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2—01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是衡量机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护士评估患者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中心温度在37±0.4℃。由于手术中病人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导致术中患者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手术期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我们手术中的护理质量。
1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2]。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3]。
1.2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保持中心体温接近 37℃,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 1℃,就会出现寒战,这使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增加[4]。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从而需增加止痛剂的用量[5]。
1.3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
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受损,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凝血酶的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激活纤溶系统,严重的低体温可致DIC的发生,导致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5]。
1.4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轻度的低体温由于每分钟通气量和氧耗量减少,通气/血流比(V/Q)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低体温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低温可引起低钾,低钾是导致室速、室颤等心率失常的重要原因,严重可引起心衰,当中心温度低于正常37℃时,室速和心脏异常的发生率将增加2倍[6]。
1.5 对心血管的影响
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1.6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体温每升高10℃,机体代谢率增加1倍,每下降10℃,代谢率下降一半[8]。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 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5]。低温会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当氧传送不足时,甚至不能满足低温时低氧化代谢的需求,便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2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2.1 预防“冷稀释”作用
对患者输注的液体和血制品使用加温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针对50例术中老年、全麻患者输入两种不同温度液体后体温变化的观察,术中采用输血加温器为患者加温输血,术毕测得体温(36.4±0.5)℃。因此,采用加温器加温法加温的库存血输入后可以防止输血时及输血后体温下降,有效的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减少热量的散失
适当提高室温,对病人体温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采用手术薄膜覆盖手术切口,减少皮肤散热以及对冷的刺激。手术中减少病人暴露的面积;对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时间长的患者,术中使用38℃盐水纱布和敷料擦拭、止血,保持纱布温度接近38℃[7];进行体腔、切口的冲洗时选择38℃~40℃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2.3 被动加温
有效的遮盖,可减少体温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无菌操作原则的前提下,我们使用一次性治疗巾、中单、包布,和已加温小棉被为患者保暖。术中洗手护士随时注意保持切口周围无菌单的干燥,减少散热和避免低温液体渗透入人体后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致血管收缩、寒战等不利情况的发生[8]。
2.4 主动加温
加压空气调温毯加温预热方法,可有效预防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它是采用柔和的充气毯覆盖于非手术区域,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提高患者的体表温度,减少人体内部热量向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转移,起到隔离机体和周围冷环境、经皮肤主动加热的双重作用,据寿红艳等报道[9],30例年龄>65岁,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病人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后体温低于35℃发生1例,不采取保温措施30例患者中,体温低于35℃有21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5 加强术中病人体温的监测
对体温的有效监测,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术中积极采用有效的保温措施,并加强对病人体温的监测,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低体温并发症的出现。
3 小结
综上所述,现在术中低体温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病人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低体温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且利于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育红,陆冠宇.术中病人体温变化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4,18(12):2118-2119.
[2] 莫朝輝.低体温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影响和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0,19(12):199.
[3] 黄宇光,译 . 保持围手术期体温正常 [J]. 英国医学杂志 ( 中文版 ) ,2003,6 (4) :203
[4] 寿红艳,徐旭仲,张旭彤.手术室环境温度对老年人手术期间核心温度变化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6):555-557.
[5] 崔福荣,谷巧月,石玉芳 . 外科手术中病人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 [J].山东医药,2004,44 :3.
[6] 王郁.全麻术中综合保温措施效果的研究 [J]. 重庆医学,2005,5 (9) : 859.
[7] 洪华,黄小红,祝妍华,等.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13):1209-1211.
[8] 祝妍华,谢小玲,黄小红,等.保温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25(9):4-5.
[9] 寿红艳,徐旭仲,张旭彤.不同保温措施预防老年人全麻后低体温的效果比较[J].浙江医学,2005,27(2):126-128.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2—01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是衡量机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护士评估患者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中心温度在37±0.4℃。由于手术中病人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导致术中患者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手术期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我们手术中的护理质量。
1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2]。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3]。
1.2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保持中心体温接近 37℃,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 1℃,就会出现寒战,这使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增加[4]。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从而需增加止痛剂的用量[5]。
1.3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
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受损,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凝血酶的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激活纤溶系统,严重的低体温可致DIC的发生,导致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5]。
1.4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轻度的低体温由于每分钟通气量和氧耗量减少,通气/血流比(V/Q)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低体温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低温可引起低钾,低钾是导致室速、室颤等心率失常的重要原因,严重可引起心衰,当中心温度低于正常37℃时,室速和心脏异常的发生率将增加2倍[6]。
1.5 对心血管的影响
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1.6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体温每升高10℃,机体代谢率增加1倍,每下降10℃,代谢率下降一半[8]。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 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5]。低温会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当氧传送不足时,甚至不能满足低温时低氧化代谢的需求,便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2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2.1 预防“冷稀释”作用
对患者输注的液体和血制品使用加温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针对50例术中老年、全麻患者输入两种不同温度液体后体温变化的观察,术中采用输血加温器为患者加温输血,术毕测得体温(36.4±0.5)℃。因此,采用加温器加温法加温的库存血输入后可以防止输血时及输血后体温下降,有效的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减少热量的散失
适当提高室温,对病人体温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采用手术薄膜覆盖手术切口,减少皮肤散热以及对冷的刺激。手术中减少病人暴露的面积;对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时间长的患者,术中使用38℃盐水纱布和敷料擦拭、止血,保持纱布温度接近38℃[7];进行体腔、切口的冲洗时选择38℃~40℃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2.3 被动加温
有效的遮盖,可减少体温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无菌操作原则的前提下,我们使用一次性治疗巾、中单、包布,和已加温小棉被为患者保暖。术中洗手护士随时注意保持切口周围无菌单的干燥,减少散热和避免低温液体渗透入人体后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致血管收缩、寒战等不利情况的发生[8]。
2.4 主动加温
加压空气调温毯加温预热方法,可有效预防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它是采用柔和的充气毯覆盖于非手术区域,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提高患者的体表温度,减少人体内部热量向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转移,起到隔离机体和周围冷环境、经皮肤主动加热的双重作用,据寿红艳等报道[9],30例年龄>65岁,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病人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后体温低于35℃发生1例,不采取保温措施30例患者中,体温低于35℃有21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5 加强术中病人体温的监测
对体温的有效监测,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术中积极采用有效的保温措施,并加强对病人体温的监测,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低体温并发症的出现。
3 小结
综上所述,现在术中低体温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病人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低体温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且利于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育红,陆冠宇.术中病人体温变化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4,18(12):2118-2119.
[2] 莫朝輝.低体温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影响和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0,19(12):199.
[3] 黄宇光,译 . 保持围手术期体温正常 [J]. 英国医学杂志 ( 中文版 ) ,2003,6 (4) :203
[4] 寿红艳,徐旭仲,张旭彤.手术室环境温度对老年人手术期间核心温度变化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6):555-557.
[5] 崔福荣,谷巧月,石玉芳 . 外科手术中病人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 [J].山东医药,2004,44 :3.
[6] 王郁.全麻术中综合保温措施效果的研究 [J]. 重庆医学,2005,5 (9) : 859.
[7] 洪华,黄小红,祝妍华,等.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13):1209-1211.
[8] 祝妍华,谢小玲,黄小红,等.保温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25(9):4-5.
[9] 寿红艳,徐旭仲,张旭彤.不同保温措施预防老年人全麻后低体温的效果比较[J].浙江医学,2005,27(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