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我就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感兴趣。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推荐图书时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3)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树立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的某一位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了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待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来,劲头十足地朗读。这位校长给学生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就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二、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哪吒闹海》就可指导学生读《封神演义》,学了《牛郎织女》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教了《自相矛盾》,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小草与大树》,就推荐夏洛蒂的《简·爱》。从课内精读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并且加深了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求是明确的,方法是生动活泼的。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当然,并不是每本课外阅读书都需要这样详细指导,因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不仅应要求每次阅读保证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应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阔眼界。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1)运用精读法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技巧等。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如在学习《爱之链》一文时,我注意让学生通过主人公乔伊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了解他的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一方法后,便要求他们活学活用,自读类似课文,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浏览法或跳读法。即对所读的课文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甚至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只了解内容大意,寻找作者的观点。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3)强调摘录法,重视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时做好摘录,是指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方法。学生做摘录之时,必定经过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这些知识容易被学生内化吸收。诚然,课外阅读摘录要有一定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指导,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奇闻轶事等摘录下来。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自主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它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郭爱德,河南林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乡镇中心学校校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等职务,获得河南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现任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借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力推动了本校及河南省林州市的语文阅读教学。  “好校长是‘做’出来的,不是‘当’出来的。”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申华老师这样评价他们的校长——郭爱德。因为,身材不算高大却又极
期刊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是教师用智慧化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点化学生的语言悟性,唤醒学生的灵性,而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这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智慧化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思维的火源,是引导学生前进的纤绳。教师的智慧理答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何谓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
期刊
经典回放  师:今天我们准备上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篇文章是我从课外选来的。我先问问同学们,你们课外看不看小说?看过小说的同学请举手。(看学生的反应)看来很多同学都看过小说。(问一个学生)你看的什么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①  ……  师:你们听说过微型小说吗?(部分学生:听说过)今天我选的是一篇微型小说,它又称小小说。这种小说在现在的杂志上,比方说《知音》啊,《读者》啊,几乎每期都
期刊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是指针对相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来进行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已经成为一般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探究“同课异构”的教研价值自然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课题。  一、一次“同课同构”教研活动的启发  为探讨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在我
期刊
2016年6月12-13日,为期两天的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东北区)暨沈阳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大会”在历史悠久的古城盛京——沈阳市隆重召开,来自辽宁、黑龙江、河北、陕西、山东省等各地的语文教育同人们同聚沈阳市第五中学。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黎青山副院长,新学校(北京)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陆世德局长、陈文局长,辽宁省小语会
期刊
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一文很难上,文章结构行云流水而又滉漾潆洄,文理清新质朴而又静虚深远,对初一学生而言,要读通读懂这篇散文确实有一定难度,甚至有老师埋怨说这篇文章我自己都读不太懂,怎么去教学生?  静心阅读《月迹》,不难发现,无论文章结构、语言还是主旨思想,都能很明显地显出作者的细心雕琢之处。月行之迹与孩童成长之迹双轨明暗交互推进的叙述结构、立体鲜活而极富动感的画面美感、活泼而极富想象力的儿童化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教学如虎添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再现文本,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特殊的葬礼》时,学生根本没看到过赛特凯达斯瀑布,对此非常的陌生,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赛特凯达斯瀑布的葬礼。”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把
期刊
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老师的指导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必须紧扣课程标准,以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任务的阅读。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侧重谈谈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做法。  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  该单元集中学习人物,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教材共有五
期刊
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课堂上,只有在教师张弛有度的点拨和调控中,学生的探究才会围绕文本而又丰富文本,在探究和交流中,学生的语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才能协调发展。  【我的课堂】  师:春笋娃娃醒来了!它们从地里冒出来后,会看到些什么呢?  生:它会看到春笋妈妈就在它身边对它笑。  生:它会看到大树、小草,还会看见小燕子在对它笑。  师:为什么它会看见小燕子呢?  生:因为春天来了,小
期刊
“意象”一词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古代文学审美的重要艺术标准。意象由两个方面组成,即意和象。前者指客观世界的物象,后者指主观世界的心灵。当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猝然遇合,诗人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转化成文字,也便成了诗。因此,读诗绕不开“意象”二字。正如陈良运先生所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布局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情态与形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