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沈从文的边城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遗产,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我们在尽情享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宣扬,把博大浩瀚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正是今年我国举办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初衷之一。
  各民族的文化遗产,随意俯身撷取一二,细品慢研,都是一朵朵绚烂至极的文明奇葩。湘西的凤凰古城即是这些文明奇葩中绚烂绽放的一朵。
  多年前的五月,作者曾循着文明的足迹,来到了凤凰——这个承载着太多人文历史积淀的文化遗产之城。在这座小小边城里,走出了闻名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人物 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熊希龄……这里的民居和古建筑也都蕴藏着古老的历史故事,谱写着浓郁的文化诗篇。
  
  沈从文的《边城》——凤凰
  
  看多了沈从文的小说,我这北方长大的女子,就有了一个永远做不完的湘西梦,那份神秘,那份情怀、那份向往,撩起人无尽的思绪。
  去年五月,在最好的季节,踏上了湘西之旅,也终于来到了边城凤凰。洗去风尘,独自一人,披着落日的余辉,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悠哉游哉出得城来。三毛说:“清风明月都是一个人的事,在心灵释放的一刻,别人不能分享。”
  古老的小城,依山傍水,秀美别致,环抱它的四周群山,青翠得醉人,穿城而过的酉水,浓绿碧透,在落差处,又跌落起洁白的瀑布。沿河两岸,有高低错落的吊脚楼,窗口伸出的竹竿上,晾着五颜六色的衣衫,一个女人扯起悠长的乡音在唤着她顽皮的儿子回来吃饭,余音袅袅,炊烟的味儿飘来了……
  我沉浸在一种无以言说的感觉中,仿佛北国那冰天雪地中长大的我已不复存在,仿佛在“文革”中失去的母亲又在向我走来,牵着我柔软的小手,听我脆生生地背诵:“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才将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出来。”
  听说作家王安忆到过湘西,到了凤凰。她曾沉思着说:“是的,这小城太抒情,出那么多名人是不奇怪的。”
  可我至今不清楚,是沈从文描写了湘西,使之闻名于世界,还是湘西的水土养育了沈从文,给了他灵性,使他成为“伟大湘西抒隋作家”呢?
  凤凰小街,古老而富有灵气,连铺面招牌的书写都那般古朴、受看。也许是文化积淀太深的缘故,在小街上,不光能听到温和悦耳的凤凰口音,也常常见到亲切自然的微笑。尤其在深巷小店中,哪怕只是五分钱生意,也会做得使你留下永远忘不掉的浓浓乡情。
  在沈从文母校,一些耄耋之年的老校友,热情而认真地接待了我。因为他们听我说知道并敬慕沈从文,当听说我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略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形象》时,甚至希望我把论文交给他们收藏到从文母校的图书馆中,这使我惶恐而又感激了。且不说他们都是些诗书功底深厚,书法作品竟自交流海外的人,单是从年龄上讲,我也要向他们道个万福:小女子这厢有礼了。
  老人们带我来到院子里,指着一株楠木树说起一桩趣事:幼时的沈从文因为贪看“木脑壳戏”(湘西的木偶戏)逃学,被先生罚跪在这株树下,先生开导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向上长,你却喜欢在它下面变矮,是吗?”旁观的同学也讥笑着嚷:“高人不做做矮人,真奇怪。”沈从文觉得十分羞辱和气愤,于是先生就又开导他:“既然不能忍受别人的侮辱,那为什么不尊重自己呢?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从那以后,沈从文记住了师长“自侮必然自贱,自尊才能自贵”的教诲,开始奋发读书,最终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出色的“乡土文学家”,为世界人类学及民族学的研究领域,增添了一朵奇葩。
  离开凤凰后的从文,怀着对故土和乡亲深沉的爱,在作品中极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湘西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和众多的湘西人物形象,特别是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湘西少女们,或聪慧沉静、天真无邪;或坦直粗野、率真炽烈,她们表里如一,形神和谐。于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沈从文的作品《边城》和《边城》中的少女“翠翠”,甚至成了凤凰小城及湘西少女们的代名词,让无数的后人慕名而来,来到这个小城寻找他们心目中的“翠翠”。
  


  离凤凰不远的黄丝桥古城堡,也是一个好去处,虽建于唐朝中叶,但城堡依然十分完整,在骄阳下,50里大老远赶了来,一登上城堡,便顿觉清风拂面,荫凉宜人。守城人又是位老者,依然是认真而热情,一串钥匙打开四个城堡楼中的木门,爬上爬下,又一一关好。他睡在其中—个城楼中,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几样简单的生活物品。不寂寞吗?老人倒是很爱说话,我们沿围城缓缓走了一圈。他告诉我,这城墙的石头是古人用石灰和糯米浆砌的,一千多年如此牢固;城墙通道用大青石板铺成,可底下却是空的,地面至今不沉。这也是奇迹!近年来,许多影视剧选择此处做外景,湘西人每每热情接纳,却不索报酬,我甚至有些不平了。走出城堡,连连回首,但愿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还会多留有这样一些能启迪心智、赐人以精神财富的古迹。
  凤凰古城里的民居及建筑
  据说,湘西的凤凰古城,是因其西南方有山风形而得名。自古这里就住着土家族和苗族的先民,这两个民族进入凤凰城域后,生息繁衍,开辟鸿蒙,将近有3D00年的历史。
  凤凰古城坐落在沱江河畔,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数点,河畔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古城依山傍水,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始建石城,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城墙设有四门,东“升恒”、南“静澜”、西“阜城”、北“壁辉”,城楼均建于清朝年间。现锈迹斑斑的铁门,还能看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出北门是过去的码头,城门呈拱形,两扇系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楼高11米,用青砖砌筑,歇山屋顶,飞檐翘角,造型雄伟。城楼对外一面还开有枪眼两层,每层4个。北城门外宽阔的街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走过都要侧身而行,据说这是当年出城的惟一通道。电影《边城》,也曾以此为外景地。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高近6米,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坚固异常,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约有500多米。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
  朝阳宫,位于古城北门西侧的西门坡,原名陈家祠堂,建筑有大门、正殴、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构成了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人大门,从戏台下穿过,即为一宽敞的四合院天井,全用方形青石板铺成,整齐有序。正面正殿是三开间木结构,殿基用精雕细凿的红砂条石浆砌,高出天井坪1.2米。明间前铺设有9级紫红砂石扇彤石阶;内檐开圆形月拱大门,拱门四周镂冰纹花楼。两边次间正面均为花格通风木窗,前有木雕栅栏走廊,这是过去乡绅阔佬看戏之地。戏台背靠大门牌楼,与正殿相对,离地2.1米。台上正中题曰“观古鉴 今”,台前两侧悬挂对联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玄妙而义真切。台后正中彩绘福禄寿三星画,上面藻彩绘戏剧人物9幅,均是一幅一典。台顶为重檐青瓦屋向,飞檐翘角,古雅端庄。朝阳宫是湘西古建筑的精华,整座院落雅梁画栋,红柱碧瓦,特别是栅栏和花窗,工艺精细,造型别致。
  大成殿位于古城登瀛街,县二中的校园内,走在文星街,便能见到大殿翼角反翘的屋檐。大成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原是文庙的正殿,建筑中规中矩,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基台以红砂石砌筑,大门为八合雕花门扇,两边次第有扇形花窗,大殿前4根檐柱上的金龙浮雕、狮身也还精美,抬头能见到藻井中的彩绘,殿内是孔圣先师的画像。
  沈从文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位于中营街10号,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为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建筑。有天井、正房、厢房、前室等10余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四合院占地约20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马头墙上装饰有鳌头,故居小巧别致,门窗镂花,古色古香,清静典雅。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沈从文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985年按原貌重加修葺,并辟为沈从文故居展览馆,陈列着沈从文先生的照片及墨宝等。
  湖南湘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凤凰小城里,除了汉族,还有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多民族的聚居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湘西凤凰民居。凤凰的民居多依沱江边而设,不强调南北走向,整体布局与单体形态都非常自由,表现出一种粗放、洒脱、浪漫的情调。但每一座住宅内部却有一定的空间组织关系:小型住宅以堂屋为中心,联系各个房间,而大型住宅则以一系列的厅堂为轴,联系各个空间。民居的建筑材料也较为丰富,多就地取材,如木条、卵石、页岩、砖、青瓦、树皮、茅草、竹子等。因过去湘西地区较为封闭,而又盛产木材,很多的民居除了屋面覆瓦之外,其他大都使用木材料,这倒与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很相似。凤凰民居的精华是吊脚楼,它也是湘西风土建筑的代表,吊脚楼大体上可以分为挑廊式和干栏式两种。
  


  [1]组合形体优美的吊脚楼群
  凤凰的吊脚楼,有二层的,也有三层的,也有三层和二层吊脚楼的组合,并且结合形式高低不一,参差错落,整个组合形体沿沱江沿岸排列,曲折优美。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形体参差多样的吊脚楼,景色美妙动人。
  [2]曲折的街道与别致的景观
  街巷是村镇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村镇的重要元素,根据人们走路的需要及地形特征,形成主次分明、交错纵横的流通空间。湘西村镇地形复杂,用地又紧凑,所以街巷都较窄小而曲折,有些地方还在街上空搭建门楼,成为街头标志或避风雨之处,使原来就多姿的街道更为别致。
  [3]融于自然的临水民居
  由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经济状况,人们便都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了湘西民居建筑的多样化外观与丰富的质感变化。再加上材料均取之于大自然,所以不论是哪种材料搭建成的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景象非常和谐、融洽。
  [4]民居房屋的开间
  在湘西及凤凰的民居,一般有二开间、三开间、四开间、五开间之分,其中以三开间最为常见,开间的宽度,小的有3米,大的则有4米;房间的进深以“柱挂”的多少来定,每一步架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约在0.5米左右,所以“柱挂”多则进深大,一般来说,较小的为三柱六挂,较大的为五柱八挂。
  [5]魅力无边的拱形桥洞
  在湘西及凤凰临水民居的旁边,偶然会现出一弯优美的石拱桥,它们增加了湘西村镇的魅力;圆圆的拱洞与桥梁本身就是一个优美景观;而当人们在水边漫步时,不经意间一抬眼,透过半圆形的拱洞望去,拱洞就像一个取景框,框出了一幅湘西美景;此外,较大的拱洞还能过船,美而有实用性。所以,凤凰沱江上那座有名的虹桥,那桥下的拱形桥洞,便成了多少摄影师们的必拍之处。
其他文献
当雄,拉萨市的北大门,藏语意为“选出来的好地方”,是羌塘草原草美羊肥的牧场,拉萨市惟一的纯牧业县。当雄的婚俗是比较典型的藏族婚俗。娶亲有4道必经的程序:说亲——迎亲——婚礼——回门。乍一看来,这四道程序也算不上什么特别,因为很多民族娶亲都有类似的程序。不过,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每道程序的具体过程都与众不同。  先说说求新的规矩。一个小伙子如果看上了某家的姑娘,万不可自己上门求婚,必须找自己的亲友或女方
期刊
盛夏,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受到邀请,参加了青海省海南州巴桑赤大经院举行的首届雪域嘛尼祈愿大法会。巴桑赤大经院位于青海省同德县,我于法会前一天上午到达寺院并拜见了旦增年智活佛。在活佛为我祝福后,他的管家叶银加措向我简要介绍了这届法会的目的,并且给我发放了印有藏文的采访证和汽车通行证,还为我配了一名曾在北京大学学习的在此出家的翻译。我受宠若惊,满心欢喜地把车开到法会现场对面的山上。临高俯视,八曲河
期刊
婚姻,是人类生命历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人类从蒙昧时期走到现代,婚姻形式经历了“杂婚”、“同辈血缘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婚”等5个阶段。在人类社会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婚姻一直是人类繁衍后代维持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并逐渐随社会的进步及人类审美需求的提高,形成特有的婚姻礼俗。  人类生命的精神需求,是有别于其他生物的高级需求,它作为一种潜在力、驱动力和行为
期刊
与早年一个人孤独地来景德镇相比,今天的队伍算是浩浩荡荡。七八十人的队伍分坐三辆大旅行车,早上八点就出发了。我们运气好,赶上了景德镇入秋以来最闷热的天气,最高34℃,暑气难耐,每到一地,五分钟后就开始汗流浃背,脸上的汗水永远也擦不尽。  景德镇这些年深知陶瓷于此地的意义,政府斥巨资将过去不甚重视的文化古迹一个个修复整理。在高岭村,德国人李希·霍芬钢铸肖像嵌在大理石上,标明高岭土走向世界的一刻。拾级而
期刊
十全如意传红    踏亲 俗称摸姻缘。多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即男方择定吉日,在媒人陪同下前往女家,看女子相貌,察其家境。男方不满意,则女方不必回踏,如女方不同意,则仅奉清茶一杯。也有由已婚兄弟叔伯代看的情况,而此时,女方故意避开,仅娘舅接待,故有“相亲相舅”之谚。  开合 合八字,将男女生辰年月进行占卜祷神,相生无克即可订婚,宗代临安(今杭州)谓“定帖”,清代至民国叫“开合”。  合肖 合八字的一
期刊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宫旧藏翡翠器数百件,数量居世界博物馆之前列。这些藏品中,清雍正时期器物极少,乾隆时期器物渐增,其中摆设用的山子、生肖雕刻及朝珠、扳指等可能都是乾隆乃至嘉庆时的制品。晚清慈禧掌权时期所制翡翠器物多为扃方、簪、环、镯等花素首饰。乾嘉时期翡翠制品的产地包括云南的腾冲、大理、昆明,内廷养心殿造办处如意馆或金玉作以及苏州、扬州等织造与盐政的玉作坊。这一时期的器物是清代翡翠制品的精华,在全国古
期刊
也不知怎么回事,就留意起戈雅来了。  最初是因为这位西班牙画家的一张斗牛画。  那天在一个人的家里靠着书架浏览,戈雅的这幅画吸引了我。他描绘了一个被反复美化的斗牛的尴尬场面:牛已经挑翻了几匹马,斗牛士吓得缩在后面,等着长矛手迎战。但是那战战兢兢的长矛手挺矛不刺,他的马死撑着腿呆若木鸡,不肯上前。  为了找这幅画,我才发觉了戈雅其实画了一大批斗牛题材。他画的大多是一种蜡版雕蚀画,都是单色,唯那幅嘲讽
期刊
自古以来,婚姻都被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是人生的重要一站。古往今来,尘世中的红男绿女因缘而识,又因缘而聚,“举案齐眉”、“琴瑟和谐”是多少人对美满姻缘的向往。而对于新娘新郎来说,婚礼仪式更是充满了神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被民众视为具有可以确保新婚夫妇生活美满幸福的功能。  婚礼仪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有些婚礼仪式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要
期刊
《读者》杂志不仅善于烹饪“心灵鸡汤”,而且盛产名家插图。正值创刊30年之际,《读者》的怀旧热潮即将蔓延至深圳,并于文博会期间举办“另一道风景——《读者》插图艺术展”。展览将展出《读者》5名插画家李晓林、李晨、冷冰川、刘宏、王青共10幅作品,并于观澜版画基地制成100套珍藏版画在文博会期间拍卖。  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辩护》中写道:“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
期刊
文化,是产业经济的灵魂,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有人说,美国人用“一杯水、一个面包、一只小老鼠(可口可乐、麦当劳、米奇老鼠)”赚了全世界人的钱,靠的就是美国文化的力量。  泱泱中华,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应该有享誉世界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那些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宝藏,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需通过产业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博天下,点石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