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理学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之一字为天底下最为宝贵之字,和之一理为天底下最为正确之理。和内涵之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博大精深简直无与伦比。
  只“和”字的读音就有:hé, hè, huó ,huò ,hú ,huo,hàn,hàng(青岛胶南黄岛方言)八种。和,可以是连词(如同、跟),也可以是介词(如向、与)。其字面简单的字义就有十多种,但我最喜欢它的平稳、均衡、和缓、协调、混合、回应、响应、和解、媾和、相安、平息事端、不分胜负等字义。
  “和”容纳百川,包罗万象,涵盖了宇宙、人生、世界、自然的一切定律。和谐是天底下人们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自然与自然之间均以和为天然,以和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和是一种生存之理,和是一种生发之力,和是宇宙间的一种固定法则,和为真,和为美,和为善,和为贵。和是集儒、道、释于一身的最公道最正统的定律。
  “和”可以解除天下万般仇恨,忍天下难忍之事,容天下难容之情。和理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一部修正人身心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法理,也是宇宙间相生相克相安的一部亘古不变的真理。儒释的精义里只讲一个和字,而道家表面虽主讲一个清字,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真谛完全就在讲一个和字。
  “和”是一种力,一种平衡,一种公道,一种正义,一种定律。和包含了理解、尊重、团结、友谊;和包括了融合、接纳、包容、忍让、克制,和最可贵之真义还在相安、平息事端、不分胜负、不损害其它各方、且与其它事物共荣,这是一种极真极善极美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哲学思想,一种文化观念。”
  “和”的哲学概念在《周易》中早有体现,老子、孔子、王阳明等对這个概念都有独到的见解和阐释。“和”的思想提出以后,《诗经》是周代和谐文化的典型,不乏和谐的因素。《周易》也包括和,一直到春秋之时孔子讲“仁(仁者爱人)”,讲“和”,一直到《孟子》把“仁”与“和”提到更高的层次。道家也是讲“和”,老子讲“无为”,讲“天和”,讲盈虚消长等都是和的精髓。庄子讲“天和人和,一天和天”,所以中国古代“和”之一理一直延续至今。
  这些学说不外乎天道以和的规律创造出万物,万物又因循着自然之序,即因天之序。如天下邦国要想繁荣昌盛、稳定和谐,也就必须遵循中正、仁和、圆通之伟大的和理。
  而《皇帝内经》中和的哲学意义讲得更甚更彻底,该书以皇帝与岐伯的对话为线索,写成了中华千万年的医学养生宝典。其中鲜明地提出了五行学说,指出人的五脏六腑按照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的道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于人体,最终为达到一个和——怡养天年的境界,将一个和字讲得淋漓尽致,所以又有人说《皇帝内经》是一门仁术。其中讲到了天人合一,因天之序;讲到了阴阳和合,医易同源,无一不是和的精髓,和的真谛。
  “和”意味着接受和包容不同的人和事物,而不是一味的排斥和消弭不同或者异类,当然“和”也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东西。也就是说在融合转化过程中有些组成元素的比例要进行调整。有时会根据目标和范围的不同舍弃一些东西,也就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和称之为拿来主义。
  我们可以把和看作化学反应里各种元素的分解、化合、沉淀、融合、转化的过程;“和”又可以比作我们现代数学里表示座标的X和Y轴,它们虽相互独立,但却能表述平面上点的运动轨迹;和又有点像厨师做菜、烹制美食,用主料、辅料、调料,根据不同食客需要,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和烹制程序掌握不同的火候,通过融合、转化,烹制出适合人们的美味佳肴。所谓融合、转化、协调、共荣也就是和的精髓,和的灵魂。
  天地万物变化万端而形成万事万物的道体,万事万物又各自虚静笃定,是为保持太和元气。太和是指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均可以按和的规律相互融合为一体,而且能够互相敬重,互不损害对方,融洽共处,合作共赢,相得益彰。
  “太和”是“和”的最高境界,这一点,在周易的乾卦解释《彖传》中阐释道:“伟大啊,乾卦。万物依赖它而初生,它是统帅万物的的根源。光辉灿烂的太阳反复运动,乾卦各爻由此按照不同的时位组成,恰如六条龙简练的驾驭自然”。太和会永远给世界、人类、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天地境界,也就达到了太和的境界。
  西方心里学中的情绪、性格、气质、人格是独立存在的人的属性。而和谐心理学则认为它们只不过是人在调节激素平衡时的整个身体的外部反应,总是随着人体激素平衡的变化而不停的变化。也就是一个调和平衡的过程。
  当人体的激素保持平衡状态时,人就会处于喜乐、安详、宁静、心旷神怡等状态,人就会有愉悦的情绪、温柔耐心的性格,豁达大度的气质;当人体激素严重失衡时,人就会流露出各种不愉快不舒畅的情绪、倔强粗暴不合作的性格。
  和谐心理学还认为人体内部的疾病是由人体激素失衡导致的,情绪是人体激素失衡的外部信号。压力、疼痛是人体激素失衡的内部信号。人生幸福健康与否,决定于其是否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调节体内激素以达到平衡。如果人能长时间保持和达到激素平衡的状态,人就会有幸福感,有健康心态,就会热爱生活,具备良好的人生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的平和程度,完全可能影响到人体激素的平衡与失衡,而这种不平衡即失衡就可以说是病。这与《皇帝内经》所讲“病由心生,病由心解”“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的医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在汉语里面是中和之医,阴阳失衡,或者阴阳不平衡,那么就是病。这也是易经中讲究阴阳平衡,即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的中和之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炎黄子孙古时已能明白和为非常之道,伏羲深得得和之要义,所以能成为中华文明的始祖。司马迁在《黄帝百记》里面也提出了“深远以和,八年出借”,这些记载就是中华文化里对“和”的记载的精要。
  禅宗佛教讲的涅磐境界,讲的禅经,就是一种身心合一,心境绝对的宁静,绝对的平衡这种精神境界,这是一种和的境界。儒家讲“人人之和”、“人和社会之和”、“仁者爱人”,这些都是讲两个人以上的和,叫和谐;道家讲“天人和谐”,即天和人的和谐,而“天人和谐”,包括“天与人、人与人”,又叫一天和谐,讲究人和自然的和谐;而禅宗讲的是人内心的和谐,而人内心的和谐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心和谐”三和的基础。人内心不和谐,其他和谐怎么谈起呢?所以世界之和,人心之和,中国文化的精神之和是完全一致的。这也与禅宗讲的“众缘和合”,“六缘和合”有通之处。
  “和”又取中和、和谐之意.“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天地人和则将人置于天地之间,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境界!
  那我们要追求的“和谐”究竟应该是什么境界呢?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和谐中的统一是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统一,不是相安无事、互不影响、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统一。和谐中的相同是相同相成、共同发展,不是相同相毁、同归于尽。和谐中的不同是相辅相成、互助合作的不同,不是相异相毁、相互损害的不同。和谐中包含的对立是相反相成、互促互补的对立,不是相反相毁、相互倾轧的对立。和谐不是要取消对立,是要求放弃破坏和谐的对立。
  只有在认识上正确理解和运用和谐的内涵,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同世界。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和”如大海容纳百川,“和”如大海博大精深。“和”为天下最为宝贵之字,“和”之一理为天底下最为正确之理。“和”会永远给世界、人民、自然带来生机。(待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果计算机教师能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那么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和谐愉快轻松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计算机教学;和谐轻松;愉快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教师能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那么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自适应性。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着对中国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的相适应。通过对自适应规律的把握,可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适应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实质的恰当表述。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自适应性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与民生问题都是执政的根本问题,人是本,民是根,而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就是关注民生,如何在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上,真正关注民生,落实民生问题是关键。  关键词:以人为本;民生
期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干部职工的心坎上,要在理论上重新审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原则,在实践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条人性化的工作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预见性。  坚持
期刊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建设发展的原动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工程。我县农村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农民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陈规陋习仍然存在,这就决定了全面整体推进文化建设的条件上的欠缺和动力上的不足。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理顺管理关系,发挥政府作用。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
期刊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也是基本环节,是一节课的“序幕”。好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两个维度,探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透彻理解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注意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好的
期刊
摘 要:随着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发挥校园网络效能,要充分利用院校信息网络资源和形式,发挥信息网络功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关键词:信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目前,网络已是超越报纸、电台、电视的“第四媒体”,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它既给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如何运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开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弘扬主旋律,抢占“制高点
期刊
摘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种变革的深刻性,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收入分配的一场深刻变革。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想观念;收入分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涵。新中国飞速发展的60年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要正确认识在当代中国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曲折性,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的、历史的统一。  关键词:当代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曲折性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新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
期刊
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事情。受党的委托,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更负有特殊重要的责任。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回答和解决各种思想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們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本身的模范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政工干部就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从自身做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