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的育人要求下,劳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应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来到亲身体验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劳动实践;德育;小农田
为更好开展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改造教学楼楼顶大平台,开辟农田种植基地,开展劳动实践课程。使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种植、培育蔬果掌握种植技能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应用型劳动实践导德行
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五育并举”德育教育作为首要的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小农田劳动基地是劳动实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载体。蒋光鼐纪念小学教学楼天台开辟了“同心小农田”,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种植基地从运土、播种、施肥、培育都是由学生亲力亲为。老师通过劳动课堂传授学生相关的劳动知识于技能。如基地开发期,向学生介绍广州的环境及气候适宜种植的蔬果及作物,再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资料选定班级种植的蔬果。老师还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了解播种、移植、松土的过程。在一系列的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农作物、认识自然环境与植物的生长关系,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课堂不应停留在“纸上谈兵”,更应是让学生动手实践,真正“动”起来。“同心小农田”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学生的劳动实践从学到探最后到“做”,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这些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劳动的全过程,他们从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劳动技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与提升。同时也真实地体验到劳动者的辛劳与不易,从而产生共情感,对社会上所有辛勤付出的劳动者都有正确的认识,对劳动的意义及价值也有了正确的解读,德育教育也水到渠成。
二、主题式劳动实践熏情操
“同心小农田”以蔬果、花卉、农作物种植为基础,让学生浸入式地身临其境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乐趣。学校结合学校少先地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劳动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使活动内容显多样性又能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共同发展的目标。如结合一些传统节日在劳动基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植树节时,在班级“同心农田”内种植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盆栽,包干到人,自行管理。母亲节,采摘或移植花卉送给母亲。与生活、与爱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传递着温度与温情,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爱,学会表达爱。
还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和广州本地的气候条件,挖掘与自然环境气候相关的或者与人文地域资源关联的主题种植活动。如以岭南四大名果之一的木瓜為主题,进行系列性的劳动实践活动。开展“木瓜种植”、“木瓜管理”、“木瓜分享”“木瓜加工”活动。这些主题系列活动发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让文化传承与德育教育融入到劳动教育当中。学生开拓视野的同时,全程参与到植物的生长、管理、收获、再创造的过程,体验了一次生命的历程,更通过再创造加工,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劳动的创新精神,木瓜果实不仅味美且用途广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本土特色饮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的劳动实践正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爱环境、爱家人、爱学校、爱家乡的情感。
三、多学科劳动实践,促品格发展
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2021年修订版)中提到“学校应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深入推进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有关工作。”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劳动教育不能只单凭劳动课程就能实现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品格的塑造。劳动教育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与不同学科相融合,从不同切入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蒋光鼐纪念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劳动相融合的实验课。科学课进行《这是谁的叶子》的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对劳动实践基地中的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探究。综合实践课,教师指导学生将培育好的豆芽移植到“同心小农田”,让学生体会到先有辛勤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明白到耕作是自然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组织孩子同心观察、同心培育、观察生长、分组讨论,记录下观察日记。在劳动实践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美术课上,教师开展“同心小农田”的写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线造型能力。劳动过程需要学生手、脚、眼睛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也需要思考、动手、观察,才能完成劳动任务。[1]这些劳动实践与学科融合的课程,挖掘学科与劳动之间的联系,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脑思考、动手劳作。学生在观察、探究、合作、劳动中获取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观花赏景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合作育苗,劳动合作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描绘抒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之情,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念。
四、多元化评价劳动实践,获成功体验
学科性的学习往往有量化的标准和测试来对学生进行专项或者综合性的评价。但劳动教育的评价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对最后劳动成果或者劳动结果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往往都是主观性的口头评价,缺乏科学性及全面性。蒋光鼐纪念小学自开展“校园小农田”劳动实践基地研究,建立了全方位、综合性的劳动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设立了《劳动评价手册》,学校劳动实践内容中让学生从“课堂清洁认真做”、“个人形象有注重”、“校园服务乐担当”、“劳动分享齐参与”四方面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中可以看出注重了劳动技能、劳动形象、劳动素养、劳动习惯的评价,档案式的评价让评价更注重劳动的过程。多元性的评价能更全面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收获及劳动给予自己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汪丹.正心立德,劳动树人[J],名师在线,56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广州市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 510140)
关键词:劳动实践;德育;小农田
为更好开展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改造教学楼楼顶大平台,开辟农田种植基地,开展劳动实践课程。使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种植、培育蔬果掌握种植技能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应用型劳动实践导德行
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五育并举”德育教育作为首要的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小农田劳动基地是劳动实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载体。蒋光鼐纪念小学教学楼天台开辟了“同心小农田”,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种植基地从运土、播种、施肥、培育都是由学生亲力亲为。老师通过劳动课堂传授学生相关的劳动知识于技能。如基地开发期,向学生介绍广州的环境及气候适宜种植的蔬果及作物,再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资料选定班级种植的蔬果。老师还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了解播种、移植、松土的过程。在一系列的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农作物、认识自然环境与植物的生长关系,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课堂不应停留在“纸上谈兵”,更应是让学生动手实践,真正“动”起来。“同心小农田”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学生的劳动实践从学到探最后到“做”,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这些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劳动的全过程,他们从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劳动技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与提升。同时也真实地体验到劳动者的辛劳与不易,从而产生共情感,对社会上所有辛勤付出的劳动者都有正确的认识,对劳动的意义及价值也有了正确的解读,德育教育也水到渠成。
二、主题式劳动实践熏情操
“同心小农田”以蔬果、花卉、农作物种植为基础,让学生浸入式地身临其境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乐趣。学校结合学校少先地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劳动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使活动内容显多样性又能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共同发展的目标。如结合一些传统节日在劳动基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植树节时,在班级“同心农田”内种植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盆栽,包干到人,自行管理。母亲节,采摘或移植花卉送给母亲。与生活、与爱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传递着温度与温情,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爱,学会表达爱。
还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和广州本地的气候条件,挖掘与自然环境气候相关的或者与人文地域资源关联的主题种植活动。如以岭南四大名果之一的木瓜為主题,进行系列性的劳动实践活动。开展“木瓜种植”、“木瓜管理”、“木瓜分享”“木瓜加工”活动。这些主题系列活动发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让文化传承与德育教育融入到劳动教育当中。学生开拓视野的同时,全程参与到植物的生长、管理、收获、再创造的过程,体验了一次生命的历程,更通过再创造加工,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劳动的创新精神,木瓜果实不仅味美且用途广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本土特色饮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的劳动实践正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爱环境、爱家人、爱学校、爱家乡的情感。
三、多学科劳动实践,促品格发展
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2021年修订版)中提到“学校应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深入推进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有关工作。”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劳动教育不能只单凭劳动课程就能实现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品格的塑造。劳动教育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与不同学科相融合,从不同切入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蒋光鼐纪念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劳动相融合的实验课。科学课进行《这是谁的叶子》的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对劳动实践基地中的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探究。综合实践课,教师指导学生将培育好的豆芽移植到“同心小农田”,让学生体会到先有辛勤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明白到耕作是自然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组织孩子同心观察、同心培育、观察生长、分组讨论,记录下观察日记。在劳动实践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美术课上,教师开展“同心小农田”的写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线造型能力。劳动过程需要学生手、脚、眼睛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也需要思考、动手、观察,才能完成劳动任务。[1]这些劳动实践与学科融合的课程,挖掘学科与劳动之间的联系,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脑思考、动手劳作。学生在观察、探究、合作、劳动中获取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观花赏景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合作育苗,劳动合作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描绘抒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之情,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念。
四、多元化评价劳动实践,获成功体验
学科性的学习往往有量化的标准和测试来对学生进行专项或者综合性的评价。但劳动教育的评价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对最后劳动成果或者劳动结果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往往都是主观性的口头评价,缺乏科学性及全面性。蒋光鼐纪念小学自开展“校园小农田”劳动实践基地研究,建立了全方位、综合性的劳动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设立了《劳动评价手册》,学校劳动实践内容中让学生从“课堂清洁认真做”、“个人形象有注重”、“校园服务乐担当”、“劳动分享齐参与”四方面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中可以看出注重了劳动技能、劳动形象、劳动素养、劳动习惯的评价,档案式的评价让评价更注重劳动的过程。多元性的评价能更全面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收获及劳动给予自己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汪丹.正心立德,劳动树人[J],名师在线,56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广州市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 5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