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融合在现代技术和生产之中.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数学应有的价值,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时代的要求,人们提出了“终身教育”,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学校里学习,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师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我所面临的学生是中专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佳,事实上约90%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是平时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凭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说不定还会在个别学科上“冒尖”.这种人,自己得意,同学们也羡慕,他们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但他们往往不用功;另一种是平时看上去很用功,学习很刻苦,很少玩,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人,自己着急,周围同学还看不起,骂他“笨脑袋”.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这两类学生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笨脑袋”则更加困难,自己急,家长则更急,到最后就干脆破罐子破摔,陷入恶性循环.
虽说中专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由于已有了小学和初中9年数学学习的历史及年龄特点,这些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概括性总体上比初中时有所提高,而且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注意力也更稳定,在记忆力方面,有意识地记忆和理解性记忆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这些都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它要求教学要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性,缺乏积极主动性.要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变这种模式,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结合新课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听课
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弱,如果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难度的不断加大,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为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每上一章节,都让学生先看书前的“本节提示”,根据提示中的重点、难点找出书中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这样,学生在听课之前就会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听课.对学生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我们共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允许他们有错误的尝试.
书上的例题不可能每题都细讲,时间上也不允许.对于这些例题,根据难易程度,较难的题目细讲,中等题目我让学生讲,老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补充,而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则让学生作为课内练习完成,老师个别辅导.
通过课前看书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不是一个储存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上课前的“粗读”可以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向思维活动,选择性讲解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灵感,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习惯,不断地经历探索学习过程,亲身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自主听课”既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巩固
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后都是先做题(完成作业),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问题才去翻书,甚至有的学生对照例题,看一步写一步.这种前后颠倒的程序对学生学习是有害的,因为这样学生不能及时全面、系统地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每次我都强调课后要先看书再做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写题,书是最好的老师.课后看书要“精读”“细读”.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良好的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在作业中难免有些学生就是看了书之后也不会做的,这些学生有一部分会向其他同学请教,我要求他们先听懂了,然后再自己独立完成,绝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弄懂,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好意思开口,我就建议他们在作业本上写出会写的部分,把不会的地方空出来,这样我就能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巩固.对错得多的题目,统一订正,指出其本质所在.
在平常的作业批改中,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下一步该怎么办”“这种方法非常好,老师为你骄傲”“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要是再细心一点就更好了”,等等.此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能让学生觉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期望,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探究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单元复习,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查漏补缺
以往的单元复习总是老师全面地复述本章内容,然后完成单元复习题,老师评讲.学生做一题忘一题,不善于归纳总结.于是,我改变以往由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老师仅提出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本章内容小结”自己看书,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学会自主学习,我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以好带差、以差促好的方式复习,不仅提高了学生整体复习质量,促进了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形成了相互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单元测试反馈,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再现和重组
每次考试,学生难免会紧张,他们往往头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心理学认为情绪和记忆有密切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面对试卷时先把老师复习过的知识点在大脑中过一遍,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让记忆恢复到最佳状态.考试时按顺序答题,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则先放一放,等其他题目做完了再回过头来想,说不定会得到启发,问题迎刃而解.
考完试后应注重试卷分析.为什么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有的学生考一次错一次,就是他们对错题分析不够.每次评讲完试卷后,我会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什么,让他们自己明白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需要再次巩固.同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内错题交流,互相提问,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三年来,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改掉了以往的恶习,大多数学生学会了课前预习,课上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及时巩固,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等.在最后的市统考中我们班的数学均分由入学时的61分(满分120分)提升到76分(满分100分),在学校名列前茅.
当然,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过程,也是磨炼学生的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我们不能企图“立竿见影”或“一蹴而就”.对此,作为直接培养人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其重要性,而且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从小、从严、从点滴抓起,任重而道远,但持之以恒,定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宁.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玄武教科研,2002(5).
[2]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郑金洲.重建课堂.华东师大学报,2001(9).
[4]叶亚美.让探索性学习走进课堂.数学教学通讯,2002(2).
【关键词】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时代的要求,人们提出了“终身教育”,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学校里学习,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师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我所面临的学生是中专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佳,事实上约90%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是平时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凭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说不定还会在个别学科上“冒尖”.这种人,自己得意,同学们也羡慕,他们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但他们往往不用功;另一种是平时看上去很用功,学习很刻苦,很少玩,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人,自己着急,周围同学还看不起,骂他“笨脑袋”.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这两类学生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笨脑袋”则更加困难,自己急,家长则更急,到最后就干脆破罐子破摔,陷入恶性循环.
虽说中专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由于已有了小学和初中9年数学学习的历史及年龄特点,这些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概括性总体上比初中时有所提高,而且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注意力也更稳定,在记忆力方面,有意识地记忆和理解性记忆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这些都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它要求教学要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性,缺乏积极主动性.要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变这种模式,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结合新课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听课
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弱,如果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难度的不断加大,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为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每上一章节,都让学生先看书前的“本节提示”,根据提示中的重点、难点找出书中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这样,学生在听课之前就会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听课.对学生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我们共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允许他们有错误的尝试.
书上的例题不可能每题都细讲,时间上也不允许.对于这些例题,根据难易程度,较难的题目细讲,中等题目我让学生讲,老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补充,而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则让学生作为课内练习完成,老师个别辅导.
通过课前看书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不是一个储存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上课前的“粗读”可以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向思维活动,选择性讲解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灵感,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习惯,不断地经历探索学习过程,亲身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自主听课”既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巩固
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后都是先做题(完成作业),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问题才去翻书,甚至有的学生对照例题,看一步写一步.这种前后颠倒的程序对学生学习是有害的,因为这样学生不能及时全面、系统地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每次我都强调课后要先看书再做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写题,书是最好的老师.课后看书要“精读”“细读”.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良好的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在作业中难免有些学生就是看了书之后也不会做的,这些学生有一部分会向其他同学请教,我要求他们先听懂了,然后再自己独立完成,绝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弄懂,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好意思开口,我就建议他们在作业本上写出会写的部分,把不会的地方空出来,这样我就能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巩固.对错得多的题目,统一订正,指出其本质所在.
在平常的作业批改中,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下一步该怎么办”“这种方法非常好,老师为你骄傲”“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要是再细心一点就更好了”,等等.此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能让学生觉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期望,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探究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单元复习,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查漏补缺
以往的单元复习总是老师全面地复述本章内容,然后完成单元复习题,老师评讲.学生做一题忘一题,不善于归纳总结.于是,我改变以往由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老师仅提出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本章内容小结”自己看书,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学会自主学习,我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以好带差、以差促好的方式复习,不仅提高了学生整体复习质量,促进了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形成了相互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单元测试反馈,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再现和重组
每次考试,学生难免会紧张,他们往往头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心理学认为情绪和记忆有密切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面对试卷时先把老师复习过的知识点在大脑中过一遍,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让记忆恢复到最佳状态.考试时按顺序答题,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则先放一放,等其他题目做完了再回过头来想,说不定会得到启发,问题迎刃而解.
考完试后应注重试卷分析.为什么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有的学生考一次错一次,就是他们对错题分析不够.每次评讲完试卷后,我会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什么,让他们自己明白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需要再次巩固.同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内错题交流,互相提问,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三年来,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改掉了以往的恶习,大多数学生学会了课前预习,课上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及时巩固,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等.在最后的市统考中我们班的数学均分由入学时的61分(满分120分)提升到76分(满分100分),在学校名列前茅.
当然,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过程,也是磨炼学生的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我们不能企图“立竿见影”或“一蹴而就”.对此,作为直接培养人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其重要性,而且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从小、从严、从点滴抓起,任重而道远,但持之以恒,定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宁.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玄武教科研,2002(5).
[2]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郑金洲.重建课堂.华东师大学报,2001(9).
[4]叶亚美.让探索性学习走进课堂.数学教学通讯,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