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事政治教育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目前的高中政治教育状况,本文论述了时事政治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事政治;应用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应试教育条件下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忽略多媒体的情况下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教师分析与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授课模式。这种方式看似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时政运用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没有发动起学生主动参与,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国哲学家曾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别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看到过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句话很好的点明了接受式和探究式学习的区别。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即使是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的现象,过多进行简单的时政图片展示和资料的呈现,没有深入的讲解与剖析,缺乏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时事政治材料选取不科学、处理不当。时事政治材料选取不科学、处理不当首先是由于教师获得的时政、新闻信息并不丰富,缺乏选择适合分析讲解的时事材料的容量。一些教师由于对教材或时事政治把握不够全面和深刻,选择时事政治材料的时候偏离了教材知识点,那么教师授课再精彩也无济于事,时间久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备课不充分,引用的时政信息较少,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象征性的引用时事政治,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对待时事政治的观念错误。面对高中学生应对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取得更高的分数为主要目标,平时对时事政治几乎不闻不问。往往通过历年考试题目来预测考试重、难点,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时政信息,无法做到理解然后记忆,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多偏差,没有在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教学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以教材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生为本是实现这种新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此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和单向知识传递的主体对象,而是教师在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和现实生活,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时政信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开发与教学方式的多样,不以规定的答案来扼杀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个人思维与想象。敢于开拓创新,实现“以生为本”的探究式教学。比如,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应该怎样提问、问题难度怎样把握等。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怎样使用多媒体才能既保证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又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课后如何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布置课后作业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时事政治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的根本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队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课外知识,不仅懂得教材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教材之外的其它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构建起自己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时事政治材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向同学讲解,与同学沟通、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或电脑、手机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和保存时事政治材料,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加强对时事政治材料的理解,发掘其中的深层价值。只有拥有深厚的时事政治知识,丰富的时事政治素材,才能为培养学生政治方面的能力打下坚定基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1.举行时政专题讲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每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时事政治信息。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很难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反之感到新奇而又迷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适时举办时事政治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热点问题。比如“南海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局面?”“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等,这些当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学生往往很感兴趣,但由于自身理论基础有限,无法搞清楚根源。再比如,对于新疆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明白犯罪分子试图分裂我国的险恶意图,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时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使时政讲座既体现出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能让学生理解透彻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广泛地搜集各种时事政治材料,深入研究、科学设疑,让专题讲座发挥出更重要的引导作用。
2.演讲式课堂教学。通过演讲,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释放激情、引发对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之后,提出事件中存在的争论点,然后组织学生就其中的问题发表课堂演讲,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予以评价。比如,公交车纵火事件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政府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演讲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有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政治课浓厚的兴趣。
三、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政治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可以有效弥补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任重而道远,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教授。所以,时事政治思维的培养是师生共同体的发挥,是当代政治教师的责任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孙菊如,新时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发展[M].河北科技出版社,2009年.
[2]刘汉伟,时事政治在政治课学习中的意义[J].教师,2012(25).
[3]张帮改,黄明,以时事政治为依托创设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事政治;应用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应试教育条件下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忽略多媒体的情况下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教师分析与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授课模式。这种方式看似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时政运用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没有发动起学生主动参与,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国哲学家曾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别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看到过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句话很好的点明了接受式和探究式学习的区别。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即使是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的现象,过多进行简单的时政图片展示和资料的呈现,没有深入的讲解与剖析,缺乏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时事政治材料选取不科学、处理不当。时事政治材料选取不科学、处理不当首先是由于教师获得的时政、新闻信息并不丰富,缺乏选择适合分析讲解的时事材料的容量。一些教师由于对教材或时事政治把握不够全面和深刻,选择时事政治材料的时候偏离了教材知识点,那么教师授课再精彩也无济于事,时间久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备课不充分,引用的时政信息较少,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象征性的引用时事政治,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对待时事政治的观念错误。面对高中学生应对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取得更高的分数为主要目标,平时对时事政治几乎不闻不问。往往通过历年考试题目来预测考试重、难点,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时政信息,无法做到理解然后记忆,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多偏差,没有在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教学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以教材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生为本是实现这种新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此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和单向知识传递的主体对象,而是教师在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和现实生活,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时政信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开发与教学方式的多样,不以规定的答案来扼杀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个人思维与想象。敢于开拓创新,实现“以生为本”的探究式教学。比如,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应该怎样提问、问题难度怎样把握等。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怎样使用多媒体才能既保证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又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课后如何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布置课后作业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时事政治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的根本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队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课外知识,不仅懂得教材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教材之外的其它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构建起自己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时事政治材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向同学讲解,与同学沟通、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或电脑、手机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和保存时事政治材料,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加强对时事政治材料的理解,发掘其中的深层价值。只有拥有深厚的时事政治知识,丰富的时事政治素材,才能为培养学生政治方面的能力打下坚定基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1.举行时政专题讲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每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时事政治信息。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很难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反之感到新奇而又迷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适时举办时事政治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热点问题。比如“南海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局面?”“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等,这些当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学生往往很感兴趣,但由于自身理论基础有限,无法搞清楚根源。再比如,对于新疆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明白犯罪分子试图分裂我国的险恶意图,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时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使时政讲座既体现出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能让学生理解透彻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广泛地搜集各种时事政治材料,深入研究、科学设疑,让专题讲座发挥出更重要的引导作用。
2.演讲式课堂教学。通过演讲,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释放激情、引发对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之后,提出事件中存在的争论点,然后组织学生就其中的问题发表课堂演讲,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予以评价。比如,公交车纵火事件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政府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演讲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有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政治课浓厚的兴趣。
三、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政治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可以有效弥补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任重而道远,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教授。所以,时事政治思维的培养是师生共同体的发挥,是当代政治教师的责任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孙菊如,新时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发展[M].河北科技出版社,2009年.
[2]刘汉伟,时事政治在政治课学习中的意义[J].教师,2012(25).
[3]张帮改,黄明,以时事政治为依托创设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