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初探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而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的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地毯,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长此以往,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而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积极思维。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成功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质疑问难,自己得到了答案。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1、渗透学习方法,丰富创新内容。例如,“数学广角”(人教版三下)教学目标三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教学时,我从森林运动会上各种动物报名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情况引入,出示了一张排列无序的表格,问:参加比赛的动物有多少种?学生答案不一,分别是17种、15种、14种,由此激发学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于是我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整理好以后,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种动物。随后配合电脑演示,将小组整理好的表格有层次地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并在电脑的帮助下逐步呈现出韦思图的构造,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合理引导下,师生共同努力获得对韦思图的演变过程及其含义的体验,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2、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其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课是充实的,但往往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常想起两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推动地球”。“给我一个空间,我要放飞心灵”。  一、放飞心灵,冲破束缚  放飞心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飞翔,就必须打破思维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情感教育,实施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鼓励丰富想象,激发探索兴趣,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进行教学改革,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多用实验教学,激发动手兴趣,促进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创新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情感教育和民主教学,鼓励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
摘 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来获得。本文对课堂动态化运行的基本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态化;基本方法;训练;思维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动态化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动口、动手会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学
期刊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充
期刊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认真冷静的反思之后,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讲读课和写作课两种课型改为讲读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种课型。下面谈一谈电教媒体在这三种课型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讲读课中的具体应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为例子,就要使它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电教媒体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期刊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期刊
体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因年龄、性别、教材内容、时间及环境等诸多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所有体育教学形式的构成,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讲解、示范和练习。这三个要素是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方式。因此,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  讲解要精炼。讲解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而且还要能够运用专业术语和口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有机的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呢?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及对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逐步掌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段相结合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待差异,不少教师的态度常常是消极的:整班学生的作文不能“齐步走”,他们会埋怨;“小作家”写出了一篇不尽如人意的习作,他们会惋惜;“后进生”竭尽全力写出的习作,他们往往还会不屑一顾。其实,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一点辩证法,具体分析、对待差异,我们就会发现,令人头痛的差异原本也是一种资源、一种动力。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随着历史学科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编纂的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如何跟上这种形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笔者就此谈一点拙见。    一 、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及大学阶段的历史教育而言,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其独到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1)教学目标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 。(3)教育层次不同。(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