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而言,提高学习效率是他们增长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就是打开高效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堂行为习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强调要把义务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我校地处南内环和东中环的交汇处,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王家峰村民和部分农村务工子弟,家长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太高,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更是对孩子的学习无暇顾及,所以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不太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能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领悟内涵,确立重点
为了将课堂行为习惯具体化、可操作化,我又进一步学习,了解本年级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如一年级中听的课堂行为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回答”,将之细化为上课时能做到坐端正,注意力集中,目光随着老师,认真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并能针对性地回答。对于同学的发言也能认真倾听。这样做之后,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变得实实在在了,同时还可以避免课堂行为习惯培养的不到位。如默读,一般人认为只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就可以了。其实默读是阅读课堂行为习惯中最主要的一种课堂行为习惯,它具有稳定性、自动性、操作性等特点。它包括通读、摘读、快读、思读、品读、浏览、跳读等。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读,快速的读,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所以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查阅相关书籍,弄清各种课堂行为习惯的内涵,然后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扎实而有效的训练。但一个年级一个学期需要培养的课堂行为习惯太多了,如果样样都平均使力,可能每样都培养不到位。因此培养应有侧重。为此,根据年级特征、本班实际情况,我都会确立一两个课堂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培养,其余课堂行为习惯则注意巩固强化。
二、营造氛围,环境保障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良好的班风和校风,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现状制定了小学生一日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课堂行为习惯的有关知识,利用晨读、国旗下讲话等时机,用故事、诗歌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养成课堂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虽然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具体的,简而易行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仅仅进行简单机械地训练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此我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一年级学生一天生活中需养成的课堂行为习惯按时间顺序分成早读、上课、课间、在家四个阶段,编写了生动有趣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早读课:“进教室,放书包,掏出书本和文具,先交作业再读书。读书时,捧好书,微微前倾才正确。声音响,读正确,学过课文反复读,没学课文提前读。读读背背有帮助,不知不覺有进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儿歌中学生记住了课堂行为习惯的要求,促使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制定了本班班级公约,共十条。“①认真按时完成每项作业。②大胆发言,声音响亮。③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④考试时能做到独立思考。⑤每天坚持20分钟的阅读……”同时在课堂上积极善于观察,树立身边的典型,如口算能手等,通过树立典型,使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愿望。同时老师自己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用普通话上课,板书时规范的书写,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认真批改作业,整理好办公室等等,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让不良课堂行为习惯没有滋生的土壤。
三、立足课堂,重点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确定五年级的说的课堂行为习惯要求是“回答问题时不盲从,讨论问题时能按一定顺序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见。尊重别人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能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与中低年级不同在于在说清自己意见的同时能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看法。为了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教师一方面以示范发言为指导,抓住别人发言的要点进行评价;一方面用“对他的看法你有什么补充的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来引导学生说话,零散的发言之后注重让学生整合。在培养中更以鼓励为主,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说的习惯。
四、家校结合,凝聚合力
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堂行为习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强调要把义务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我校地处南内环和东中环的交汇处,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王家峰村民和部分农村务工子弟,家长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太高,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更是对孩子的学习无暇顾及,所以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不太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能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领悟内涵,确立重点
为了将课堂行为习惯具体化、可操作化,我又进一步学习,了解本年级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如一年级中听的课堂行为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回答”,将之细化为上课时能做到坐端正,注意力集中,目光随着老师,认真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并能针对性地回答。对于同学的发言也能认真倾听。这样做之后,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变得实实在在了,同时还可以避免课堂行为习惯培养的不到位。如默读,一般人认为只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就可以了。其实默读是阅读课堂行为习惯中最主要的一种课堂行为习惯,它具有稳定性、自动性、操作性等特点。它包括通读、摘读、快读、思读、品读、浏览、跳读等。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读,快速的读,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所以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查阅相关书籍,弄清各种课堂行为习惯的内涵,然后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扎实而有效的训练。但一个年级一个学期需要培养的课堂行为习惯太多了,如果样样都平均使力,可能每样都培养不到位。因此培养应有侧重。为此,根据年级特征、本班实际情况,我都会确立一两个课堂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培养,其余课堂行为习惯则注意巩固强化。
二、营造氛围,环境保障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良好的班风和校风,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现状制定了小学生一日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课堂行为习惯的有关知识,利用晨读、国旗下讲话等时机,用故事、诗歌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养成课堂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虽然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具体的,简而易行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仅仅进行简单机械地训练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此我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一年级学生一天生活中需养成的课堂行为习惯按时间顺序分成早读、上课、课间、在家四个阶段,编写了生动有趣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早读课:“进教室,放书包,掏出书本和文具,先交作业再读书。读书时,捧好书,微微前倾才正确。声音响,读正确,学过课文反复读,没学课文提前读。读读背背有帮助,不知不覺有进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儿歌中学生记住了课堂行为习惯的要求,促使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制定了本班班级公约,共十条。“①认真按时完成每项作业。②大胆发言,声音响亮。③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④考试时能做到独立思考。⑤每天坚持20分钟的阅读……”同时在课堂上积极善于观察,树立身边的典型,如口算能手等,通过树立典型,使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愿望。同时老师自己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用普通话上课,板书时规范的书写,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认真批改作业,整理好办公室等等,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让不良课堂行为习惯没有滋生的土壤。
三、立足课堂,重点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确定五年级的说的课堂行为习惯要求是“回答问题时不盲从,讨论问题时能按一定顺序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见。尊重别人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能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与中低年级不同在于在说清自己意见的同时能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看法。为了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教师一方面以示范发言为指导,抓住别人发言的要点进行评价;一方面用“对他的看法你有什么补充的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来引导学生说话,零散的发言之后注重让学生整合。在培养中更以鼓励为主,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说的习惯。
四、家校结合,凝聚合力
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