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电类”(电气信息类)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市场原则、互利原则、共建原则和共享原则为指导,实现了校企的长效合作和基地的长期发展;在建设内容上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学分置换、服务外包是“大电类”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特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电类;培养模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44-04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1,2]是实现高校教育思想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借助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联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人才。
淮海工学院是一所区域特色明显且注重实践应用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既定的目标。目前,我校电子工程学院正在进行电气信息类大类(简称“大电类”)专业的改革和建设,积极围绕社会需求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努力构建以核心专业为主线,以不同专业方向实践能力训练为内涵,以“教、学、训”三结合为手段,构建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还是“大电类”的培养目标,抑或是社会对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都决定着实践教学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尤其是与社会需求挂钩、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市场原则
面向市场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培养与市场接轨的人才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养“能力强,上手快,会创新”的人才可以大大缩短从高校学习环境到企业工作环境的转变时间,为用人单位节省了再培养的成本和时间。我校“大电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单位一般选择在行业领域中具有标杆实力或能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的大中小型企业,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性,例如,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暨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正融科技有限公司、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卓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已经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互利原则
“互利、双赢”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储备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而高校又是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企业具有知识、技能的应用环境,但渴求人才;高校拥有人才,却缺乏相应的职业锻炼条件。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便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甚至可以借助该平台带动校企的全面合作,包括建设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企业转化高校现有的科技成果;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将高校优势科技资源系统地注入产业的发展中,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等,最终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校企联盟。
(三)共建原则
合作共建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定向人才,从现实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承建和管理实践基地。加强校企联盟建设,采取共建方式开展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建设集认识、实验、实训、应用研发于一体的水平先进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尽量避免单一的或形式上的合作,例如企业仅仅作为认知实习的场所,或是只有流于形式的挂牌而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合作。
(四)共享原则
平台共享是实现校外实践基地利用率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淮海工学院“大电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其培养方案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既整合了共性,又体现了个性。与此同时,每家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往往会涉及多个相关专业,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专业的。因此,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通常会出现几个专业和企业共建的情况,例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专业同时和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和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做到了硬件条件多专业共享,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教师资源的共享。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我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定位,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符合定位的专业培养体系。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采取入企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合作办学、合作办班等方式进行。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主线,以专业能力训练为中心,以“教、学、训”三者结合为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考虑到合作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际空间的距离,学校在与企业共同协商的基础上,构建了有针对性、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诸如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距离我校太远,不适合整个专业集中去实习,因此采取了企业提供需求人数,学校安排学生去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并制定相应的学分置换[3]条例;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与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共建了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整个通信专业的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便由学校和企业协作实施;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暨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了联合办学的方式,实施嵌入式人才培养[4]计划,不仅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而且企业通过向学校派遣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将部分功能内化到校内实现。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效
1.淮海工学院“大电类”专业已与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卓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共建了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有18家企业同时与两个或以上的专业进行了合作,充分展现了实践基地的共享理念。
2.近两年来,除了基本的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合作企业参与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达到了20余项,特别是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后每年拟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企合作基金项目10项,投入经费10万元。两年来,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近150人次。校企合作已经进入全面而稳定的状态。
3.为了实现校企的深入合作和保障提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电子工程学院出台了《电子工程学院实习实训学分置换方案》,根据该方案和《校企培养计划协议》,选拔我院符合条件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企业与学院共同商定实习项目的设置和内容以及成绩认定标准。2015年,“大电类”专业有15名学生进行了学分置换,企业反馈良好。
4.“大电类”下的通信工程专业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与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暨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将13门课程特别是工程实践要求高、技术更新快的课程委托给企业代为实施,充分发挥企业硬件资源和技术的优势。
5.借助于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大电类”入企经历有半年以上的教师人数达到了电子工程学院教师总人数的30%,占一线教师总人数的42%,并还在稳步的增长。已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人数为15人,占学院教师总人数的22%,占一线教师总人数的28%。
四、结语
“大电类”培养模式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本着培养创新型工程实践人才的目的,从建设原则上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从内容上建立了较全面的合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地的效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旭.深化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9-61.
[2] 郑晓强,姜斌远.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J].市场论坛,2015(10):42-44.
[3] 刘亚雷,徐国旭,马越,等.关于高等学校学分置换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36):218-219.
[4] 李顺才,邢邦圣,刘福义. 高校工科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1-53.
[5] 王小平.基于CDIO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204-205.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大电类;培养模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44-04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1,2]是实现高校教育思想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借助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联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人才。
淮海工学院是一所区域特色明显且注重实践应用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既定的目标。目前,我校电子工程学院正在进行电气信息类大类(简称“大电类”)专业的改革和建设,积极围绕社会需求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努力构建以核心专业为主线,以不同专业方向实践能力训练为内涵,以“教、学、训”三结合为手段,构建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还是“大电类”的培养目标,抑或是社会对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都决定着实践教学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尤其是与社会需求挂钩、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市场原则
面向市场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培养与市场接轨的人才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养“能力强,上手快,会创新”的人才可以大大缩短从高校学习环境到企业工作环境的转变时间,为用人单位节省了再培养的成本和时间。我校“大电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单位一般选择在行业领域中具有标杆实力或能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的大中小型企业,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性,例如,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暨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正融科技有限公司、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卓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已经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互利原则
“互利、双赢”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储备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而高校又是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企业具有知识、技能的应用环境,但渴求人才;高校拥有人才,却缺乏相应的职业锻炼条件。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便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甚至可以借助该平台带动校企的全面合作,包括建设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企业转化高校现有的科技成果;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将高校优势科技资源系统地注入产业的发展中,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等,最终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校企联盟。
(三)共建原则
合作共建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定向人才,从现实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承建和管理实践基地。加强校企联盟建设,采取共建方式开展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建设集认识、实验、实训、应用研发于一体的水平先进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尽量避免单一的或形式上的合作,例如企业仅仅作为认知实习的场所,或是只有流于形式的挂牌而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合作。
(四)共享原则
平台共享是实现校外实践基地利用率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淮海工学院“大电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其培养方案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既整合了共性,又体现了个性。与此同时,每家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往往会涉及多个相关专业,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专业的。因此,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通常会出现几个专业和企业共建的情况,例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专业同时和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和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做到了硬件条件多专业共享,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教师资源的共享。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我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定位,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符合定位的专业培养体系。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采取入企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合作办学、合作办班等方式进行。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主线,以专业能力训练为中心,以“教、学、训”三者结合为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考虑到合作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际空间的距离,学校在与企业共同协商的基础上,构建了有针对性、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诸如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距离我校太远,不适合整个专业集中去实习,因此采取了企业提供需求人数,学校安排学生去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并制定相应的学分置换[3]条例;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与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共建了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整个通信专业的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便由学校和企业协作实施;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暨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了联合办学的方式,实施嵌入式人才培养[4]计划,不仅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而且企业通过向学校派遣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将部分功能内化到校内实现。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效
1.淮海工学院“大电类”专业已与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卓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共建了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有18家企业同时与两个或以上的专业进行了合作,充分展现了实践基地的共享理念。
2.近两年来,除了基本的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合作企业参与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达到了20余项,特别是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后每年拟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企合作基金项目10项,投入经费10万元。两年来,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近150人次。校企合作已经进入全面而稳定的状态。
3.为了实现校企的深入合作和保障提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电子工程学院出台了《电子工程学院实习实训学分置换方案》,根据该方案和《校企培养计划协议》,选拔我院符合条件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企业与学院共同商定实习项目的设置和内容以及成绩认定标准。2015年,“大电类”专业有15名学生进行了学分置换,企业反馈良好。
4.“大电类”下的通信工程专业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与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暨太仓市中兴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将13门课程特别是工程实践要求高、技术更新快的课程委托给企业代为实施,充分发挥企业硬件资源和技术的优势。
5.借助于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大电类”入企经历有半年以上的教师人数达到了电子工程学院教师总人数的30%,占一线教师总人数的42%,并还在稳步的增长。已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人数为15人,占学院教师总人数的22%,占一线教师总人数的28%。
四、结语
“大电类”培养模式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本着培养创新型工程实践人才的目的,从建设原则上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从内容上建立了较全面的合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地的效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旭.深化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9-61.
[2] 郑晓强,姜斌远.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J].市场论坛,2015(10):42-44.
[3] 刘亚雷,徐国旭,马越,等.关于高等学校学分置换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36):218-219.
[4] 李顺才,邢邦圣,刘福义. 高校工科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1-53.
[5] 王小平.基于CDIO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204-205.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