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管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疗效及护理进展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在机械通气中,始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其关键所在,其中,吸痰更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较为多见的护理操作,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患者及时吸出其气道气功内部的分泌物。而新生儿因其呼吸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呼吸道的分泌也比较旺盛,而气道粘膜也比较容易受损,故做好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护理工作很有必要。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管;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
  0. 引言
  所谓“机械通气”,指的就是借助机械装置构建气道口同肺泡间的压力差,从而给予临床上那些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以良好的呼吸支持,属于一种替代、控制与转变患者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气道的通畅[1]。然而,机械通气的应用,会导致患者会厌功能的暂时丧失,使得患者气道内部的分泌液不易咳出,造成痰液的潴留,诱发肺部感染,为此,采取有效的吸痰方式,选择适宜吸痰管,合理掌握吸痰时机与深度,很有必要。现将机械通气新生儿患儿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与护理进展做如下综述。
  1. 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疗效研究
  1.1传统开放式吸痰法的应用
  参照常规操作方法,于吸痰之前适当加大患儿吸入的氧浓度,并给予其大约2min的纯氧吸入处理,而后选择大小适宜的一次性普通吸痰管,使之同负压吸引器相连接,一操作者把气管插管同呼吸机断开,利用事先准备的无菌注射器抽取0.5~1ml生理盐水,于导管插管内推入,另一名操作者则把一次性吸痰管插入到患儿的气管导管内,深度大约是痰管前端约超出气管插管前端1cm以内,而吸痰的压力也需控制在0.02kPa以下,连续吸痰约15s,并在吸痰过程中,缓慢旋转痰管直至退出,在吸痰结束后,重新连接好复苏囊,压力控制在15kPa以下,若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回升至正常值,则可继续循坏吸痰,直到完全将痰液清除干净[2]。
  1.2密闭式吸痰法的应用
  白瑞娟 首先,将单独包装的吸痰管打开,选择同患儿新生儿导管型号相配套的导管,将其接头同气管导管相连接,后把T型套口两端分别同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相连接,而吸痰管的尾端按钮则同已经调整好的负压吸引器连接在一起备用;然后,把保护膜之内的硅胶吸痰管插到导管内所需深度之后向上提约0.5cm,并将控制钮按下形成一个负压抽吸系统实施气管内的吸痰处理,同时一边吸痰一边缓慢旋转导管并退出,而每次吸痰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s之内[3];最后,吸痰结束之后,松开控制钮,负压消失,将痰管完全退回至无菌保护膜中,有效避免气管导管的阻塞。同时,利用密闭式吸痰管的时候,还需注意:吸痰之前,需用冲洗液将吸痰管彻底冲洗,而吸痰过程中,倘若痰液比较粘稠,则最好不要吸出,可将1~2ml无菌生理盐水于同气管导管连接较近的注水孔(绿色)中注入,达到湿化痰液的作用,而后再将痰液吸出[4];吸痰结束之后,则可将5ml的无菌生理盐水于同吸引器连接比较近的注水孔(黑色)中注入,并将控制钮按下,进行痰管的冲洗,以免痰管阻塞;而且在整个吸痰环节中,不可脱开呼吸机或是停止机械通气,所有操作均在密闭式的环境下进行,仅由一位操作者就可完成,且无需使用一次性的手套。
  1.3密闭式吸痰法的疗效分析
  第一,确保了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Kalyn等[5]将270例气管插管新生儿参照体重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采取密闭式吸痰法,而对照组选择开放式吸痰法,详细记录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压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这些参数恢复到正常值所需时间,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上述胜利参数受到的影响程度较对照组较小,且体重在1000g以下的新生儿的生理指标下降的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生理指标恢复至正常指所需时间为2s,同对照组的4s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故认为对于临床气管插管患儿,给予其密闭式吸痰处理,可更好地确保患儿生理状态的稳定;而黄丹丹[6]则通过抽选67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结果发现,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行吸痰处理的36例患儿,同应用传统开放式吸痰的31例患儿相比较,患儿在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幅度均更小,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故认为,密闭式吸痰管的应用,能更好的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减少了交叉感染与缺氧情况的出现,效果显著,同林春波[7]、蔡莉[8]、林真珠等[9]、张贺玲[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第二,减少了患儿肺容量的降低。应用密闭式吸痰可明显缓解患儿因吸痰而诱发的肺容量下降与肺泡萎陷情况。在开放式吸痰中,由于需断开患儿同呼吸机间的连接,中断机械通气,故极易导致患儿肺容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与呼气末正压丢失情况,危险性较大,特别是对于呼吸耐受力较差的新生儿而言,可能造成患儿肺内部气体交换变得更差,而密闭式吸痰法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减少了对患儿肺部组织的再次损伤[11]。
  第三,减少了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示,因机械通气所诱发的各类并发症,特别是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已经严重影响到患儿原发病症的治疗效果与抢救的成功率,而密闭式吸痰发生的应用则大大减少了该类并发症的发生。如袁继红、张漪等[12]将82例行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密闭式吸痰管)与对照组(40例,普通开放式吸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不仅血压波动、经皮氧饱和度更稳定,而且机械通气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且VAP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3.8%、16.7%,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37.5%,同吴炳嘉[13]、李岸英等[14]、王平等[15]、王颖[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2.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管应用的护理分析
  2.1明确指征与时机,做好吸痰前的准备工作
  陈丹 因患儿痰液较少,若反复抽吸可能会对其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反而增加呼吸道分泌物,胡对于临床上机械通气患儿,需具体结合其情况,将听诊作为其行吸痰处理的一个评估指标[17],若患儿满足以下任何一指征,则可行吸痰处理:①V-P曲线环存再锯齿状的改变和(或)经听诊提示气道内存在明显大水泡音;②容量控制模式中,气道峰压增加或是压力控制模式中,潮气量减少;③氧合和(或)动脉血气值恶化;④气道内存在明显分泌物;⑤患者有无效自主咳嗽能力;⑥急性呼吸窘迫;⑦怀疑胃内容物或上气道分泌物误吸。而在明确吸痰指征之后,护士就需做好相应的吸痰准备工作,如正确帮助患儿进行翻身、扣背处理,气道湿化,吸入高纯度氧,根据患儿情况选用适宜的吸痰管等。   2.2合理控制吸痰深度
   朱绿柳、李芳[18]将12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浅层吸痰组与传统吸痰组各60例,其中,传统吸痰组把密闭式吸痰管的内管插到患儿的气管顶端部位,并触到患儿的主气管分叉处,待感觉到阻力之后将吸痰管上提约0.5~1.0cm,而后开始进行负压吸痰处理,而浅层吸痰组,则是使密闭式吸痰管插入长度同患儿气管插管导管的刻度保持一致,即使密闭式吸痰管刚好超过气管导管尖端约0.2cm,并左右旋转1~2s后一边吸痰一边将导管退出,结果显示,浅层吸痰组中的患儿血氧饱和度恢复的时间要显著少于传统吸痰组,且该组患儿出现烦躁、呛咳与气道粘膜损伤等相关情况的次数也要显著低于传统吸痰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两组在24h内的吸痰次数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对于临床上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处理的机械通气新生儿,可具体结合患者情况,采用浅层吸痰法,以免吸痰管的前端吸孔对患儿的气道面膜造成直接的损伤,从而大大减少患儿肺出血与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严俊辉等[19]研究结果相一致。
  2.3做好气道护理与密闭式吸痰系统的管理工作
   楚阳等[20]认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做好气道护理与密闭式吸痰系统的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具体有:将气管插管有效固定在患儿一侧嘴角,对其插管的长度进行有效测量与记录,并与吸痰结束后检查气管插管可有偏离原有标记,以免出现插管移位情况;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判断标准有[21]:①患儿出现频繁的呛咳、咳嗽或憋气情况;②双肺听诊提示痰鸣音增多;③学氧分压或是血氧饱和度骤然降低;④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若患儿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护士均需结合患儿情况进行及时吸痰处理;将吸引负压控制在8~14kPa,且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0s左右,吸痰时,尽量减少对患儿气道粘膜的损伤;每次吸痰前,给予患儿100%纯氧吸入,以避免患儿吸痰中因血氧下降而不可耐受;吸痰结束后,立即将吸痰管冲洗干净,以免发生感染。同时,还需做好密闭式吸痰系统的有效管理工作,即:吸痰前,正确连接各管道,对通气管道的密闭性进行检查,明确密闭式吸痰操作的相关事项,为后期系统维护与管理奠定基础;定期对薄膜护套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破损部件,若在使用过程中,呼吸机提示低潮气量、低气道压或患儿出现面色发绀、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则说明通气管路漏气,需立即停止吸痰等[2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吸痰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护理操作,还需要依靠于护士细致的观察、系统的分析与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对于机械通气新生儿,更是需要护理人员具体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明确吸痰指征,选择适当的吸痰方式与吸痰深度等,做好临床观察与气道护理工作,以从整体上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户风莉,陈丽羡,王礼周等.不同气道管理方式对气管插管早产儿SpO2及PaCO2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31):6447-6449.
  [2] 陈翠卿.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蛇志,2013,25(4):394-395.
  [3] 白瑞娟.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1):45-47.
  [4] 欧阳玉.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3):156-157.
  [5] Kalyn A,Blatz S,Feuerstake S,et al.Closed suctioning of intubated neonates maintains better physiologic stability:A randomized trial[J].J Perinatol,2003,23:218-222.
  [6]黄丹丹.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5):218-219.
  [7] 林春波.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与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381.
  [8] 蔡莉.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6):996-997.
  [9] 林真珠,楚阳,张国英等.两种吸痰法对气管插管早产儿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5):771-773.
  [10]张贺玲.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4):266-267.
  [11] 洪黎,付珊珊,王娜等.在新生儿护理中密闭式吸痰的优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243-243.
  [12] 袁继红,张漪,夏世文等.密闭式吸痰管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6):401-403.
  [13] 吴炳嘉.密闭式吸痰管在危重症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327-327.
  [14] 李岸英,梁武华,庞瑜等.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5):401-403.
  [15] 王平,武荣,刘娟等.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33-34,36.
  [16]王颖.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3,11(5):1170-1171.
  [17]陈丹. 机械通气患儿吸痰护理新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8):11-13.
  [18] 朱绿柳,李芳.密闭式吸痰管不同吸痰深度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80-81.
  [19]闫俊辉,刘新媚,陶龙城,杨婉婷,吴琪,胡淑玲. 密闭式吸痰管不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3,19(14):76-77.
  [20] 楚阳,林真珠,陈文清等.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海南医学,2013,24(7):1082-1083.
  [21] 吴萍.密闭式吸痰系统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J].右江医学,2011,39(5):685-686.
  [22] 孙玉茹,李芳,戎惠等.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2):2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有效方法与体会。方法: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转变护理人员工作理念,调整护理人员工作模式,加强基础健康教育,落实完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基础健康知识得到了大大宣传,护患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大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为人类健康服务理念的升华创造了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50例经分娩后确诊为胎儿异常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利用B超对我院5000例孕妇进行检查,有50例孕妇确诊为胎儿异常,检出率为1%,分娩后再次确认,发现B 超检查有4例漏诊,B超检查符合率92.0%。结论:B超在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对胎儿进行静态检查,又能实现
期刊
摘要:目的:对内外结合在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择选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54例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输卵管通液术加以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组予以五味消毒饮,然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4%),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使用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研究2009-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均实施腹腔镜手术,但止血方法不同,分为电凝止血组和缝合止血组,依次为24例和26例。分析两种方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窦状卵泡数均下降,但电凝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缝合止血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电凝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对缓解骨髓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份到2014年8月份接收的骨髓炎手术患者7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综合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在VAS分值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并检测观察组患儿血清IgE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MP-IgM阳性例数为22例,阳性率为36.67%,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例数5例,阳性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枸橼酸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实施无痛人流术的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5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没有采用任何镇痛剂,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静脉麻醉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镇痛效果更明显,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无痛人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干预。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骨科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精神障碍分为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有症状组在吸入麻醉、年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电解质紊乱、合并基础病、低血色素低氧血症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格门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共5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组情况如下:参照组25人,全部行以阿莫西林静脉注射;实验组25人,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与阿莫西林进行静脉注射。两组患者均进行7天治疗,之后作疗效评价,并观察患者的体温、X线胸
期刊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份—2014年9月接诊36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者,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果、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再次剖宫产(RCS)的296例与随机抽取的296例首次剖宫产(PCS)患者进行对比,将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71例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71例进行对比。结果:367例中有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