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身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项目,对于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不断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在传统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少教多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教师想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优化,首先要从学生入手。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感到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方式的引进,使得教师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合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
   在当前我国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就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根据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学生在参与阅读学习时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构建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能够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为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策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教学计划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性,使得学生自主能动性得以提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对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技巧以及文章架构等进行深入探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个体发展奠定基础[2]。
   二、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白杨礼赞》为例,探究了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给学生多“读”的时间
   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不要将讲解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否则将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低,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敢于从讲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将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感悟[3]。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有关《白杨礼赞》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简单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体会文章题目的含义。随后,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文章的关键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要让学生探究整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感知文章的段落层次。当学生完成上述学习内容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精读、品味课文。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掌握文章知识。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这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活动质量的基础,也是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方法有效运用的前提。
   (二)给学生多“悟”的时间
   针对初中生而言,对其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探究与感悟。
   教师在对学生讲述有关《白楊礼赞》这篇文章时,首先可以根据学情设置三个问题。问题一: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问题二: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写楠木?问题三:白杨树到底有什么象征意义?通过这三个问题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不断探究,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是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能让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的,都可以提出,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层次进行感悟。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白杨礼赞》的第一自然段作用是什么?第二到四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景色与白杨树有什么关联?引导学生不断剖析文章。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足学生阅读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文章内容,进而自主构建知识,对文章进行多感悟,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4]。
   (三)给学生多“体验”的时间
   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阅读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多“读”多“悟”,还要让学生多体验,体验一篇文章的写法、主题的提炼等等。只有让学生多体验,才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这样才能为学生感悟文章奠定基础[5]。例如,在《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中,描述高原景色的片段是为了写白杨树做铺垫,使读者感受到白杨树开拓广阔天地的感觉。如果教师直接揭示这个文章内涵,会使得学生有一种强行解释,强加上的感觉,学生没有体验很难从心底认同作者这一观点。针对该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黄土高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跟随镜头走进辽阔的高原上,真正领悟扑入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这句话。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景,使得学生能够与作者并行,感受高原的辽阔以及白杨树的不平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提高。
   (四)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教师在对阅读教学中应用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手段时,前提是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自主先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时,不仅要重视文章表面内容,更要体会到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尤其是对于文章中生字、生词的解决问题,教师要通过微课、微视频等方式,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学生也可以在课下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深入的对文章知识进行感悟[6]。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问题等方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多感悟、多体验,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层次进行分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个体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腾.“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以《白杨礼赞》阅读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8,000(035):65-65.
   [2]邹新余.“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神州印象,2018,000(005):P.426-426.
   [3]于翠华.文学阅读呼唤思维跃升——以《白杨礼赞》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000(006):14-15.
   [4]张霞.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导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8,464(09):31-33.
   [5]何应吉.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 No.636(16):140 147.
   [6]李继翔.浅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J].赢未来,2018,000(022):1-2.
  凌惜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一、专题小组实践的背景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发现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文言文,它的教与学,此时却有点举步维艰:   1.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学生之间流行三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提起文言文,学生就有一种恐惧心理,故很难主动阅读古典文言作品了,难以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了。主要表现在:   (1)课堂反应:学生在学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
正如杜甫自己所说,“文章憎命达”,苦命、执着而又有才情的诗人方能写出更加感人的诗篇。杜甫就是这样的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儒者。他不光穷而独善其身,穷也兼念天下。他的诗言他的志,他的歌道他的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悲天悯人的情怀,自始至终,在他的作品中汹涌流淌,不因艰难有所更改,不因年迈而有所减少。他对理想的坚守,对家国的情感,成为一道不多见的人文景观,供后人景仰。   杜甫的诗在小学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许多学者对其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多元解读和探讨。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愈加蓬勃以及平权理念的深入传播,《孔雀东南飞》中的女性悲剧得以被挖掘剖析。一般认为,刘兰芝作为悲剧核心人物,集中体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被压抑、被支配的境遇。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首先更深入细致地揭示文本中所隐匿的男权机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统治;其次,反思文本设定的性别偏见;最后,
肖培东师承钱梦龙,是浙江省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在对课堂各方面问题的处理上具有深度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了解、研究他在课堂上对中学生的错误的反馈,有利于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效率,对广大语文教师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文章选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肖培东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中的十二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分别是:《假如我有九条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始得西山宴游记》
万成权(湖北省江陵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今天上午我们听了周艳莲老师执教的“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研讨课《伯牙绝弦》,还有赵倩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黎明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张维银老师执教的《渔歌子·张志和》等古诗词研讨课。我觉得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教学探究行为,“教什
阅读,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学生阅读活动中充当的是引导者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读”,如此,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难以获得阅读体验。相反,在阅读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读者”,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也才能从读中获得体验,读有所获。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改“讲”为“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配合文字、图片以及PPT,以围绕阐述某一知识点、难点或是考点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使其完成自主学习为目的,利用媒体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而开发的一种时长为5-10分钟的网络在线课程。自2011年被引入国内起,微课便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高中语文学科的微课视频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制作让学生愿意主动观看的微课视频呢?笔者认为要以学生为原点开展语文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人们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好主体工作,并随着自身教学经验、方法、策略的丰富与发展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学生及自身有着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教师要强化自身课堂观察能力的提升,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与反思、诊断与改进,进而实现自身教学质量和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成长。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含义及组成要素 
一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   这是问题吗?可是这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偏偏出了問题。第一次备课,任老师提供给我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过程是:1.回顾诗歌发展历程,由五言诗过渡到文学常识;2.文学常识积累;3.诵读感知,步入文本;4.品味诗歌;5.诵读感悟,深入研讨……。应该说这份教学设计任老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开设范围由仅少数班级到全校普及,教学内容由单一日常应用文到涵盖一般、事务、专业等三大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应用文种,开设形式由掺杂在语文教学中到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教学课时也相应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发现,绝大数学生只会写作篇幅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