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继续教育创新中的“人本观”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ue7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创新是我国继续教育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动力,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新形势下,继续教育要实现以“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教育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全面提高继续教育创新能力。本文结合继续教育创新的时代特色并广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成果全面探讨了以“人本观”推动继续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在继续教育创新中落实“人本观”的举措及思考。
  关键词:人本观;继续教育;创新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时代发展的车轮驶进21世纪,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新形势下,继续教育领域的创新已成为整个教育学界的共识。而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只有以人这个教育活动的第一因素为中心,充分重视人在继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存在、努力培育人的价值机能,才能真正找到激发人的动机、发掘人的潜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继续教育创新的根本宗旨是顺应社会转型、经济转制、教育转轨的时代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全社会为行进演绎空间,以满足社会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为目的,以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创新,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区域的人们提供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差别性与同一性的新型教育服务,从而实现“以全面发展的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继续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在于“以人为中心”,要以 “人本观”指导和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和创新。
  
  一. 继续教育创新中树立“人本观”的必要性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
  就继续教育创新而言,树立“人本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与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认为,以人为本是教育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本”指的是发展之本,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创新之本。而新时期继续教育创新能力建设的内涵包括:以教育创新为逻辑起点和发展空间,深化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制定教育创新发展规划;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念,拓展创新视野,培育创新环境,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教育创新理念、教育创新方式、教育创新手段,大幅提高继续教育创新能力;不断满足社会教育需求,获得社会支持与认同,提升继续教育社会品牌。应该说,继续教育创新的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是高度契合的,继续教育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的目标是不断满足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学习需求;创新的目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以人为本”通过推进人的整体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本质属性在继续教育创新活动中的具体化与现实化。[1]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继续教育创新中树立“人本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以人的发展为前提。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之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学习:人类的内在宝库》报告中强调21世纪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21世纪追求的目标就是“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价值尺度。以人为本,是当代哲学的重要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追求。[2]在当代继续教育领域,论及自身的重要性时,往往偏重强调继续教育的功利性价值,突出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而常常忽略继续教育在人格健全、自我完善等方面的人文价值和推动教育民主方面的功能,这值得我们关注。走向21世纪的继续教育,理应树立“人本”理念,在功能、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
  和谐社会核心是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则依赖于各级各类的教育,特别是终身教育的培养。而继续教育则为人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提供保证成人教育是一种能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并且能够涵盖最多人口的贯穿人的终身的一种教育,它的这种广泛性、开放性、终身性,使之在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方面具有更多的时间优势和更大的空间优势。以“人本观”为指导推进继续教育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创新的实质就是根据经济社会需要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服务。因此,和谐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应构建一种既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促进成人发展的“以人为本、开放式、服务型”的创新模式。[3]
  3. 知识经济时代和终身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变革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应用的周期大大加快。经济的转型,体制的转换,对21世纪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显然,教育终身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成为当代人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4]因此,继续教育创新要树立“人本观“的现实基础是终身教育理念的被普遍认同与逐渐被广泛实践。21世纪同时又是一个由传统教育制度向现代教育制度转型的世纪,这种转型的重要标志是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终身教育贯穿于生命的整个过程,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生命存在模式,强调人的一生都要不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应使其超越纯粹适应就业的范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对现行教育理论的超越和升华,因此被称为“教育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
  继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主要基地,由于终身教育追求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注重来自于人性意义的自我完善,体现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所以它必然蕴涵着“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旨趣。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继续教育仅仅将目标定格在智力的发展与“职业”的适应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也必须是以人为本,把弘扬“人本”精神当作第一要务,从而为人的终身进步奠定基础。
  4. 继续教育自身特点及学员学习特性呼唤“人本观”
  继续教育自身的特点呼唤“人本观”。其一继续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综合性。每一项事业都与时代紧密结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更是休戚相关。成人素质教育的时代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注重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积累也明显加快,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更加融合。这一系列时代特点促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就继续教育而言,需要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对教学运行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特性、发展要求。
  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特性也呼唤“人本观”。继续教育学生与青少年学生的区别在于成人有着自己成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阅历,他们在社会系统中正在扮演着各式角色,有着不同的主体需求,也更加渴望实现个性化的人生价值。继续教育不仅要满足成人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助于释放人的“自由能量”和挖掘人的潜在智能的个人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成人学员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欲望,是继续教育走向人本化的又一个现实基础。
  
  二、以“人本观”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目的的。就继续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管理人员的疏导性。继续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 继续教育在创新中更应该从自身和工作的特殊性出发,具体研究、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人本观”的指导下,继续教育必须按照成人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重新思考与安排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以适应学员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 教育理念的“人本化”
  以“人本观“改造教育观念方面,继续教育需要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重建继续教育的人文关怀。传统的教育思想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文凭轻实践能力、重知识灌输轻社会需求。这种传统观念是与以人为本原则相悖的。因此,继续教育应当在传授必要的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增强学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重建继续教育的人文关怀重要的是深刻反思长期以来受市场和功利取向左右的教育价值观,重新找回迷失的人文关怀,包括对学习者的信任、对个体潜能的重视和对人文素养的倡导,培育积极的公民素养和参与社会的公民意愿。重建人文关怀,意在扬弃宣扬过度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人文与功利之间建立平衡,推动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此外,继续教育理念的“人本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终身教育的可持续性。为未来的学习打好铺垫。在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情势下,能否建立适应新变革的灵活教育体系,从而使继续教育在后现代知识传播、生产、沟通过程中发挥载体用,成为推动全球化、多元文化对话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是当代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对继续教育而言,能否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终身教育产品和终身学习支持,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有效得到满足,成为其面临的深刻挑战。[5]
  笔者认为,继续教育所面对的是已经工作的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教育对象。成人既有对社会直接亲切的人生体验,也有立志改造杜会、促进社会向着合乎人性的目标方向发展的激情和信念。成人更需要人性化的琉导和呵护,人文化的启迪和提升,人本化的督促和关怀。需要在平等、公正的社会竞争中形成他们的全面的杜会关系和知识能力关系,要在自由、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回归生命的本体,提升人生的品位,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2. 教育内容的“科学化”
  继续教育创新中落实“人本观”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为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化”,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传统的继续教育课程是基于技术理性、符号认知理念基础上的“教学型课程”,忽视实践理性和个体经验的不足,新世纪的继续教育,在课程领域将更加关注“学习者本位课程”的理念和研发,尊重成人的自我导向学习,以“科学化”的方法构建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育过程。
  实现继续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必须结合我国各地的实况有针对地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的设置宜以专业性为主,基础性、文化性为辅,必须重视文化类课程,扩大知识面,博与专有机结合,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教育环节组织方面,则以理解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与培养技能、能力的实践教学相统一。第二,开放的课程体制。教学计划的安排要适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突出教学计划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教学效果的针对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讲究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选用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的教材,做到学以致用与学用结合。
  3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所谓多元化,首先是指办学形式上的多样化,有学校培训,现场培训、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等。其次是选择上体现个性化,即课程、进度、学习方式自主选择,采用学分制。再则是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普遍采用现代化视听设备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既可课堂面授教学,也可异地远程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一是教师的讲课力求少而精,削枝强干,突出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不宜主次不分,旁征博引。二是教师教学中力求富有引导性,知识理论与实践、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员运用知识理论思考、分析实际,从中加深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三是教师教学中贯彻学习方法性,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不仅说明它们的内涵,而且在方法上给学员以启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网络化教学建设。当代科技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实践的面貌,也给年轻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育平台。[6]随着互联网(Internet)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本位教育”逐步走向继续教育实践的前台,推动继续教育由课堂现场走向虚拟现场,由纸笔学习走向在线学习,由单向学习走向互动学习,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继续教育的教学实践形式。这种新的教育和学习形态,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更加符合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
  4.办学体制的“开放化”
  继续教育创新的“人本观”需要开放的办学体制。具体表现为:第一,改革入学方式,放宽入学条件。成人继续教育面宽、量大、时间长,拟参加学习的人员具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环境,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单纯地以一种全国统一考试的方法取得上学通行证,显然不能反映成人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应按照成人学生的年龄、行业和学科门类分别制定不同的考试方法及入学标准,增加实际工作绩效的考查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测试,打破时空限制,宽进严出,适应成人学生多元化的特性与需求。第二,在办学模式方面,要拓宽成人高等学校的功能,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质量。根据社会需要,调整院系结构和专业结构,在专业设置上应突破传统教育的静态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动态系统。第三,建立弹性学制。成人学生的学籍管理应该有利于成人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应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和所需内容,建立弹性学制,包括时间弹性和课程弹性,即在时间上放宽期限,只要求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门类以及学分即可;在课程选择上不宜过度强求,要由成人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与任课教师、学科专家在专业学科内选择,增加课程选择的弹性。
  继续教育的开放化并不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继续教育应改革传统成教“普教化”倾向模式,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智能的创造性人才为目标,以充分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及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质量改革, 逐步塑造个性、特色,将生源竞争上升到培养学生特色的品牌竞争,从而获得持续发展。
  5.教学管理的“人性化”
  应该明确,继续教育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是一般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应该以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作为继续教育管理的根本精神,以人为本也必然成为成人教育管理思维的人文精神基调。继续教育管理关系是一种平等、自由、互动、和谐的人性化的关系状态。
  教学管理的人性化要求继续教育走向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育过程,以学习活动为中心,重建教师、学习者和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让教师的学习咨询者、学习资源开发者、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角色进一步凸现出来,同时让成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更好地得到维护,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继续教育过程也成为一个个微型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过程。[7]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与学员的关系既是师生关系,又应是朋友关系,教师要根据学员的需求和特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员健康成长。要讲求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员和处理问题时,要实事求是,分析中肯,恰当评价,结论合理。 总之,“人性化”的继续教育应当发挥出“加速器”和“转换器”的作用,为个体的工作能力提升服务,为个体转换工作岗位服务,提供关于职业生涯和职业转换的知识,并在教育中提供积极的生涯指导。
  
  三、结语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体的终身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和整合。继续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以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综合起来说,继续教育创新的“人本观”就是以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以平等、互动、自由、和谐的主客体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改革和创新继续教育理念来适应社会、政治、文化急剧变革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继续教育的“人本观”要求我们破除旧观念,参照发达国家发展继续教育的经验,形成既具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又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特点的成人教育新理念,遵循以人为本,面向市场、立足服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实现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完成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国能:《树立科学人才观,完善继续教育保证体系建设》,《继续教育》,2006年第3期。
  [2]于 莉:《成人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动关系论析》,《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3]施亚贤:《发展成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30期。
  [4]邓念常:《简论继续教育的“五性”》,《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21期。
  [5]李远芳:《当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挑战》,《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第4期。
  [6]郑志宏,徐莎莎:《现代科技进步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继续教育》,2006年第1期。
  [7]李远芳:《当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挑战》,《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第4期。
  
  此文获湖南农业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为《WTO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为08QN5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作者提出了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经典的“表演”。作者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看学生怎么学的,而不是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否则,不论教学过程如何完美流畅,都不是一堂真正的课,更不是一堂真正的成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设计;完美    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陪同英美教育专家到北京某校听课,整堂课下来,教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漂亮,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课堂有问有答,学生积
期刊
摘 要:本文着眼于中专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这一问题,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刻的思考后,详细地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引发各大、中院校的扩招,很多初中学生都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以期考入大学。其中就包括那些学习成绩能够达到中等水平的学生。好学生可以考入重点本科院校,就是那些成绩稍差的也可以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深入分析西部边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去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于混合式教学,提出了一个比较适合西部边疆高校实际情况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混合式教学;西部边疆高校;培训模式    开展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师提高教师素质,改善高校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某高职学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比较正确地认识,认为自身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合理,需要老师进行因势利导,帮助提高策略,促进英语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观念;学习策略    1引言    与母语习得不同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
期刊
摘 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教育的方向、内容、方法等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毋庸置疑,清醒地认识现实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求实、创新、主动地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自身生存和出路的必然选择,也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求实、创新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求新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期刊
摘 要:当前,湖南的水果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但在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却出现了国际市场开拓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水果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湖南水果产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如何提升湖南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湖南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湖南水果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并提出了通过提高果品从业者的素质、优化果品种植结构、实施品牌经
期刊
摘 要: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作品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本文旨在介绍隐喻的基本概念,并试着以俄罗斯文学作品为语料对隐喻的修辞功能、文化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隐喻;修辞;文化;认知;功能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 1936:98
期刊
摘 要:中学化学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素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材,揭示化学现象的实质,阐述化学知识的内在辨证关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学化学;哲学思想;培养策略    哲学是打开人类智慧宝库、揭示宇宙自然奥秘
期刊
摘 要: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和层出不穷地金融创新,金融企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金融学专业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为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注重教材选择与建设,结合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改革
期刊
摘 要: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趣味的教育和人格的教育。它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特点。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大学的审美教育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新,探索一条全新的、高效率的大学审美教育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观念创新;实践探索;案例分析    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趣味的教育和人格的教育。它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