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四读”中自然流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让感情在朗读中自然流露。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环节,让朗读成为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现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
  一、 “一读”
  “一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留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这个环节一定要有一定的任务。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任务提示: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通过不同方式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通过如上任务设计,让学生把握第一读的方向,这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后面的人物做铺垫。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读” 宜选择自读课文,也要配以快速阅读、默读、小声读等相结合的要求。
  二、 “二读”
  “二读”时,要在“一读”的基础上,放声朗读课文。本环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声朗读课文,基于对课文的简单理解,争取做到把每一句话都读通顺,正确。还要做到有一定的速度,同时要对课文的大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能用语言简单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学生在“二读”后要知道,这篇课文就是在写姥姥和“我”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离不开“剪纸”这个感情的线索。
  “二读”建议使用放声读。只有大声朗读,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那个生字读不好,那个句子读得不流畅。
  三、 “三读”
  “三读”时,要配合师生或生生之间对文本的理解,读出自己的见解。我把这时候的朗读称为“研读”。 “三读”中,我经常选择小组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又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在小组内读读,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为什么这个字要读重一点,为什么这个句子要断开一下?”组内提提意见,“集思广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时候,学生的创造力是老师无法想象的,同时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和老师的精力。在教授本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1.你觉得哪写话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爱?2.哪句话体现了“我”对姥姥的思念?
  学生在二读课文之后,很容易找出,如反映姥姥对自己的爱的句子。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
  但要说出理由,并转换为语言,还是离不开朗读中的感悟。学生在反复读文中细细体会,就会说出自己的见解,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这个过程既是一个读文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过程。
  在“三读”时,一定注意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这样才能读出感觉,读出见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四、 “四读”
  “四读”,也是检验课堂效果的一环。我把这一环节称为“展示读”。朗读形式的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让学生或小组自由发挥,可以是个人读、小组读、同桌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甚至老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这样,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激发的学生的兴趣。
  这篇课文中有一定的对话,我建议学生分角色朗读。尤其要注意在读的时候把姥姥对自己的关心和“我”对姥姥的思念表现出来。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也一样。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除了这些,教师还要注意在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即所谓的“读需要有人听,有人评,有人欣赏”,这就要求有人必须对朗读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或小组之间,甚至是家长。
  1.对读的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小组的协调配合能力,可以选出 “最佳朗读团队”。
  2.对读的效果评价。主要评价朗读的整体设计,个别词语或句子的创造性设计,或朗读效果等,可以评选“最佳朗读创意”。
  3.对读的技巧评价。主要评价朗读时的感情运用、节奏缓急、轻重把握等技巧上的运用和理解,可以评选“最佳金话筒”。
  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我们只有充分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让感情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其他文献
一、品诗赏画,导入新课  1.师出示: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学生齐读这句话)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出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点拨:六月的西湖边,翠绿的莲叶挤挤挨挨,一直涌到天边;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是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这就是——诗中有画。
写作是的心灵释放,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作文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让学生的独特思维激情奔涌,作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怎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独特思维呢?  一、放大细节差异,形成选材独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便提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要求。那怎样才能寻找到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呢?请看下面《
“习惯决定命运”也许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的确,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与亲身经历的课程,而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然而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
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镇学校,城镇学校都普遍面临着班额过大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全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被动地进入教师设计好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被剥夺了,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由于班额大、学生多,导致课堂上除了少数积极分子外,其他大多数学生只是课堂上匆匆的过客、茫然的观众
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高效?答案当然是策略多多而又路程漫漫。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凸显学段教学的特征,却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特别关注的。我曾两次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低段课文《落叶》,并反复研读课堂实录,试图以此为例,提取出低段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词。    一、情境:一碗美味的营养汤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
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做事、上课总希望严丝合缝,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每次上课我都是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结构,深究词句内涵,总是想着不能让文中任何一个知识点从身边溜走。或许是我的严谨,学生每每都能给我带来惊喜(考试成绩),这样的惊喜又反过来刺激我继续这样前行。然而,在一次参加了全省优秀小语教师赛课后,让我的这种已成定式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两天16节课听下来,虽然很累,但一位位教
许多教师认为,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文本叙述简洁的语言,就被肢解得只剩下“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概念化的“生动、准确”了。这样的课堂,知识是落实了,方法是渗透了,但生命力却没有了,魅力缺失了,情感的感染力也失去了。最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丢失了。那么,怎样让科普类文章的课堂更富有语文味呢?    一、读出“味”   
编者按  革命传统类作品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当前教学实际发现,革命传统作品教学面临学生情感陌生化、教学内容浅显、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期主要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胡根林、上海市进才北校彭晓从目标设定、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精神成长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找到学生与课文之间合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到农村小学支教四年级语文。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在上《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之前去收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第二天,我检查全班30个学生收集的情况,结果只有6个学生收集。还有一次,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安排学生自编该课文的课本剧,让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同学进行表演。第二天检查表演情况,结果是寥寥无几。  上述两例不是个案,不少农村小学布置的语文课外实践作业,学生不
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放眼小学阅读教学,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也没有选好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体验探究的切入点,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和互动性。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能自主地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精设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设课堂,注重学习体验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