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其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认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真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加快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对于促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232-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改革示范,经国务院同意,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我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要求把握不准、教学时数的减少以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工作滞后等因素,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依然沿用本科院校或是普通专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存在着高等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脱节的现象。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在这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教育的真理并不在事情的两端,而是在中间地带的某个‘平衡点’。有所强调是可以的,全盘丢弃则是不可取的。”[2]因此,为了防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平衡点”。“平衡”不是激进,也不是回到老路,“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2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内涵建设不断加强,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必将与此改革相一致。我们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解决高等数学内容体系与专业及实际应用的需要、有利于解决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对于促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3]智能类型大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强于形象思维。但这种差异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与类型的不同,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的准确定位,将有利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信心。
3.1 课程内容的改革
“如果选择课程内容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4]打破高等数学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具体专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强调高等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
3.2 课程结构的改革
结合各专业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分析各专业所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思想,进行“高等数学学科体系的解构与服务于专业课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的重构”,建立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结构和体系架构。
3.3 教材建设的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体系问题、内容问题、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教材载体单一等问题,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服务专业的原则,构建适应专业课教学需要的高等数学教材体系,准确把握高等数学教材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开发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纸质教材、电子教材。
3.4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认真研究每个教学内容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讨论法”展开习题课的教学;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
3.5 教學手段的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很明显它不应该是学生课程活动的惟一来源。”[5]结合我院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学中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高等数学课下学习材料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自测。采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等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6 教学模式的改革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高等数学课程为更好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岗位、专业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最后教材编写按照“六步法”安排体例,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生动的图表。通过实践,使高等数学课程走出了被边缘化的境地,真正成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排头兵。
3.7 教学观念的改革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观念,这对承担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的学习、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教育专业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4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4.1 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之间的关系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6]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基础性尤其突出,它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前提、基础和必备工具。同时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还应体现应用性的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培养目标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为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适度的数学基础和素养外,还要根据专业课教学的发展需要,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应用性,为专业课的教学服务。
4.2 提高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中的劳动岗位呈现边际岗位的趋势,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本领,这就要求高等数学课程必然呈现出综合化和现代化趋势。“他们应该学习那些能够运用于未来学习和工作的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能够帮助他们开放思维,理解概念,解决实际问题。”[7]因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这使得高等数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尖锐矛盾。显然,我们不应该为了迁就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提高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不顾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而片面地追求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要处理好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更新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
4.3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实现对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准确把握,其最佳途径是与专业课教师的直接合作。这是因为,专业课教师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对所教专业课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与能力了如指掌,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更是一清二楚。因此,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关系,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及时地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
总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我们应清醒地認识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不是短期性的潮流化的活动,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变化着的课题。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认真总结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继承、改革与创新的良性循环。此外,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合理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尝试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序.
[2] 赵小平.创新教育下的“教师主导作用”[J].数学教学,2006,(8):封底.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4]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4.
[5]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9.
[6]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7.
[7] 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232-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改革示范,经国务院同意,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我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要求把握不准、教学时数的减少以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工作滞后等因素,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依然沿用本科院校或是普通专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存在着高等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脱节的现象。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在这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教育的真理并不在事情的两端,而是在中间地带的某个‘平衡点’。有所强调是可以的,全盘丢弃则是不可取的。”[2]因此,为了防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平衡点”。“平衡”不是激进,也不是回到老路,“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2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内涵建设不断加强,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必将与此改革相一致。我们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解决高等数学内容体系与专业及实际应用的需要、有利于解决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对于促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3]智能类型大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强于形象思维。但这种差异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与类型的不同,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的准确定位,将有利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信心。
3.1 课程内容的改革
“如果选择课程内容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4]打破高等数学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具体专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强调高等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
3.2 课程结构的改革
结合各专业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分析各专业所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思想,进行“高等数学学科体系的解构与服务于专业课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的重构”,建立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结构和体系架构。
3.3 教材建设的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体系问题、内容问题、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教材载体单一等问题,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服务专业的原则,构建适应专业课教学需要的高等数学教材体系,准确把握高等数学教材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开发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纸质教材、电子教材。
3.4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认真研究每个教学内容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讨论法”展开习题课的教学;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
3.5 教學手段的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很明显它不应该是学生课程活动的惟一来源。”[5]结合我院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学中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高等数学课下学习材料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自测。采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等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6 教学模式的改革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高等数学课程为更好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岗位、专业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最后教材编写按照“六步法”安排体例,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生动的图表。通过实践,使高等数学课程走出了被边缘化的境地,真正成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排头兵。
3.7 教学观念的改革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观念,这对承担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的学习、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教育专业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4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4.1 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之间的关系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6]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基础性尤其突出,它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前提、基础和必备工具。同时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还应体现应用性的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培养目标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为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适度的数学基础和素养外,还要根据专业课教学的发展需要,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应用性,为专业课的教学服务。
4.2 提高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中的劳动岗位呈现边际岗位的趋势,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本领,这就要求高等数学课程必然呈现出综合化和现代化趋势。“他们应该学习那些能够运用于未来学习和工作的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能够帮助他们开放思维,理解概念,解决实际问题。”[7]因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这使得高等数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尖锐矛盾。显然,我们不应该为了迁就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提高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不顾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而片面地追求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要处理好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更新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
4.3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实现对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准确把握,其最佳途径是与专业课教师的直接合作。这是因为,专业课教师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对所教专业课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与能力了如指掌,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更是一清二楚。因此,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关系,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及时地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
总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我们应清醒地認识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不是短期性的潮流化的活动,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变化着的课题。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认真总结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继承、改革与创新的良性循环。此外,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合理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尝试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序.
[2] 赵小平.创新教育下的“教师主导作用”[J].数学教学,2006,(8):封底.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4]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4.
[5]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9.
[6]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7.
[7] 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