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借助绘本中精美的封面、插图、封底,借助引人的故事情节,借助绘本中出现的可模仿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用心挖掘绘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再通过一系列精心编排的环节,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思维和语感、想象力、表现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完成一次美妙的绘本之旅。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理念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绘本阅读更是对孩子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当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仅靠居高临下地讲述绘本。教师仅靠居高临下地讲述绘本,单纯的图文讲解方式使儿童的阅读的兴趣和注意力大打折扣。
  过于注重文字阅读和讲解。在调查中,85%的老师会选择依靠文字的阅读,忽略了对图画的关注。但是我们知道,成人和儿童的阅读方式是相反的:成人的目光习惯随着文字走,而儿童几乎只看图画,不在乎文字。
  缺少讨论环节。调查中,72%的教师在绘本教学中更关注结果,即儿童有没有记住绘本故事,期间没有使用讨论环节,对于过程中儿童对绘本故事的内心想法、自己亲身体验的相关经历则轻描淡写。
  综上调查显示,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绘本的特点。每一本绘本除了图画外,内含着丰富语言训练点,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训练点,提高语言能力。
  一、巧借图画进行语言训练
  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颜色对比明显,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略略而过,孩子阅读后很快就忘了,而且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一)借助封面猜测大意
  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的封面,画面上各种姿态的蔬菜,它们瞬间引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设计句式:“我是_________精,我有什么_________法力。”让一年级的孩子借助句式看图说话。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结合图画上蔬菜的姿态、神态,想象出各种蔬菜的特性。在边看图边想象边练说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语言,也激发了往下阅读的欲望。又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幼儿园的教师已推荐阅读了,到了小学,老师还是会推荐阅读,那怎样读出不同、读出层次呢?教师可从“猜猜”入手,让学生看图猜猜大兔与小兔的关系;猜猜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让对方猜;猜猜谁让谁猜;猜猜它们多爱对方……经过一连串的猜测之后,学生已经忍不住要翻看绘本找答案了。
  (二)借助末页续编故事
  除了封面,绘本中的其他容易让人忽略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页面也可以用于语言训练。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的末页,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农夫的表情,农夫回来后,看到什么?学生模仿句式“过了几天,农夫回来了,他看到了_________”。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续编了故事,发展了语言。由一本《一园青菜成了精》衍生出多本的《一园青菜成了精》。
  (三)借助封底创作故事
  绘本的封底也是不可忽略的语言训练点。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的封底从地里飞出了乌龟、公鸡、青蛙、小鱼……作者有意画上这样的图,目的是放飞孩子的想象力。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教师可在学生读完整本绘本后,让孩子自己编故事《一园动物成了精》,让孩子想象,动物们在农夫不在家这几天成了什么精,干了些什么。孩子是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的独立个体。孩子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还有他们独特的阅读方法,虽然身体弱小,但头脑里的思想丰富而迷人。只要不拘泥于文字、图片,学生的阅读是永不止步的。
  二、巧借情节进行语言训练
  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绘本,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富有童趣。以往,教师只顾着把故事讲完而忽略了里面的语言训练点。如《一园青菜成了精》讲述的是农夫离开自己的菜园几天,几天内,菜园里的青菜都成了精,莲藕大王与萝卜大王开战,两方斗智斗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代入角色进行阅读
  绘本中有许多不同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进入角色阅读绘本。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莲藕大王或绿头萝卜大王,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如何下战书,如何下命令,如何听从命令与对方开展,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故事情节,阅读起来更容易读懂绘本的故事。又如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学生进入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读懂父母对自己的爱远远超出自己对他们的爱的主题。
  (二)演读结合新式阅读
  绘本主要以图为止,文字是极简单的,教师易从图画中挖掘训练点。《一园青菜成了精》,只要细心看图,就会发现莲藕大王和绿头萝卜大王在出战时和出戰后的不同。学生看图后,通过模仿演出,理解“急了眼”“叫阵”“叫嚣”……低年级的绘本阅读,除了读懂绘本大意,还要求会讲故事。若枯燥地讲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只记住了一两个片段,若通过演的方式来重复故事,降低了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三)实物对比加深阅读
  绘本中的图画,有的是漫画,有的是水彩画,有的是国画……画风各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挖掘里面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如《一园青菜成了精》,莲藕、小葱、黄瓜、胡萝卜、绿头萝卜、歪嘴葫芦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部分蔬菜是比较陌生的,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认识部分蔬菜的特点:葫芦瓜是多子的,成熟的蒜瓣是裂开的,成熟的辣椒会变红……学生既阅读了绘本,又上了一堂生物课。
  三、巧借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绘本的文字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有以下的句式:
  我爱你,一直到_________
  我爱你,像_________
  我爱你,远到_________
  教师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用以上的句式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又如《一园青菜成了精》有基础语言训练点: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
  韭菜使出双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
  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学生反复朗读后不难发现,这是描写蔬菜利用自己的优势上阵的场面,通过读可以了解蔬菜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充分看图、朗读、表演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模仿说句子。
  例子: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洋葱发射_________,一个劲儿向前冲。
  _____________,呼啦呼啦上了阵。
  学生进入角色,模仿说句子,教师适当点拨,绘本中的语言训练就到位了。另一个是对战后的情景: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其实是描写成熟后的蔬菜的特点,在读懂情节后,让学生看图模仿说句子:
  葫芦连发三声炮响,打得_____________
  打得__________________
  打得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用心挖掘绘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再通过一系列精心编排的環节,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思维和语感、想象力、表现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完成一次美妙的绘本之旅。
其他文献
【摘 要】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采用评价符号,评价形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评价符号;评价形式;评价主体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形式的作业评价让学生无动于衷,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呢?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所进行
【摘 要】古诗词鉴赏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认真复习,要准确把握考点要求,明确考查方向,掌握鉴赏技巧。本文从诗词鉴赏中的形象解读出发,结合鉴赏复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考诗歌鉴赏;策略;比较阅读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的命题,诗歌鉴赏已经成为一个亮点,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遣词造句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能力。下面,笔者谈谈
【摘 要】激励教育与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契合,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思维、教学方式的开放,有助于开放性课堂教学开展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激励教育;开放性;课堂教学  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激励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激励教育就是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
【摘 要】根据小学生爱说的特点,引导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英语口头作文。英语口头作文教学中,要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想象获取丰富的表达材料,培养他们围绕中心话题进行具体表达的能力。这对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以及日后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年级;英语;口头作文;教学  一、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口头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口头
【摘 要】本文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主线,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阐述养成良好习惯是时代给予老师们的核心教育任务的观念。这是一种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将会支配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美德,能促进人格优化,对社会群体、民族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的优势,制定可行的养成规范的行为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长期反复的训练,最终达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摘 要】网络的互动性、游戏的趣味性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其中,迷恋网络游戏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位“学习杀手”,它“夺”走了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性格,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正确使用网络。  【关键词】时间;学习;兴趣;网络游戏  我们不可否认网络能使我们获取大量的信息,网络带给人类的好处可谓数不
【摘 要】随着番禺区开展“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和“电子书包”的推进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研学后教”和“电子书包”为我们摆脱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研学后教”和“电子书包”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几点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意识;电子书包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校应在完成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课程资源的同时,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的特色文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对此,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红基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认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确立特色校本课程;依托本区域优势,多方联动,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原有资源及做法,结合目标予以整合、提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所有的智能优势,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符合自己的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为小学古诗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改革的思路。总结了当前教学过程中有用的教学手段,力求体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策略,在评价中形成自我认识,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古诗;教学  中国古诗内容丰富,意境
【摘 要】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本文对于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提出源于三个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地理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  1. 教育改革的需要  地理是中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