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古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古诗词教学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文探讨了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教学;少教多学;策略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古诗词以其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多义性、朦胧性、情感性、象征性、凝炼性而为世人叹服,其作家作品之众多,风格流派之纷呈,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有其匹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少教多学”策略对于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感受古诗词魅力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人格,弘扬和传承民族经典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教,实际上并不是教的数量与内容的减少,而是教得更精、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效;多学,也不仅仅是学习的数量与内容的增加,而是让学生变得更主动,学得更加有用、更加科学,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创建。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采取从旁指导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古诗词教学“少教多学”策略为:
一、初读进情境
诵读是跨越时空、纵观古今的利器。古诗词以定格定韵、高度凝练、言已尽而意无穷、讲究神韵和谐的语言特点吸引着读者,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反复的诵读来拉近与古典诗词之间的距离,通过不断的诵读,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在“少教多学”模式下,根据少教多读的方式进行合理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古诗词。
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诗词接龙、个人展示、角色扮演、诵读比赛。在教师讲解古诗词时可以举行诵读比赛,看谁的诵读水平高,看谁诵读得比较有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细读悟情感
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发现情感的存在,并且与所描述的场景和描述的事情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共同创建了古诗词的基本格调。有的欢快、悲伤,有的低沉、高昂,有的喧闹、宁静,各有各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朗读的境界,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以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达到最佳的情感状态。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朗诵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朗诵环境,通过朗诵小组、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形成自己的感悟,诗歌的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三、想读品美感
诗词是情景高度融合、语言高度精炼的文体,对诗词的学习不仅是对文字的学习,更是体验由文字生出的音乐美和画面美,并且运用一定的、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理解诗词的真正内涵。经过反复的诵读、鉴赏与品味,再现当时作者的心情与画面,这个过程,我们通常称为想读。想读,不仅仅是对诗词的读,而且是经过想象与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合理的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读对古诗词理解的重要性,只有多运用读的方式来代替讲的方式,才能尽最大可能拉近学生与古代文学作品的距离,感受古诗词的美。这也符合少教多学的新时代教学理念,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意识、自觉地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四、分类指导,恰当点拨
1.知人论世。充分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主旨。因此在日常的古诗词学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积累。例如,在讲解杜甫《绝句》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杜甫所在的时代以及杜甫的一生经历,体会作者的心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按类进行猜读。有时候,学生很难读懂古诗词,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按类进行阅读的有效方法,将其分为咏物、咏史、离情伤别等,依据每种类型的情感不同,掌握不同类别古诗词的理解方法。例如,杜甫的《绝句》就是一首伤别离情类的古诗;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就是一首咏史的古诗词;曾巩的《咏柳》就是一首咏物的诗。因此,依据古诗词类别的不同对古诗词进行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五看”常在手,诗歌鉴赏不用愁。“文载道”,“诗言志”,“志”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抓“志”在“五看”。 一看题目。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感情的钥匙,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 二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昔盛今衰的感慨。三看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落花,往往表现美好不在;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四看小序、注释。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做是有效信息,包括小序和注释。古诗词前面的“序”,或交代创作年代,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序)》、姜夔的《扬州慢(序)》,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作者感情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五看关键句。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抒发了与权贵决绝的强烈感情。
五、多读多想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多读品味意境。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避免出现满堂问,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对古诗词进行想象,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体会诗歌的炼字。把古诗词朗读、欣赏、品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处于发展的空间环境下,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天性,把课堂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学习,教师少讲。
总之,少教多学并不是一个刻板、固定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操作方法,而且是一种准确的行为规范。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不要越俎代庖。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全面实施少教多学的模式,将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教学;少教多学;策略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古诗词以其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多义性、朦胧性、情感性、象征性、凝炼性而为世人叹服,其作家作品之众多,风格流派之纷呈,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有其匹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少教多学”策略对于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感受古诗词魅力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人格,弘扬和传承民族经典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教,实际上并不是教的数量与内容的减少,而是教得更精、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效;多学,也不仅仅是学习的数量与内容的增加,而是让学生变得更主动,学得更加有用、更加科学,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创建。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采取从旁指导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古诗词教学“少教多学”策略为:
一、初读进情境
诵读是跨越时空、纵观古今的利器。古诗词以定格定韵、高度凝练、言已尽而意无穷、讲究神韵和谐的语言特点吸引着读者,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反复的诵读来拉近与古典诗词之间的距离,通过不断的诵读,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在“少教多学”模式下,根据少教多读的方式进行合理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古诗词。
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诗词接龙、个人展示、角色扮演、诵读比赛。在教师讲解古诗词时可以举行诵读比赛,看谁的诵读水平高,看谁诵读得比较有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细读悟情感
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发现情感的存在,并且与所描述的场景和描述的事情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共同创建了古诗词的基本格调。有的欢快、悲伤,有的低沉、高昂,有的喧闹、宁静,各有各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朗读的境界,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以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达到最佳的情感状态。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朗诵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朗诵环境,通过朗诵小组、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形成自己的感悟,诗歌的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三、想读品美感
诗词是情景高度融合、语言高度精炼的文体,对诗词的学习不仅是对文字的学习,更是体验由文字生出的音乐美和画面美,并且运用一定的、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理解诗词的真正内涵。经过反复的诵读、鉴赏与品味,再现当时作者的心情与画面,这个过程,我们通常称为想读。想读,不仅仅是对诗词的读,而且是经过想象与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合理的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读对古诗词理解的重要性,只有多运用读的方式来代替讲的方式,才能尽最大可能拉近学生与古代文学作品的距离,感受古诗词的美。这也符合少教多学的新时代教学理念,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意识、自觉地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四、分类指导,恰当点拨
1.知人论世。充分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主旨。因此在日常的古诗词学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积累。例如,在讲解杜甫《绝句》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杜甫所在的时代以及杜甫的一生经历,体会作者的心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按类进行猜读。有时候,学生很难读懂古诗词,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按类进行阅读的有效方法,将其分为咏物、咏史、离情伤别等,依据每种类型的情感不同,掌握不同类别古诗词的理解方法。例如,杜甫的《绝句》就是一首伤别离情类的古诗;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就是一首咏史的古诗词;曾巩的《咏柳》就是一首咏物的诗。因此,依据古诗词类别的不同对古诗词进行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五看”常在手,诗歌鉴赏不用愁。“文载道”,“诗言志”,“志”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抓“志”在“五看”。 一看题目。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感情的钥匙,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 二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昔盛今衰的感慨。三看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落花,往往表现美好不在;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四看小序、注释。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做是有效信息,包括小序和注释。古诗词前面的“序”,或交代创作年代,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序)》、姜夔的《扬州慢(序)》,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作者感情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五看关键句。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抒发了与权贵决绝的强烈感情。
五、多读多想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多读品味意境。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避免出现满堂问,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对古诗词进行想象,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体会诗歌的炼字。把古诗词朗读、欣赏、品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处于发展的空间环境下,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天性,把课堂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学习,教师少讲。
总之,少教多学并不是一个刻板、固定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操作方法,而且是一种准确的行为规范。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不要越俎代庖。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全面实施少教多学的模式,将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