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品德教学使用中的误 区及对策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动态、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广大教师所采用,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教学给新时期的品德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推动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然而,如果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做冷静思考,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会走进情感缺失、脱离文本、为“电教”而“电教”的误区。
  误区之一:喧宾夺主——重视“直观”,限制“想象”
  多媒体能给品德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
  某教师在教学《我爱秋天》一课时,准备了很多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秋天的景色。教师把秋景着重落在“收获”一点上,如稻谷丰收了、水果成熟了等,这在不经意间反倒禁锢了学生的想象。殊不知,教师若不用这样的画面去限制学生,那么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就会有一幅自己的秋景图,如美丽的落叶、南飞的大雁等。若全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那将会是多么丰满的秋天。
  又如《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课前,教师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说说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人。有的说是每天辛勤工作的教师,有的说是勇擒歹徒的警察,还有的说是在汶川地震中献出爱心的人们,答案可谓五花八门。可在这节课上,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介绍了建筑工人、清洁工、三轮车工人的事迹,把最值得尊敬的人狭隘地定位为以弱势群体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笔者不禁想问:这节课后,孩子们是否会对“尊敬”产生理解的偏差?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师过多地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见闻、感悟用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是在帮助学生理解,而是将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反倒失去了想象活动的感悟过程。
  误区之二:顾此失彼——关注“媒体”,淡化“交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课堂上师生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不可否认,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品德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如果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让课件“统治”课堂,那么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就会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看屏幕的人机对话。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少数民族之乡——云南》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云南民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教学情境。歌曲美妙动听,且与课题内容相吻合,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然而接下来,多媒体上大量出现介绍云南地理风景、各个民族服饰和建筑风格的图片。之后教师又连续播放了傣族泼水节和彝族火把节两段视频,还将云南旱情的画面制成Flash配乐播放。随着教师不断点击鼠标,各种画面在学生面前频频闪现,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头至尾只能浏览屏幕上的图像,听到音箱里的声音,却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减少了,师生心灵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就淡化了,学生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整个课堂教学呆板乏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误区之三:本末倒置——注重“形式”,忽略“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激情。因此,多媒体成了很多公开课、优质课的必备项目,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解上的偏差。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过:“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制作课件上,而不用在钻研教材与研究学生上,得不偿失。要把功夫用在实处,而不要做虚功。”一些品德课件追求视听冲击,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反而会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时,先是欣赏《开国大典》电影片段、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录像、奥运会升旗仪式录像,再是学唱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一节课就完事了。整节课学生都是在看电视,对文本中要求的对五星红旗的了解和激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丝毫没有感悟,其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
  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使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为了寻求解决以上误区的对策,笔者结合多年来在品德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心得,总结出以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多媒体手段使用对策。
  对策之一:适度使用——过犹不及,事缓则圆
  1.适度使用,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教学情境必然会打动学生心灵,点燃学生道德的火花。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的背景音乐把学生预先提供的父母疼爱孩子的照片逐一展现,再现了许多学生都曾经经历过的生活细节,情境交融地勾勒出父母关爱孩子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内心触动。孩子们泪光闪闪,很快便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又用多媒体播放采访家长的录像“听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这更是让孩子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体会到父母浓浓的爱子之情,从而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2.适度使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笔者在教学《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时,在向学生展现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场面时,所选取的镜头也是经过一番慎重选择的,删减了一些过于血腥的、惨不忍睹的镜头。日军杀人手段十分残忍,但这并不是说非得用血淋淋的镜头进行真实再现。面对如此沉重的话题,教师必须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文字资料来描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滔罪行,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相信这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毕竟,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有利于学生的品德提升,更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在心有触动的同时,面向美好的生活。
  对策之二:适时使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反映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事件、特定的民族风情、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内容,有些与学生生活有距离,单从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有一定局限性。这时候运用多媒体来缩短时空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激发想象,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走进“火烧圆明园”这件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事件中,设计了这样一系列多媒体教学环节。
  环节1:
  师:圆明园到底有多美?(课件出示圆明园40个景点名称和部分图片)
  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优美音乐声中尽情想象。
  师:今天当我们走进圆明园时,看到的只剩下这些了——(课件播放圆明园遗址)
  学生在如泣如诉的陶埙声中观看圆明园遗址图片。
  环节2:
  师:这是圆明园的文物——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它还曾是一座设计精巧的喷水池的一部分。(课件出示圆明园兽首铜像和海晏堂三维动画)
  生1:(惊叹)原来这是一座喷水的钟!
  生2:它们的价值根本没有办法用金钱来衡量。
  师:谁也说不清圆明园里到底有多少珍宝。
  (课件出示其他珍宝)学生在梦幻般的音乐声中屏息凝视,欣赏着,感叹着。
  环节3: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来了解事件的真相吧。
  (播放电影片段《火烧圆明园》)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难点。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美轮美奂的课件图片、模拟历史的三维动画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较为逼真地再现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如今的残破,使大家不禁为圆明园而垂泪!影像资料《火烧圆明园》的播放,真实地再现了侵略者在圆明园中“见东西就抢,抢不走就砸,最后又付之一炬”的强盗行径,深深激起了学生的愤慨。
  对策之三:适量使用——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多媒体在什么时机使用、每次使用多长时间,都是很有讲究的,绝不能随心所欲,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
  笔者特别欣赏池昌斌老师在教学《美丽的生命》一课时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方法。池老师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录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录像剪辑自《微观世界》等著名影像资料,从宏观到微观展示生命之美。随后,池老师问:“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世界会变成怎样?”池老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无生命世界》的短片。与前面短片截然不同,这段短片通过视觉、听觉,营造一个毫无生命气息的世界。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转入一个如地狱般死寂的世界,前后的对比冲击学生的视觉,进而冲击学生的心灵。之后,池老师再请学生看一则短片,片段选自电影《可可西里》: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一只只奔跑的藏羚羊。枪声响起,它们四处逃窜。镜头切换,无数藏羚羊已经倒在血泊之中。镜头又换,一副副藏羚羊的骨架横在地上。最后镜头定格在一个盗猎者一手拎枪、一手拖骨架的画面上。这样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学生神情严肃,泪水盈眶。当教师用低沉的声调问大家哪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时,学生哽咽着说:“这些杀害藏羚羊的盗猎者太残忍了!”“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录像、一曲曲音乐,都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感悟到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池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悲”的情境,以“悲”这根琴弦来拨动孩子的心,从而使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体验水到渠成。
  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为小学品德教学洞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无论多媒体以何种方式呈现于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师都需要树立“教学多媒体手段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这一观念,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只要使用恰当,多媒体就能够成为品德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掌中宝”,成为教师集纳品德教学资源的“聚宝盆”。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东关街道樟塘小学)
其他文献
国家政策是中国政治智慧的独特遗产。首次从什么是国策、国策内涵外延、国策形成机制和国策基本特征的角度,全面分析卫生部门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系统阐述将卫生
文章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8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7%,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在职
在计算机教室中存储学生的资料一般有四种方式:本地磁盘存储、本地磁盘配合文件夹加密存储、在线WEB存储、建立服务器“网络盘”存储。这四种方式在多名学生共用同一计算机的条件下都存在一些问题。  (1)本地磁盘存储。这是最不安全的存储方式,依赖于学生的自觉。几名学生共用一台机器,他们拥有相同的权限,可以对本机中所有的文件进行删除和修改。  (2)本地磁盘配合文件夹加密存储。这种方式需要在计算机中安装文件
[摘要]文章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根据一般工科院校自动化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就自动控制理论双语教学实践中,教学宗旨、教学方案、教材选取和课件研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双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 双语教学 教材 课件  [作者简介]王坚(1962- ),女,北京人,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建于1957年.是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和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血液学专业科研医疗机构。所院是国家教育部内科学(血
2008年4月到5月,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对四川省的中等职业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全面的调研。在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后,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主任聂秀香建言献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应采用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等数学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作者简介]耿红玲(1976- ),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山东淄博25504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
一、“评选类项目”  (一)初中组  电子报刊项目中取消电子报,保留电子期刊(原电子刊)。  (二)高中组  1.电脑艺术设计:取消静态单件作品,取消系列作品中广告招贴设计和室内装饰艺术设计。  2.电脑动画:按照电脑动画(二维)、电脑动画(三维)分别设组。其中,以3D类制作软件(如3D Max、Maya、Lightwave等)制作的动画作品属于电脑动画(三维)组作品。  3.为纪念“全国中小学电
期刊
我国目前医疗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基本上是随机配对.一次性的医患关系,医生面临着创收与医生的专业服务价值被低估的压力,形成了严重扭曲的医生激励与控制机
[摘要]北京的社区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较为匮乏。首都大学生参与社区教育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为社区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部分解决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二是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洗礼,尽快成长为党和人民放心的合格人才。因此,大学生参与社区教育是对社区和大学都有益的事情,应采取相应措施,使社区和大学在我国学习型国家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