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初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一一罗列出需要学习的生字,而且会特别安排一整节课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这种单一的识字模式脱离了相应的语言环境,很多学生即使能够识记生字,也不能灵活运用,所以,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极为关键,也就是说,学生应立足于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的过程,结合相应的语言环境,一方面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另一方面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随文识字是一种高效的识字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和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能够高效识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圈点勾画,切中识字要点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一方面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字词,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高效的识字效果。随文识字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识字环境,有助于激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识字。小学生思维发展相对缓慢,只有充分激活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才能够使其快速融入识字学习中,才能保证高效的识字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主寻找生字,特别是在初读文本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出生字词,这样必然可以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
  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在脑海中勾勒出春天的景象,还可以让他们借助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的春天。在情境的浸润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提出阅读要求:大家可以追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寻找春天,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不认识的字,可以先将它们勾画出来。之后教师便开始巡视具体的圈画情况。有的学生在勾画之后很高兴地说:“在这篇课文中,我不认识的生字很少,只有五个,看来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是很多的。”也有学生很不好意思地说:“为什么在这篇课文中我不认识的字会这么多,加起来有十几个,看来我要认真地学习这篇课文和这些生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圈点标注文本中所出现的生字词并加以整合,使学生可以自主创建相应的认知,并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以及书写,这样就能够为接下来的阅读认知的架构奠定扎实的根基。
  二、借助多样展示,拓展识字空间
  每一个字和生活都密不可分,所以识字教学应立足于生活实践,并以此为突破口,将课堂教学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必然有助于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能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有两个字“推”和“挂”,于是,我邀请两名学生上台分别表演两个动作:一个表演推小车,一个表演挂铃铛。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提手旁吗?
  生:因为在做这两个动作时,都需要用手。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同样是提手旁的字?可以写出来。
  生:拍、打。
  生:扛、挑。
  我首先立足于分类的视角,引导学生体会字词的含义,结合字理适度拓展识字量。基于朗读的视角,学生可以体会到字词所承载的情感色彩,能够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面对“惊讶”这一词,我做出了如下设计:
  师:为什么太阳会对风表示惊讶?
  生:那是因为太阳自认为自己的本领更大。
  师:通过哪些地方你能够发现这一点?他又对风说了些什么?
  生:看我的吧。
  生:这有什么难的?
  生:这个容易。
  师:太阳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态度?
  生:他一定认为自己拥有强烈的光,特别了不起。
  通过太阳的话,学生可以感受到太阳的自信,基于朗读体会到太阳不断改变的心理。立足于“惊讶”这个词,了解到风的本领其实也很大,并借助“推”这个字感受到风的威力。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展示活动,有效地拓展了他们的识字空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识字中去,从而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
  三、引导朗读识记,拓宽识字渠道
  识字教学环节,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重点对识字方法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今后应对生字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可结合丰富的朗读活动来进行生字的字音教学。对于课文的学习,由于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编写的,所以内容上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就要把握这一规律,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强化对生字的记忆,进而更高效地完成生字学习。
  在对《庐山的云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引入与课文描写对象相同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听完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它描写的地方是哪儿吗?你们有没有去过呢?有了解过这里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可吸引学生走进课文。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和字词的理解和体会。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分组阅读,同时边读边勾画重点字词,并结合课文语境对其进行理解。这种充满自主性的阅读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当各组完成阅读和理解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于是有一组学生针对课文第1自然段进行了总结:我们小组通过齐读,找到了这段话中“变幻无常”里的生字“幻”,通过观察可知它的结构为左右结构,偏旁为“幺”。结合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理解这个“幻”表达的是一种虚无、虚假的意思,用在课文里对云雾进行描写,重在表现云雾形状变化的无规律性的特点。
  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就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然能够进行“无痕化”识字,突破识字的难点。
  四、引导随文读写,提升识字效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所指向的是正确熟练地运用,也就是学以致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习的生字。这种立足于语用的教学,既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知,也可以全面提升其语用能力。
  如,《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乌鸦口中的肉被狐狸骗走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如果只爱听奉承的话,必然会上当受骗这一道理。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生字:“棵、叼、肉珠、转、陪、脸、麻、差、刚”。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有效避免学生的重复机械式记忆,教学结束之后,我结合文本特点,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肉被骗走以后”为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一段内容,同时要尽可能地使用本课中所学习过的生字。
  在以上案例中,我引导学生开展随文读写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碰到生字词,在随文讀写中识字有效落实了学以致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
  在低年级教学中,随文识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将阅读、识字与语用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识字教学更自然,效果更显著,同时也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不可将阅读和识字割裂开来,应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善,长此以往,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挖掘,采用适当的方法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引导学生情动辞发,捕捉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意,产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正确把握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准确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一、在教学中寓教于乐  1.利用课文导语以渲染情感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还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崭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对群文阅读要有清晰的认知,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确保群文阅读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群文阅读不是集中阅读,也不是单纯的对比性阅读,而是对多篇文本展开的整合性阅读,教师设计的阅读思考问题要有引导性,重点难点突破要体现方法的统一运用,表达训练迁移要有一致的目标追求,学生阅读认知构建要呈现体系性。教师只有厘清了群文阅读需要达成的目标,课堂教学才能顺利推进。  一、创
环境描写一般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它在丰富人物形象、渲染气氛和深化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为奠定情感基调、寄托真情实感、凸显性格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目前正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中,也明确提出了“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的写作目标。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来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基本训练方式之一,不朗读学生就不会对课文产生真正而全面的理解。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倾入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阅读感悟更加深厚。那么,基于情感朗读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笔者主要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以读为主线,落实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灿烂之光,只有学好汉字,才能更好地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学好汉字应该从低年级抓起。统编本教材在识字写字的编排上着眼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处处彰显着历史文化意蕴。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文化的厚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以使学生从小学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识字。  一、从汉字的构字
词语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很多字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巧妙地借助“新词”来解释生字,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语内涵。笔者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中“裸”字的教学为例,浅析相关教学的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  (多媒体出示:裸露)  师:谁来读一下这个词?  (指生读)  师:谁来说说“裸”的
“学生好比花朵,有些盛开得早,有些盛开得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那些盛开得晚的花朵,或许盛开得晚的才是最美丽的花朵……”多形象的比喻啊!让我对“如何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学困生”有了豁然开朗的领悟。  一、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不久听了一节《高粱情》的公开课,课堂进行到一半时,教师请一名学生当众来朗读一段课文,学生踊跃举手。  在众多举手的学生当中,教师选了一位男生,从全班学生奇怪的表情以及教师充满鼓励
“意象”是“意”和“象”的总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哲学等立论的重要理论范畴。“意象俱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追求。这是由于文本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所谓“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通常认为,“意”是抽象、内在理念,“象”是具体、客观物象,“意”发自内心,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学意象,运用文学意象来引导阅读教学,透过文本的符号
文言文是由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在教材中,文言文占据的篇幅虽然不多,但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不容忽视,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  一、反复朗读感知大意  “好书不厌百回读。”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来说,虽然语句较为生涩难懂,但是,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范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获取信息应是阅读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力求把散落在文本中的粒粒珍珠聚集起来,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以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最常用的提取信息的方法就是圈圈画画,本文主要就加工、整合、整体把握等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