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粮食生产问题刍议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sc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粮食生产可分为波动攀升、连续下滑和持续增长三个阶段,科技进步是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重要支撑。在对山东粮食生产存在主要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4条完善支持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生产;对策;山东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0-0133-04
  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山东省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粮食生产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全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山东省粮食生产概况
  从统计口径看,我国的粮食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豆类和薯类)。国家确定山东省新增粮食产能的主要品种为小麦和玉米两大作物。
  1.1山东省粮食生产现状
  据农业部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 120.459万公顷,总产58 957.97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435.4 kg;山东粮食播种面积720.233万公顷,占全国的1/15,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是黑龙江(1 151.954万公顷),第二位是河南(998.515万公顷);山东粮食总产4 511.42万吨,占全国的1/13,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是黑龙江(5 761.49万吨),第二位是河南(5 638.60万吨);山东人均粮食465.8 kg,单产6 264 kg/hm2。
  1.1.1小麦2012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 426.828万公顷,总产12 102.32万吨;山东小麦播种面积362.587万公顷,总产2 179.50万吨,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是河南(3 177.35万吨),第三位是河北(1 337.74万吨)。2012年山东小麦总产和单产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单产达到6 010.97 kg/hm2,居全国第二,第一是西藏(6 512.06 kg/hm2),第三是河南(5 950.09kg/hm2)。山东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是2009年滕州市创造的11 848.5 kg/hm2(济麦22)。
  1.1.2玉米201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3 502.982万公顷,总产20 561.41万吨;山东玉米播种面积301.806万公顷,总产1 994.51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占全国的9.7%,居全国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黑龙江和吉林,总产分别为2 887.94万吨和2 578.78万吨。山东玉米平均单产6 608.58kg/hm2,在全国排第六位,第一是吉林(7 851.73 kg/hm2),第二是宁夏(7 775.52 kg/hm2),第三是青海(7 410.64 kg/hm2)。山东玉米单产的最高纪录为莱州市2009年创造的21 043.5 kg/hm2(登海661)。
  1.1.3稻谷山东稻谷播种面积12.387万公顷,总产103.38万吨,单产8 345.85 kg/hm2。
  1.1.4大豆山东大豆播种面积14.64万公顷,总产37.43万吨,单产2 557 kg/hm2。
  1.2山东省粮食生产发展阶段
  1.2.1波动攀升阶段1978~1999年的22年间,粮食总产从2 288万吨增加到4 269万吨,年均增长3.9%。这期间,粮食生产虽然也有反复和徘徊,但总体波动不大。
  1.2.2连续下滑阶段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后,受国家粮食政策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2000~2002年粮食产量连续下滑,至200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仅有3 292.69万吨,比1999年减少29.7%,倒退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引起人们警醒。
  1.2.3持续增长阶段2003年以来,全省粮食生产呈持续增长趋势,总产量先后突破了3 500万吨(2004年)、4 000万吨(2006年)、4 500万吨(2012年),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 511.42万吨,比上年增产85万吨,是全国唯一实现“十连增”的省份。
  2科技进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
  我国推进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在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要素中,科技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我国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1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5.3亿吨,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大幅度提高,由每公顷1 029 kg增加到4 650 kg。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年均减少0.4%的情况下,依靠单产年均增长2.3%,实现了总产量年均增长1.9%。1984~2007年间,生产技术进步对单产增长的贡献份额,早稻和中籼稻分别为70.6%和71.8%,玉米和晚稻约为60.0%,小麦和粳稻分别为42.1%和44.0%。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樊胜根博士(2004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GDP增长的贡献中,每支出1元,教育、道路、通讯、灌溉、电力的回报率分别为3.71、2.12、1.91、1.88元和0.54元,而科技的回报率高达9.59元。在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中,每支出1元,灌溉、教育、道路、通讯、电力的回报率分别为5.56、2.02、1.84元和1.37元,科技的回报率则高达4.41元,仅次于灌溉。
  山东省推进粮食生产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要确保粮食增长,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根本,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基础,而依靠科技支撑则是关键。目前,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对粮食生产发挥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2012年山东省粮食每公顷6 264 kg,较之2003年的5 355 kg 提高了909 kg,相当于较2003年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约122万公顷。全省粮食总产超过4 500万吨,是在比高峰时期粮田面积减少130多万公顷的情况下取得的,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单产潜力是不二法门。   3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耕地资源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维持现有水平难度很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因为种种原因,山东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据统计,建国初期全省耕地面积为872.733万公顷,2008年降至751.07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8 hm2,低于全国人均0.093 hm2的水平。今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量还将继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日益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若考虑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还将更严峻。
  3.2水资源日益趋紧,粮食与农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山东省是严重缺水的省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34 m3,在全国位居第27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7%。2012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9.667万公顷,排在河南省之后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52.6万公顷。目前,农业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的70%左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61.4%,随着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农业水资源匮乏,对未来山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很大。
  3.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粮食生产防灾减灾面临新的挑战
  全省化肥、农药年施用量较高,2011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73.6万吨,农药使用量16.5万吨,地膜覆盖面积250.51万公顷,而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40%,农药的利用率不足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对粮食生产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全省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2011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88.047万公顷、成灾面积174.613万公顷,因灾损失巨大。
  3.4粮食生产收益率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人工成本也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粮食每公顷净利润分别仅为1 770、5 565元和3 945元。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传统农业经营户不断衰退,面临着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
  4完善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将国家和省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以此调动粮食产区和农户种粮积极性,是山东省粮食生产实现十年连续增产的一条重要经验。2012年山东省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18条政策措施,年初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拿出上亿元资金表彰奖励产粮大市、大县和种粮售粮合作社、大户。全省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由2004年的每公顷195元增加到1 800元,并在全省开展了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极大提高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但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增长高于产值增长,收益率呈下降趋势。在各类农产品中,粮食的收益又大大低于油料、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的收益率由1998年的30.6%下降到2009年的24.3%,大豆由37.0%下降为22.1%。虽然采取了对粮食的补贴与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但其补贴收入仍低于当年总成本增加额与物质费用增加额。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使粮食生产保持连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使农民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4.1加强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加强耕地保护措施,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保证可耕地数量。2012年山东省746.667万公顷耕地中有水浇地480万公顷,高产稳产田、旱涝保收田382.67万公顷,还有165.1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其中宜农荒地92.27万公顷。通过推进高产创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适时适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另外,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2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从长远看,必须顺应价值规律,结合完善经营方式,建立种粮成本利润率继续提高和净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最低收购价制度的范围。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补偿机制,稳定种粮农民的收入,增加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使之能够弥补市场价格波动给种粮农民带来的损失,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真正实现稳定种粮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
  4.3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
  保护与提高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出路要靠科技。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从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投入加快转移到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速构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全省有关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形成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实施粮食安全科技保障工程,加强农作物种业创新,安排专项经费连续稳定支持,尽快取得一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科技成果。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4.4加快培育新型种粮主体
  由于种粮所能获得的绝对纯收益水平很低,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保护和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实现长久不变,又要优化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民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种粮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制定专项规划予以应有扶持,在实践中完善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确保资金用到真正需要扶持的种粮主体身上。
  4.5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持
  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对于缓解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困难、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加强农业生产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粮食生产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农田水利建设管护的任务较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粮价较低和税收贡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对当地政府来说,大量资金投入以后却难以带动GDP增长和税收增加,重粮抓粮的积极性受到制约。如果缺乏相应的区域补偿机制,粮食主产区很容易选择减少粮食生产而转到发展非粮产业的发展路径上。因此,应进一步增加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减轻产粮大县的财政压力,切实解决粮食主产区(县)种粮吃亏的问题。加大对国家确定的73个产能任务县和12个产能后备县粮食生产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增加补贴资金规模,加大补贴力度。加快探索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粮食主销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制度。构建新型的长期稳定的产销区合作机制,平衡产区和销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比较合理的利益结构。
  参考文献:
  [1]刘涛,李明辉,王祥峰,等. 山东科技兴粮问题的几点思考[J]. 山东农业科学,2012, 44(2):128-131.
  [2]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课题组. 山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2(11):20-24.
  [3]韩俊.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端在自己手中[J]. 求是,2013(8):21-22.
  [4]李家洋. 我国粮食增产如何从潜力变为现实[J]. 求是,2013(8):24-25.
  [5]万宝瑞.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7-9.
  [6]李慧.中国粮食增产背后隐危机:空心村庄谁来种粮[N].光明日报,2013-05-20.
其他文献
摘 要:小麦淀粉具有独特的性质,但我国小麦淀粉改性及应用研究不多。白色污染的加剧,掀起了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可降解膜的研究。寻求丰富的、可再生的、可降解的、易制膜的原料是制备可降解膜的关键。对小麦淀粉的生产工艺、交联变性反应以及可降解膜的制备进行了综述,对其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小麦淀粉;交联;可降解膜  中图分类号:TS236.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
期刊
摘要:为减少蒜套棉烂铃的发生,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研究了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整枝和降低密度都能有效改善棉花烂铃状况,简化整枝/密度33 000株·hm-2较正常整枝/密度45 000株·hm-2烂铃率降低11.01个百分点,该组合皮棉单产最高为2 035 kg·hm-2,较正常整枝/密度27 000株·hm-2增产14.6%。  关键词:蒜套棉;简化整枝;种
期刊
摘要:以南非生产的海藻肥和洋香瓜伊丽莎白为材料,研究了膨瓜期喷施海藻肥对大棚洋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膨瓜期喷施250倍海藻肥的效果最佳,可使洋香瓜伊丽莎白提早采收3天、增产4.03%;洋香瓜外观颜色加深、着色均匀、果肉厚度和含糖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VC的含量提高。  关键词:海藻肥;洋香瓜; 产量; 品质  中图分类号:S642.906+.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
期刊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菌恶唑、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和500 g/L异菌脲悬浮剂防效较低。  关键词:杀菌剂; 黄瓜灰霉病菌; 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36.421.1+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设置开花及花后8、15、22天灌水与不同灌水量组合成6个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最佳灌水量为84 mm,最佳灌水时段为开花至开花后15天,最佳灌水组合为开花后8天+开花后22天,最高产量(666.7m2理论产量514 kg)的灌水组合为开花水+花后8天+花后15天,最高产量灌水组合并非最佳产量灌水组合,因其比较效益降低。  关键词:灌水量;灌水期;小麦;产
期刊
摘要:分4个不同时期进行芽接试验,结果表明,北美豆梨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后(4~9月)均可进行贴芽嫁接,但在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保湿,贴芽接成活率可达84%以上;分析比较了贴芽、劈接、插皮接3种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及芽萌动时间的影响,3种方法嫁接成活率分别为85%、80%、79%,芽接萌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接后第12~16天,劈接和插皮接萌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接后第14~18天。  关键词:北美豆梨;贴芽;劈接;
期刊
摘要:为保护和开发白花丹参,完善其栽培理论,本研究设置5个不同施钾处理,对白花丹参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测定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养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钾肥与白花丹参产量关系密切,适当施用钾肥可促其生长。然而,随施钾量和产量的增加,钾素的利用率下降,根中有效成分含量也降低,但干物质和有效成分产量均比对照处理提高,白花丹参最适施钾量为253.6 kg/hm2。  关键词:白花丹参;钾肥;产量;品质 
期刊
摘要: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信阳市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5个主要产茶区茶园土壤pH值及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光山、新县pH状况较好,其它茶区大部分茶园不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分别有63.3%、80.8%、65.8%、88.5%、51.9%的茶园土壤有机质低于临界值(15 g/kg);土壤全氮含量偏低,仅新县相对高,有51.9%达到Ⅰ级茶园标准,其它
期刊
摘要:采用接种线虫的方法,探讨不同砧木嫁接对黄瓜产量及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砧木嫁接明显提高了黄瓜产量,春季增产35.1%~54.1%,秋季增产14.1%~33.8%,其中以新动力嫁接的黄瓜产量最高。砧木嫁接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黄砧3号和新动力砧木的嫁接防效较好,春季防效为20.7%和16.9%,秋季防效为58.1%和47.4%。综合产量和防
期刊
摘要:试验研究了胶东苹果园土壤中有效养分对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东苹果园土壤普遍显酸性,pH值小于5.5的不适宜苹果树生长的土壤占调查总数的28.53%。土壤pH 值与有效态养分含量之间关系密切,土壤pH值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随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增加下降趋势明显。  关键词:苹果树;有效养分;pH值;土壤;酸性  中图分类号:S518.3文献标识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