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准确把握诗词之“景”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a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一类题型即情景关系题,可谓占有诗歌题半壁江山。在平时考试中,我们发现诗歌得分率较其他题型偏低。一方面有古文诗歌理解难度因素。另一方面,不少同学对诗歌中的“景”常常把握不准,而“景”是通向“情”的必经之路,“景”不准则是方向错误。那么在考场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快速准确把握诗词之“景”呢?下面结合例题一起来探讨解决方法。
  从文本来看,我们知道诗歌的画面景象是由具体的意象构成的。所以,不如化大为小,我们先从最小的元素——意象着手。
  “意象”两字,拆字析之,意乃作者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象乃作品所咏之客观事物。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则称为意境。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意乃人为,物、境本无意。王国维也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
  从诗歌的意象人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一、识记意象本义
  首先,典型意象代表特定含义,寄托特定情感。随着历史变迁,相同诗词义叠加,意象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意义。我们在古诗鉴赏备考中,应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杨柳有离别、留恋、伤感,或突出春天美好的含义;梧桐常用来写凄凉悲伤的景象;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丁香,指愁思或情结等等。如下例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借“杜宇”的典故,表达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富有艺术感染力。
  本题表面上是在考查典故手法,实际也是考查对意象的了解程度。我们知道,与杜鹃鸟相关的有一神话故事: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人们从杜鹃嘴角的红色联想到“杜鹃啼血”,从杜鹃的叫声联想到“何不归去”。古诗中的杜鹃含义已经固化,往往与凄凉、哀伤思归联系在一起。
  其次,在意象理解记忆过程中,我们应追求意象的细化。一个意象可能有多重含义,如月常含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幽静、美好等含义。大类意象下常有不同意象的区别。如鸟类中,喜鹊报喜,而杜鹃则是凄凉、哀伤、思归之意;鸿雁有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后多指代书信;鸳鸯,常指恩爱的夫妇等。
  最后,诗人在诗歌创作时,既可用意象约定俗成的意义,也可以自己创新用法,甚至反用意象。如下例题:
  龙阳县歌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用鹧鸪绕篱笆和橘柚垂芳,描摹了龙阳当地充满生机而又美丽的乡村风光;②动静结合,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安宁祥和。③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从诗歌意象及表现方法人手。在意象方面通过对“鹧鸪”“橘柚”的描写突出了龙阳的美丽、充满生气的乡村风光。其中,鹧鸪就是意象反用。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而本诗则是描绘鹧鸪惊鸣,在篱落见环绕,是一种生机动态的画面,没有强调其哀怆的叫声,并且结合“橘柚”等意象特征,得出整首诗是描绘了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与鹧鸪本义可说是全然相反。
  二、关注搭配意象的修饰语,包括意象前的形容词和意象后的动词、副词等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意象前的形容词万层、漫、百是大数值的虚数,夸张的意味明显,可概括出诗歌场面宏大、壮观,诗人情感慷慨激昂。意象后的红和碧是鲜明的颜色对比,且副词遍和碧透渲染颜色面积大、色度对比纯粹,同样能通过关注意象搭配的修饰语,感受到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如下例题:
  广陵茱萸湾晚泊
  贺铸
  冷云抛雪未成花,过埭东风冻著沙。
  荻浦渔归初下雁,枫桥市散祗啼鸦。
  旧闻南国饶春事,行见东风换物华。
  老病心情亦何有,药囊诗卷是生涯。
  请赏析本诗前两联在写景方面的特色。
  参考答案:①选取典型景物。如“冷云’“雪”“东风”“埭”“沙”“荻浦”“下雁”“啼鸦”等,写出了环境的凄冷。②自然环境与人的活动有机统一。“渔归”“市散”写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描写浑然一体,相互衬托。③视听结合。“啼鸦”写听觉,其余为视觉,写景富有画面感。④运用拟人手法。“冷云抛雪”赋予“东风”“云’以人的色彩,写景生动,富有表现力。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要求分析诗句写景方面的特色。解答此题可以从意象选取、写景角度(人文景物、自然景物、各种感官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概括分析。本诗中有首联和颔联写景,景物是冷清、萧索的,景中寓情,暗含了诗人的伤感之情。诗歌首联和颔联都是写景。不同的是,首联写自然景物,颔联写人文景物。从所选意象看,“冷云”“雪”“东风”“埭”“沙”“获浦”“下雁”“啼鸦”等,写出了环境的凄冷。“渔归”“市散”写人的活动,自然环境与人的活动有机统一,相互衬托。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冷意,基调上也是凄凉的。   另外,还需关注动词,即关注意象的状态,首先看意象动静态,诗歌画面的动静之态。其次进一步考查与意象搭配的动词动作性强弱,由此判断诗人的情感强烈与否。一般来说,动作性强,诗歌画面更有张力,诗人情感更强烈,反之则情感较弱。如上文诗中“鹰击长空”画面,雄鹰在蓝天翱翔好似击破长空一样,一个“击”字可见速度之快,爆发力之强,由物及人,可看出诗人内心锐意进取、拼搏奋进的精神。
  三、寻找不同意象的共同点
  有时诗歌中会出现多个意象,称为意象群。有些意象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很容易推导出诗人的情感状态。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描写枯藤、老树、古道、瘦马等意象,展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意象都有悲凉凄冷的色调,表达出游子的彷徨悲伤之情,读者读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下例题: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参考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而有些意象却不具有明显的意象特征,那么只能通过与意象搭配的修饰词来寻找共同点。又如《沁园春·长沙》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山、林、江是比较普通广泛的意象,不具有共性,难以直接找准景的特点,这时必须要看三者修饰词的共性,找出诗歌画面的整体特征。我们看到,遍、尽、透都是一种极致性的副词,诗人眼中的世界是极致的、纯粹的、透彻的,诗人拥有极强的浪漫主义情怀,由此不难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慷慨激昂。
  实际上,找出意象共同点,已经进入意境感悟的范畴了。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例如陶渊明、王维等是田园山水诗人,他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如下例题:
  幽居初夏(其一)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作者怎样突出表现居处之幽?请从意象和表现手法加以简析。(3分)
  参考答案:①以幽静之景写幽。诗人以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诗人下鹭鸣蛙来反衬环境之清幽。(意思对即可)
  (2)前两联描写的景物构成了什么意境?参考答案:首句笔力开张,勾勒环境,山光水色中透出幽味。第二句写小路横斜,四周绿荫环绕,便是诗人幽居之所。颈联首先表现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环境的清幽。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其次写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这是以静衬动,渲染幽静的侧笔。
  本题(1)问考查意象的共同点,不过题目已经将难度降低,直接说明了共同点是“幽”,這时只要将有幽静意味的意象找出整合即可。(2)问虽是意境题,但是难度不低,文中并没有直接的意象修饰语,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意象的共同点是幽静,得出意境是幽静。(1)(2)两问实际上殊途同归,都要寻找意象共同点。
  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要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上去把握诗的意境美。欣赏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有限的景物描写中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如此,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解诗答题。
  四、眼前有画,心中生情
  诗歌的“景”比起单独关注意象,更重要的是要有整体观念,这其中涉及一个大脑思维过程,即想象。做题时一定要张开想象的翅膀,甚至可以动用绘画方式。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画出诗歌画面的简笔画,按照诗人的描绘整体感受诗歌的画面氛围,而不是机械地抓住意象或个别词,否则容易因小失大。眼前有画才是把握诗歌之“景”放之四海皆准的根本解决途径。因为,只有眼前有画,才能真正感同身受,进人诗歌情境,由此准确把握诗歌的“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的景和情无法分割。比如杜甫精于景物描写,其景语可分为八种类型:壮阔之景、细微之景、动荡之景、静谧之景、平和之景、险怪之景、明丽之景、幽暗之景。杜甫在《登高》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木叶萧萧地飘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韶华易逝,平添乡愁。“不尽长江滚滚来”,望不到尽头的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让人联想到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地统一起来。如下例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乡愁。
  具体而言,有时诗词之“景”是活动景象,我们答题时只有意随景动,运用想象眼前勾勒画面,才能找到动静结合的答题点。如下例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1)①动静结合:’乱”,风起云涌;“浪卷”,波浪滔天,为动景。明月朗照、北斗横斜为静景。②视听结合: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俯瞰波涛汹涌,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描写空茫凄凉、动荡不宁之景,烘托诗人忧伤不安的心情。
  (2)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应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先找出所写的景并明确景物的特点,然后根据平时学习的积累,判断出诗歌运用的写景手法,最后分析出艺术效果。
  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把握诗歌之“景”,体会诗歌之“情”。但要注意的是,考场诗歌鉴赏不可纯粹分析,而要想象感知,眼前有画才能整体准确把握诗歌之情。在实际操作中,在整体想象感悟的基础上,辅助其他快速把握诗歌之景的方法。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实践(多读、多练)、总结,再加恒心,定能拿下考场高分。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由偏微分方程支配的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中有关应用奇异摄动方法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了渐近分析来自状态方程,或来自性能指标函数,也考虑了状态方程是定义在摄动域
智趣园最近开展了对动物的研究,阿布园长发来微信消息,想请阿能博士帮忙制作一些动物模型。但阿能博士最近正忙于一项神秘的研究,作为智趣园小朋友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小智、小
本文给出三维高速冲击动力有限元滑移面算法。该算法不但能保证单元结点的动量守恒、动量矩守恒,而且由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在处理高速穿、破甲过程中是稳定和有效的。
非牛顿流体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地作为加工的对象。因此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稳定性问题有着重要的生产实际背景。本文选择在聚合物加工时将熔体压入成板口模时形成平面泊肃叶流
美丽的分形是大自然景物的抽象,它无比丰富的细节、绚丽多彩的结构常令我们流连忘返,图1中的科赫(Koch)雪花曲线给我们以美的遐想.分形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中的
期刊
像牛顿、欧拉、高斯等大数学家,他们穷其一生研究数学,做出了很多我们难以企及的数学贡献,甚至推动了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所以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如果你是热爱数
本文从三维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利用几何小参数a=r0/R0摄动展开,得到了任意载荷下,厚环芯的各级近求解方程,它可以分成两组类似平面应变问题和扭转问题的独立方程组,用此方程求得了厚环
伟大的数学家欧拉是不是集邮爱好者,或许已经无法考证.但欧拉买邮票问题却流传了下来.传说欧拉在邮局买了一些邮票,其中2分钱一张的邮票数量是1分钱一张的邮票数量的3/4,5分钱一张
一、了解考点,明确内涵。古人云:“诗言志,歌传情。”诗歌是感情的产物,而感情是诗歌的根本。因此,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诗歌的目的,也是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