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史料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史为证,论述时代文明,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选择史料,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及提高思辨能力等核心素养。
  關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核心素养
  一、 引言
  有学者界定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是“中学生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核心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认同,尊重和融入历史的态度”。史料作为重现历史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它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献。如何正确地选择、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利用其论证解读历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当下教学中关注的热点,也是构建新时代全新课堂的目标要求。
  二、 基于客观事实的史料选择
  梁启超说过: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在日常教学中,史料扮演着还原客观事实的角色,对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促进其思辨思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对事实的记载是由人而录,也因人而异,这就造成了对事实还原的偏差和迥异,因此我们在对史料的选择时也要关注史料作者的立场和情感倾向。
  要选取符合目标定位的史料记载,笔者在选取史料时,主要依据课标,教材以及学情。首先,以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大方向,选择符合课标、单元目标和本课内容的史料,以便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
  其次,史料选取要注意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阅读水平,接近其最近发展区。再次,要多角度的审视历史,就要精选出描述同一客观事实的不同史料。
  最后,史料来源最好是要选用原始文献,笔者主要从二十四史的正史的史书中去选取,避免网上简单的复制粘贴与原文有出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探究还原历史。
  三、 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通过史料教学,让学生从史料中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并提高其探究能力、理性思辨的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笔者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补充史料,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史料教学,主要是立足于课本,对教材进行必要挖掘,引用相关史料,补充课本中未尽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深入的思考历史,以史为鉴。
  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以及史料得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过程中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后,笔者补充了对比秦朝与西汉的版图,引导学生读图得出西汉的版图多出的部分正是西域,这块土地曾主要被匈奴控制。汉武帝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并配以汉朝反击匈奴三次战役的简单史料;
  二是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于公元前六十年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使得汉初以来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对经营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及奠定了今天中国辽阔的疆域起了重大作用。这样补充了军事、外交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加客观公正的去评价汉武帝。
  (二) 穿插史料,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史料作为对课本未尽或简要知识的扩充,可以让学生对抽象的历史概念深入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触,以史育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和美好的情感。
  为使学生明确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帝国,而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帝国。那有学生会问什么“大一统”。“大一统”一词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真正系统的发挥大一统思想的是汉代的董仲舒。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在《春秋繁露》中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笔者通过解释三段史料,使学生认识到董仲舒的意思是:《春秋》所主张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万物要一统于上天,而国家要一统于皇帝。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强化了大一统的政治。笔者接着指出“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领土地域上的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强调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使汉朝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使西汉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的鼎盛时期,使“汉”这个字,成为中华民族神圣的文化图腾。“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使我们的民族从分散归至凝聚,就算经历再多劫难,心中仍有一个祖国的轮廓。它的影响直至今天,任何藏独、台独等分裂行为都是不得民心的,大一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由对大一统的讲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三) 比较阅读,提高思辨能力
  英国五六十年代进行的教育改革中曾提出:“历史是一种探究方法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载体,整个课程与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乐于从史料中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历史学家索思考的问题。”这就表明学习历史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辨能力,这同样也是学科素养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目标要求。
  例如在讲解如何简单评价汉武帝时,由于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学生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客观,这就需要利用史料来辩证的分析。我抛出问题:为何司马光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呢?
  然后引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引文“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和汉武帝晚年颁布的《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比较两段材料,由材料一,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过,知道人无完人。由材料二,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作为万乘之尊的汉武帝,置自己的过失于天下舆论之中并能做到及时纠正,这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一代帝王尚能如此,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让他们就如何评价汉武帝展开辩论,掌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在辩论的过程中,也有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汉武帝颁布罪己诏、改弦更张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还有学生说汉武帝晚年心中能有百姓、有国家,兼顾国计民生,这是一种家国情怀……意犹未尽,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武帝的功与过,笔者以“你认为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为课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搜集材料和书写小论文。
  这样以课上对史料的研读、辩论和课下的思考、深入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搜集整理、研读分析历史资料和积极思辨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有效的促进其思辨能力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四、 结束语
  初中历史学科的史料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客观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更关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做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力争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史料,以史明理、以史为鉴,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亚.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39-41.
  [2]袁廷虎.基于学科素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以人教版明清儒学的发展为例[J].历史教学月刊,2015(12):9-16.
  [3]李稚勇.论英国中学历史课的史料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10(1):69-74.
  [4]何成刚,彭宇,夏辉辉,沈为慧.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李丽,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国际学校初中部。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有着良好的可塑性,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书本的知识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好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帮助小学生找到畅游书海的坚实之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与思考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有盼望其成才的想法,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其的重视。小学生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经过数学教育之后具备的利用数学角度思考世界,看待问题,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去认识和看待。高中生在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当学会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强对于规律的认知和情境的描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创建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本质,形成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探究了如何帮助高中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通过例题的方式探究。  关键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作为小学生起始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否能获得有效的开展,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关键。但是,假如英语老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接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生活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都是小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种种,更易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如此便生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理想英语课堂,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
摘要:当下,微课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下新生的一种教学资源,受到了社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所特有的优势如果能够利用好,将使高校中化学课程的有效推进以及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就高校化学如何利用微课程提升改变目前现状作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校化学;微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生产物不断地出现,微课程就是当中的一个产物。其定义说法不一,但都指明了几点,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即“生活即教育”,他主张把教育和生活完全融为一体。行知天地,学知世用,如何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对此本文进行了微探。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角色游戏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
摘要:校本教材是实现校本课程的媒介和手段,校本教材的编写本身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太仓市新区中学校本教材开发突破“编写教材只是个别骨干教师的任务”的局限,尝试以课题组引领鼓励更广大的教师参与、以社团为依托由学生创作、随文教学整理教学素材等,发挥教材编写过程的“育人提升”功能,不为教材而教材,使教材成为研究的产物、学习的成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成语  一、
摘 要:训练学生敢说、爱说、会说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老师应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用和蔼的态度亲近学生,创造条件和同学们交谈,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并乐于表达的欲望。  关键词:敢说;爱说;会说;说好  口头
摘 要:针对高职高专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策略的写作能力训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较比与以前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更能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英语的学习分为辨识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这其中包括听和阅读,其次是用语言表达固定的内容,这其中包括英语与母语之间的互译(内容是固定的),最后才是用英语来表达思想,这就是演讲和写作。
摘 要:我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多年来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近三年来,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在校领导、其他老师的关怀指导下,我坚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理念,在工作中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辅导工作,因为这是全面提高一个班级整体学习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基础。我用爱心殷殷切切地点染了学困生多彩的人生梦想,让学困生在我们的班集体里如沐春风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
摘 要:论文通过对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剖析,结合该校音乐课程考核现状进行分析,对该校初中音乐课程的考核方法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音乐课程;考核现状;改进方法;提高教学  一、 两江育才中学初中音乐课程考核基本情况  2017下半年,我在该校担任三个月的实习音乐教师,了解到了该校对学生音乐课程考核的实际情况。在实习教学中我发现该校对音乐课程的考核就是以一张期末试卷对学生的音乐成绩进行评定,这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