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帮教育”理念下的德育探索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是一种文化寻找的过程。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从文化和管理角度寻找本校的教育语言。2014年学校首倡“帮教育”,即教育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教育是一种帮助。我校从养成教育、情感教育、集体教育和理想教育等四个层面,注重环境熏陶、活动生成和典型引路,强调德育中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教育方式的无痕性、学习过程的随机性,在倡导与禁止、民主与尊重、理解与对话、关爱与严格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开发课程,践行养成教育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的确是一种影响人终身发展的持久力量,因此养成教育也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践行养成教育,我校开发出“阳光大课间”“文明餐桌”“路队行吟”和“完美教室”四大课程,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
  “阳光大课间”,是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上的一堂课。宏亮的口号、整齐的队伍和步伐,体现的是高昂的斗志、集体的精神;严的要求和高的标准,显示的是青春的信念、信心和勇气,还有同学们青春梦想的力量和敢于直面未来的期盼。
  食为天、礼为先的“文明餐桌”一课,是培养师生就餐礼仪的大课堂。在师生共用的食堂中,教师无疑是养成教育的移动范本,以有序排队、文明用餐、光盘行动、餐盘回收等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文明用餐,形成养成教育的示范效应,帮助学生培养自觉文明的就餐意识和行为,让学生从中学会遵守秩序、学会节约、理解集体意义,更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路队行吟”是一堂在归家途中的诵读课。路队放学和吟诵经典相结合,使学生时刻不忘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完美教室”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堂德育课。杜威曾提到,“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学校通过教室的布置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心灵交流与文化共建,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创意深度融合。
  我校将养成教育作为育人起点,以“阳光大课间”“文明餐桌”“路队行吟”和“完美教室”四大课程培养学生行为、思维等习惯,使之在互助中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以此形成良性的互助影响圈,最终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二、开展活动,践行情感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内因。我校大力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和契机,鼓励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并以“少年中国说”“美德少年”“春之声合唱节”“红色经典演讲”等活动展开情感教育,让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触及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在我校“少年中国说”的讲坛上,同学们从小组说到班级、从班级说到年级、从年级说到学校,甚至从学校说到央广网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的大舞台。学生们在演说中一步步挖掘、丰富、升华个人情感,也在指导老师与评委老师的指点中实现情感的多向互动,更在个人言语的表达上实现与全体师生内心情感的汇流。
  “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基于全校师生长期瞩目与考察,以德行为最高衡量标准,最终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美德少年,每一位参选者均需如实讲述个人道德品质在日常行为中的体现,那些振奋人心的“奋斗史”、默默无闻的“奉献史”、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感人泪下的“亲情史”,无不激起全体师生的情感共振。
  “春之声合唱节”等文娱活动汇聚学生、家长、教师之力,为孩子们营造积极活跃的情感氛围,让孩子、父母与教师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共同陶冶情操。
  “红色经典演讲”等活动的开展,旨在让教师保持对传统革命精神及民族文化的自省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传承革命文化并勇担时代重任,在共读与品评中促进师生对民族文化情感的交流与深化,从而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与师生情谊。
  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使情感教育的良好效果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中得以达成,并内化为完善的人格与健全的个性。同时这些活动也让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帮助。
  三、研磨班会,践行集体教育
  优秀的集体是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最佳空间,而集体教育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重要推动力。我校将主题班会作为践行集体教育的良好平台,将班会课程与“相约星期一”班主任论坛相结合,分别从班级管理、设计班会课、班会课的呈现及评价、班会课的育人功能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课程进行研讨,引导班主任精研、精磨班会课,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助。
  教师合力根据学校所处环境、学生家庭背景和心理思想状况,分年级、分楼层组建楼层班会研讨小组,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班会课校本教材,通过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班会主题,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个人的独特价值,体验个人成长对集体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设计班会课,力求创新班会形式,让学生成为班会活动的主体,即主动分析、提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分类,以小组形式“集众智,合众力”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互助合作意识,从而推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将家长请进班会课程,以微报告形式实现学习方法指导、趣味主题演讲、生活智慧分享等,增强亲子间的交流,实现亲子互助。潜心致力于班会研讨与开发,意在打通师师互助、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脉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自我发展。
  我校定期召开全校及各年级班会主题研讨会议,确定各年级班会系列主题,以校级、年级及班级公开课、示范课、常规课等形式呈现班会,并以个人点评、小组互评、组长总评的形式结合班情、学生表现及课堂效果对班会课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总结得失,互促共进,进一步追求更好的集体教育功效。
  以班会课的育人功能为主题开展班主任论坛,将集体教育作为班会课的常规内容,课中以组内合作等多种小型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崇高的集体观念,提升学生在文化建设、卫生评比等班级事务中的集体荣誉感和实际践行能力,让集体教育渗透于每一位孩子的言行举止之中。
  我校通过班会课程的开展,引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实现主题班会的校本性,创设班主任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平台,形成班会课程文化。
  四、重视仪式,践行理想教育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一语点明了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理想就是人类进行自我教育的最高艺术,是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我校尤其注重小升初学生的理想启蒙,以“毕业典礼”“相约20年”等活动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志向,展望未来,追求理想。
  “毕业典礼”是对学生三年理想实现后的见证,更是对学生未来理想的祝福与展望。我校全体师生和家长都到场参加这一盛大庆典,现场向毕业生赠送的精美纪念册《木槿花开》,它记录着每一位同学在校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见证同学们与教师一起共同成长的时光,那段奋斗岁月是孩子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基石。学生的求学之梦与教师的育人之梦互助互成、相得益彰。
  “相约20年”则凝聚了我校对人才的长久期望,更是对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持久砥砺,让他们在前进道路上时刻思考将以何种姿态重返校园,时刻不忘梦想的方向,时刻不忘人生的目标。学生在追梦途中开启一次又一次的远行,但终究不能忘却梦想开始的地方;教师在育人路上书写一页又一页的篇章,却始终不忘飞归的学子。再相聚的邀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延伸,这种延伸既是受教的延伸,亦是施教的延伸,是一種对于理想的互助延伸。
  在“互联网 ”时代,我校继续寻找育人新路径,丰富德育内涵,去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去寻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方力量,去打造更为广阔的互助德育空间,让互助成为一种看得见的生长力量。
  【刘姜涛,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一级教师;张丹,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读者热线:010-62003451
其他文献
我們要关注学生的真思考、真表达、真进步。真思考是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的过程,真表达是学生实现从学习的内化向能力的外显的主要环节,而真进步就是前两者的结合和升华。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明确自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将按照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执行。这意味着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标志的课程发展新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作为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劳动的机会较少,自理能力较差。为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开发了“饮食文化进校园”课程,构建了“以食启智,以食育人”为特色的德育体系,涵盖了劳动教育、饮食文化、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会烹饪生存技能,浸润烹饪文化,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一、课程设计  1.设计背景  《史记》
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形成服务观念一产生服务意识一培养服务能力一形成服务行为,这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载体。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过多地关注与保护使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服务,鲜有服务他人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小干部摆出一副官架子,缺乏服务意识和同理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库车县阳明小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是一所由宁波市援建的“交钥匙”工程。学校以“阳明”命名,
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師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为人师者,“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教师身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一言一行关乎学生成长,更关乎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同时要求“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持续深入推进幸福德育工程,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狠抓教育质量生命线。“多年以来,东湖高新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幸福德育主题,扎实开展各项德育工作,不断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路径,增强德育合力,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全区中小学生幸福成长。”东湖高新区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这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更应该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紧密结合。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这决定了道德教育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课
2012年4月10日,一场以“珍爱生命,和谐共处”为主题的情感训练活动在泸州市江阳区梓橦路学校隆重举行。一大早,初一年级的400名学生就集合在学校操场,在“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专家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情感训练的每一个活动项目中,通过军训中的八面转法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是由泸州市江阳区教育局、共青团江阳区委及区少工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德
师生所共在的、共有的这个公共话语空间并非部分人交流思想和表达观点的封闭场所,而是一种开放的、公开的社交场所,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均可对他们所关心的公共教育问题表现自己的异议,进行充分而自由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最基础、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要素中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自有人类,便有教育。教育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以育人为己任。师生关系是影响
网络培训成为线下培训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在学校、家庭之间架起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  家庭教育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还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1]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然而,目前很多家长学校的建设停留在初级阶段,家长学校机制不完善,家长入学率低,办学质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