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来获得。本文对课堂动态化运行的基本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态化;基本方法;训练;思维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动态化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动口、动手会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渴望加入到教学中去。因此,教师要热情保护、扶植、鼓励这种意识,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引导孩子们积极动口,训练口语表达技能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动口的意向,积极引导他们大胆说话,使动口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要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说”。
课堂的时间不仅仅属于老师的,更重要的是属于学生的。作为老师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毫不吝啬。我为了满足学生参与说的愿望,除了每节课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等课堂说的训练外,每周五的语文课挤出15分钟进行“班级新闻周播”,让学生轮流口述见闻,学生兴趣很浓,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侧耳倾听。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语言锻炼机会。尽量让那些眼中同样闪着求知欲望的差生参与回答,尽量舍得花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耐心地点拨,直到问题回答完整,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在舍得给时间的同时,我也严格要求学生惜时如金,提高课堂效率,防止时间的浪费和流失。
2、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读”。
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有读的欲望,想读乐读。老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读,并人人参与读。做到在读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在读中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参与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要求,精心指导他们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形式灵活多样地去读。如教《小马过河》一课,其中课文第六节就可以采用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段落深刻的含义。指导表情朗读,引导梳理母子关系;分组读,点拨揣摩每个句子的含义;分角色朗读,诱导领悟其中的含义;研读、品读、男女生转换读,加深领悟老马的话。
3、启迪孩子们各抒己见地“评”。
让学生参与对教学内容的评点、争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评议分析。如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说一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这是训练对人物的评价,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评论的时候,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争执,教师不要急于表态,放心地让他们去辩论,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广开言路,结果他们争相发表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使课文中蕴含的内容越争越明,更能深刻地理解文意。
4、动员孩子们心情愉快地“讲”。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爱听故事,教师应放手激励他们去讲。开始时,放低要求,只要能准确叙述,使人乐意听就行,随着次数的增多,逐渐提高水准,要求讲的内容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注意情感的参与,努力诱发听众的“思想涟漪”,与其产生“共鸣”。
二、引导孩子们积极动脑,开发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积极诱导学生参与动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促进智能的发展。
1、重视利用课文“空白”。在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找准“为中介的知识”,找准教材中能促发思维的“想象点”,而课文中的不少“空白”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现成的“想象点”。这些“空白”学生往往很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问个为什么。为此,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去补充这些“空白”,使他们的想象纵横驰骋。
2、重视利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绝大多数是与课文重点相配合的画面。教学中应该注意配合课文内容,充分利用插图,积极引导他们去细致地观察、合理地想象、准确地表达,促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使思维更活跃。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邱少云烈火烧身时,像千斤巨石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情景,去想象英雄的内心世界,体会英雄的坚强意志和严守纪律的可贵精神,有助于学生掌握怎样透过外表去想象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引导孩子们动手,锻炼技能技巧
好动爱动是儿童的性格特点。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带领他们参与动手。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遵循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锻炼技能技巧。
1、要以动制动,让孩子们圈点批注。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在课堂中摆这摆那,不能手脑并用。“以动制动”既可以激发兴趣、调控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觉读书能力。“以动制动”顾名思义就是用恰当的动手形式来调节学生好动的习惯。比如自学课文时,有什么问题或体会,在课文“空白”处写上几句;朗读时,用笔圈上重音、注上停顿、点上好词、划上好句;听课时,在课文的“无头无脚”处做横批、眉批等。
2、以趣激趣,参与课文表演。
喜欢童话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爱听、爱说、爱动,喜欢在童话之舟上扬帆而起,常常幻想着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教学时,要时常截取一些有趣的片段,采用童话形式组织学生表演,来激发兴趣,帮助学习课外内容。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就用十分钟安排了“小蝌蚪的自述”。表演者戴头饰化装成小蝌蚪的模样,边表演边自述,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小蝌蚪天真幼稚的天性。这样既调节和增强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在兴趣盎然中落实了教学任务。
总之,实施动态化的课堂教学,会大大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并要努力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态化;基本方法;训练;思维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动态化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动口、动手会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渴望加入到教学中去。因此,教师要热情保护、扶植、鼓励这种意识,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引导孩子们积极动口,训练口语表达技能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动口的意向,积极引导他们大胆说话,使动口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要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说”。
课堂的时间不仅仅属于老师的,更重要的是属于学生的。作为老师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毫不吝啬。我为了满足学生参与说的愿望,除了每节课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等课堂说的训练外,每周五的语文课挤出15分钟进行“班级新闻周播”,让学生轮流口述见闻,学生兴趣很浓,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侧耳倾听。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语言锻炼机会。尽量让那些眼中同样闪着求知欲望的差生参与回答,尽量舍得花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耐心地点拨,直到问题回答完整,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在舍得给时间的同时,我也严格要求学生惜时如金,提高课堂效率,防止时间的浪费和流失。
2、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读”。
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有读的欲望,想读乐读。老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读,并人人参与读。做到在读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在读中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参与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要求,精心指导他们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形式灵活多样地去读。如教《小马过河》一课,其中课文第六节就可以采用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段落深刻的含义。指导表情朗读,引导梳理母子关系;分组读,点拨揣摩每个句子的含义;分角色朗读,诱导领悟其中的含义;研读、品读、男女生转换读,加深领悟老马的话。
3、启迪孩子们各抒己见地“评”。
让学生参与对教学内容的评点、争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评议分析。如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说一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这是训练对人物的评价,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评论的时候,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争执,教师不要急于表态,放心地让他们去辩论,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广开言路,结果他们争相发表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使课文中蕴含的内容越争越明,更能深刻地理解文意。
4、动员孩子们心情愉快地“讲”。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爱听故事,教师应放手激励他们去讲。开始时,放低要求,只要能准确叙述,使人乐意听就行,随着次数的增多,逐渐提高水准,要求讲的内容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注意情感的参与,努力诱发听众的“思想涟漪”,与其产生“共鸣”。
二、引导孩子们积极动脑,开发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积极诱导学生参与动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促进智能的发展。
1、重视利用课文“空白”。在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找准“为中介的知识”,找准教材中能促发思维的“想象点”,而课文中的不少“空白”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现成的“想象点”。这些“空白”学生往往很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问个为什么。为此,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去补充这些“空白”,使他们的想象纵横驰骋。
2、重视利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绝大多数是与课文重点相配合的画面。教学中应该注意配合课文内容,充分利用插图,积极引导他们去细致地观察、合理地想象、准确地表达,促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使思维更活跃。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邱少云烈火烧身时,像千斤巨石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情景,去想象英雄的内心世界,体会英雄的坚强意志和严守纪律的可贵精神,有助于学生掌握怎样透过外表去想象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引导孩子们动手,锻炼技能技巧
好动爱动是儿童的性格特点。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带领他们参与动手。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遵循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锻炼技能技巧。
1、要以动制动,让孩子们圈点批注。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在课堂中摆这摆那,不能手脑并用。“以动制动”既可以激发兴趣、调控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觉读书能力。“以动制动”顾名思义就是用恰当的动手形式来调节学生好动的习惯。比如自学课文时,有什么问题或体会,在课文“空白”处写上几句;朗读时,用笔圈上重音、注上停顿、点上好词、划上好句;听课时,在课文的“无头无脚”处做横批、眉批等。
2、以趣激趣,参与课文表演。
喜欢童话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爱听、爱说、爱动,喜欢在童话之舟上扬帆而起,常常幻想着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教学时,要时常截取一些有趣的片段,采用童话形式组织学生表演,来激发兴趣,帮助学习课外内容。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就用十分钟安排了“小蝌蚪的自述”。表演者戴头饰化装成小蝌蚪的模样,边表演边自述,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小蝌蚪天真幼稚的天性。这样既调节和增强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在兴趣盎然中落实了教学任务。
总之,实施动态化的课堂教学,会大大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并要努力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