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性问题——以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为例

来源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否定主义美学”以“批判和创造的统一”为核心,主张从中国现代社会现实提出独特的美学问题,对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双重批判和改造,才能实现美学原理的真正创造.以此为坐标考察中国美学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特性在王国维、李泽厚和宗白华的美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审视性地梳理其创造程度的差异,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原创性建构的基本前提.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及其在上尿路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92例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C+Y组各46例,C组采用常规护理,C+Y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C+Y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C组(P<0.05),C+Y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和患者情绪.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全国实施了大量的避灾搬迁安置项目.然而,不少地方的农户即便面临较高的山地自然灾害风险,也不愿搬离灾害危险区和隐患点.以四川省汶川县原草坡乡搬迁安置农户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索山地自然灾害风险和搬迁安置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农户山地自然灾害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是受灾经历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影响农户搬迁安置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是担心失去耕地、失去原有社区公共资源以及户主年龄、家庭有无负担人口.今后,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既要注意倾听专家意见,也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避免因规划不当或决策失
在促进仿制药上市的过程中,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保护专利药厂利益的重要工具.21世纪伊始,我国开始尝试构建本土化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目前正逐步从松散走向紧密、从形式走向实质.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三个阶段相比,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明确了药品专利信息登记、药品专利链接路径选择与实施两个阶段,但是对第三阶段市场独占期尚未确定.在改革和完善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过程中,既应保障药品专利信息登记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应协调好药品专利链接路径设置与展开过程中专利药厂和仿制药厂的利益冲突,最终通过实施市场独占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世界发展新形势与国内发展新格局,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理论根源,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体理论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体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蕴含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价值.当前,应从深刻筑牢政治基石、充分夯实物质基础、紧紧系牢文化纽带、大力破除社会藩篱四个向度进一步开拓和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路径.
国际政治的参与情境决定行动者的博弈行为类型,参与情境变迁将导致行动者行为发生变化.能源安全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核心议题之一.1973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凸显了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改变了二战后国际能源政治的参与情境,构建了行动者新的博弈类型,调整了国际能源政治行动者的博弈策略.为了有效应对国际能源政治的情境变迁,美国通过协调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关系,设置能源安全国际议程,最终确定了新的国际能源秩序.当前,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过程中,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能源政治的情境变迁以及国际社会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实践中创新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勇于直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治国理政实践与系列重要论述中始终强调问题意识.习近平的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坚持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接续问题思维的历史自觉以及回应现实问题的实践探索,并在提出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维度上展现出丰富的哲学意蕴.习近平的问题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创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问题思维的继承与发展,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
共情促进着人与人之间的亲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因共情而温暖.社会工作者长期面对弱势群体、越轨群体和患病群体,需要以共情为前提提供社会服务.共情是把双刃剑,长期投入共情容易产生共情疲劳,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身体倦怠、认知错误和行为异常.当下,共情疲劳相关研究在中国处于初期阶段,且较少关注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群体.通过回顾国内外共情疲劳相关研究,梳理共情疲劳的概念界定、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提出了社会工作者共情疲劳的操作化概念,指出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未来指向.今后,理论研究和干预措施应该更加关怀社会工作者这一
如果我们把道德圣人理解为一个为了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而竭尽全力地努力的人,那么苏珊·沃尔夫在其1982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中论证了两个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主张.第一,一个人可以理性地拒绝成为一个道德圣人;第二,道德圣人是一个在道德上高尚的令人尊敬的人.本文将这个隐约的困惑称为“道德圣人难题”.我们首先检验和批评沃尔夫为这个难题提出的解答,然后指出道德圣人难题与众所周知的反对后果主义的道德苛求难题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最后我们提出一种整体的后果主义观点,并展示这种理论可以同时解答道德苛求难题和道德圣人难题.
灾害旅游是挖掘灾害遗产资源、加快灾后复兴的有效途径.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是确保灾害旅游重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灾后新生旅游地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永昌镇为案例,从非对称影响视角入手,应用Tetra-class模型对灾后新生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属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属性对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模式涵盖Tetra-class模型的四种类型;生活质量属性绩效评价为居民总体满意度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构模型不仅包括生活质量属性绩效与总体满意度的关系,还揭示了各属性所对应的居民生活需求层次
不少学者认为王阳明的《大学》诠释与其四句教存在对应关系.不过事实上这种对应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一对应关系.因为一方面他对《大学》有两种理解,这从他对“正心”的不同诠释中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四句教在他那里也有两种不同含义.他平时教人所用的四句教对应于以心之未发实体解释心的《大学》诠释,而天泉证道时确立的作为定本的四句教则对应于以心的完善状态解释心的《大学》诠释.这样的对应关系是不能调换的,因而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除此之外,定本四句教与《大学》诠释存在一个重要差别,即它承认无善无恶代表的正心工夫可以是天分极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