款识繁多,千差万别,以款式差别来断代和辩伪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各代各朝款识不同,将真款和假款相互比较,结合实物仔细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的深浅与色泽的浓淡等。
  综上所述,以上传统眼学鉴定的“四要素”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是掌握了这些不等于就能准确地鉴别陶瓷器的烧制年代和真伪。在我国文物收藏这一领域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专家,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基本上是可以区别古陶瓷器的真伪。然而,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目前,一些仿制者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仿制作假,甚至还有一些专家参与其中,使文物专家仅靠单一的传统眼学已无法准确地鉴别陶瓷器的真伪,迫使我们也拿起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反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二、自然科学测定
  目前,在众多的科学检测方法中,只有“热释光测年法”与“古陶瓷X荧光元素成分分析法”获得国家文物局及文物收藏界的认可。《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器年代及真伪鉴别方法研究》和《古陶瓷X荧光元素成分分析》两个项目分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由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承担项目研究。其中,《瓷器热释光断代及其真伪鉴别研究》项目获中国国家文物局1998年度文物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瓷器热释光年代》项目获中国国家文物局2004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古陶瓷产地及年代判别的科学研究》项目,获中国国家文物局2004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上海博物馆组织完成的《古陶瓷完整器无损X荧光元素成分分析》等研究项目,也是中国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研项目。
  1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年代及真偽鉴别
  1.1概况
  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年代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考古技术,也是古陶瓷真伪鉴别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在目前各种“古陶瓷”泛滥的情况下,古陶瓷科学鉴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目前,该方法获得文物收藏界及一些世界著名拍卖行的认可,并已成为古陶瓷拍卖中必须持有的“身份证”。
  从人们最早发现热释光现象至今已有300多年了’首先提出用于地质和考古年代测定设想的是1953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DaJliels等人。1960年伯尔尼大学的Grogler等人第一次探测了古陶器发射的热释光。以后加里福尼亚大学的Kennedy等也发表了用热释光测定年代报告。上世纪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实验室的Atiken、Fleming等人对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年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率先研究了地质年龄测定。70年代中期上海博物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热释光考古实验室。当时,主要是测定古陶器和砖、瓦一类的热释光年代,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初承担国家文物局《瓷器热释光断代及其真伪鉴别研究》等课题以来,已取得了多项重大的研究成果。此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所、陕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建立了热释光测年实验室。目前,我国已有30多个热释光测年实验室,但大部分热释光实验室研究应用在地质科学方面。
  热释光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矿物晶体(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受到电离辐射(宇宙射线、环境中的β、γ射线)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在考古方面,利用这一现象,可以测定陶瓷器、古砖、瓦和青铜器陶范等的年代。在地质方面,可以测定黄土、沉积物的年龄以及辨别矿物,也可以测定古地震年代。
  1.2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年代   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年代有三个特点:(1)直接测定出器物的烧制年代;(2)真伪鉴别正确率非常高;(3)可以测定的年代范围合适,汉代以后的瓷器样品基本上都能测定年代,早期陶器的年代亦能测定。然而,热释光测定瓷器年代方法也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需要在测定陶瓷器样品的某个隐秘部位取一个样,这会对陶瓷器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器型较小且精美的瓷器来说伤害较大。尽管目前测量仪器灵敏度和测定技术的提高,可以取非常少的样品,但对一件非常精美和完整的瓷器来说也是一大遗憾。不过,热释光测定目前慢慢地已被文物收藏界所接受。
  1.3测量方法
  古陶瓷的热释光年代主要测试两个参数:一为古剂量P;二为年剂量率D。年代公式为:
  (1)1)前剂量熄灭法测量瓷器样品古剂量P方法前剂量熄灭法是测定瓷器样品的熄灭灵敏度S’随剂量D的变化关系。因为它是同时测量熄灭灵敏度S’和激活灵敏度S,所以称其为“熄灭法”。
  取一个制备好的样品,按照下列步骤测量古剂量P:
  (1)对样品加一个试验剂量,约100mGy,下同;
  (2)测量110℃热释光峰的灵敏度S0;
  (3)加热到激活温度650℃,加热速率2℃/s,下同;
  (4)用相同的試验剂量测量灵敏度SN;
  (5)给样品施加一个标定剂量β,测量β辐照熄灭灵敏度SN’;
  (6)将样品加热到相同的激活温度;
  (7)用相同的试验剂量测量灵敏度SN+β
  (8)重复步骤(5)~(7),测量灵敏度SN+β’和SN+2β
  2)古剂量P计算
  前剂量熄灭法古剂量P计算公式(2)
  热释光前剂量熄灭法测定瓷器样品古剂量是采用丹麦生产的型号为Riso TL/OSLDA-20年代测定系统。
  1.4年剂量D测量
  瓷器样品中的Th和U含量是采用厚源计数法测试,环境剂量与宇宙射线测试是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或Y剂量测试仪,K是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或火焰光度计等测定。
  瓷器年剂量率公式:
  (3)
  1.5应用
  热释光技术测定古陶瓷年代及真伪鉴别方法已非常成熟,测定的准确性与精度非常高。在正常情况下,目前上海博物馆以及上海捍真夏君定古陶瓷年代测定研究室对于古陶瓷的年代测定误差在10%左右,真伪鉴别的正确率几乎达到10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专家、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李家冶先生,曾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为真品正名,使伪品显形,维护瓷国荣誉,利在当代,功留后世”。
  但是,由于热释光测定瓷器年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测试方法中各项参数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引起很大测定误差或得不出结果,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因此,至今为止世界上能应用热释光技术测定古瓷器年代的实验室并不多。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得到文物收藏界认可的主要是四家,英国牛津古物鉴定中心、香港中科研发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馆以及上海捍真夏君定古陶瓷年代测定研究室。
  本文给出了最近两年来测定的765件陶瓷器样品的年代结果(其中古陶器25件),这些器物的年代范围涉及广泛。有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等的陶器、战国时期的原始瓷、和汉、晋、隋、唐、宋、辽、元、明、清及民国时代的瓷器,几乎覆盖了我国古代的整个陶瓷史。器型的种类繁多,有瓶、碗、盆、罐、壶、炉、洗等。窑口几乎包含了宋代五大官窑等我国所有的著名窑口。
  从测定器物的年代数据结果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五类:1、测定结果为真品的,共有181件,约占总数的23.66%。2、测定年代结果为小于距今50~100年,共有558件,约占总数的72.94%,这些瓷器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烧制的。3、测定年代小于送测人要求测定年代的,共有11件,约占总数的1.44%。其中有民国、清代仿唐、宋、辽、元、明等,从考古上说这些都是后仿品。4、人工辐照的,共有7件,约占总数的0.92%。5、接底的,共有8件,约占总数的1.05%。
  2古陶瓷X荧光元素成分分析
  2.1原理方法
  X射线荧光元素成分分析(XRF)是将X光管作为激发源照射陶瓷样品,样品中的各元素被激发,并发射出特征能量的X荧光谱线。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Moseley系统研究了各种元素的特征光谱(即元素的荧光光谱),发现元素的X射线特征光谱波长(入)倒数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称之为Moseley定律。此定律成为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定性分析的基础。
  1/λ=v=k(Z-σ)2
  同时,由于特征谱线的强度与样品中相应元素的含量成正比,也与X光管激发源的发射强度和能谱以及特征谱线的测量条件有关。因此通过相当复杂的标定,我们可以对样品中相应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图1是两件汝窑样品常量元素谱图比较:蓝色谱图为古代汝窑青釉瓷的测量谱图,红色谱图为现代仿汝窑瓷样品的测量谱图。
  从常量元素谱图比较发现,古代汝窑青釉成分中氧化镁(MgO)含量、氧化磷(P2O5)含量很低;而现代器物氧化镁(MgO)、氧化磷(P2O5)含量与古代汝窑产品差异明显。
  2.2技术应用
  (XRF)测定需要建立一个庞大、准确的陶瓷器样品数据库。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也是取决于这个数据库以及测试人的长期工作所累积的丰富经验。利用这个数据库可以做以下工作:
  1)产地判别
  瓷胎的化学组成可以反映制瓷原料的产地。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南方多产以瓷石为代表的原生黏土,SiO2含量较高,质地较为纯净,北方则多属沉积黏土,含较高的AL2O3,且杂质含量较高。依据罗宏杰教授统计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历年所测古瓷胎数据Ⅲ,相对于南方瓷器来说,北方瓷器中的AL2O3的含量相对高,而SiO2含量相对低些。从我们分析测试的各窑口瓷器胎釉的元素成分数据得到各个窑口制瓷的原料也是有差别的。   2)年代判别
  X射线荧光元素成分分析方法年代判别主要是:
  2.1)通过建立已知年代的主、微量元素化学组成数据库,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寻找不同年代古陶瓷化学组成的特点,最终判别未知样品的时代归属。
  2.2)利用特征元素,建立有效的年代判别模式,对检测样品进行归类,如:对大量的青花色料的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时代所使用的青花色料存在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判别年代。
  3)现代仿品的甄别
  3.1)样品中某些元素化学组成异常高,且这些元素是现代化工原料的产物,则可判断为现代仿品。检测样品某元素含量远远偏离了该平均值,并且这元素含量异常高的情况,在一些现代仿品中也曾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可以肯定这样品是现代仿制产品。
  3.2)在检测样品中出现了某些“添加剂”,是古陶瓷数据库中没有的,则可判断为现代仿品。如:为了在外观上达到和粉青瓷相类似的外观效果,可以在样品中加入了某些元素(如铬Cr),能达到釉色白中泛青的效果。
  3.3)在检测样品中缺失了某些古瓷数据库中的元素,而这种缺失是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造成的,则可判断为现代仿品。我国南方各地,草木丰盛,因此不仅在配釉时加入多量的草木灰,烧制瓷器也用木柴。草木灰和木柴中富含有机质。现代制瓷大都采用煤气炉、电窑炉烧制瓷器,因此测试现代瓷器样品时,缺失了古瓷中一些相关的有机质微量元素。
  三、结果与讨论
  我国在文物研究、收藏这一领域,包括“体制”内外,都有一大批几十年从事文物收藏、研究及鉴定经验非常丰富的优秀专家,大部分高仿、后仿的陶瓷器要想瞒过这些优秀专家的眼睛是非常困难的。然而,传统鉴定由于专家的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特长也不一样。有的专家對南方的陶瓷器比较熟悉,有的专家对北方陶瓷器比较熟悉,各地的专家相对熟悉自己的东西,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及一些人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原因这都会影响最后的鉴定结果。况且,中国地域广泛,窑口众多,年代久远,要想准确地鉴定出每件陶瓷器的真伪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也无法做到。
  当然,科技方法也有各自的优势和软肋。
  3.1热释光测年方法优势
  一个成熟的热释光测年研究室,不仅需要一套先进仪器设备和测试方法,更需要一个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陶瓷器测年研究人员,随时解决测试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在正常情况下,热释光测定陶瓷器的年代及真伪鉴别正确率非常高。陶瓷器年代的测定误差可以做到±10%左右,真伪鉴别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但是热释光也有弱点,以下3种原因可能造成测定结果差错,如:
  1)人工辐照
  人工辐照就是用X射线或Y射线对陶瓷器进行辐照来制造假“热释光”进行扰乱,以致造成测定结果错误。
  实践中经常会碰到送测的陶瓷器有人工辐照的情况。有些仿制者为了制造假“热释光”会出钱请一些专家采用反科学的方法对现代陶瓷器进行人工辐照。由于是专家的参与大部分辐照还是比较准确的,以至于水平差点的热释光测量机构无法正确识别这个“热释光”的真伪,导致测定结果错误。
  2)接底
  在测试前,对每一件测试瓷器进行接底检查已经是我们研究室的常态,接底瓷器就是把一个残古瓷器的底切割下来粘结到一件新仿的瓷器底部。有的是把新仿瓷器的底切掉把老底粘合上去,还有的就是把老底直接粘合到新底上,几乎做到严丝合缝,以至于肉眼无法分辨,而造成测定结果错误。
  3)后期过火
  热释光测定陶瓷器年代是测定陶瓷器最后一次过火的年代。有的陶瓷器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存放地点曾发生过火烧或釉上彩掉落后,重新上釉后再烧制的,这类陶瓷器的热释光年代和其烧制年代是不符合的。
  3.2X荧光元素成分分析法优势及不足
  X荧光元素成分分析法最擅长的是古陶瓷产地的测试。一般情况下,瓷胎的化学组成能反映烧制原料的产地。在古代,各地古瓷窑采用的制瓷原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分析证实,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各个窑口制瓷所用的瓷土、釉料元素成分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各个时代采用釉料也有差别。另外,如果仿品采用非本窑口的胎料,釉料或是现代化工原料,并由气窑炉或电窑炉烧制,那么,利用X荧光元素成分分析方法能方便的分辨出这些伪品。
  然而,它只是一个辅助间接的年代分析方法,主要原因是:古陶瓷的化学组成与制作年代没有直接的关系,判别必须依赖完善的化学组成数据库,而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非常大,仅靠几个单位很难建全;另外,通过化学组成来辅助古陶瓷年代判别的科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结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真伪鉴别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法。因为,不管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每一种鉴别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但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水平再高的仿品也无法逃过这种检测。
其他文献
若论继承吴昌硕衣钵较为突出者,王个諺(1897-1988)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不仅在篆刻方面,“王个移是吴昌硕衣钵传人。游刃从容,不假矫饰,烟云舒卷,莫可方物”(沙孟海语),在绘画方面,亦能随时可见缶庐遗韵。尤其在两人都热衷的葫芦题材方面,更是有迹可循,承传有绪。  王个簃以花鸟、山水见长,葫芦画乃其蔬果题材画中的一部分。他的葫芦画并不多见,就笔者目力所及,有三件,分別为作于1947年的《葫芦图》
期刊
鱼是中国古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主一,常会被古人赋予祥瑞的寓意,《史记·周本纪》中便记载有“鸟、鱼之瑞”的典故。从考古材料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已出现鱼纹,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此后商周青铜器、汉代铜洗、唐宋以后的瓷器上鱼纹都是常见的装饰纹样,代表着多种吉祥寓意。本文以安徽出土、传世陶瓷器上的鱼纹为例,试分析各时期鱼纹的特点。  一、汉唐朴素的双鱼纹  陶灶是汉代一种常见的随葬明器,为仿
期刊
青花曹操赠袍图笔筒  明天启六年(1626),“丙寅孟春月写于芝兰室”款,高21.2厘米。此器曾为晚清重臣庆宽(1848-1927)家族递藏。  笔筒器型硕大,一周身以青花绘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中的曹操赠袍故事,纹饰精细,场景宏大。文官捧爵进酒,武将持锦袍侍立一旁,关羽横刀立马桥头,以刀挑袍,曹操头戴宫帽紧随其后。周围以山石、云气、树木等为背景,绘工细腻精湛,青花发色青翠悦目。画面空白处隶书题款“丙寅
期刊
北魏时期的佛教金铜造像是中国传统的本土艺术与西方外来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作品,其作为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由于这类造像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后较早阶段的作品,因此 直是收藏与研究领域的重点对象。  首都博物馆藏北魏“大代”款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图1),通高27厘米,重量约4.4千克。因其是出土品且有明确的纪年铭文,故在学界已知的10件同类藏品中堪称“标
期刊
1939年4月,傅抱石跟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辗转来到重庆金刚坡,不久接受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的邀请,重新执掌中国美术史教席,过起了平凡而宁静的生活。教学之余,蛰居于巴山渝水间的傅抱石默默无闻地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实践。1942年10月,他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举办了较大规模的个人画展,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面对草木葱茏的蜀地风光,傅抱石将山水画改革的方向从传统的“线”转至“面”的形
期刊
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在给“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贺信中写到: “东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齐文化、鲁文化共同构成了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1921年所著《夷夏東西说》中就指出: “中华早期文明是由东夷文明和中原华夏文明共同构成。”东夷文化作为齐鲁文化的根基,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了以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而
期刊
黄金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纪前后的西亚和埃及古王国时期,而中国黄金制品的最早发现是在夏商时期。在岁月的洗礼中,中国古代金器经历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见证了中西方多元文化的交融,展示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意识、生活情趣与观念信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黄金艺术。  2018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国内40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举办了《金色记忆——中国出土
期刊
水波纹,亦称波涛纹、浪涛纹,史前彩陶上已把水纹作为装饰纹饰,在甘肃、青海一带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非常流行水涡纹,至宋元时期水波纹成为瓷器上盛行的纹饰,元代开始多以条带状辅助纹饰的形式装饰在瓶、罐、壶等类瓷器上,明清时期陶瓷与宮廷服饰上的水波纹与岩石结合称为海水江崖(牙)纹。  在宋元时期的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等窑口烧制的陶瓷产品上,水波纹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很多时候占据瓷器的装饰主体或重要位置。笔
期刊
一、文徵明其人  文徵明,初名璧,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元文俊卿之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享年90岁。因其先父为衡山人,所以自号“衡山居士”,后世亦称“文衡山”。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同时期的祝允明、王宠和陈道复为当时名震当朝的书法大家。刻有《停云馆帖》,诗文集《莆田集》等。  文徵明出身于世宦家庭。高
期刊
一、梦中得诗而成画  1989年,北京恭王府花园(恭王府博物馆前身)入藏了一幅溥心畲的画作《荒城临水图》。此画是典型的敷色山水画,绢本手卷,纵32、横86厘米。画面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秋天的荒疏景象:古城外河流干枯断流,道路在黄沙中越分越细最终消失在远方;从城头向远方眺望,只有一片萧索落寞;几抹淡朱砂色的敷染,更增添了一份夕阳中的恫怅。可以说,这是一幅笔墨超脱,意境深远的画作。画面正上方有溥心畲亲笔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