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味是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表达的思想观念是,相信世事变化无常之中,蕴含着不变的人生哲理——“真味是淡”,并以此为主导思想,进行亚麻材料造型创作的体会,详细介绍了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作品《我家的小吉普》、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作品《边疆日记》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综合展获奖提名的作品《忆往昔》的创作思路、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得。
  关键词:亚麻材料 造型 软雕塑 创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J3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的现代艺术走向开放,国内的艺术界学术总体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材料和造型方式空前开放多元,笔者创作了以亚麻为主体材料,表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系列造型艺术作品,其中《我家的小吉普》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边疆日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忆往昔》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综合展获奖提名。
  
  一 作品创作的思想根源
  
  当前材料艺术创作理论上,将材料(物质)、人(生活感受身体感受)、观念(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探讨作品和现实世界的对应和诠释关系,表达创作者的人文关怀批判立场,认为作品种种抽象的、离奇表现是现代材料艺术的当代升华,是前卫的思想。以我的作品为例,尽管材料、人、观念是统一的,但没有像现代材料艺术那样摆脱视觉审美、装饰审美,因为高于生活的艺术虽然是单纯的,却同时也应该具有纯粹的美。
  文章开头提到的3件作品,皆以朴素的自然生活为题材。“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正如老子所言,生活中最平常最接近自然的瞬间,其中蕴涵着永恒的内涵,这永恒也许是童真,也许是友谊、爱情、亲情,也就是说,正是易于被忽视的自然瞬间反倒是艺术创作产生的源头。
  现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日益“进步”,结果却是水泥的世界,孩子们过早熟悉人情世故,服装越来越时尚,婚礼越来越奢华,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就像《红楼梦》里王熙凤谈的茄子这道菜,经过很多工序,茄子已经没有一点茄子的味道。但本质上,恰如对于厨艺,保留茄子的原味是重要的。对于艺术创作,应该剥离世界变化的表象,保留自然的情感即“真味是淡”,“淡泊”的观念根源于中华古老的文化,这也是现代艺术表现民族特征的思想基础。
  
  二 《我家的小吉普》也即《边疆日记》的创作
  
  1 生活积累
  《我家的小吉普》的构思源于十几年前笔者亲身经历的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稀少,但我们一家常回忆起这样一幕情景,“一个清晨,下大雪,路很难走,乘车怕挤着孩子,又赶时间上班,2-3岁的女儿,爱人和我只好同骑一辆自行车,疾驰在凸凹不平的北方积满冰雪的路面上,随车的背包等物,从车两侧,凸出。一老妇,怕被撞到,又怕滑倒不敢动,我们三人与她互相摩擦着越过去,‘快赶上小吉普了’,她的惊呼声在身后响起……”
  那时,全家人都很辛苦,孩子那么小就要上幼儿园,每天到园最早,接得最晚。我爱人大雪天骑车到单位要两个小时,有时雪大,可能需更长时间。我的单位是严谨的设计部门,工作压力很大。但一家人在一起,很快乐,困难都克服了。
  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上一代人,都有过类似经历,但年轻人,就没有机会体会这些了。较大城市的公路已经不留自行车的车道,就更见不到一家三口骑一辆自行车的场景了。
  2 创作思考
  “一家人顶着风雪相依相偎在一辆自行车上前行”的一幕,虽然是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却是具有一代人生活典型特征的场景,从某种程度说,具有历史意义。于是构想以这样一幕场景为素材进行创作,一方面记录了漫长历史长河的某一段时间平凡人的生活,又不仅于此,其中还展现了真挚的亲情,蕴含着普通百姓坚韧、顽强的品格,不断向前的乐观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其精神价值是不随时代而变迁,不随自行车的消失而改变的。这一创作会传达出一种平凡生活的美好情境。
  最初创作了装饰画《晨》,材料是水粉、丙烯、高丽纸。感到内容和语言结合还不够恰当。
  “第二届金鼎杯国际亚麻纤维艺术大赛”,主体材料限定为亚麻。于是开始构思用亚麻材料浮雕创作,后改为圆雕表现。之前没有亚麻创作的经历,就按设计程序:草图——模型制作——修改——正稿的步骤来做。草图,考虑了各种方案,人物是抽象的还是写实的?写实到什么程度?抽象到什么程度?三个人的组合,孩子是在妈妈怀中,还是坐在爸爸前面?装饰画《晨》中,为便于表达,孩子在母亲怀中,但圆雕最后确定为孩子坐在父亲前面,因这样从不同视角看,作品都很完整生动。可见,创作过程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
  3 创作过程
  初步确定三人的基本位置后,带着草图没解决的问题,开始制作草稿。男子是整个作品的重要部分,形象设计是关键,头部造型较难,经过不断调整,参考三维动画卡通造型,确定脸部为硬朗有力的形象,头发用平直的明线缝的窄布片构成,具装饰性,年龄看起来要在25-35岁之间,服装要感觉温暖,且服装、背包等样式看起来不能时尚,要体现当时的年代特征,但具体年代要模糊,留下想象空间。注意细节表现,背包里露出一卷纸,显示工作上敬业,又丰富内容,帽子半脱,富有动感,又符合生活实际,使人联想骑车费力,风吹脱了帽子,或热得脱下帽子,和孩子捂严帽子、女人紧紧戴着帽子和围脖形成对比。孩子的体积小,省略手套、棉鞋等,只突出孩子年龄特征和天冷缩成一团状。妇人棉衣考虑长度与男子外衣要有对比,一长一短,妇人背包大,一方面体现照顾孩子生活的需要,一方面起延展视觉空间的作用,几根长而细的留海用线抽成曲线,让女性柔美的一面体现出来,与男子直而扁的头发亦形成对比。通常雕塑脸部是刻画的重点,但考虑到布料造型的局限和雪天鼻、眼都紧闭的生活实际,孩子脸部五官省略,男人留下口,女人只留下鼻。
  人物基本造型创作完后,确定动势、组合关系,要保证从不同角度观看都视觉效果完整,并具有平面效果的美。比如自行车驮孩子的姿势,驮大人的姿势,身材比例关系对作品效果的影响等,通过观察生活,正面看,孩子头在父亲脸下视觉效果最好,孩子显得更幼小同时父亲显得更高大。女人两腿靠紧显得紧张。男子右手下的车把处增加装着饭盒的网兜,丰富雕塑视觉效果,同时反映了时代特征。为表达道路泥泞,自行车上缠了些麻,形成自然肌理,起到一定装饰效果。
  4 工艺和反思
  成型方法,以手工针缝为主。充分利用了圆雕——体面造型,主要用于表现脸部、身体;编织用于网兜;纤维艺术的肌理用于女子的衣领的皱褶等综合表现手段。
  经过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处理,《我家的小吉普》这件作品,具有了表达情感意象的符号特征,传达着亲情、和谐、温馨、坚强的意象。
  反思这件作品以亚麻为主体材料,运用手工缝制的方法是恰当的,亚麻布天然、质朴、温暖,手工缝制效果随意,与这幅作品所表现的生活,精神内涵相符。
  《我家的小吉普》,虽然制作过程严谨,但后来仍发现一些问题,如自行车蹬子下的支柱视觉上破坏了整体,以及局部处理得不够细致。
  经过半年多试验改进,把车架与后轱辘固定在一起,再把前后轱辘与地面切点固定在地面上,自行车就稳定了。视觉上破坏了整体的支柱也因此可以取消了。在车条上还增加了雪的肌理,进一步调整了整体效果后,作品更名为《边疆日记》。
  可见,艺术作品的生命不仅来自于作者的观念和生活的体验,也不仅来自于材料,还离不开工艺技术的最终实现,需在不断改进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
  
  三 《忆往昔》的创作
  
  1 创作动机的来源
  (1)因在我国偏远的北方,笔者见到拆除古民居建筑的情景而深有感触,这些建筑具有中国古建筑的典型特征,比如斗拱和飞檐,木结构,又具有独特性,如:灰砖灰瓦使房子显得矮小,墙厚,窗小,室内有火炕,这些古民居里曾居住过的人,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有无名的,各有不平常的经历。这些消失的建筑就像见证过人世沧桑的沉默老人。由此产生在作品中用亚麻布表现古建筑的想法。
  (2)用亚麻创作《边疆日记》作品后,产生了在原有形式上创新的想法。
  (3)一个农村孩子说:他有个心愿是能带着父母到北京天安门参观、留影。想到这是每个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们共同的愿望,开始从天安门相关的素材进行初步构思。查资料时,翻看了几遍焦波的摄影作品《俺爹俺娘》,其中有他在父母80多岁时在天安门为他们拍的照片,备受感动。
  (4)天安门是中国标志性古建筑,具有典型性,确定作品中采用天安门造型为背景,由此联想到在天安门留影的老照片,开始创作《忆往昔》的初稿,其中天安门的造型从天安门实际造型中,选取了完整正面并截选了部分侧面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两人物最初拟定为老年夫妇。当时认为两位老人,无论农民或别的身份,到天安门前留影,都是国富民强的体现,后感到表达深度嫌浅,又收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天安门和中国典型夫妻照片、视频等资料,考察各时期我国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并亲自到北京天安门实地考察。由老照片的结婚照,想到两位老人年轻的情形……将老照片、结婚照、天安门结合在一起,终于满足了所要表达的意象。那个年代的结婚照,朴素的服装、发型,几乎是千篇一律,与现在的礼服婚纱有天壤之别,人的观念也在变。但深层次的情感却没有变。
  2 创作的过程
  作品构图按草模的比例关系,材料为原色亚麻。正稿最初天安门是写实的,但细节破坏整体效果,就简化了局部细节。比例根据天安门的实际比例,布虽软,但只要制作的结构比例恰当,建筑的结实感自然就能体现。天安门顶部的琉璃瓦,最初用扁布条来表现,效果不好,改为小圆柱,使琉璃瓦的效果更逼真。
  这件作品共3个形象:天安门、新郎、新娘,形象塑造是最重要环节。人物形象,确定为上时机60年代新婚夫妻的典型形象,总体是卡通造型,按男、女对比来表现。男子高大硬朗,女子矮小柔美。男子脸部轮廓为直线,女子为曲线。为了整体协调,男子头发与天安门顶部的琉璃瓦采用一样的肌理效果。女子头发是有时代特征的辫子和头绳系的花。他们胸前的红花造型,参照了著名摄影师徐肖冰为周恩来夫妇结婚纪念而拍的照片中的胸花。
  形象确定后,再调整人物与天安门的相对位置和动势。动势不合理,会破坏整件作品的生动性。经反复调整,定位为现有作品的效果,较恰当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具有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
  色彩上原想保留局部红色,以体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和喜庆气氛,但斟酌再三后,考虑到那个时代是黑白照片的时代,主体色调为亚麻本色,更有历史感,而且这对夫妻胸前的花,虽然没有颜色,但感觉上还是红的。亚麻布为主体材料,能体现回忆——尤其是结婚回忆的温暖感。
  作品取名为《忆往昔》。与《边疆日记》相比,这件作品以布为材料,运用适当的造型语言表现建筑,是一个突破,亚麻材料浮雕式的处理上有所创新。
  
  四 结语
  在《我家的小吉普》完成后,有人建议我创作一系列以自行车为题材的作品,但因为不能表达“真味是淡”的主题,所以没有去做。而是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已然在表现内容上保持“真味是淡”,表现方法上逐步创新。比如作品《周末》,表现了一家三口合作包饺子过周末的情形,因为保持亚麻材料不变,就考虑运用与亚麻原色对比的熟褐色,结果,视觉效果和《我家的小吉普》完全不同。
  作品《我的童年》(入选首届长春雕塑展),是表现溜轱辘圈的男孩和踢口袋的女孩,因为仍用原色亚麻制作,就尝试用布表现五官细节的造型,也使作品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有所创新。
  应该说后来提到的这两件作品还不成熟,但运用亚麻材料造型创新的探索是有意义的。
  “真味是淡”是我创作的主题思想,只有保持独特的主题视角,才能保持作品的独特风格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孙振华:《从现代材料艺术到当代艺术》,《美术》,2009年第8期。
   [2] 老聃,梁海明译注:《道德经》,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 庞路:《对雕塑符号品质问题的思考》,《雕塑》,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凤华,女,1969—,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纤维艺术、平面设计,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及功能文体学的一大核心概念,其理论意义及研究价值已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语法隐喻的名词化、形容词化和过程转化等方面,阐释了英文抒情诗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并对语法隐喻在英文抒情诗中所具有的凝聚功能、扩充功能和衔接功能这三大文体功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英文抒情诗 语法隐喻 文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抒情诗不仅是诗歌的精华,更是文学
期刊
摘要 凯撒·弗兰克,比利时人,是19世纪法国音乐史转型期的重要人物,被尊称为“法国近代音乐之父”。本文通过对其作品《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细致入微的分析,试图透视出作曲家包容的生命理念。  关键词:弗兰克 包容品质 《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一 包容的含义    “包容”在中国的词源中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宽容”,另一为“容纳”。前蜀时期杜光庭在《皇
期刊
摘要 本文首先结合了萨特在其作品《存在与虚无》中表达的观点“坏信仰”,对《三姐妹》和《送冰的人来了》两部作品中荒谬的主题进行分析。在戏剧手段方面,两位文学巨匠皆属于现实主义流派,但为了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两位剧作家采用的艺术手法皆带有反传统的特点。两位不同时代的剧作家通过相似的主题及戏剧手段运用,展现了在纷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谬经历和人类如何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荒诞的世界。  关键词:荒诞
期刊
摘要 本文在考究metonymy和synecdoche作为英语辞格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现有“喻”类译名和“代”类译名的得失,比较了它们和汉语修辞格“借代”中的“旁借”和“对代”的异同,并建议将其译为“相关性借代”和“隶属性借代”。  关键词:metonymy synecdoche 修辞 汉译探析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metonymy和synecdoche是英
期刊
摘要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独特,造型粗犷,线条繁简并用,疏密各别,手法夸张,亦不失风雅大方、俏丽、活泼,涂彩区各施浓淡,使平面的雕刻有立体感。人物造型的特点主要是夸张变形、传神写意,图案运用疏密各别,立体表现多元有序、灵活张弛,人物气质率真且富有地域特色。  关键词:影戏 山西皮影 人物造型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一 皮影形成的背景    古代由于对自然的认识不足,对影
期刊
摘要 中国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绘画的创作以及品评标准。因此,我们可以用中国哲学、宗教、思想、学术文化的理念和思维去透析中国画。发展至后期,在中国画的创作及品评中出现了一味强调道体的现象,片面地认为中国画并不存在如西方般的理性分析与构成元素,不讲究视觉性,从而使对中国画的创作和品评架于一种虚空的状态。笔者认为,这对于当前中国画的发展、继承、创新以至于对中国画的学习都是极其不利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八大
期刊
摘要 时代在进步,各种文明的良性基因差异互动、多样共存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苦恼于究竟该怎样去“画”的问题。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造型法则,难以满足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材料技法等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在油画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空白,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填补。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入手,在“无序”中理清头绪,从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中寻求共通性
期刊
摘要 现代壁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与其他绘画艺术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能完全凭作者任意抒发个人情感,而必须以它所附属的建筑环境为依托,并通过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改变和完善建筑环境的营造。有了现代壁画的“画龙点睛”,使得建筑环境在美化上有如“锦上添花”,从而建构成现代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和谐关系。当今,建筑环境作为现代壁画最主要的展示舞台,为现代壁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机遇。当人们热衷于建筑环境的美化时,壁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装饰壁画艺术的“空间维度”上的分解和论证,以装饰壁画艺术在“空间维度”关系的二维、三维、四维和五维属性,一一对应展开论述。指出了装饰壁画的装饰功能、空间延伸功能以及精神功能等等。文章最后还强调: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装饰壁画,壁画的存在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时的装饰壁画的存在也让环境空间有了实质性的精神内涵和精神高度的飞跃。  关键词:空间 装饰壁画 空间延伸性 精神功能  中
期刊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私家花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欢。本文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入手,重点论述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私家花园的特色美的鉴赏与感知,进一步证明了私家花园对于提升当代中国都市人居品质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私家花园 视听嗅味触 五感之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落花开。宠辱不惊,望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