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我们国家文化的根脉。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我们从小就在传统节日的熏陶下成长,很多习惯也是在传统节日中慢慢形成。因此,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养成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深远。
【关键词】传统节日;渗透;养成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在学校,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多,有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交往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等。那么,怎样在校园里培养这些良好的习惯呢?我们发现,在传统节日里开展的活动中进行渗透,收到的效果是最好的。于是,我校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挑选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以这七大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们在民族历史中徜徉,在传统文化中陶醉,在实践活动中成长,不断提高学生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藉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春节
春节前后,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春节前,参与一次家庭大扫除;除夕当天,为家人做一道自己的拿手菜;春节当天,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送上一句祝福语;春节期间,陪同家人进行一次探亲访友;春节结束前,撰写一则春节趣闻。
开学初,开展一场以“春节活动分享会”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同学们分享搞卫生、做菜、送祝福、探亲访友的趣事,让同学们从中懂得:家是温暖的港湾,需要家里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去守护。家人、朋友、同学是我们成长过程的良师益友,值得我们去珍惜。在搞卫生、 做拿手菜、送祝福、探访亲友和撰写趣闻中,可以体会、分享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通过春节期间的“五个一”活动和开学初的“分享会”,学生的爱劳动、爱身边的人、会分享的良好品质已经养成。
二、元宵节
广州的元宵节,一般都已经开学了。在元宵节当天的下午,我校开展“我最喜爱的花灯”制作、评选活动。制作前,每班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约5人,小组里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准备利是封,有的准备剪刀、有的准备胶水或双面胶等等。制作过程中,5位成员先一起商量、确定花灯的样式,然后共同制作,最后共同见证花灯的完美诞生。制作好的花灯贴好编码后就挂在教学楼的一楼,由全校的师生投票选出“我最喜爱的花灯”一、二、三等奖,学校颁发奖状。通过花灯的制作、评比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别人团结合作、分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得以养成。
三、清明节
我校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开展校内校外的“扫墓祭祖、缅怀先烈”的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以此,对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的传统教育。同时,利用清明假期,告诉学生陪同家人外出踏青、亲近大自然,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假期结束后,语文科组开展“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现场作文大赛,优秀的文章在学校公众号里展示,让全校学生在美好的春天里,感受生命的美好,接受生命的教育。
四、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前后,我校附近的村庄都会举行“赛龙舟,吃龙船饭”的传统活动,学生们放学后或节假日都会跟着家长到亲戚家看龙舟竞赛和吃龙船饭。这时,我校就会开展以“我身边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课。班会课中,让大家知道,端午节最传统的活动就是赛龙舟,同时让学生谈谈,你的赛龙舟是在现场看的,还是在网上看的?你当时的感受如何?在学生们的分享中可以知道,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活动,如果龙船要跑得快,必须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赛龙舟既是一种体育活动,又是一种娱乐活动,在观看过程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五、七夕节
在我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这个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节前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七夕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听长辈讲述有关七夕的传说。女同学在七夕当天可以跟妈妈或奶奶学习使用针线缝补衣服或刺绣,做一个心灵手巧的乖女儿。全体同学通过收集资料或听传说,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在传说中了解民间的习俗,感受亲情、爱情的美好,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六、中秋节
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说说未来,多么写意,多美幸福。身在异乡的游子,面对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所以,在佳节到来之际,让学生开展“中秋美文诵读”和“制作中秋灯笼”等活动,共同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在主题班会上诵读的中秋美文有赞美明月的,有赞美团圆的,也有抒写思念之情的。跟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制作中秋灯笼,在制作的过程中,享受制作和相处的快乐时光。学生们能从中懂得跟家人、朋友生活在一起的美好,从而学会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七、重陽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名登高节、老人节。重阳节有着多种民俗风情,主要有悼念先辈、登高远眺、探访老人等活动。在节日期间,我校会开展“走出校门,走向生活”的主题活动。利用周末,建议学生陪同家人来一次户外登山或徒步活动,活动期间,大家都迈开双腿大步向前,遇到艰险,克服困难,勇敢再出发,从中养成爱运动,积极生活的良好品质。除了外出登山、徒步外,还建议学生们有空就去探访家里独居的长辈,给长辈们带去关爱和温暖。有机会的话,跟着家里人或义工到敬老院去探望那里的老人家,陪他们聊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让老人家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学生们也能受到尊老爱幼,奉献社会的教育。
良好的品质需要养成,传统的文化需要传承。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养成教育,学生的优良品质得以养成,传统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计东邦.以传统节日激扬现代文明——宁夏开展“我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共产党人,2011(05)
[2]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4)
【关键词】传统节日;渗透;养成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在学校,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多,有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交往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等。那么,怎样在校园里培养这些良好的习惯呢?我们发现,在传统节日里开展的活动中进行渗透,收到的效果是最好的。于是,我校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挑选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以这七大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们在民族历史中徜徉,在传统文化中陶醉,在实践活动中成长,不断提高学生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藉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春节
春节前后,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春节前,参与一次家庭大扫除;除夕当天,为家人做一道自己的拿手菜;春节当天,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送上一句祝福语;春节期间,陪同家人进行一次探亲访友;春节结束前,撰写一则春节趣闻。
开学初,开展一场以“春节活动分享会”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同学们分享搞卫生、做菜、送祝福、探亲访友的趣事,让同学们从中懂得:家是温暖的港湾,需要家里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去守护。家人、朋友、同学是我们成长过程的良师益友,值得我们去珍惜。在搞卫生、 做拿手菜、送祝福、探访亲友和撰写趣闻中,可以体会、分享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通过春节期间的“五个一”活动和开学初的“分享会”,学生的爱劳动、爱身边的人、会分享的良好品质已经养成。
二、元宵节
广州的元宵节,一般都已经开学了。在元宵节当天的下午,我校开展“我最喜爱的花灯”制作、评选活动。制作前,每班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约5人,小组里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准备利是封,有的准备剪刀、有的准备胶水或双面胶等等。制作过程中,5位成员先一起商量、确定花灯的样式,然后共同制作,最后共同见证花灯的完美诞生。制作好的花灯贴好编码后就挂在教学楼的一楼,由全校的师生投票选出“我最喜爱的花灯”一、二、三等奖,学校颁发奖状。通过花灯的制作、评比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别人团结合作、分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得以养成。
三、清明节
我校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开展校内校外的“扫墓祭祖、缅怀先烈”的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以此,对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的传统教育。同时,利用清明假期,告诉学生陪同家人外出踏青、亲近大自然,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假期结束后,语文科组开展“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现场作文大赛,优秀的文章在学校公众号里展示,让全校学生在美好的春天里,感受生命的美好,接受生命的教育。
四、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前后,我校附近的村庄都会举行“赛龙舟,吃龙船饭”的传统活动,学生们放学后或节假日都会跟着家长到亲戚家看龙舟竞赛和吃龙船饭。这时,我校就会开展以“我身边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课。班会课中,让大家知道,端午节最传统的活动就是赛龙舟,同时让学生谈谈,你的赛龙舟是在现场看的,还是在网上看的?你当时的感受如何?在学生们的分享中可以知道,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活动,如果龙船要跑得快,必须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赛龙舟既是一种体育活动,又是一种娱乐活动,在观看过程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五、七夕节
在我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这个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节前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七夕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听长辈讲述有关七夕的传说。女同学在七夕当天可以跟妈妈或奶奶学习使用针线缝补衣服或刺绣,做一个心灵手巧的乖女儿。全体同学通过收集资料或听传说,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在传说中了解民间的习俗,感受亲情、爱情的美好,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六、中秋节
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说说未来,多么写意,多美幸福。身在异乡的游子,面对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所以,在佳节到来之际,让学生开展“中秋美文诵读”和“制作中秋灯笼”等活动,共同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在主题班会上诵读的中秋美文有赞美明月的,有赞美团圆的,也有抒写思念之情的。跟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制作中秋灯笼,在制作的过程中,享受制作和相处的快乐时光。学生们能从中懂得跟家人、朋友生活在一起的美好,从而学会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七、重陽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名登高节、老人节。重阳节有着多种民俗风情,主要有悼念先辈、登高远眺、探访老人等活动。在节日期间,我校会开展“走出校门,走向生活”的主题活动。利用周末,建议学生陪同家人来一次户外登山或徒步活动,活动期间,大家都迈开双腿大步向前,遇到艰险,克服困难,勇敢再出发,从中养成爱运动,积极生活的良好品质。除了外出登山、徒步外,还建议学生们有空就去探访家里独居的长辈,给长辈们带去关爱和温暖。有机会的话,跟着家里人或义工到敬老院去探望那里的老人家,陪他们聊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让老人家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学生们也能受到尊老爱幼,奉献社会的教育。
良好的品质需要养成,传统的文化需要传承。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养成教育,学生的优良品质得以养成,传统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计东邦.以传统节日激扬现代文明——宁夏开展“我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共产党人,2011(05)
[2]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