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未“经济之才”李士瞻略论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drop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士瞻是元末汉人官员,被称为“经济之才”,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通过对其史料及诗作的了解,李士瞻元末时期被委以福建督漕之重任,福建海槽是当时首都大都物资供给的重要途径,面对时势之动乱,他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很多督漕措施,展现了其宏图伟略;同时,他的诗作表达了其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李士瞻生平资料不多,传世的诗文也多是福建督漕时期创作的,通过诗文可以了解他的社会活动与政治思想,以及客观认识元末社会生活境况和汉人官员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李士瞻 元末诗文 朝堂诗人 雄才伟略
  李士瞻( 1313-1367),字彦闻,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后徙居荆门(今属湖北),久寓大都(今北京)。元顺帝至正初,以布衣之士被公卿大夫所器重,聘为知印。至正十年领乡荐(应试进士,由州县举荐,称“乡荐”),改广源库知事,再任中书省掾。除刑部主事,迁枢密院经历,历升至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以功就拜行中书左丞,奉诏入朝参议中书省事,进参知政事。改任枢密副使、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
  李士瞻是元末政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以“经济之才”著称。朝廷危难之际,委任他到福建偏隅之地督漕。福建海漕是此时朝廷物资运输、军需来源的重要保障。李士瞻临危受命,為国家的安定而竭尽全力,其诗文也多是任福建督漕时期创作的。他的诗作多与家国天下相联系,以汹涌澎湃的海水展示国家的危机,以责风伯阐释将士们的艰难凶险;此外,乱世之际他善结仁人义士,以“赠…‘送…‘题”诗加以歌颂。本文以记录李士瞻生平事迹的文献典籍及诗文创作为依据,略论李士瞻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一、委任于天下,忠贞于朝廷
  元末社会动荡,朝廷岌岌可危,李士瞻被委以福建督漕之重任。史书记载:“元军军国之资,久倚海运。及失苏州,江浙运不通;失湖广,江西运不通;元京饥穷,人相食,遂不能师矣。”此时,福建海漕是大都物资供给的唯一途径。面对维系国家存亡之重任,元朝统治者重用汉人官员李士瞻,突显出李士瞻的治世之能及朝廷对他的信任。李士瞻的《五更述事》叙述了朝廷对他委以重任,因而不能懈怠的情怀,其中“我心重贤劳,所思在王事。造物岂偏顾,悉愿委以遂。寒暑尚有差,神明苦难是”,展现其坚定意志与为国分忧之情。元陈祖仁的《翰林承旨楚国李公行状》载:“公平生襟度开夷,识趣弘远。忠义之节,炳如星日。蹇谔之风,凛如冰霜。而经济之才,浩如烟海。使当时能委任而责成之,其相业又曷可量耶!”对他高度评价。其曾孙李伸将其诗文收集整理成《经济文集》,记录了李士瞻往来柬札的文章及忧国忧民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弥缝匡救,委曲周旋,拳拳忧国之忱,亦不在所上《时政疏》下”,展现了李士瞻胸襟开阔,忧朝廷之忧的拳拳爱国之心。李士瞻上奏的《时政疏》如今虽已散佚,但《元史·顺帝纪》记载:“至正二十二年李士瞻上疏极言时政,凡二十条,所言大抵当时急务。”面对朝廷之危机,此番谏言,提出了治理良策,体现了其治理国家的雄才伟略。
  二、治世之能臣,经济之才子
  元末,江苏、湖广等地已被朱元璋、陈友谅等占据,福建面临危机。李士瞻在《将发楚门》中抒发感慨和悲叹,“故令恶少徒,什伍恒成群。白昼肆攘敚,渔猎据通津。凶谄嘘可炙,人命同轻尘。内君命尤严,所在毋敢论”,展现出此地战事激烈,人命如同轻尘,情况极不乐观。他在《乙未岁过归州拟谒宋玉祠不果》中写道:“一杯不到荒祠下,肠断江流几百回。”抒发了自己的无奈之情。“苟重君父忧,内省还何如?愿君竞兹意,早发勿趑趄”,更是惆怅万分,心系天下,体现出为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李士瞻督理漕运期间,凭借超乎常人的领导力和经济之才,知人善任,除暴安良,使百姓安居乐业,安享乱世之太平;为国鞠躬尽瘁,征粮纳税,补给朝廷紧急之需。以己之力,聚众人之力,克服艰难困阻,完成了督漕的重任,并在此期间写了很多相关诗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材。李士瞻的《责风伯》《坏舵歌》对惊涛怒浪场景的刻画,大有摧山搅海的气势。李士瞻以坚韧的意志,治世之才能,克服了“恐是昔年未死龙,一经谴斥偕厉鬼”的恐惧,为朝廷保障了物资供给,为百姓提供了安居立业之所。蒋易写诗《送福建左丞李公彦闻还朝诗序》,其中“自江淮盗起,万物不至,独福建一省职供岁登,史不绝书”,展现了李士瞻在福建督漕任上的旷世之才。他以其治理才能不负众望,完成督漕重任。
  三、观景吟诗,心系家国天下
  李士瞻督漕期间奔波于华夏大地,触景生情,感叹华夏大地之浩瀚,写了很多相关诗作。其诗作《前过台州代州人董生安车秀才而作石桥州之所有胜迹也》,“天台山水妙南州,是我垂髫旧所游”,以真情实感盛赞南州胜地。同时,李士瞻诗作不乏细腻、优美的描写,“风送轻帆浪送船,神游万里水中天”,生动逼真地展示出其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豁达之情。在诗作《为永嘉林温伯恭题瑞榴图》中,他将榴花描绘得唯美动人,显得格外别致,一句“胜日名园期共赏,他时驷马兆先知”,更是赋予诗作美景佳物、君子之约的感情色彩。诗作《题马生溪山小景》:“地僻结茅依涧宿,水深移棹隔溪渔”,描述溪山小景,并引入“马生遗我溪山景,我笑从前好卜居”的对白于创作之中,幽默风趣,最后以“室中切莫悲婺妇,横笛于今怨有余”阐述个人的观点与感慨。在《舟中听雨》中,“雁荡山前船夜湾,雨声篷外响潺潺”,描写雨中之景,又以“半生萍梗何时定,万里冥鸿与梦还”句,表达了生逢乱世的无奈,感叹蚍蜉撼树的无力之感,突显了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五更赋看潮生后,睹见祥风起舵间”,体现出积极乐观、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达观心态。在《春日陪宴道山亭口占》中,“二月春明花乍残,道山亭上翠如鬟”,描写的景象凄清悲凉,折射出其内心的忧伤。在《五虎门》中,“西游昔上三潴峡,今见南荒五虎门”,通过今昔对比,感叹烽烟战乱的时势,表达出忧国忧民、憎恶战乱的思想感情。李士瞻的诗歌,浩瀚壮阔与宁静细腻兼备,多表达家国之念,抒发希望国家安定、百姓安乐的赤子之情。   四、满腹经纶,善交仁义
  李士瞻满腹才华,与当地的许多文人、忠义之士交往甚密,常以诗会友。李士瞻为歌颂和赞许仁义之士,创作出数篇经典诗歌,广为流传。《经济文集》中收录了多首与东南文坛领袖贡师泰的五言、七言诗,如《赠贡泰甫先生牙笏诗》:“扶病朝明主,临轩问老臣。”同时在《和贡先生韵时同尚书祭亡友李仲荣也》《送贡泰甫先生还朝便先往浙东访妻子》等诗中也表达了对仁义之士的赞许:“永嘉名郡多名族,孝义忠贞戴氏家。曾向辕门干上将,甘从虎穴试磨牙。兰孙比玉香凝砌,棣萼联辉樹有华。意气每逢天上使,年年来此憩星槎。”对戴氏孝义之行、忠贞之举高度赞赏,又以《抵楚门即船主戴廷芳廷玉家也》《十一月初二日发楚门》等赠予戴氏。此外,为彭氏忠孝之行,著《题平阳彭氏云松亭》,可以窥见他对忠孝仁义之士的赏识与认同,也从侧面客观反映出李士瞻忠孝仁义的高尚情操。
  元末乱世,李士瞻以卓越的才能,为国家鞠躬尽瘁,解朝廷之危急,造福一方百姓。其创作也堪称经典,为后人所记录并传承歌颂,其中《抵楚门即船主戴廷芳廷玉家也》《将发楚门》《楚门述怀》等诗已作为当今浙江省玉环市楚门镇历史考证的素材。他的思想也影响了其子孙后代,其子李继本元末明初隐逸于雄邑,题咏之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其孙入明为官,集前辈之经验,效力于朝廷,也做了很多造福于百姓的事情。
  李士瞻处于乱世之秋,忠君爱民,担社稷之大任,救百姓于水火,突显了华夷一体、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其经济之才,解朝廷之危难;其政治之才,平海漕之乱,解百姓乱世之苦;其文学之才,倡导仁义之道,叹乱世之凶险。海漕之职,他不负众望,力挽福建之乱局,补朝廷之供给,造福百姓。同时,李士瞻的雄心伟略得以彰显,有“经济之才”的美誉,被后世流传歌颂。
  参考文献:
  [1]李士瞻.经济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李士瞻.经济文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叶子奇.草木子(卷之三上)[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杨镰.全元诗(五十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
  [5]查洪德.“华夷一体”:元代文坛特征[J]民族文学研究, 2017( 4):5-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立项《元代诗坛文化精神研究》;项目编号:NMDSS1810
  作者:罗珊珊,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及元代诗歌。
其他文献
摘要:纪德在《背德者》和《窄门》中描述的两段爱情故事均以一方毁灭为悲剧结尾,笔者认为原因—是宗教对思想的极大禁锢,使得主人公在爱情中压抑自我,追求“高尚道德”及“神性圣洁”;二是主人公没有处理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关系,导致人格结构失衡。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出发来探讨两段爱情中的宗教因素,以及主导人格失衡的影响。  关键词:爱情悲剧 宗教束缚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失衡  《背德者》和
期刊
摘要:《贝奥武甫》是欧洲中世纪早期著名长篇叙事诗,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北方日耳曼民族部落的社会景况,是日耳曼英雄史诗优秀的代表作之一。“灵魂”之观虽充满着宗教与神秘主义之色彩,但在氏族社会尚未被完全颠覆、宗教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恰是人们在世言行的“指向标”:人拥有怎样的灵魂观,则会呈现出其在世时所做出的符合此观念的言行与抉择。本文以灵魂之概念为观镜,分析《贝奥武甫》当中体现出的灵魂观与其在当时所表现
期刊
摘要:宋代岭南石刻诗歌描绘了岭南山水之特点,反映了岭南地区的著名景点在宋代定型且已经典化。这些诗歌所引典故与传说具有本土化特征,其意象具有较强的写实性。石刻诗歌凸显了宋代贬谪岭南士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或积极为政,或超然自处,展现了宋士之风采。从创作方式而言,石刻诗歌大部分为个体创作,也有不少群体唱和之作,体现了宋代岭南文坛之风尚。  关键词:石刻 山水 内心 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诗风韵别致,与
期刊
摘要:1921年荣获普利策奖的《纯真年代》为伊迪丝·华顿赢得了文坛的青睐。本文以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中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为分析对象,结合福柯提出的越界理论,通过分析阿切尔心理、言语和动作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并将其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伦理环境中进行关照,探讨了一个“真实”的阿切尔。  关键词: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 纽兰·阿切尔 越界  一、引言  伊迪丝·华顿( Edith Whart
期刊
摘要:《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以男主人公莱斯特一家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和以女主人公珍妮一家为代表的平民阶级,在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过程中的生活状况。本文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并从物质主义盛行、道德缺失、理想幻灭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及其面临的精神危机,并探讨《珍妮姑娘》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生态 精神危
期刊
摘要:《越过云层的晴朗》以这种独特的动物视角,跳出入的固有角度来描写人事。通过这种视角,表现了迟子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尊重。在物与人的对比中,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进而反观每一个生命背后所蕴藉的人生百味,将庸常之恶之下的人性本善发掘出来,并将这种人性之光逐渐散发来。  关键词:《越过云层的晴朗》 自然万物 生命本性  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样《越过云层的晴朗》是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思想
期刊
摘要:《坚果壳》中的胎儿是对《哈姆雷特》中的王子的戏仿角色。首先,胎儿和王子在延宕行为上高度一致,它们的共同原因包括客观环境因素、思想对行动的消解、弑父的渴望和来自他者的欲望。其次,胎儿和王子在拒绝成长问题上截然不同。只有胎儿才有和麦克尤恩其他作品人物的文本间性,也只有胎儿才面临身份确认的困难。  关键词:麦克尤恩 《坚果壳》 戏仿 胎儿  2016年9月出版的《坚果壳》,是伊恩·麦克尤恩(Ian
期刊
摘要:陆游《钗头凤》一词,后世皆传其与前妻因母亲不满劳燕分飞,后相见于绍兴沈氏园内,二人合情睇望,别后放翁痛而作此词。自宋以来,诸多文人小说家为之倾倒,撰《钗头凤》相关词曲文章无数,讴歌这一段贯彻陆游一生的婚姻绝恋。自清朝始,学者开始怀疑此词背后的真相,吴骞曾疑其未必为伉俪而作。至今学界已产生两派之说,或云作于乾道八年南郑途中,为冶游之记;或云写于绍兴末之沈氏园,为感怀先室之词。兹依托前人之作,叙
期刊
摘要:阅读,是教师授课前的基本操作。教师阅读,是有效授课的基本前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然而,关于其最终结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悲伤慨叹还是豁达洒脱,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文本细读,感受隐藏在文本之后的作者心情,最终落实到末甸心情的确定。同时,为教师的阅读进行一定探索。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周瑜 情
期刊
摘要:命途多舛的欧·亨利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这在他的很多作品之中都有所体现,其中《警察与赞美诗》体现了独特的人文主义特征:包括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相信人内心之中暗藏潜能和善意,认为人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自我实现,探讨了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的可能等。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主要是特殊的文化背景、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接受的人文教育等方面。  关键词:欧·亨利 小说 人文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