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儒茶山丁若镛的《大学》解释研究r——以太学观、格致六条为中心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eza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但在长期的解经注经过程中,诸家各成一言,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大学》学说.其中,朱子的《大学》观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而韩儒茶山则打破常规,推翻朱子倾入大量心血在《大学章句》中提出的《大学》观以及所构建的“三纲领、八条目”、“修己、治人”体系,基于古本《大学》展开研究并添加了注释,构建起了基于自身思考的《大学》观,突显了《大学》作为帝王寻求治国平天下政治哲学理念的“政治之书”的作用,呈现了自身思想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实学特征.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创新中的青少年国家认同培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以国家认同为基础的中国特色外语教学与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已初步确立,在外语教学中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已有初步探索;但在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和培育路径探索上问题依然存在.外语教学中的青少年国家认同培育路径探索要遵循纲本结合与点线集成的顶层设计原则,具体在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培育:推进外语教学创新理论研究者、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国家认同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推进外语教学创新中国家认同的“三进”;加强以国家认同为价值导向的中国外语教学学科创新体
较好地维护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利益,不仅对其工作状态和职业认同感有较大影响,而且对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以教师利益表达机制为理论基础,从渠道、客体、主体方面审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利益表达问题,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利益表达应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法制层面进行优化.
农村“空心村”、一户多宅、宅基地闲置等现象普遍存在,构建与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势在必行.马克思未来土地所有权理论认为未来土地所有制方向是从集体所有制向国有制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宅基地退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土地国有化的方向,坚决反对和制止宅基地私有化倾向.以此为原则,宅基地退出机制构建应该包括教育宣传措施、激励补偿措施、约束惩戒措施、配套保障措施等内容.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传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艰难的时局和恶劣的舆论环境,党在复杂的斗争中逐步确立对外传播的政策;积极搭建了国际通讯社、报社报刊、电台三位一体的传播渠道;在组织传播、二级传播和人际传播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就了传播学上的“经典案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ESP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挑战,特别是在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ESP模式长期缺位.从价值层面而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到ESP教学模式,意味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习得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到主动促成知识“建构”的转变,其突出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从实践层面来说,ESP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当下非英语专业教育体系的固化,而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如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多视角的真实情境以及多方
熊十力先生以“经”为“常道”,他讲“经为常道不可不读”,这一论断虽是对上世纪30年代读经争论的回应,却晚在1944年的《读经示要》之中才被系统论证.不同于之前的学者,熊先生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读经问题是关乎新哲学和中国本位文化构建的根本问题.从读经到新哲学直至中国新文化的建构,不仅是熊先生关于读经争论问题的答复,更是先生对于如何在现代中国建立新哲学以至新文化的理论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取得瞩目成绩的根本原因,儿童组织的百年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渊源的生动体现.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厘清儿童组织的历史逻辑,从历史中挖掘和继承儿童组织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展望新时代的发展态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组织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察周敦颐《爱莲说》在东亚的传播,可以发现文化母国和镜像国家之间形成的文学镜像,这种具有同源异境文化和文化环流特征的现象,还体现在濂溪之学的传播史上,更体现在跨越时空的文学、哲学、语言学领域.文学镜像反映的这种广泛存在于国际之间的学术风向和文化镜像,揭示了域外存在的海量汉文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才能有超越自我和他者的平面视角,站立在更高的第三维度,进行尽可能全面客观的思考,实现学术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更可为解决中国学术研究陷入内循环的状况做出尝试.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在新世纪面临新的挑战,包括毛泽东的诗人身份识别度不高、毛诗古诗词形式的吸引力不强、毛诗的文本解读难度较大等.创新毛诗英译副文本的传播媒介、形式和内容能助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搭建立体的传播媒介体系、及时更新传播形式和深化拓延传播内容,有望实现毛诗英译本传播效果的提升.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教师都承担价值观教育引导的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对高校是否应该关涉价值观、能否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应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传递价值观等问题,还依然存在一定的误解乃至质疑,从而影响着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落实.为此,尚需进一步明确四个基本观点,即面对世俗和功利的侵入,高校应保障和促进人们对价值观的寻求,以建构和优化自身的精神世界;基于大学生业已成人的“道德自治”或“为时已晚”立场认为高校无力影响大学生的观点并不合理;价值观具有意识形态性,我国高校应该旗帜鲜明地传递社会主