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专业课程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辨能力是外语类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在场”而非“缺席”的情况下,如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当今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大话题。本文将围绕思辨能力的涵义及核心技能进行阐释,并以英语口译课为例,就口译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口译;思辨能力;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旅游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析》的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外语专业学生的要求日益增高,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性的外语类人才,而非是仅掌握纯外语技能的毕业生。思辨能力作为一种核心竞争能力,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近些年,外语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寻求培养和提高其思辨能力的方法及策略,并将思辨能力的培养逐步纳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方案之中。口译是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的必修课,学生需要在具备一定语言功底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快速地将源语言译成目的语。口译训练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批判及评价能力、解决问题、沟通协调及把握全局的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思辨能力及口译过程的特点,并结合两者的共性来探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课程中培养及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及策略。
  2 思辨能力的概念
  思辨能力或称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1]16。就思辨能力的定义而言,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框架为:《德尔斐报告》(1990)、Anderson, Krathwohl & Bloom的类级模型(1956;2001)、Paul & Elder(2001)的三元框架及文秋芳(2009)的层级结构思辨能力模型。
  《德尔斐报告》指出批判性思维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倾向两个维度[2]11。认知技能包括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自我调整。情感倾向虽不属于认知范畴,但却非常重要。因为人的兴趣、情感、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可以在思辨能力的运用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补偿和促进作用。
  Anderson及Krathwohl(2001)提出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将思辨能力划为6个阶级: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2]11。该类级模型明确提出将创造力作为思辨能力的最高层级,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思辨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Richard Paul 和Lina Elder(2006)提出的批判性思维三元模型包括逻辑要素(思维元素)、智力标准及智力特征。其中,智力标准对思维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强调要“提出重要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测试理据充分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豁达地思考”,“有效地交流”[2]11。
  文秋芳(2008;2009)提出的层级结构思辨能力模型将思辨力细化为两个层次: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3]279。元思辨力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思辨能力包括分析、推理与评价三项核心技能,而孙旻(2014)在其理论研究上将其分解为多个分项技能[4]9。
  根据上述四种模型,我们可以对思辨能力做出以下归纳:思辨能力涉及认知技能和情感倾向两个维度,是分析、推理和评价等综合技能的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口译课程中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
  3.1 思辨力是口译技能的核心
  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个思辨的过程。译者需细听源语的逻辑结构及话语要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身认知系统里的语言符号,并通过笔记表现出来,最后将源语的符号结构自觉忘记,以“释意”为宗旨表达出源语的核心内容[5]28。因此将思辨能力的三项核心技能:分析、推理及评价能力融入口译技能训练中,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教会学习者思考。
  3.2 思辨力是译员素质培养的核心能力
  口译工作是一种现场感极强的工作,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除了自己并无别的求助对象。因此译员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抗压能力,能够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快速灵敏的应对问题,并维持正常的口译活动。结合思辨力情感倾向及智力标准,使学员学会及时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了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在译前做出积极准备,有利于提高学员口译的综合能力。
  3.3 思辨力是口译过程中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口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活动,而且是需要具备文化意识才能完成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员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信息加工,如果译员缺少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中按照母语的思维方式与表达习惯进行语言符号的转码、编码,必然将导致口译过程中的跨文化障碍。跨文化障碍是由思维模式的差异、语义表达的差异及语用规则和非语言交际导致的[6]381。因此,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员积极的思考问题、分析现场的特定语境,从而有效的避免口译中的跨文化障碍。
  4 口译教学中培养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根据前文所讨论的思辨能力的四种理论框架,笔者认为在当今的口译课堂中,学生好奇、信任、开放、灵活、公正等情感傾向的发展已无太多障碍,教师可把重点放在学生认知技能的发展上;口译课堂教学不能把思维能力的训练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等较低层次上,还应融入诸如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等高层及思维训练;口译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思考,还应使学生进行有质量的思考。在此,笔者将从口译教学阶段及口译技能培养这两个方面来谈谈口译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4.1 口译教学阶段
  4.1.1 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应提前制定具体、明确、可量可测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4]9。我们需要人为地将完成某种任务所需要的多种思辨技能进行分解,突出其中主要的一项,并融入到教学目标里去。例如,听译训练时,使学生学会阐释讲话人的观点、分析话语逻辑结构、对比主次观点等,以培养学生阐释、分析、归类等能力;培养学生应对能力时,使学生学会分析突发事件的性质、预测结果、设想多种解决方案并进行自我调节,以培养学生推理及评价能力。
  学生可分组形成“口译工作坊”,以工作坊为单位,进行后续的学习和准备。进行课前准备时,学生应学会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就某一主题,同组同学讨论后分工独立负责查找相关资料、预测内容,最后资源共享。译前准备阶段,学生应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以培养预测、总结归纳等思辨能力,增加跨文化的百科知识储备。虽然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等较低层次的思维能力,但已有分析、应用,甚至创造等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参与。
  4.1.2 课堂教学阶段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例如,在各小组完成译前准备后,可在课上展示准备的内容,并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可在课上营造口译现场仿真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口译教学环境。教师可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定期让学生进行无备演讲,并由小组内的学生担任译员。同时还可以在课上模拟真实的会议、谈判、陪同口译等场景,模拟场景的各个环节由学生自行准备,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搜集素材、整理资料、分析加工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中,可结合Paul & Elder的批判性思维三元模型中智力标准及口译质量标准,对学生的口译实践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自省、自我评价及自我调节。
  4.1.3 课后练习阶段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应学会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并完成“自评报告”,这种反思式的模式能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7]159。学生可按工作坊或以2人为一小组进行口译练习,教师主要是引导和监督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该阶段也是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阶段,包括自我評价、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还可通过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及进行讨论的形式进行全方位不同层次的评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调节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对能力、心理能力及职业素养[8]480。
  4.2 口译技能训练
  口译(本文指交替传译)技能主要包括:听取信息、逻辑分析、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公众演讲、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变技巧及职业精神[9]7。笔者将从语言能力训练、笔记技巧训练这两方面来探讨将思辨能力融入口译技能训练的方法。
  4.2.1 语言能力训练
  此处的语言能力训练指听取信息、逻辑分析、口译记忆、公众演讲及话语分析。口译理解是包含听取信息、理解会意和逻辑分析在内的快速而复杂的过程。该过程中,译员不仅要听懂源语所承载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信息的逻辑层次和关系,将信息的全貌和细节有机地梳理整合其起来。因此在理解源语,进行复述和概述练习时,不应拘泥于源语的遣词造句,而应关注整段话的逻辑关系,抓住主干信息。
  逻辑分析是指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将信息一层一层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源语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应拘泥于源语的语序和结构。横向分析则要求学员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分析要求学员在听取信息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收听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口译情境和讲话人背景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9]18。
  记忆训练主要针对短时记忆,实践证明,对信息进行逻辑化和视觉化训练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记忆力训练的同时,还应关注思辨情感倾向这一维度,因为译员的高压力是造成短时记忆困难的一大问题。因此,应培养学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克服紧张情绪、排除干扰,使记忆力能够正常发挥。让学生多上台做复述练习、口译练习,多进行公众演讲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演讲技巧训练应注重学员的表述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述和体态表述两个方面。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贯穿思辨能力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的培养,使学员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角色,进行自我调节,并经常保持博闻状态。
  4.2.2 口译笔记技巧训练
  口译笔记不是将讲话者的话语用另一种符号字对字地呈现出来,而且通过脑海里的逻辑分析,将讲话者发言的逻辑结构及整体框架体现出来,是意群的浓缩[10]195。因此,笔记的练习应该在加强学员对信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中英文语言结构的不同,笔者在此提出两点建议供学员在笔记练习中进行参考。
  英译汉的笔记里,建议使用括号来提示话语里的介词及定语从句等非主干成分。中文习惯于先表达次要信息,再阐述主要观点,而英文是相反的。因此,用括号来提示非主干信息,在翻译时,可先译括号里的非主干信息,这样更符合中文的语言表达顺序。
  例如,“It is true that the state of our planet today is a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that began generations ago in developed countries.” 这句话的笔记(图1)里,应首先处理第一个意群括號里的信息,第二个意群里的括号应由后往前处理,最后再表达讲话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更符合汉语的逻辑。因此,根据该笔记我们可译为“我们地球的现状是发达国家几百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结果,这是真的。”再例如,“The conference which is hosted by the U.S.A government will be held in L.A on 2012. 9.30.”笔记(图2)里,根据优先处理括号里信息的原则,该句话可译为“由美国政府主办的这次会议将于2012.9.30在L.A举行。”   汉译英中应培养学员听取源语主干信息的习惯,并在笔记里将核心信息向左记,翻译时核心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并从此起句子。汉语的核心信息往往是“的”之后的信息。例如,“安全、健康、多产的海洋是人类福祉、經济保障、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根据笔记(图3),该句话可译为“An ocean that is safe, healthy and productive is integral to humans’ well-being, economic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笔记主要体现讲话者的逻辑结构及语言的整体框架,在练习笔记的过程中,学员应学会思考,对比中英文语言结构的不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出一套适合自己并可操作的笔记系统。
  5 结语
  思辨能力是掌握知识、获取真理的必备技能,是提升智力水平的有效途径。发展思辨能力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贯穿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在了解思辨能力的四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以英语口译课为例,从口译教学过程及口译技能二个方面,探讨了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笔者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兼顾,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到所有英语专业课程中。但我们在关注思辨能力的培养时,也不能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如学生遇到基础的语言障碍,教师应该优先处理语言问题。此外,教师自身素养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思辨能力等素养。将思辨能力的训练融入英语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马军. 论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 大学英语教育与研究,2014(5): 16-19.
  [2] 任文. 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J]. 中国外语,2013(1): 10-17.
  [3] 李圣恩.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J]. 价值工程,2011(2)278-279.
  [4] 文秋芳,孙旻. 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6-12.
  [5] 王燕,郦莉. 口译过程中的自反式知识生成模式[J]. 中国翻译,2014(2): 27-32.
  [6] 赵博. 口译中跨文化交际差异的协调[J]. 经营者管理,2016(5): 381.
  [7] 方菊. 口译教学与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 159-160.
  [8] 王阿晶. 外语交际的思辨能力与口译技能培养[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7): 478-481.
  [9] 戴炜栋. 口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0]张海燕,顾海燕,黄伟. 交传笔记技能与思辨能力[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0): 194-196.
  作者簡介:李杨(1988-),女,四川资阳人,助教,主要从事英语口译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
  冉秀霞(1968-),女,四川平昌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化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包括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学习方法实践性需求、学习内容次重要性。根据这些特点,有思政课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轻松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适当性原则,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原则  G641  乘我国大力发展应用型大学的东风,我校于2014年从专科院校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生活  G623.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作
期刊
摘要:化学教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要想保证初中化学成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化学实验问题。本文对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系列分析,同时提出了几点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依据,不断提高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中考  G633.8  初中是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知识消化程度,加强实验教
期刊
摘要:单纯的阅读和纯粹的关注形式都不是最完善的阅读教学。只有将文本的理解和语用的训练高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教材文本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文提出要在文本理解的准确中促进言语表达的规范、在文本理解的全面中促进言语表达的周详、在文本理解的深刻中促进言语表达的妥帖、在文本理解的有序中促进表达逻辑的提升,从而要促进学生言语能力质的飞跃。  关键词:表达规范;言语周详;理解深刻;表达逻辑;高度融合  G623.2
期刊
摘要:高考物理实验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验能力实际上是动脑、动手能力的综合,试题对实验能力要求也不是孤立的,着重对实验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在应用实验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物理实验也在渗透考查考生发现问题、提出
期刊
摘要:自主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是高中生学好化学的基本学科能力。在我校新疆内地高中班教学实践中,尝试多民族学生混合编组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合作讨论、构建网络、交流分享、评价反思,提升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及知识间联系的认识。  关键词:混合编组;合作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建构 ;复习教学  G633.8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自2007年以来设有内地新疆高中班,其中有
期刊
摘要:《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该书根据作者求学的亲身经历进行描述。本文从顺应儿童的天性,回归本真的教育方式入手,剖析当代小学教育常常缺失尊重儿童天性的因素,用“约束”,“规章”制约儿童的天性发展。最后提出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本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尊重儿童天性;回归本真  G40  “爱”的教育始终贯穿着《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明白的作为教师必备的一
期刊
摘要: 散文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因此被誉为“美文”,徜徉在散文的世界里,那真是一种享受。怎么让散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呢?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深思与探索的课题。教学要想充满语文味,就要抓住散文的“三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感知“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反复诵读品味“优美诗意”的语言,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感受“难以言喻”的意境,让学生乐学,善学!  主题词: 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G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充满压力,虽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人们的情绪却越来越受到压抑。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在大学期间不仅要经生理上的成熟,还要经历心理上的成熟。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情绪宣泄能避免现实中的极端事件发生,有利于大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而学校中的校园网也成为大学生宣泄情绪,人际交往的通道。本文从大学生利用校园网以及校园网建设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升本”教育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本文首先对”中职升本”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湖北文理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针对“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G647  一、研究背景  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