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式创新将卷土重来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远的社会史和经济史,与生命有机体一样,都在经历一个产生、发展、衰变、毁灭和再造的重复形式。这种周而复始的破坏式创新在诸多层面上都发生着作用:从个体企业到整体行业,从单一部门到整个国家经济体。
  我们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周期是短暂的。以股票市场为例,时常面临着许多随意的波动,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模式可循。无论管理学大师们试图告诉我们什么,历史并不会在个体企业或商业部门的层面上重复自己。正如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智世明言所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即使这条河的深度和水温依然如前,但是河水本身就是不同的。”但是,从长远来看,驱动社会和经济进步的破坏式创新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虽然在21世纪管理一家企业与古希腊哲理以及历史洪流相去甚远,但是它就像管理个人健康或财富一样,充满了我们所看到的不确定因素。相比之下,我们在企业管理方面拥有更多选择权,甚至比投资方面的选择还要多。投资者往往有幸拥有在最初的决策出现不利时撤走资金的机会,但管理者必须在商业阵地上坚守,并且从一开始就得承担各种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无论好坏。
  
  铜业的覆亡
  
  如果我们将视线从管理单一企业的狭窄范围转移到更为广阔的整体行业,那么我们就能够从历史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1932年,单位铜的实际价格为1.97美元(按2007年不变价值美元计算),到了1974年,价格攀升到了7.26美元,几乎涨了4倍。促使这一巨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环绕全球的锏制电话线存在巨大需求,但另一个原因是有一个产业联盟在控制供应量。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高额利润可以刺激产能的增长,产量将随着新工厂的设立而增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追逐利润增长的产业联盟管理者怎会眼巴巴地降低利润呢?因此他们违背经济原理,千方百计地维持现状,而铜业联盟也的确是这样做的。通过限制矿场和工厂的数量来限定供应量,铜行业公司就能够不断地抬高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是,高额利润吸引了铜行业以外的竞争力量。自20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开始探索光纤的可能性,但是其理论问题直到1970年才得以解决。罗伯特·莫勒(Robert Mau rer)、唐纳德·凯克(Donald Keck)和彼德·舒尔茨(Peter Schulez)三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使用熔融石英来传输信息的方法。熔融石英是一种熔点高且折射率低的高纯度物质,它的信息传输能力比铜线高出65000倍以上。且传输质量更佳。
  光纤在电信产业掀起了变革,预示了信息时代的来临。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已布下了3500万千米的电信线路,几乎所有线路都采用了熔融石英。今天,科技已经进步到了一根头发粗细的光纤就能够承载成千上万个电话呼叫,传输量达到每秒100亿数字位以上。这相当于2万本书所记录的信息量。
  可怜的传统铜行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光纤的巨大优越性造成了铜金属需求的急降狂跌,大部分铜行业公司都倒闭了,某些国家的铜行业就业率下跌了70%。为了避免破产,昔日全球第四大公司安纳康达制铜公司(Anaconda)于1977年被出售给ARCO公司。而ARCO公司在1983年停止了所有铜矿开采业务。安纳康达公司前总裁C.杰伊·帕金森(C Jay Parkinson)一定为自己在1968年所说的话感到后悔:“公司在未来的100年甚至是500年里仍然会长盛不衰。”那时候铜价已持续增长了35年。帕金森低估了市场对价格惊人的调控能力竟如此之快,所以市场反过来对之前控制它的公司进行了报复。
  
  机遇之舞
  
  要明白铜行业这一毁灭性悲剧的原因,关键是要知道莫勒、凯克和舒尔茨完全是圈外人。他们只是服务于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 Glass)·这家公司与电信行业没有丝毫联系,更不用说与铜业务有何牵连了,它只生产普通日常的玻璃制品。换言之,铜行业面临的威胁来自外界,而这种威胁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击垮了整个行业。康宁玻璃并不在乎铜行业是否垮掉,相反地,铜行业垮得越侠,这家公司获利就越大。
  帕金森及其行业同僚们本应该知道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但他们只关心短期利润以及自己巨额的薪水和奖金(这两项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公司收益的增长速度)。任何一个经济学大学生都可以告诉他们,行业竞争往往来自外界。过分膨胀的利润非常诱人,而局外人并不在乎供过于求会使价格降低,更不会关心某个行业是否会被挤垮。我们应该铭记铜行业衰败史所印证的经济学哲理。毫无疑问,股东和雇员们会因此遭殃,但社会的整体收益却是巨大的。
  如果我们仍然禁锢在铜的时代,那么因特网、电子邮件、Skype免费网络电话以及谷歌都将是不可能的神话。虽然一个产业衰败了,但其他产业却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不仅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而且也为新的股东创造了新的利润。与此同时,这种变革使远隔重洋或不同时区的人们能够在低成本或无需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沟通。从技术角度上说,世界因铜线的消亡而变得更加美好。
  这一则“金属失去光泽”的真实故事将我们带回到之前提及的理念——破坏式创新。与大部分好理念一样,“破坏式创新”并不是什么新理念。熊彼特在其194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从内部不断变革经济结构、不断破坏旧结构又不断创建新结构的产业突变过程。”
  根据熊彼特的理论,破坏式创新的对立面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缺乏进步和停滞不前。而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就是把创新理念转变成实际机遇并以此实现经济价值的人。他们引进新的产品或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这些方式,他们颠覆了旧的市场统治格局,废弃了旧的产品或服务。从这点来看,铜行业的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其他文献
“怎么还是巴纳德?”说话的是日本学者饭野春暖花开树,他在研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组织理论时曾指出,面对巴纳德,有人会不时发出“怎么又是他”的疑问。言下之意是,巴纳德已经成为过去。但同样有另外一种声音,即“重新回到巴纳德身边”,主张深层次地解读巴纳德的思想。饭野春树无疑属于后者。他写道:“经过了古典和新古典理论,巴纳德将组织理论推进到了名副其实的现代理论阶段。
期刊
中国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方兴东曾于2002年创立了当时最新锐的博客中国网站。然而快速扩张却留下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原本前景乐观的第一次创业遭遇失败。如今,年逾不惑的方兴东决心重整旗鼓。然而,市场的变化、以往与风投合作的教训、个人管理经验的匮乏,使得再次创业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容易。方兴东究竟应该如何抉择……    “创业路上,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让打击来得更猛烈些。”以“挑战微软霸权”闻名的IT评论
期刊
如今,待价而沽的并购标的遍布全球,中国企业面临着通过并购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的机遇。然而,并购活动不容轻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应以交易价格为本,而应高度专注大局和核心目标,并落实六大关键,让并购成为企业的领先能力。    虽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全球并购活动有所减缓,但在中国境内涉及中国公司的并购活动仍然保持强劲势头。2008年间,全球并购活动的总价值从历史高点下跌了约40%,但同期中国企业的国内并
期刊
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真的成熟了吗?应该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及企业到底有何影响?    在2009年之前,人民币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理论研究的课题,即使有一些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是从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进程来看,这种进展实际上是十分有限的。  而2009年的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大危机,让中国深切地体会到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掣肘,以及中国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相对被动的地
期刊
我们需要从“未来是湿的”角度理解社会性软件和社会性网络。原因无他,中国社会太干巴巴的了,需要加湿。  湿,是协同合作的态度。  湿,是社会资本的累积。  湿,是思维范式由一维而万维。  湿,是政治文化从一元到多元。  湿,是交流空间打破鸦雀无声,走向众声喧哗。  互联网,就,是中国的加湿器,未来的加湿器。    互联网和其他技术进步给群体动力学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使有机组织的产生穿越了地理和文化的鸿
期刊
“威士忌”一词由苏格兰盖尔族语“生命之水”衍生而来,是苏格兰民族的骄傲,亦在全世界范围内盛销不衰。2008年,苏格兰威士忌出口超过30亿英镑,相当于每秒钟出口97英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十分钟情于威士忌,他在《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里喃喃低吟:“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你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  作为洋酒的种,威士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十
期刊
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微软与vc有类似之处,但也有深刻的不同,微软比VC更有长远打算,更注重发展战略。在微软创业的本质,是“在微软成功”,公司在文化、激励、人才培养等各个层面,建构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在公众眼中,微软公司就像它的软件产品一样,是一个严谨的可以精密运行的系统,但事实上,包括内部创业在内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却让这家公司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每个员工不仅能够乐在其中,从公司的成功感受到自
期刊
商人的国度    杨晨:当前中国的企业家更多的意义上还是商人。传统的商人是低买高卖,依靠差价赚钱。从盈利模式上来讲,可能企业家是先采购原材料,然后进行研发,在价值链当中增值。不单单是赚取差价,还要担当社会的公益、股东的利益,他更多的是兼顾民众、政府部门,这可能是西方现代意义上现代企业家的观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十几年内形成的,超越商人意义的企业家有娃
期刊
近10年前,管理创新成为热门话题,现在再提起这个词,有着非常的意义。  这一段时期,美国模式不断带给各国企业以警钟与镜鉴,其中通用汽车的命运尤其引人反思:就是这家企业,曾经帮助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写成了《公司的概念》和《管理实践》两本巨著,因此被喻为了现代管理学的发源地;然而半个多世纪后,它却行将破产倒闭。  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策略大师加里·哈默在著
期刊
几近崩溃的全球金融系统显示出该系统在结构上的缺陷和监管上的问题。如何防御“系统性的缺陷”再度发生,二十国(G20)峰会开始重新审视整个系统。  不幸的是,二十国峰会依然老调重弹。依然遵循着金融稳定论坛、美联储和其他机构的做法。这些做法包括针对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性,过度金融杠杆作用,过于庞大的金融机构,逃税天堂和对金融大亨贪婪的报酬奖励,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等问题的方案。以上的问题都很重要,但唯独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