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有的教师却把合作误解为讨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堂课之中看似气氛活跃,实则哗躁有余,浮泛浅表,见问题就讨论的哗躁语文课,是只有吵闹的泡沫语文,而这样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阅读实效和阅读能力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齐心和求知欲。”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标,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探索。但是有些教师在:“提出—个问题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开放的过程必然要有开放的目标观”的指引下,误以为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大提特提,而学生由于对文本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在提问走进了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空泛,问题雷同或毫无新意问题不分主次繁琐的误区。试想—节课被这样的问题所充斥。迷失了重点,耽误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如此情况之下又如何真的提高阅读实效,又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呢?
  课堂阅读中,问题的提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面的行为。要避免课堂阅读时出现“大讨论”式的哗躁语文课,或学生满堂问式的语文课。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让我们的教学既有效而又富有艺术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己,思维飞扬呢?
  
  一、优化课堂提问提高阅读实效,就应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给与适时的指导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问题,并主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1)细节力求完美——质疑词句音意。如在学习韩愈的《马说》时,学生质疑的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句子,与前两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从形式上看,这应该是一组排比句。排比句就要争取在句式上整齐:而前两句主语是人,第三句却换成了马,前两句的之都是代词,第三句的之却是无意义的助词。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应把“鸣”字改成“闻”字。这样—来,三句的主语就相同了。这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说明了,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更为重要。
  (2)整体把握追求客观——质疑人物形象
  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学生提问:阿长是一个行为低俗、思想封建、令人讨厌的人吗?他的质疑引起了同学们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研究的兴趣,同学们回到文本中,找出对阿长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最后分析得出,作者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他写阿长不仅局限在幼儿保姆这个范围内表现她的性格美,而且把这种性格同愚昧落后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性格美的光辉。从她的愚鲁中看到了真率,从粗犷中看到了细心,而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善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这是对人物形象的质疑,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质疑,如人物性格’细节描写等。
  (3)尊重作品实际——质疑作品主题
  主题质疑是最能焕发活力的一个质疑角度,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时,一位学生在习惯地对丑小鸭赞不绝口时大胆提问:丑小鸭坚强,一直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但丑小鸭最终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并非奋斗所得,那是因为它天生就是由天鹅蛋孵化而来,它无需努力只要坚持就可以成功。此例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对于一部作品而言,主题并不是唯一的,我们是可以放心大胆的质疑,不要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见解也许是我们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必经之路。而正是学生这些颇为精辟的见解开拓出来了崭新的教学层面和场景。教师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尊重文本,大胆质疑,学生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深思细研,让学生从中获得深刻的阅读感悟,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需叫有疑,有疑者,需叫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二、优化课堂提问提高阅读实效,教师应充分把握文本,巧妙设计问题
  
   (1)问题明确——直击靶心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此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则为讲明之。”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每次发问必有所做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方向,重点落实了,教学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抓住了难点,就抓住靶心,难点是教学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质疑的靶心。
  (2)问题精要——提纲挈领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主题思想,对文本涉及的问题进行筛选,提取文本的精髓最有营养之处,设一个或二个主问题,以带动对全篇内容的理解: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的于勒叔叔有怎样的生活遭遇,对于于勒叔叔的不同的人生境遇,家人的态度如何变化的。这个问题一出现,学生就有了兴趣。拿起笔到文中去圈画,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通过比较得出:
  于勒:败——富——穷
  菲利普夫妇:厌——盼——躲
  这一问题的解决又带动令一问题的呈现:由此我们能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以上第—个问题就是一个突破口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很快就能把握文本的主题。
  (3)问题灵活——深入浅出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如果一味的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学生会对此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妨碍思维的发展。如果问题类型灵活多样。新颖别致。深入浅出,不仅能开动学生脑筋,而且吸引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如在学习《社戏》一课时,分析双喜形象时,教师没有直接问双喜的人物形象。而是问:“双喜是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这一问题的提出马上吸引了学生去探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把难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学生定然乐于接受。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课堂提问艺术,让你的课堂教学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位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从多个环节设计生动、充实的生物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堂过程设计 课堂效率    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科学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生物世纪,生物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将不可预料,然而有不少学生把生物课当作一门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个难题。在教学中我有几点做法和大家谈一谈:  一、培养兴趣,是作文的前提  我曾经用“兴趣转移”法做过这样的尝试:在接任新班级语文教学时,首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等情况作深入的调查,然后按学习、生活、爱好等方面归类,给每一位学生发下一张不同要求的“行为习惯跟踪
摘要:陶淵明的《桃花源记》以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饱含了对“返璞归真”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  关键词:桃花源记;虚景;实写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意愿,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借武陵人行踪这一线索,层层设疑,把现实理想和境界联系起来,豪华落尽又尽现真淳,令人无比神往,具有耐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学得积极主动,有成效。如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奔腾不息呢?     一、选好“前奏”吸引兴趣     好的数学“前奏”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播放《祝你生日快乐》乐曲,并笑容可掬地
后进生有,英语后进生更是多。因为英语教学课时少,英语教师所教班级多,课外很难面面俱到地进行个别辅导。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带动后进生,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节省了不少课外辅导的时间,而又能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在几年的英语教育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实践,找到了一些转化英语后进生的方法。    一、家校联系,给后进生一个有力的后方支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和关怀孩子,是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品质和能力,是低年级“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要求。有实验证明,学龄初期是儿童交往与合作的最佳时期。低年级体育课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提供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活动形式和空间。因此,强化和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与合作,学会宽容与尊重他人等社会行为,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学是一种群体性的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具有特殊的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作
摘要:学生的教育总与学生的活动并行,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学生的活动中展开,学生的活动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发展和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与,心灵的解放,使学习活动主体化、主动化。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农村小学;因地制宜    一、农村小学数学基础薄弱的原因    农村小学基本处于这样一种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生物学课本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考试的题目也很多,其中,大肠杆菌占重要地位,在很多知识点及试题中均有出现,在高三总复习中以大肠杆菌为载体,可以将有关知识形成网络,便于学生学习复习。现将有关大肠杆菌的知识点及典型习题进行总结。  知识点一、大肠杆菌在分类上属于细菌,原核微生物。  例题一:下列生物中,均由真核细胞组成的一组生物是( )  A、小麦、大肠杆菌 B、酵母菌、蝗虫 
情景创设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使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一.课堂中情境创设应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
【摘要】:中学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其他自然学科衔接度高的学科。随着新课改教学方案的出台,在教学活动中切实转变教学思路,转化教与学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思维学习中学地理知识已经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传统的教学体制即使新课改方案出台后在短时间内仍然很难得到彻底扭转,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