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辅导过“老”\“残”讲用团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eo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前,我在家乡生产大队当民办小学教师。那时的农村民办小学教师身兼数职,被人称为“五大员”:下地劳动是社员、学校教书是教员、拿起广播筒是宣传员、登台表演是演员、辅导社员学习毛著是辅导员。
  说起当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我有一段“特殊”的经历。
  1966年上半年,“文革”未开始之前,各地掀起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为显示男女老幼“活学活用”毛著空前踊跃,我们大队想出了两个“绝招”:第一招是挑选了3男3女共6位60岁以上的文盲老人,培训他们背诵“老三篇”(即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第二招是训练一个仅读过初小的聋哑青年阿哑讲学用《为人民服务》心得。我被安排脱产一个月辅导这7个“特殊人员”。对前6人,我得一字一句带他们读,让他们把“老三篇”牢记在脑海里。对于后者阿哑,大队支书要我“自由发挥”写一篇讲用稿,内容是讲有一次某农户发生火灾,阿哑在大火面前,想起毛主席的教导,勇敢地多次冲进火海里救人救物而负了重伤。然后,根据讲稿辅导阿哑“呀呵呀呵”地用手势讲述。
  一个月后,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现场会在我们大队召开。大会的重头戏有老中青等群众代表上台背诵“老三篇”和毛主席语录,有几十个学习“毛著”尖子上台“讲用”。我辅导的6名老人一上台就吸引了全场,他们背诵的“老三篇”时而分角色朗诵,时而集体朗诵,博得阵阵掌声。与会者的评价是:“不简单!不识字的老人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心里就亮堂堂。”接下来,轮到阿哑上台“讲用”,阿哑“呀呵呀呵”地比划,又是摸头发,又是翘拇指。我只好当解说,表达他讲述学习毛主席著作收获大的意思……这下子,全场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听了阿哑的“讲用”,都说是典型,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涌现出来的英雄典型!之后,这7个开展“活学活用”毛著创新形式的“特殊人员”,大队给他们各记上30个劳动工分和预支现金6元钱,果真是“立竿见影”啊!
其他文献
五禽戏疗法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主要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等,以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本疗法的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先民们衣不遮体,为“动作以避寒”,所以有模仿动物之动作的体育运动。较早见诸文字者,如《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有不少模仿各种动物神态的导引动作。把“五禽戏”整理总结为一种疗法并应用临床者,为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他认为“人体欲
期刊
静静地倾听母亲的描述,毕淑敏这才知道自己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当年的感动源远流长。她无法想像当年母亲是如何抱着自己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北京的。  孝女、贤妻、良母,是著名作家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的家庭角色。她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同时她也是女儿、母亲、妻子,她写作的视角、流露的情感,也有着深厚的女性关怀的意味。     早年的“幸福记忆”被唤醒  有一年,毕淑敏自敦煌归来
期刊
斯琴高娃,是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实力派演员。从影以来,先后主演过《归心似箭》、《骆驼祥子》、《康熙大帝》、《大宅门》等六十多部影视剧,是“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并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尤其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二奶奶白文氏一角,更是让她赢得如潮的鲜花和掌声。斯琴高娃事业辉煌,家庭生活也美满幸福。  远嫁瑞士,结下异国姻缘  1984年,斯琴高娃出演香港导演严浩执导的电影《逝水流
期刊
1928年7月3日,年仅29岁的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张作霖死后一个月,顺利接手东三省的军政大权。那么,在张学良接班的问题上,张作霖起了怎样的作用?  让张学良拥有自己的团队  有枪便是草头王,要让张学良接班,就得让他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就得当兵。  最好的办法是先进军校,军校毕业后再出来当军官。一来,军校可以使张学良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二来,为将来奉军
期刊
在这次敌机空袭中,毛岸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因为洪学智的机智,使彭德怀司令员得以躲过这场劫难。彭德怀动情地对他说:“这次美机来下蛋,要不是你老兄,老夫今天休矣哉!”    1950年10月22日,洪学智和他的战友们趁着夜色来到了朝鲜。进入朝鲜的第二天上午,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全体人员赶到了志愿军总部驻地——大榆洞。下午,十三兵团指挥机关也按毛泽东的电令赶到大榆洞与彭德怀会合,不久即与志愿军司令部合
期刊
董晓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几十年来,她凭着一颗金子般的慈母心,靠着勤劳的双手操持十几口之家,先后送走双方四位老人,养育了4个小叔子,哺育了8个儿女,可算得上伟大的母亲、英雄的妈妈、受人尊敬的老娘。    我的母亲今年80岁了,虽然风霜染白了青丝,生活压弯了腰,但她那经历80年沧桑洗礼的灼灼目光中仍映射出刚强和慈祥。如刀的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交错的印痕,可她那柔弱的心脏却依然铿锵。她
期刊
每天下班路上,母亲都是行色匆匆,因为家里有一个患精神疾病的儿子。  这天,母亲回到家没看到儿子,惊慌失措地冲出家门,逢人便问:“看到我儿子没有?”都说没看见。人海茫茫的城市,该如何找寻到儿子?  儿子以前也曾走失过。为让儿子在家安心呆着,又能健身,丈夫教儿子练倒立。丈夫年轻时很会倒立。一只手撑在椅背上,一只手撑在椅坐上,那是逗她开心。儿子在他爸爸的指导下,痴迷上倒立,一次能倒立好长时间,喊他吃饭,
期刊
小的时候很少吃银耳汤,没有这个条件。而且当时觉得银耳这个东西就是用来做羹的,就没有想过它也能做菜。今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这道菜。别说,还真不错,清淡。重要的是它三降呀。以后我一定要多吃这道菜,即好吃,又保健。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道降压降脂降低胆固醇的一道美食。此菜是三高人群的进食佳品。    原料:  银耳5克、木耳5克、黄瓜150克、胡蘿卜75克。    调料:  葱末、姜丝、麻油、盐2.5
期刊
她是鸡西市一名退休工人,当年为积极响应祖国支持边疆建设的伟大号召,毅然于1957年从山东省济南市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从支持边疆建设到扎根边疆,奉献出青春年华。虽然支边岁月生活艰辛,但她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无怨无悔。    张玉芝,1939年出生于济南市书香之家。小学时爱好体育运动,特别是田径和篮球的成绩更加出色,不仅在初级部竞赛中勇摘桂冠,而且在中级部的比赛中照样折桂。1957年,张玉芝高小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南昌贮木场做放排工。年轻时在激流中放排,凭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场年年向长江中下游放走的木排叫“江排”,一次由拖轮拖动出江的江排少有上千立方米,多则过万,吃水深度在两米左右。江排从鄱阳湖湖口入长江,途经的大货轮都要被它巨大的规模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排上的钢丝绳纵横交错,我也常常看得头昏眼花。因此,排工为拖轮挂缆启航,手脚都要利索,不然拖轮把圈放在江排龙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